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儿的叫声让卢铁山知道了他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方玉石印台,高20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2厘米。敛口,折沿,圆鼓腹,四角饰以黄金角饰,外壁两道凸起的鼓钉分隔三层,外可见两道明显的接痕,顶部呈浅足滚圆状而向内收敛,顶中心有一镂空圆孔。印身镂有青花绘海水浪花纹,海水涌起的浪花围绕方印恰似浪中蛟龙。上有一盘龙提钮,均以青花装饰。上层绘云凤纹,云纹以壬字形的双连云,而边角又以蝌蚪状的朵云烘托,四只凤凰姿态各异穿插于云间,一对展翅向上飞翔,另一对散尾于云彩中向下飞舞。下层绘六组寿山福海纹,海水恰似大片的鱼鳞式波浪,海浪拍打在陡峭的礁石上,溅起姜牙状的海花向外散开,寿山以五组并排绘成,山上绘有海草纹,为孔雀穿缠枝牡丹花纹,所绘的牡丹花雍容华贵,花叶茂盛,引来孔雀展翅曳尾回首飞翔,另一对孔雀展翅散尾昂首张口飞舞,四只孔雀仿佛遥相呼唤,画面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美景。玉印色泽淡青,晶莹透明,隐隐有流质四下流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玉,本身就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以玉制成的各种玉器。拥有各种形式、蕴涵、观赏、寓意和审美,形成的独特文化及文化现象。这方盘龙飞凤玉印,不用想,卢铁山也知道那是非同寻常之物。就从正个地球人类玉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方做工精美的玉印,其蕴含的寓意不言而明。
旧石器时代末期,随着人类审美意识在符合层面上的凝聚,史前艺术已开始沉积、建构和萌生。原始艺术品的出现,是人类在当时文化教育中所创造、使用的物质媒介,是原始先民所“同化”自然、改造自然的文化功能。在原始人类看来,自然万物本身都蕴藏着自身固有的生命本源或生命潜能。作为生命本源的“力”,弥漫于各种物质本身,这种“力”通过接触、感应等形式,能够达到主体(人)与对象物“力”的互渗和传感。于是在原始宗教的驱驶下,他们营造出一种充满“灵”与“力”的神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除纹身和服饰外,原始先民们还创造了佩戴的方式,取得与互渗对象的沟通。最早的佩戴物大多为实物,诸如动物的骨骼、牙、皮、羽毛等,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发展到佩戴实物的替代品,于是便产生了原始的雕塑。在雕塑实践中,先民们逐渐认识了石中的精品--玉,并赋予其集天地之精华的神奇功能,致使新石器时代玉的雕琢和制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便如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等。原始先民们熟练地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了许多做工精细,质朴大方,寓意深刻的玉中精品。当玉器与原始巫术的神秘文化环境结合之后,这些佩饰便演化为更为神奇的避邪攘灾的护符瑞玉,并出现了组合玉饰,分出了佩玉、瑞玉、祭玉、用器玉、玩赏玉等不同的类别。在古代巫师们的作用下,玉被赋予了驱邪攘灾的功能,于是玉刻龙凤,可永保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成了制玉的主流。单看这枚传国玉玺,作工精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白如羊脂,光泽温润,便知其材质必为玉中精品。
既然有人认得此乃奇华大陆千年传承的传国玉玺,无上秘宝,卢铁山当然不能放过,拉着几人要其好好介绍一番了。
据说这盘龙飞凤玉印玉印,原是上古大神聚天地精华而炼制的神石,后来不知怎么落入凡间,藏在关中平原的深山大石之中,后被一山中樵夫发现,献于当时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带的一个小部落头领周文,周文虽见其被陋石包裹,却感觉其中蕴有莫明的能量,本准备藏于家中慢慢研究,谁知走漏风声,当时的联盟首领殷纣也知道了有此一物,便率人来抢,而那殷纣却是一个莾夫,空有一身勇力,却不认得此中真实面目,见是一块平平常常的石头,也就作罢,还道是通风报信之人骗他,把其给五马分尸了。后来周文更加谨慎,一生只将其秘藏在家中,而未将其雕凿而出,只到其临死之前,把其秘密传于了儿了周武,然后周武将其雕凿开后,却见是一方方形的晶莹玉石。后来,周武因得此玉,又引起了殷纣的窥探,于是便发生战争,却又因殷纣平时骄横淫奢,迷恋美色,再加上关中大旱,殷纣之兵阵前倒戈,反而将其杀死了。于是周武便夺得了天下。因周武原是殷纣家臣,而战争也因方玉而起,天下又因其而得。所以在周武夺得天下之后,为彰显其君临天下,威服四海,受命于天,造反有理之意。遂召天下能工巧匠之首天机子,以一双无上妙手,加以雕镂镌刻,并书“泰和中正,受命永昌”八个大字。并正式祭告天地,寓意此乃君权天授,是谓天子,又曰天朝,并从此国泰民安,和平永固,繁荣昌盛,万世传承。后来专制国家的形成和民族宗教的兴起,战国到来,诸侯蜂起,杀伐与硝烟并存,数百年一个轮回,天子换了一茬又茬儿,传国玉玺,或失或显,每一次显世,必先起连绵刀兵,然后便有天朝圣域大一统的居面。所以外传这小小印台,一方玉石,既是大凶之兆,又是大吉之物。
由于玉的美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是由内向外慢慢透射的蕴藏深厚、柔和含蓄、魅力无穷的美,因此,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理念,其外表温和柔软,本质却坚刚无限。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先哲们的作用下,玉又被赋予了吸呐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征,成为品藻人物的道德标准。贵族士卿受“观物比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宣扬“君子如玉”,“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观念,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人的德、仁、智义等品德,于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乃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佩饰成了显示贵族身份的标记,玉玺成了国家和王权的象征,甚至一块美玉竟要用15座城池去换取。先秦典籍中对玉的使用也有严格的制度,《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月。……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居则设佩,朝则结佩……凡带必佩玉,……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诗经·国风》之《卫风·木瓜》亦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这里的琼琚、琼瑶、琼玖,均为佩玉。《秦风·终南》:“君子至此,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等等,说明士庶用玉之普遍,也说明先秦时期的玉,不仅寓意人的道德品行,表述一种精神境界,而且是从君王到士庶赏赐和结川好的贵重礼品。特别是这一期的知识阶层,还将自己对理想道德最高境界的追求,比附于玉之精美坚洁;将高尚人格的砥励磨练,寓之于美玉的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孔子说玉有十一德,管子云玉有九德,东汉许慎在《说文》中举玉之五德:“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由此可见以玉比五德的观念对玉审美的影响。古人辨玉,首先看重的是玉所寓意的美德,然后才是美玉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泽和纹理。这种首德而次附说,使得玉由单纯的饰佩变为实用、审美与修养三位一体的伦理人格风范的标志。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玉石本为天地灵气孕育而生,而此方玉印,更是如此,玉玺一入手中,卢铁山便感觉到一股清凉之气由尖传遍全身。身体像触了电般的,有种酥麻的感觉。而他体内,自动运转的大天魔功,这时却如同是饿狼见肥羊般的瞬时欢腾起来,便如长虹鲸吸一般,疯狂至及有的吸收那玉玺之中蕴藏的天地灵气。而玉玺之中的灵气,本自蕴于玉石之中,形成了一种奇妙和平衡,此时被卢铁山体内的自创怪功一牵引,在外力的作用下,如同黄河决堤般的渲泻而出。开始还不很大,卢铁山也不是特在意,只觉一阵凉气传来,让人很舒服,以卢铁山的原话,就是格老子的,有种*的快感,真他妈的爽。可惜好景不长,才把个玉玺上上下下看个遍,耳中听着李沁儿,杜流云,杜九幽几个家伙东一句西一句的介绍和传说,身体里却起了翻江倒海的变化。瞬间卢铁山便由天堂转入地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