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2章 取士
    第382章 取士
    广州皇宫,三月十五日,天刚蒙蒙亮,朝中诸臣便已举着灯火,各自赶往皇宫
    太和殿,大殿之中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各自站在殿中左右
    太和殿外的广场空地上,则站着六百余名身着襕衫的士子,这些人便是大明庚寅年取中的新科贡士
    殿内殿外诸臣站定,在监察御史的纠察下,场中很快便安静下来,今日的殿试也正式开始
    大殿之外,鸿胪寺官员鸣放鞭炮,炮声落下以后,朱朗身穿明黄龙袍,在李国用等内臣的簇拥下升殿
    朱朗坐在御座之上,殿中百官叩首行礼后,鸿胪寺礼官便出列奏言
    “朝廷开科取贤,请殿下赐下策题”
    朱朗取出早已写好的试题,递给身旁的李国用,鸿胪寺官吏接得李国用试题叩拜行礼,而后便双手捧着试题走出大殿之外
    殿门之外此时早已摆上香案,鸿胪寺礼官将试题放在殿外的供桌之上,一众身着襕衫的士子在礼官的指引下,对着上方供桌上的试题三跪九叩
    一众士子行礼完毕,鸿胪寺再次鸣放鞭炮,朱朗率先离去,而后殿中文武百官也是各自退出大殿,将场地空给一众等待应试的士子
    众官退离以后,鸿胪寺官员便开始指挥宫中禁军布设桌案,引导一众贡士进入考场
    待这一番仪典完成,却已经是天光大亮
    朱朗及群臣散朝后,自可以回去享用早饭,而一众新科贡士则要在殿中再考上半日,完成决定他们今后人生的殿试
    一众考生坐定,礼部官吏也终于散卷,一众新科贡士拿到题目,却是立时凝神看了起来
    “昔我思宗皇帝,宵衣旰食,既勤且仁,历代以来未有勤俭英敏如先帝者,然先帝一夕山崩,竟至身殉社稷,天下饮泣”
    “先帝英勤如此,缘何竟致社稷倾覆,前朝之弊,其在兵者欤,在钱粮欤,在吏治欤,在有贤不可用欤”
    “东虏入关,天下动荡,孤自肇立东南以来孜孜求治,朝中诸臣军将亦忠勤用事,然朝中仍左支右绌”
    “孤终日惕惕,中原腥膻,万民待拯,东虏据中原大半,朝廷仅据南国八省偏狭之地,如何方能扫除积弊,兴复国家,复我汉家社稷”
    “尔等诸贤留心世务,胸中成说久著,此其倾忠之日也,望尔等慷慨直陈,孤将亲览”
    殿试只考一道策论,但一道策论却并不意味着只有一题
    崇祯朝时殿试策问动辄五六题,而且题目之间跨度极大,包含经济战争等各个方面
    想要在短短半日之内,回答这诸多题目,还要兼顾文理经义,其实非常考验新科贡士的能力
    相比崇祯于朝的策论,此次粤省庚寅科的殿试却是简单许多
    策论题目虽长,但归结起来其实就问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崇祯皇帝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又如此勤勉聪睿,在群臣口中简直直追尧舜,堪为万代明君,为什么反而把大明给亡了
    第二个则是,现在天下的好地都给鞑子占了,朝廷就占着些南方偏狭山地,怎样才能恢复国力,杀回中原
    殿中一众贡士见得考题,先是心中一松,然后很快心中又是凝重起来
    一众贡士殿试前自然都各有准备,殿试题目乃是在靠前方才由宫中亲自定下,殿试题目现定现答,基本没有泄题可能
    一众士子虽无法提前拿到题目,但却可以去猜
    一众士子在等待会试放榜期间,研究兴明时报中刊载的朝廷动向,各自押题准备
    今年会试期间,恰逢清廷使团前来议和,有人认为今年殿试考题必为华夷之辨,有的则认为朝廷会考北伐之策
    一众士子们虽然没能精准押中题目,但先前准备的内容,此时或多或少都能用上一部分
    但问题是今年策论题目,覆盖面实在太过广泛,朝廷此次策论的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众人提出兴国之策
    针对这个题目,教化,兵事,钱粮,吏治,用人选材,几乎什么都能往上答
    一众考生所准备的策论内容固然可以用上,但别人准备的策论内容,此时同样也能往上答
    也就是说场中考生几乎谁都没有了优势,人人都猜中,便等于谁都没有猜中,谁也没法投机取巧,占得先机
    无论一众考生是何想法,半日时间倏忽而过
    午后殿中忽然响起一阵铜锣声,紧接着宫中的一众内臣便走到考场之中收卷,贡士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便也就此完成
    殿试考完以后,紧接着便是阅卷,会试考试一般在二月中旬,放榜则是在二月末,中间足足有半个月的时间
    殿试则不然,殿试从考试到揭榜只有三日时间,阅卷时间极为紧促
    殿试的考官们,几乎在贡士们的考卷被收上来的那一刻,便立刻开始了阅卷工作
    三日后,中和殿,瞿式耜与焦琏等军机府臣皆坐在殿中
    此次是粤省朝廷第一次开科取士,朝中也颇为重视,军机府一众文武重臣皆在殿中听卷
    大殿之中,读卷官正在诵读着此次选出的一甲三人考卷,若无意外,此次诵读以后,这三人便是此次庚寅科的状元榜眼探
    下方读卷官正读着此次的状元考卷,但朱朗翻看了一下礼部呈上的三篇文章,脸上却是眉头微皱
    “停一下,先不要念了”
    读卷官神色错愕停在原地,脸上有些茫然,朱朗看向下方吕大器等人,开口说道
    “只有这三份的卷子吗”
    “这三份考卷经朝中审阅,诸位阅卷官皆认为此三篇策论义理娴熟,识见深入,是以呈为三鼎甲,敢问殿下可是有何处不妥”
    吕大器神色疑惑,朱朗闻言却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对着下方的李国用,开口说道
    “去把此次殿试的考卷都取来”
    李国用很快便领着内臣,将殿试考卷取来
    瞿式耜吕大器等人看着上方不断翻阅着卷子的朱朗,亦是面面相觑,显然监国殿下对此次定下的三甲并不满意
    朱朗埋头阅卷,说是阅卷,但实际上用扫卷更为合适,朱朗阅卷速度极快,基本只是扫上一两眼,便立即放在一边
    这种速度肯定是没法把握住考卷要义的,下方的瞿式耜等人,亦是不知监国殿下到底是在以什么标准来阅卷
    殿中一片寂静,只有监国殿下翻阅考卷的哗哗声,二甲两百一十七名考卷很快便翻阅而过,其后监国殿下竟又去翻看三甲考卷
    吕大器此时脸上也是凝重起来,吕大器兼管礼部,殿试事务亦是礼部在主持
    殿下此时去翻看三甲试卷,岂不是阅卷官定下的二甲二百余份考卷,竟没有一份能合监国殿下的心意
    上方朱朗飞速翻阅着考卷,此时朱朗手中却是忽然一停朱朗将手中的考卷仔细看了两眼,而后便微微点头,将这一份考卷取出
    朱朗继续翻阅考卷,在三甲考卷几乎翻到底部之时,这才又终于抽出一份答卷
    朱朗看着手中考卷,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之色,再看试卷旁的考生姓名,上面赫然写着陈永华三字
    朱朗觉得此人名字似乎有些熟悉,略一思索后,朱朗脸上却是露出一丝笑意,他却是没想到此次会试,竟将此人也揽到了朝中
    陈永华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若是说起此人的另一个化名,那就很熟悉了
    陈永华亦名陈近南,正是某部武侠小说中闻名天下的天地会舵主,为人不识陈近南,阅尽英雄也枉然,朱朗怎么可能会不记得此人名字
    陈永华在现实中可不是什么天地会舵主,而是明郑后期郑氏麾下的重臣,乃是开台三杰之一
    朱朗又看了一眼先前取出的那份考卷,这份考卷考生的名字名为李颙,朱朗思索一番却是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印象
    朱朗也没有多想,将陈永华两人的卷子取出,而后又从礼部呈上来的三份试卷中取了一份,递给一旁的李国用
    “孤以为此三份考卷文实兼备,可为三鼎甲,诸卿也一起看看”
    李国用将三份考卷递给下方瞿式耜等人传阅,众臣很快也明白了监国殿下,刚才到底在寻找什么
    陈永华策论的核心只有一条,那便是钱粮
    陈永华出身闽省同安,与粤省潮惠相距不远,潮惠两府分田之事,当初在闽粤之地弄出极大的声势
    陈永华亲自游历两府,见过两府改制的新风貌后,却是坚定认为朝廷若欲富国强兵,必须全面推动七斗粮制
    李颙策论的核心却是选贤用人,这一个主题并不稀奇,廓清吏治,选贤用能,这是策论考题中的万能模板
    二甲诸多考卷中,亦有许多人由此入手破题,但李颙的考卷却比旁人更为激进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李颙认为先前朝中之所以弊端丛生,便是因为朝中太过注重出身,而不重实务能力
    只要能精于八股文章,无论有无治事之能,皆可得任高官,而若无科举功名,无论有才无才,皆只能永远沉沦下僚
    李颙认为朝廷当打破旧规,唯才是举
    胥吏也好百姓也罢,只要真有能力真能做出成绩,都应放开上升途径让人为官
    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广罗贤才,凝聚一批精于实务的贤才官吏
    吕大器等人看完两人考卷,也终于知道这两人的考卷,为何被塞到了第三甲之中
    陈永华主张的七斗粮制,损害了士绅群体的钱粮,而李颙要求在科举之外,开放胥吏百姓为官,则是危及了士人群体的上升渠道
    这样两份大逆不道的考卷若不放到第三甲,那还要将谁的考卷放到三甲
    若是在会试之中这两人敢如此写,恐怕这两人直接就会被黜落
    朱朗却是不管下方众臣所想,见得众臣看完考卷,便直接开口说道
    “孤以为陈永华此卷可为状元,李颙此卷可为榜眼,礼部所呈头名顾炎武可为探,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吕大器等人看着上方神色坚决的监国殿下,此时也皆是沉默下来,他们此时也明白了监国殿下刚刚阅卷时,为什么能看的这么快了
    监国殿下刚才根本就不是在找什么精妙文章,而是在按图索骥
    陈永华之所以能点状元,不是因为他的文章写的有多好,而是因为陈永华在鼓吹七斗粮制,李颙能排第二,则是因为他鼓吹放开胥吏白身为官
    只要有人能够切中这两个主题,无论他是陈永华还是刘永华,是李颙还是李禹,都能被选为前二
    吕大器何吾驺等人相视一眼,脸上也是神色凝重,他们知道监国殿下此时如此大费功夫将两人提出来,必然不止是因为对礼部所呈的考卷不满
    潮惠新制已经施行了两年,以他们对这位监国殿下的了解,殿下此时把鼓吹七斗粮制的考卷点为状元,必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与监国殿下透露出的用意相比,什么状元榜眼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而且吕大器何吾驺等人此时也根本没法反驳,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的主考官乃是皇帝本人,所以一众进士才能自称天子门生
    殿试名次本就该由宫中钦点,策论考试没有标准答案,礼部认为他们所呈的的试卷经义出众,但只要朱朗不觉得,那他就可以自己任意点选
    苏观生看着场中沉默的众臣,扫了一眼手中的考卷,眼中一转,却是忽然开口说道
    “殿下慧眼识英,臣等叹服,此次殿下点中状元陈永华年仅十六,竟就已有如此才具见识,与古之甘罗相比,亦不遑多让”
    “臣闻尧舜在位,必有贤臣出世辅政,殿下初次开科取士,便有如此神童出世,此正是社稷再兴之兆”
    “殿下钦点此人,日后必可传为佳话”
    吕大器等人闻言也是一愣,看向陈永华答卷,这才发现这陈永华竟真只有十六岁
    这陈永华今年第一次参与乡试,竟就一路杀入殿试,当真能称得上神童了
    众臣此时也终于明白,这陈永华为何敢在殿试之时,去写这七斗粮制了
    这人根本就是个未经世务的愣头青,根本不明白这其中牵涉的厉害,这才敢在殿试中随意妄言
    此时上方的朱朗也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社稷危急,是以有贤才出世,此乃是我大明列祖列宗护佑,与孤何干,不得妄言”
    一众阁臣看着上方面带微笑的监国殿下,脸上也是闪过一丝无奈,这都列祖列宗保佑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瞿式耜等人相视一眼,于是也齐齐起身应命,粤省朝廷首次开科取士的三鼎甲也就此选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