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1章 法统
    第381章 法统
    大殿之中,李雯被带下堂后,众臣也是各归班列,殿中再次变得一片肃静
    冷僧机上殿以后,还未来得及提出正事,便被明廷借机强压一头,此时冷僧机也是不准备再横生枝节,直接开口说道
    “在下此来乃为两国议和而来,我明清两国虽战数年,但实际上实无大怨”
    “昔年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荼毒君亲,大明思宗皇帝身殉国家,二十二贤臣亦殉义报国,然中国臣民,竟不闻加遗一矢,放任逆贼倡乱,诚可叹也”
    “我大清有感京师诸贤节义,念我两朝累世夙好,这才兴兵平叛,为大明朝廷驱除闯逆”
    “大明思宗皇帝殉国之后,又有福王,唐王等藩,无诏而立,僭越称帝,实是大坏伦常,狂悖无礼”
    “我大清朝廷入关,实为替大明报君父之仇,替尔臣民雪耻倡义,此处情由却是不可不查”
    “思宗皇帝子嗣俱没,桂监国殿下嗣出神宗,帝裔嫡血,又得大明诸臣拥立,实当承继明统”
    “我大清朝廷乃为维护纲常礼教而来,如今大明既已拨乱反正,我大清亦不需再兴兵向叛”
    “我大清顺治皇帝已致书殿下,只要两国议和,那我大清便会昭示天下,承认桂监国殿下为大明唯一继统之人,更可派兵助桂监国殿下,扫平各方僭越宗室叛逆”
    “我大清朝廷愿效昔年宋金旧事,与大明结为叔侄之国,从此各治天下,永休干戈”
    冷僧机刚说到一半,陈子壮等朝中大臣脸色就已经沉了下来,此时听得冷僧机竟敢颠倒黑白,妄做大言,更是怒不可遏
    冷僧机说完以后,吕大器陈子壮等数名朝臣,立时就要出列驳斥,但没等他们开口,上方的监国殿下便已摆手止住
    朱朗看着下方的冷僧机,却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叔侄?”
    “那你且说说,我大明和你清廷谁是叔谁是侄”
    冷僧机看着上方桂监国脸上的笑容,却是面不改色,开口说道
    “自然是我大清是叔,大明是侄!”
    此时陈子壮却是再也忍受不住,直接怒声喝道
    “一个十岁小儿竟也敢在我中原之地妄自称尊,当真贻笑大方”
    冷僧机扫了一眼殿中神色愤怒的明臣,脸上却是神色平静,开口说道
    “我大清如今占据关外北国,中原江南,疆土万里,国力是尔明国十倍不止”
    “我大清皇帝,如何做不得你明国之叔!”
    冷僧机话音刚落,陈子壮便直接开口喝道
    “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无,我大明朝威服四海之时,你们这些女真人还不知道在那哪座深山老林里当野人呢”
    “一群关外夷狄竟也不知尊卑,想来攀附我中原正统,恬不知耻!”
    冷僧机闻言,脸上也是沉了下来,冷僧机却也不管陈子壮等人,直接看向上方的桂监国,冷声说道
    “国小不处卑,力少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国可亡也,此乃你等汉人之语”
    “桂监国殿下,如今现实便是我大清为大,你明国为小,这便是你明国对我大清朝廷的态度吗”
    下殿中陈子壮等人正欲开口辩驳,但此时上方的朱朗却是摆手止住
    朱朗看向下方的冷僧机,脸上神色平静,开口说道
    “大国?孤怎不知你等这些东虏何时成了大国”
    “冷僧机,你等满人有多少人口,十万,百万,还是千万”
    冷僧机闻言,也是神色微变,但没等冷僧机出声,朱朗又是冷声说道
    “我中原百姓人口亿兆,满人男女老幼满打满算,可有百万?”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如何易,一个微末小国,竟也敢在我大明面前夸口大国,不自量力”
    “你等东虏不过是仗着我中原汉人内乱,这才侥幸入关,若我中原不乱,就凭你等这百十万人,也想入我中原?”
    “至于什么承认不承认之言,更是不必再说,我中原纵是一白丁百姓称帝,亦是我中原正统”
    “你等这些满人也是有趣,穿上一身袍子,学我中原喊上几声皇帝,就当真以为自己也是皇帝了”
    “一群未开化的关外蛮夷,竟也来与我大明说什么中原正统,简直引人发笑”
    冷僧机看着殿中神色轻蔑的群臣,脸上也是神色阴沉,这些汉人开口闭口就是夷狄蛮夷,竟丝毫不把大清放在眼中,冷僧机如何不怒
    蛮夷,蛮夷又怎样,明国自称天朝上国,不一样被他们这群蛮夷夺了北国中原吗
    冷僧机扫视了一眼殿中君臣,忽然冷声说道
    “你等明人果然还是这般狂妄,看来先前几场小胜,已经让你们这些明人,忘了我大清铁骑之威!”
    “你等明国先前能够小胜,不过是因为我大清被蒙古叛逆牵扯住了手脚,如今我大清已扫平蒙古,草原诸部尽皆来降”
    “我大清铁骑十万,若你等明国还是这般狂妄无礼,那我大清豫亲王多铎殿下,将立刻领兵来攻,真到那时,恐怕你明国纵是求饶也迟了!”
    殿中群臣闻言,也是神色微变,多铎自入关以来,擒斩李自成,攻灭江南十余万大军,覆灭弘光朝,哪怕是陈子壮等明廷大臣,亦不得不承认虏王多铎凶悍难制
    朱朗闻言,脸上却是不为所动,直接冷声喝道
    “那便让他来,博洛,尼堪,孤已经斩了你清人数个贝勒都统,却还没斩过你清廷的亲王郡王”
    “回去告诉多尔衮,从现在开始,只要北方之军跨过大江一步,我等两朝立时开战,不死不休”
    大殿之中,冰冷的声音不断回荡,冷僧机看着上方神色冷酷的青年,神色也是难看起来
    冷僧机很清楚朝中此时的情况,清廷此时根本无法与明廷开战,不是打不过,而是不能打
    清廷八旗主力仍在,这些人皆是从皇太极时代开始,便征战了数十年的女真老卒
    此时清廷纵是与明廷开战,凭着这些怒真老卒,清廷也依旧有把握能够压制明廷之军
    但以现在朝中的形势,清廷根本就不能打
    经过先前闽粤湖广几战大败,清廷也意识到粤省明廷的军卒,已经不是旧时那支明军了
    南方明廷在吸收了闯贼,西贼等骨干精锐以后,在人数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已经可以与八旗主力一战
    明廷朝中兵员数十万,若要攻灭明廷,单靠一两旗人马是绝不可能的,必须要尽起国中之军
    多尔衮此时的敌人可不止明廷一家,多尔衮此时若是尽发朝中大军与明廷决战,一旦多尔衮手中之军出现折损,豪格济尔哈朗等人必定会趁机夺权
    以多尔衮与豪格等人的仇怨,一旦让豪格等人夺权,那多尔衮会是什么下场,根本想都不用想
    这也是多尔衮为什么要顶着满朝的压力,强行推动与明廷议和的原因,不除掉豪格与正蓝旗,那多尔衮身后便始终扎着一根刺,连睡觉都不能安稳
    冷僧机脸上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压住心中怒火,开口说道
    “我大清此来,乃是诚心与大明议和,我等两朝数年来摩擦不断,边境府县百姓亦不堪其苦”
    “若我两方能够议和修好,两国百姓便可免受战乱之苦,得以安居耕种”
    “此乃合则两利之事,桂监国殿下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大殿中沉默许久,上方这才传来一道声音
    “这才像些议和的样子”
    冷僧机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松,但此时看着堂中一言不发的众臣,心中也是不由一沉
    他先前已给明廷朝中诸多重臣送信,就是为了在粤省朝中形成议和的舆论风向
    但今日在这桂监国发言以后,殿中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出来支持议和,这桂监国对粤省朝堂的掌控能力,大大超出了冷僧机的预计冷僧机虽然服软让步,但却仍是没能与明廷达成议和
    冷僧及为了能够达成易地之事,甚至允诺可将鄂东武昌等地也一起交换给明廷
    但明廷一边却是始终不同意议和,两方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停战三年的协议
    明廷从西南班师回朝已经两年,但各省也只是勉强恢复了生产秩序
    明廷如今储备的粮饷,远远不足以再次发动大战,与其与清廷这般不断毁苗踏粮,还不如暂时停战,积聚物力
    多尔衮要停战处理豪格等人,朱朗此时同样有事要做,七斗粮制已经在两府试行两年了
    明廷与清廷停战,朱朗同样能够获取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正式在境内推行七斗粮制
    而且两方停战还有一个好处,清廷的换地之议乃是秘密进行的
    换地之事极为敏感,在没有与明廷谈成以前,多尔衮显然并不准备公诸于众
    明廷一边不同意换地,清廷使团归朝以后,也定然不会再提,多尔衮不想提,但大明却可以提
    朱朗已经令人将此事暗中通报给汉中的豪格等人,豪格知道消息以后,与多尔衮的矛盾只会愈发难以弥合
    朱朗此时同意休战,同样是要留出时间,让多尔衮与豪格相争
    多尔衮没了明廷一边的压力,必然会抓紧时间全力解决豪格这个心腹大患,只要两人一旦动手,那明廷便可趁机取利
    广州南城状元楼,上午时分,酒楼中却是坐满了入京春闱的士子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会试已经考完,一众士子正在城中等待着礼部放榜
    今年乃是粤省立朝后的第一届会试,粤省朝廷接连大胜清虏,南方各省人心皆定
    朝廷宣布恢复科举以后,各省历年积压的大量举人士子,也是纷纷赶往广州应试
    此时会试已经考完,一众举人没了压力,整日便聚集在城中各处酒楼茶馆,结交同道谈论时事
    一众举人作为朝中的预备官员,最关注的当然还是政事,而最近最值得关注的,自然便是清虏使团入京议和一事
    酒楼大堂,三名士子坐在靠窗桌边,三人虽然皆是身着襕衫,但三人年龄却是相差极大
    三人中最年长的已近中年名为顾炎武,青年模样的名为李颙,剩下的一个少年则是陈永华
    桌上菜肴简单,只有一碟豆腐丝,一盘油炸生,一碟酱肉,以及一壶女儿红
    堂中一众士子食客喧闹,但三人此时皆是全神贯注,看着手中的时报
    酒桌旁,顾炎武忽然放下手中报刊,愤声说道
    “东虏蛮夷,竟也想与我大明论叔侄,法统名位,大义所在,绝不可轻易与人!”
    一旁的李颙也是冷声开口
    “不错,这些鞑子所谓的议和,不过是想窃我中原法统,实是狼子野心”
    清廷虽然占据京师,又招揽一众反叛明臣在各省建立统治,一副新朝模样,但实际上中原百姓,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清朝之人
    清朝自努尔哈赤兴起,至今不过数十年,在此之前谁知道什么清朝
    而在清廷强推剃发之令,想要压服汉人传统以后,这种华夷之别也愈发清晰起来
    明廷在南方接连大胜,极大鼓舞了北方中原等地的汉民,清廷境内不止南方,北方同样也是处处烽烟
    清廷此次与大明议和,除了是为解决豪格以外,另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取得明廷的法统承认
    只要清廷与明国郑氏议和,结成了叔侄或者兄弟之国,那清廷便能明争言顺的从明廷手中获得中原法统
    明廷是中原正统,而清廷又与明廷议和结盟,那清廷自然也是中原正统
    清廷若是有了这一层中原正统的身份,便能名正言顺的收拢境内汉人的民心
    清廷境内的诸多义军,也会失去起义的正当性,瞬间沦为欲图叛乱的乱臣贼子
    这也是朱朗为什么绝不肯议和的原因,大义名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看起来无用,但却能实实在在的影响天下人心
    顾炎武又是冷声说道
    “依我看此时朝廷不仅不当议和,更应直接攻入江南,救我江南之民于水火”
    陈永华闻言,却是微微摇了摇头
    “东虏固然可恨,但小弟以为,此时朝廷选择休战,乃是务实之举”
    “闽浙湖广川蜀虽然为殿下收复,但这数省皆经大乱,在下出身闽省,却是最知闽省情况”
    “闽省位处边境,数万大军屯驻,军需所耗极重,省中百姓辛勤一年,也不过能勉强果腹”
    “朝中此时还需积蓄实力,若是贸然再战,反而是弄险”
    顾炎武端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却仍是忍不住开口说道
    “复甫所言有理,只是此时确是反攻江南的大好时机,此时不兴兵恢复江南,当真是太可惜了”
    顾炎武出身江南,数年前更是亲自参加义军守城,很了解此时江南的情况
    清廷占领江南以后,为了供应京师与前线的八旗绿营大军,极力盘剥江南士绅百姓
    此时江南各地,同样是义军蜂起,只要朝廷能够击溃浙省前线的守军打入江南,那江南各地士绅,必然揭竿而起云集响应
    朝廷此时与清人停战,那江南之中的诸多义师,恐怕很快便会遭受清廷围剿,而这江南义师之中,有许多都是顾炎武的师长旧友
    陈永华看着神色不甘的顾炎武,也是开口安慰道
    “宁人兄何必焦急,监国殿下贤明英锐,此时只是暂时停战,日后朝廷定然会打回江南,恢复我大明社稷”
    “军国大事,唯在钱粮,监国殿下改收实物粮税,一众贪墨胥吏再难上下其手”
    “如今闽省各府粮仓日渐丰盈,我大明每过一日便愈强一分,待朝中继续好钱粮以后,又何愁不可尽灭清虏夺回旧都”
    李颙听得陈永华所言,却是微微摇头,开口说道
    “钱粮只是其表,根本还是在人”
    “何代无才,只是不得其用而已,殿下即位以来开设储贤馆,破除前朝出身陋规,内阁苏阁老,朝中各支禁军主将皆治世良臣,一朝拔擢便尽展才干,声震天下”
    “这才是朝中兴盛根本,只要朝中能够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待朝中群贤必至,恢复社稷又有何难”
    顾炎武看着桌边意气风发的两人,眼中却是闪过一丝羡慕
    昔年他亦与陈永华两人一般,如此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只是时隔经年,中原大乱,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
    顾炎武想到此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忽然开口说道
    “此次礼部试若是不中,愚兄便立即出仕,不再蹉跎科场”
    陈永华两人闻言,却是神色愕然,开口劝道
    “宁人兄学识渊博,义理精熟,未来必是辅世名臣,何必如此心急”
    顾炎武却是摇了摇头
    “两位贤弟如此年纪,便已有如此才学,未来必可科场连捷,但愚兄却是不能在需耗光阴了”
    “国家危亡,若是能为朝廷做得一分事实,纵是为一下吏僚佐,我亦心甘情愿”
    顾炎武如今已经三十七岁,已近不惑之年,他却是不想再等下去了
    陈永华两人正欲再劝,此时楼外街道上,数名黑衣小厮却是向着酒楼狂奔而来
    一个干瘦小厮率先抢入楼中,入得大堂便高声大喊
    “小的给诸位老爷报喜”
    “恭喜南直隶籍顾炎武老爷,高中礼部试头名会元,小的给老爷报喜”
    顾炎武闻言,也是神色愣住,但没等他探影过来,门外又是冲入数名小厮,同样开口大喊
    “恭喜秦省籍李颙老爷高中礼部试十五名,小的给老爷报喜”
    “恭喜粤省籍施永义老爷高中礼部试五十六名,小的给老爷报喜”
    “恭喜闽省籍陈永华老爷高中礼部试一百一十七名,小的给老爷报喜”
    “恭喜湖广籍刘明道老爷高中礼部试二百五十二名,小的给老爷报喜……”
    酒楼之中,不断有小厮闯入楼中,每当小厮们喊出一个名字,楼中便会响起一阵欢呼之声
    一些家资豪富的士子,更是当堂令长随取来铜钱银两,大肆在楼中发放泼洒
    酒桌边,顾炎武三人取过酒杯仰头一饮而尽,三人扔下酒杯相视一眼,而后忽然皆是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