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四
    话说取经人骑的马出了大唐国境不远就水土不服死了,这当然不会影响他继续西行的意向。马只能做脚力,受人的意向驱使,所以说,神马都比不上西行的意向。现实的马死了,心中的意马还是要有的,因而玄奘的心中就上演了这样一个故事:

    玄奘骑的马给一条龙吃去了,孙悟空要去找这条龙算账。这时,玄奘内心中的软弱占据了其思维,他说:“噢,马被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完,他竟然泪如雨下。这显然不是那个佛学高深、决心孤身一人远去天竺取经的玄奘所应该说的话与行为,之所以在玄奘的潜意识中自己说出这些话,是要产生一个与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猿相比较的存在,以突出心猿的威力。

    孙悟空忍住暴躁,喊道:“师父莫要这么脓包行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那家伙,让他还我马便是了!”

    玄奘心中的软弱还嫌不够出丑,让他又说:“徒弟,你去哪里寻他?只怕他藏起来,等你走了就出来,岂不是连我也害了?那时人马两忙,如何是好?”

    玄奘这些话不要说孙悟空,大概如来佛祖听见都火大。孙悟空大喊说:“你真差劲!差劲!又要骑马,又不放我去,你就这样看着行李,坐到老吧!”这是孙悟空对玄奘的第一次训诫,喻意人的本心对软弱这个缺点的纠正。

    两人僵持不下,又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他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低级的神仙保护玄装,让孙悟空去找吃马的龙。之后,龙打不过孙悟空就藏起来,还是观音菩萨告诉龙,叫你等的取经人来了,帮你变成马吧。

    骑上龙变的马后,玄奘继续西行。路上,受神佛关照的大师遇到了一些变做凡人去迎接他的低级神仙,当这些神仙走后,孙悟空说他们其实是神仙后,玄奘还一再对这些神仙走的方向磕头跪拜,又问孙悟空怎么不拜。孙悟空笑了,这些小神仙藏头露尾,不打他一顿就是给菩萨面子了,我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是随便打个招呼而已。是的,心学不承认外在于心的权威。

    两个月后,玄奘来到一座“观音禅院”。据玄奘自己估算,从长安到现在这里,自己已经走了一万里,加上很久没有听过的禅院钟声,让他想到很多,直到深夜才睡。他做了一个梦:自己向佛像叩头,孙行者就去撞钟。有一和尚问:“拜已毕了,还撞钟么?”孙行者说:“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拜”是“知”,“撞  钟”是“行”,“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表示每日坚持做功夫,这个梦的喻意是知行合一、做功夫坚持不懈。然而,“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这句出自《西游记》的话后来却成了贬义,指得过且过、敷衍行事,与原意相反了。

    这座禅院自称已经二百七十岁的院长,得知面前这位大师是从大唐来的,不请教佛法,却问有没有带什么宝贝来,让他开开眼界。玄奘说:“可怜!我在东土时没有什么宝贝,就是有,也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带。”“可怜”二字,玄奘其实是说这个院长的,出家了又一把年纪,还想着宝贝,白修行啦。

    禅院院长学习他的前辈夜郎国国王,向冻土来的客人展示了自己的收藏,其中包括羊脂玉的盘、法蓝镶金的茶钟、穿纱刺绣、库房里的几百家袈裟等。出于礼貌,玄奘嘴上都说好,说自己孤身一人在外,难得见这么多好东西。实际上,他心理不屑,不屑于这些物品,更不屑于院长的夜郎自大。不过,人的潜意识与显意识往往是对立的。在梦中,玄奘潜意识的虚荣便活跃了。

    这个梦在孙悟空撞钟那个梦之后。玄奘梦见孙悟空让自己拿出观音所赐的金光闪烁的袈裟,顿时让院长眼中垂泪,还动了奸心。为什么要孙悟空让自己拿,而不是玄奘自己拿呢?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虚荣心在梦中是有伪装的,是玄奘的虚荣心要拿那讲想象中的袈裟出来,不过又不好意思,所以让孙悟空代劳了。院长向玄奘借袈裟回去看一晚,说第二天奉还。玄奘的虚荣心满足了,不过还是装模作样地怪孙悟空卖弄。

    这个梦还没有完,这是因为,魔由心生,玄奘这个虚荣心产生了西行的第一个心魔。回到房间,院长哭了。他心爱的两个徒孙问缘故。院长说自己禅院里的几百件袈裟都不及这个东土和尚的这一件,希望每天都可以穿着它。有个叫广智的徒孙听了,就让院长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玄奘。第一眼看见玄奘的袈裟,院长已有这个想法,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而已。另一个心腹徒孙广谋献计院长用火烧死玄奘。不得不说,“广智”、“广谋”这个名字实在讽刺。

    在存神炼气(这是道家的修炼)的孙悟空听见门外有动静,就变做一只蜜蜂出去打听。得知院长的计划后,孙悟空飞到天上向广目天王借“辟火罩”,想用辟火罩保护着师傅所休息的禅堂。广目天王问孙悟空为什么不向龙王借水救火,孙悟空笑笑说:“那 样火就烧不起来了。”孙悟空是想让生恶心的人自作自受。

    正当禅院的大火正旺时,玄奘西行的第一个心魔——黑风洞妖精出现了,话说他本来是来救火的,不过看到金光闪闪的袈裟就改变主意为趁火打劫。这说明,好坏真的是在一念之间,所以心学告诫我们,不要忘了“正念头”。

    梦中的第二天早上,玄奘让孙悟空去拿袈裟,发现袈裟不见踪影,而且院长也自杀死了。《西游记》上有一首评价院长的诗最后一句是:“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这句诗的意思也很直白,就是说人如果不安好心、损人利己,即使工于心计、智谋很高,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孙悟空见袈裟失踪得离奇,想到应该是妖精偷的。一问,禅院附近果然有妖精,他让禅院的和尚照顾好玄奘后,急忙前往黑风山。偷袈裟的妖精是一只黑熊精,他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借口说饿了要吃饭然后回洞内闭门不出。孙悟空没法,于是去找观音菩萨帮忙。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去请各路神仙帮忙收服妖精,这是喻意虽然人心包含天理,但是它会受蒙蔽,必须下“学、问、思、辨、行”的功夫让心冲破蒙蔽,各路神仙正是比喻“学、问、思、辨、行”的功夫。

    黑熊精快要过生日,他请妖精朋友来欣赏东土大师的袈裟,并美名曰“佛衣会”。孙悟空把黑熊怪其中一个妖精朋友打死,让菩萨变做那个妖精,而自己变做一颗仙丹,到时让黑熊精吃下。菩萨对当着他的面孙悟空打死妖精不满,不过也没办法,就便做那个被打死的妖精的模样。孙悟空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说:“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孙悟空听了菩萨的话,心下顿悟。对于孙悟空来说,他很明白一念之差的内涵。

    黑熊精吃下孙悟空变的仙丹后,孙悟空在其肚子内动作,妖精唯有求饶、交出袈裟。观音菩萨怕妖精无礼,也给了妖精一个紧箍儿,尝过紧箍咒的威力滋味后,妖精终于老实了。因为是第一个心魔,玄奘优待他,让菩萨带其回南海守山。

    做了这样一个长梦,玄奘第二天醒来时感觉挺累的。他早饭也不吃就向院长告别了,院长说这么赶啊,不如多留一两天吧,还有东西给你看呢。玄奘说:“多谢好意,不好意思打搅。什么东西,只是一念啊!”

    离开观音禅院后几天,取经人来到了乌斯藏(今西藏)的高老庄。在高老庄,玄奘听到这样一件事:高太公招了个上门女婿,身高体壮的,很有力气,开始时高太公还满意。很快,他发现这个女婿特能吃,很色色的。这些都算了,有一次,女婿喝了酒后还变成一个猪样。高太公害怕,亲朋戚友们得知这件事也不敢来往,后来总算找了个高人把女婿打发走了。

    玄奘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欲望泛滥,人将不人啊,高太公的上门女婿会变猪或者是这个原因吧。当天晚上,玄奘的睡梦中,心中产生了代表人欲(过度的欲望)的猪八戒。人总有各种需求,可以说欲不能无,但是欲望过度的话,就会蒙蔽内心,使人失去作为人的特质了。之所以玄奘产生了猪八戒的形象,一来是他还没有成佛,世俗的根还未尽除(特别是与母亲相认后);二来是因为西行路上,实在太苦闷了,需要调剂一下。作为人性欲求的象征,可以说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最接近芸芸众生,是我们最感熟悉甚至亲切的形象。

    在取西经路上,孙悟空经常“欺负”猪八戒,猪八戒亦经常向师傅说孙悟空坏话,然而,孙悟空却多次耐心对猪八戒讲道理,说得猪八戒点头称是,这是喻意本心与人欲的矛盾、本心对人欲的克服。

    一个月后,取经人走过了乌斯藏界,来到了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他传受了《多心经》给玄奘,后者听了一遍《多心经》即能记住。乌巢禅师又告诉玄奘,遇到魔瘴时念此经,自无伤害。《多心经》传至今日,是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多心经》前面几句连不是佛门中人也可能耳熟能详: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过了浮屠山,取经人来到了黄风岭。黄风岭正如其名,常年刮着夹杂着泥土的大风。玄奘找了一个山洞过夜,他心生了一个心魔——黄风怪。在梦中,黄风怪的手下利用刮大风再来一个金蝉脱壳骗过了孙悟空与猪八戒,从而把玄奘捉住。玄奘的软弱之心表现来了,他说:“徒弟啊!不知你那山擒怪,何处降妖,我却被魔头拿来,遭此毒害,几时再得相见!好苦啊!你们若早些儿来,还救得我命;若十分迟了,断然不能保矣!”

    孙悟空前来救师父,与黄风怪大战。黄风怪打斗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于是放出狂暴的“三昧神风”,不仅吹得孙悟空的分身乱转,还使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莫能睁开而败阵下来。三昧神风使孙悟空的双眼酸痛流泪,幸得某菩萨用“三花九子膏”治好了他的眼疾。

    前边说过,火眼金睛喻意人的良知,三昧神风使孙悟空的双眼莫能睁开、酸痛流泪,即是喻意良知被蒙蔽、不能显明。“三昧神风”中的“昧”是隐藏、不明的意思,“三昧”即是指再三蒙蔽。

    帮孙悟空治眼的神仙介绍三昧神风的威力说:“那风,能吹天地暗,善刮鬼神愁。”这句话是喻意天地、鬼神没有人的灵明去观照,也只能是暗或愁,其喻意源自王守仁的一段话:“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有一次,王守仁与人同游,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王守仁答:“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之心外。”王守仁不是说没有人心,花就不存在了,而是告诉我们,花甚至这个世界的存在意义在于被人确认、和人心结合,成为“人”的一部分。”三花九子膏“中的”三花“就是源自这个故事,所谓”三花“,是指自然存在的花、与心同寂的花、在人心中的花。所谓“九子”,是指对“三花”的含意举一反三,“三”生意之所在的万物。这样,良知自然能致了。

    言归正传,孙悟空受到神仙的指引,去找灵吉菩萨帮忙收服黄风怪。灵吉菩萨有“定风丹”和“飞龙宝杖”两件宝物,前者能够克制三昧神风,后者能够抓住妖怪。所谓“定风”,是指使心在外界诱惑中保持安定,那么外界的诱惑之风对自己自然刮不起来;所谓“飞龙”,是指使意(前边说过龙是意的象征)保持诚敬。

    第二天醒来,玄奘发现风停了,他微笑着说:“看来不是风动,是心动。”

    秋天,取经人行到流沙河边,没法过河。望着不知道有多宽且波涛汹涌的流沙河,他安慰自己,总有方法过去的,不然佛教怎么传到中土?他想,反正自己连续走了很多天了,就在河边休息两日等等,看看有没有船经过,如果两天后也没能等到船,就向上游走找方法过河。晚上,在梦中,玄奘的心产生了一个河怪。这个河怪因为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因而藏在河里不敢出来,孙悟空不谙水性,猪八戒又担心水下情况复杂不肯下水,一时间一筹莫展。

    此时,猪八戒问孙悟空:“师兄,你筋斗云能飞十万八千里,这条河你背着师父飞过去就是了,何必苦苦与河怪纠缠?”孙悟空反问:“你不是也会驾云,你怎么不把师父驮过去?”猪八戒说:“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怎称得起?你的筋斗云才可以。”孙悟空说:“我的筋斗云也是驾云,只不过去得远些,你驮不动,我又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像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者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是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传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猪八戒闻言,对孙悟空非常佩服,连忙点头称是。

    这段对话是《西游记》最重要的对话之一,其内涵很丰富。为什么“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呢?这是因为泰山虽然重,但它是无生命之物,没有欲望与执着,所以轻;而人有各种欲望与执着而不能超脱,所以“重”。因此,人不能超脱物欲的局限,不能放飞心灵。心学的涵养功夫也正如玄奘取经,别人可以指点,可以传授相关的学问,却不能代替自己。人必需切切实实经过种种事上磨练,才能取得“真经”。天生圣人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到天竺,而凡夫俗子玄奘要一步一脚印地走去,前者喻意顿悟,后者喻意渐悟。

    没法捉住河怪,孙悟空唯有去向找观音菩萨。菩萨对孙悟空说:“这个河怪原是卷帘大将,我点化他保护玄装去取经的,你怎么不肯说出保唐僧的话来?”孙悟空说:“我不熟悉水性,是八戒与他打,八戒可能忘记说出来。”孙悟空、猪八戒都没有对妖怪说保唐僧的话,无疑是因为孙悟空与猪八戒都不认为取经是很光彩、值得宣扬的事情。

    菩萨让惠岸与孙悟空同去,到流沙河后,惠岸叫河怪——沙悟净出来,告诉他取经人来了。沙悟净得知玄奘是取经人后即拜师,送师傅过河。

    第二天,玄奘等到了一条船。过了对岸,他想:果然,人向往彼岸,总会有方法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