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_32
    为了那些好木料,多少人家在掏家底啊,要知道这积攒木料什么的,从来都是很花费功夫的事儿,是属于需要长时间运作的事儿,这一点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藏棺材板的习惯就能看出这一点了,这也是没法子,这年头,砍木头都是纯手工,运输上也一样需要人力,最要紧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木料大半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地方,像是紫檀,红木,哪一个是北方就有的?就是黑胡桃木这样第一等的都不是自产的,再加上越是好的木头,越是密度高,分量重,砍伐也好,运输也罢,自然难度就越发的高了,两厢一加,这木材自然越发的紧俏,很多要做大件家具的人家想要木材,自然只能慢慢的攒。

    如今好了,宫里要放出来那些好木材了,这真是让人激动的大事儿。就是甄太太这样的温和性子,也难得直接拿出了嫁妆银子,交到了甄老爷手上,让他赶紧的买一些回来,绝对是一副过了这村就没有了这店的表情。

    你说什么?陈年的?这有什么?只要没有蛀孔,那就没问题,反正都是原材料,再说了,能送进宫的木材,哪一样不是好的,这样的木料会出蛀孔的比例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还有邢翰林家也是一脸的积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这是着急给自家闺女准备嫁妆木料呢。

    说起来甄回感觉很奇怪,自家从来都不是什么八卦的人家,就是专门打听消息的下人也从不去探听别家的家产什么的问题,这一次怎么人家邢翰林家的事儿什么都清楚呢?就差没有把人家一家子的家底全给套出来了,就是关系再好,再是老乡,也不能成这样吧!

    怀着这样的疑惑,甄回实在忍不住找了个功夫寻问了一下自家老娘,不想却得到了一个天大的消息,那邢翰林家的姑娘居然是林洵那小子结亲的几个人选之一,是林家专门拜托自家调查的!

    老天!甄回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林洵是林海的堂哥,要是真娶了邢翰林的闺女,那就是成为了邢夫人的老爹的妹夫,那这样的话,以后要是贾赦再娶了邢夫人,岂不是要喊林洵姑父?这辈分不对吧,如今这贾赦和林洵可是兄弟相称,而且还是贾赦年纪大些,是当哥哥的!

    不对不对!甄回拍拍脑袋,忍不住把脑子倒回去,重新想,虽然说这京城姓邢的官员真心没几个,按照他往日知道的,暗暗分析下来的情况看来,这邢翰林是最有可能是邢夫人祖父的人选,一来他有两个儿子,年岁上分析,老大很可能就是邢忠老爹,邢岫烟的祖父,而老二比较可能是邢夫人的老爹,二来,邢岫烟一家是从苏州过来投亲的,老家自然就是在苏州,三来邢夫人能成为贾赦的继室,那也是因为沾了父祖的光,因为父祖都是官,虽然是小官,可是也能说得上是官宦人家的嫡长女,这才有了嫁入荣国府的可能。

    可是这不代表一切就没有别的可能。或许过几年会有别的苏州的邢家男子在京城当官呢?或者从一开始他就弄错了,他们不是苏州人,邢岫烟一家在从苏州来只是他们一家子搬家搬过去的呢?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好像已经蝴蝶了很多事儿了,这邢家是不是还会和贾家接亲都有些不怎么确定了,原因也很简单,如今的贾赦比原着肯定上进了很多,在家族受到的重视也多了很多,史氏又失势,没有了对贾赦婚姻插嘴的权利,那么如此一来,贾赦从第一个媳妇开始,会不会人选就会出现改变?要是媳妇人选改了,那么贾赦还会不会丧妻那可就说不定了。没有丧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继室之类的事儿了。

    想到这里,甄回总算是大脑开始恢复了清醒,能用正常人,不对他从来都是正常的,要说他用符合如今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规矩上去重新想这个事情。常言说的好啊,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在这个时代这是一种婚娶的正常现象和潜规则,这一点从林洵他父母给他相看的几个人选上就能看出来了。

    邢翰林是从六品的官职,按理说比林洵他老爹要高,可是林家是书香世家,是苏州当地有名的世宦之家,这门第上却比寻常地主出身的邢家高了不止一筹,如此一来,林家能把邢家放进人选里头,那已经是看的起邢家的一种表现了,这还是看在邢翰林有一个江南有名的大儒做师傅,有一个当了翰林学士的师兄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待遇的。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等级森严,真不是说着玩的,那什么灰姑娘,什么幸运小子之类的事儿真心不多见。贴别是灰姑娘,这年头对女子礼教更是严苛,聘者为妻,奔者为妾,想要追求什么浪漫,那只能当小妾,而幸运小子什么的,一般就是上门女婿的意思了,即使是那些什么让座师看中的新科进士之类的,很有些美谈的典故,没有生孩子要跟着女方姓这样的事儿,那在家中的地位也绝对不高,属于女方家族的附庸是一定的。

    甄回来到这个世界时间也不短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很清楚,所以当他用这个时代的思考方式,游戏规则去重新想了想这件事儿,他就发现,自家调查邢家的家产还真是很正常的事儿。既然这邢家比林家地位低,那么林家自然在调查的时候就要调查的更加仔细一下,好知道邢家有没有让他们林家纡尊降贵的结亲的资本。

    不单单是这些家底的问题,未来闺女出嫁的嫁妆问题,甚至这一家子人的潜力问题也会在考虑中。毕竟谁也不想要有一个拖后腿的亲家,也不想要一个将来注定没落的亲家。如此的话,很可能会拖累自家的孩子呢。

    结亲,结亲,那是结两性之好,是两个家族的一种结盟的方式,真是随意不得。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邢家能被林家看上的可能性其实真心不大,像是林家这样最看重人品,潜力的人家,邢家实在是有些失了底气了。

    邢家老大虽然也算是用功的,可是读书上很是缺了几分灵气,到了如今二十了,还没有考上秀才,只是个童生,就这一点估计林家就要摇头,小儿子倒是读书还成,可是毕竟是次子,而且人也有些老实单纯,这样的两兄弟,即使将来不会闯祸什么的,不至于担心拖累别人,可是这出息的可能性太低,很容易就让邢家在这两个兄弟手中泯然与众。这可不是林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甄回从一开始对于这两家的结亲之事就给判了死刑,果然,没有多久,就听说林家又开始相看另外一家姑娘了,虽然这些事儿从头到尾就没有露出任何的风声,就是甄回知道,也不过是因为自家老娘是林家太太的参谋人选,这才有了第一手资料,可是他依然清楚,邢家想要攀上林家已经没有了可能了。

    转眼甄家到了京城已经两年了,甄回也已经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变成了九岁,林洵也十二岁了,掰着手指一算,甄回开始皱眉头了,林洵才十二岁,这家里就开始给他相看各家的姑娘,那到了自己这里呢?岂不是说,过上几年,自己也会来这么一遭?早婚真可怕,人毛还没有长齐,居然就开始找媳妇了,也太不讲究了吧。

    甚至就甄回知道的,老娘身边自己的小密探甄杏的汇报来看,在帮着林家太太相看人家姑娘的时候,她居然还时不时的会询问一些七八岁小姑娘的事儿,这是什么情况,难不成自己就这么没有行情?老娘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没有媳妇,所以从他这个岁数开始,就做准备了?

    甄回很想抗议,可是他怎么说呢?难不成出卖自家的小密探?策反甄杏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他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的,要是就为了这事儿就暴露了,那以后怎么办?算了,就让老娘折腾去吧,反正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让他背上已婚的头衔就成了。

    抄家物品拍卖会和皇帝内库物品拍卖会顺利的结束了,整整折腾了一个多月的功夫,不但让官员们一个个掏空了口袋还喜笑颜开,就是户部和皇帝也高兴的乐呵了好久,户部这一次彻底是翻身了,白花花的银子,堆满了库房,这真是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啊!多少年了,库房居然也能有满的时候,奇景啊,太让人激动了!就这些银子,不说别的,整整一年都不用愁没钱花了,这让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哭穷,一天到晚怕人上门要钱的户部官员们一个个出门的时候,走路都带着风,昂首挺胸,红光满面。连着国库借银子的账册又多了一本,他们都不在意了,只要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多,他们就是赚的。

    皇帝也乐呵,他从来不知道,那些堆在角落里只能落灰尘,只能发霉,丢弃的东西,居然还能直接换回来这么多的银子,他好像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在自己眼前展开,他以前怎么就这么傻呢?愣是让那些蛀虫赚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银子,想想那些木料,那些器物的火爆场面报告,他心里头就是一阵的火热。自己果然是受欢迎的人啊,自己用过的东西,居然这么多人抢购,真是太让人舒心了。

    唯一让皇帝感觉不满意的是,自己内库存着的那些砖瓦什么的,实在是卖不动,没法子,那些里头有太多是属于皇室专用的图案,别人怕违制,不敢买了去用,就是降价处理都没人要,这太愁人了。或者他该给那些什么亲王,郡王之类的也开一个专场?把他们能用的放出去?好像这有些太明显了,名声不太好呢。算了,先放着,以后总有机会的。

    新年过后,或许是拍卖的事儿刺激了不少的人,等到了开年,好些商家,特别是一些古董之类的商家们凑到了一起,想着自己筹办一个拍卖会,好让自家的物品卖上个好价格,或者加快出货量。

    也许是因为京城需求量确实很大,或许是因为这个拍卖的形式真的很是让人喜欢,这件事儿居然让他们成功了,虽然不过是在一处茶楼举办的,参加的人不算多,物件也价值不高,可是这却刺激了不少心明眼亮的人的心,有几个大商家,特别是有官宦背景的商家,已经开始筹划,是不是建立一个专门的拍卖场地出来,他们也不自己做拍卖,专门接待买的,卖的,赚取一定的场地费什么的,似乎还是很挣钱的,另外还能让自家第一时间能得到好东西。实惠多多呢!

    可惜这样的想法没能实现,因为就在他们筹划的时候,户部先动作了,他们如今有钱了,腰杆子粗了,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次拍卖会的成功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个在户部做官的人,有好些个都是头脑灵活,机变的很的,商业嗅觉自然也很是灵敏,(没有一点这方面本事,在户部也呆不住不是。)已经看到了拍卖这一个形式的好处,和未来的辉煌前景,为了给户部找一个生钱的产业,为了让户部掌管天下银钱的名声能更加名实相副,他们开始撺掇户部尚书,侍郎等等上司,像皇帝进言,准备由户部出钱出力,在京城专门开辟一处拍卖行。

    这拍卖行的业务也很明确,一是将来所有宫中余物也好,抄家罚没物件也罢,都将从拍卖行放出去,以保证这些物品卖出去的价格绝对的没有水分,能最大限度的给朝廷,给内库增加银两,二来也是免得将来还要借用贡院什么的,让那些清流喷口水。随后一点是,他们觉得如今民间已经开始出现了小型的拍卖会,这现象虽然不算是坏事儿,可是这公正性得不到保证,万一出现卷东西走人的,这不是增加了新的犯罪类型,让刑部负担加重嘛,与其如此还不如户部来,有朝廷在背后做靠山,卖的放心,买的也放心,多服务百姓啊!当然从中户部也能挣得一二的场地费什么的,这就属于默契了,大家都心里明白就是了。至于这场地费怎么收什么的,这个就再说了,反正先询问一下皇帝的意思,您看,这事儿咱们能做不?

    怎么不能做?皇帝觉得很能做,最起码他能多一个可以随意走动的地方不是!这一次的拍卖他没有能亲临现场,感受一下气氛,实在是遗憾啊!要是户部自己搞一个固定的场地,那么只要安排的好,自己自然也能白龙鱼服,去感受一下,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对不对!更重要的是,他说不得还能淘淘宝,或者放出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这对于他隐秘的处理自己的私房那是绝对的有好处的。

    至于场地费?他没有想过!户部!你确定你敢收皇帝的场地费?不想干了吧!甚至皇帝还做了一件很让户部众人无语的事儿,皇帝把宫里那些卖不出的假山,花木什么的,直接放给了户部,说这是内库的投资,这个拍卖场算是户部和内务府合作筹建的,如此一来,户部的人想要靠着拍卖场建立一个小金库的想法那是彻底的破灭了。有了那些被抄家的官员当例子,最起码三年内,那是没有几个敢沾皇帝的便宜了。

    这拍卖会场的事儿,即使是甄回这样有点往两耳不闻窗外事进化的学子,也都听说了,实在是太出乎人意料了,那些大商家们是叹息着好生意让人抢了,还是超级牛的大户,绝对抢不过的存在,只能让金点子彻底流产,而甄回则是使劲的揉搓着脸,一脸茫然的想着,他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历史课打瞌睡了,这明明觉得是从外国流传过来的方式怎么这个头上还顶着个小笼包的年代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了呢?

    不管甄回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管是不是中国的经济问题有了新的偏差,反正没有多久这拍卖会场那是真的就这么建立了起来,而且还是属于京城人气最旺的所在。里头三层楼的拍卖场地,一百多个席位,包厢之类的,基本上是场场坐满。拍卖的物品也绝对是什么都有,有时候奇葩的连什么京城第一才子用过的毛笔,京城第一美人做过的凳子,这样的物品都能上拍。还竞拍者众!

    这些新闻让甄回忍不住大大的叹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他好像还是不了解这个时代!来了几年,却依然是个无知少年,这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

    好在还有太多的事儿让他分心,让他不至于沉浸在这样沮丧的情绪里,比如贾敬即将回金陵参加乡试的事儿。

    连着两个月,基本上没三天贾敬就要到甄家来一次,交一次作业,甄回看的很是清楚,每见一次,贾敬似乎就瘦上几分,由此可见这孩子有多用功,或者说心理压力有多大。

    这倒不是贾敬对科举功名有多热衷,老实说,他真不是个热衷功名的孩子,要不是打小就是这么过来的,科举什么的,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可能都不会一直这么坚持着去参加考试。毕竟他是家中的爵位继承人,即使没有了举人的功名,他如今一个秀才也绝对能说的过去了。

    可在贾敬的生活中,在他老爹还活着,稳稳的坐着族长的情况下,他不读书,不去科考,还能做什么呢?给他爹跑腿?这个他倒是不介意,可是太没有成就感了,也不是他喜欢做的事儿!人总要有一份事业,即使是在怎么温吞的男人,对于这一点也是同样的有需求,而对于贾敬来说,科举继续考下去,考到不能再考就是他的事业了,是他从开蒙之后,他爹灌输了多年后,形成的他自己的信念。

    为了这个目标他真的是挺努力的,特别是在和父亲有了新的沟通,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知道了自己身上承载着父亲太多的期待之后,这样的信念自然越发的执着,坚定,他觉得科举就是他能为父亲,为家族,也为自己做的最能获得光彩的事儿。

    贾敬很有信心,他读书确实一直不错,如今教导他的甄老爷又是进士,他没有信心才怪,可问题是,这一次去考试的人不止是贾敬,还有那个贾代儒,这贾敬有点不知所措了,因为他没有和长辈同台竞技的经验,他不知道到时候成绩出来,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要是他考上了,叔叔没有考上,叔叔会不会羞得自杀?要是叔叔没有自己名次好,会不会对自己看不顺眼?要是两个都没有考好,叔叔会不会觉得这是自己分了他的气运?

    贾敬想的乱的不行,当然中心思想也很清楚,那都是自己好,贾代儒不好,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对于自己水平的自信,只是就他这胡思乱想的劲头,要是让甄回知道了,只怕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鄙视他!

    当然实际上这个可能确实存在,原因很简单,贾敬是甄老爷这个进士全力辅导出来的,而贾代儒是自己请教家塾的那些举人们摸索出来的,这老师的水平实在是相差太多。在一个两个人的基础也不一样,贾敬那是国公府嫡子,打小开蒙的时候就请了一个秀才过来上课,还是单独授课,开的小灶,而贾代儒不过是家学里的先生大课中,流水线教导出来的产品,从根子上他们就是两个等级。

    只是贾代儒毕竟生活经历丰富,还有常年的教学经验,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写出来的文章更容易有内涵,而家境毕竟年纪轻,经历少,在这一方面有些欠缺。只是不管是怎么样,有自信就是好事儿。虽然甄回对于这两个一次就能考上举人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但是鼓励什么的还是需要的对吧。

    “敬大哥哥,江南才子多,你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实在不行,咱们能在京城考,这里是北方,参加考试的人不至于那么多,竞争也相对少些。你更容易中。“

    “敬大哥哥,江南的那些举人,一个个都是血路里杀出来的,实在是太惨,你去金陵真是不合算。听说那里的录取比例已经是好几万里头选三百了,百里挑一都说轻了。“

    “敬大哥哥,有权不用就是浪费,让贾大伯伯给你换到京城考吧,要不直接用一个国子监名额?这样你就能直接参加会试了。“

    贾敬看着甄回,一脸的便秘样,孩子,你这是鼓励呢还是浇冷水呢?不过这京城参考,老实说贾敬真的很心动呢!他又不是傻子,金陵考试有多残酷再不清楚也能听到一二不是。

    贾家在京城定居也有好几代了,这从此在北方参加考试,好像也合情合理,即使贾敬有心迎难而上一下,贾代化也不会放弃这更容易让贾家出头的方式,就像是甄回说的,有权不用那才是傻子,这可是合情合理的事儿呢!

    ☆、第60章

    这一年的京城很是热闹,或者说,京城那就没有不热闹的时候。从甄回一家子到了京城之后,几乎每隔上一段时间,就能听到些大消息。也许这也就是京城的魅力所在了。

    在户部折腾出来的拍卖会场里,每隔上几天就会有一场拍卖,甚至不少老一辈去世之后,准备发卖物件回老家的人,也开始很精明的吧这发卖家中物件的事儿交给了拍卖会场,这让不少喜欢掏老宅子,收集古籍古董的人都一下子失去了很多的市场。

    倒是那些败家子们,一个个高兴的不行,往日想要把家里那些能看不能吃的东西卖出去,还怕找不到收购的人,或者是有了人买还卖不出价格,如今好了,到了这拍卖会场就不一样了,即使他们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明白这到底能值多少,可是有人竞价就肯定有价值这一点他们还是懂的,反正绝对比自己胡乱卖出去的强,价格不知道高了多少,怎么能不让他们欣喜。

    还有些纨绔,手头紧,想要换点银子花花,也不用瞎折腾了,直接从自己屋子里拿个值钱的摆件,立马就能换来足够的银子。只要不显眼的,不至于让外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家的,不至于丢了自家的颜面,就是隔上三五个月,都不一定有人知道是自己卖的,这人家拍卖会场可是有卖家,买家姓名不泄露的条款的。

    说起这个不泄露姓名什么的,一开始是专门针对买家的,谁也不希望刚买了东西,一出门就让人抢劫不是,还有中国人特有的财不露白的传统意识,所以就有了二楼三楼专用的匿名包厢,从这一点来说,热鸟户部真心是有人才。而这卖家不透露姓名,那是皇帝搞出来的,谁让皇帝时常要加上些私货往外放呢,这样一来倒是也算造福了不少人了。

    能真正知道所有信息的人,除了户部几个高官能有权查阅资料之外,剩下的或许只有皇帝了,他属于特权的特权,就是让人知道了这拍卖会场对着皇帝透明,估计也没有人会说些什么。

    不过在火热的事儿也有过去的时候,像是到了六月份,这京城百姓的注意力就放到了别的事儿上,比如这即将在八月开始的乡试。

    六月份,周边地方不少的秀才们开始慢慢的往京城汇集,三年一次,只要是有乡试考场的地方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规律,不止是乡试,等这乡试过去,只要过一个年,那就是会试,殿试,这都是全天下的学子们的盛事,到时候来的可不仅仅是周边的秀才了,来自全国的举子们都会在这天下的中心汇聚,每到了这样的时候,就是京城很多百姓们挣钱的良机。

    开客栈的,开饭馆的就不说了,就是没有这些,他们的生意也不会太差,毕竟是京城,消费潜力本身就比别的地方高些,关键是,那些卖菜的,买各式各样物品的,哪怕是卖泥人的,都能比往日多做三成的生意,这才是提高整个京城gdp的关键。那些出租房子的,帮人洗衣服的,给人做饭的,拉车的,卖文具的,就不说了,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对吧,这人口总数上去,自然这需求量也上去了,可是连着给人专门做考篮,考试专用服装的都能大大的挣上一笔,这真的是让不少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了。

    甄家这一次也算是借了东风了,那一处刚买了没有半年的三进宅子就这么租了出去,重要的是,有甄回这个财迷在,这宅子在出租的过程中,他那是发挥了十二万分的本事,所有的屋子利用的简直令人发指。

    这三进的宅子是典型的北方格局,倒座,正屋,后罩房,在甄回的操作下,直接就变成了三个院子,最前面的倒座,被他又分割成了三个小院子,进门左边的单间小院本身在连接进门照壁的那边就有个圆形的拱门,这上头装上对开门,可不就是一个小院子了?还有进门的右边,还有一处圆形拱门,和那个小院子门对应,也加上了门,里头是三间屋子,这又是一处院子,可以算是中等的院子了,虽然朝向不怎么好,可是这地方大,二门这里又被封住了,放上了大盆的绿色植物,怎么看怎么就是处不错的住宅。在往里,原本还有出圆形拱门,只是这一处还是被封住了,那里头的两间的宅子被甄回让人从宅子围墙这里重新开了一处们,也成了一个院子,如此一来,相互之间互不影响,直接就变成了三个院子,可以分被租给三个条件不一样的考生。

    中间的正院倒是没有分割,甄回也想做点大生意不是,就这么一个正院,正面三间四耳的正房,两边各三间,靠向二门处又各带着一个耳房的厢房,整体加在一处,收拾收拾,那可就是十五间屋子,怎么分都没有办法划分规整,所以他索性直接租给了浙江会馆,这浙江会馆,就像是浙江驻京办,只是这一般都是民间商户自发组织的民间机构,专门为老乡们提供各种帮助的,如此一来凡是进京有麻烦的时不时就会找上门,像是丢了钱,没地方住的,像是找人的,或者是做生意的,什么人都有,这和浙江会馆里头虽然也有住宿的地方,可是房间毕竟有限,所以常在外头租用些院子,好缓解一二。至于房钱谁出?浙江人有钱!特别是能当上什么会馆主事的,那一般都是浙江的大商家,他们已经不看重钱了,看中的是人脉,是名声。这样的人甄回自然是不会放过的,把这正院租给他们,让他们又有面子,又能得到实惠,毕竟不是整体院子,价钱上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不少不是,全是按照房间数量来算的。从正房边上开上一个门,没什么不妥当的。绝对是大家都满意的事儿。

    至于后罩房?那自然更加是要重新开门的,要不是想要多挣钱,连开门都省了,这宅子本来就有后门,直接用后门就成是的,就这一溜的七间屋子,他居然还能在分割,后门这边五间,专门租给最没钱的秀才们,按照一间屋子两张床来算,可以安置十个人呢,这是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典范。另一边有两间是被一处圆形拱门隔开的地方,也不知是不是原本用作厨房的,反正甄回让人重新大装修了一遍,然后开了个门,堵上和五间屋子联通的地方,把这里又作为一个两间屋子的独立小院给租出去了。

    你还别说,这甄回的想法真的是很不错,很有针对性的,像是中间的给会馆的就不说了,地域性太强,这会儿估计来住的人不会太多,要到过年后,会试即将开始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到时候浙江来的考生,估计能把这十多间屋子全填满。倒是前后这些给秀才的屋子,已经全部租出去了,两间的小院最抢手,因为这最符合一个秀才带着一个或者两个书童长随的配置。就是跟随的人在多上一二个,这两间屋子也是住的下的,一间屋子的那个院子,那是有洁癖,喜欢清静的书生的最爱,哪怕是带着书童,有些挤,可是看在清静的份上,也不缺人要。还有三间的院子,那是讲究点的书生租下的,他除了自己的屋子,下人的屋子,还留出一间当了会客室,要接待来访的好友。只有那五间的哪一处,如今只住下了一半,这也正常,越是没钱的秀才,来的就越晚,原因很简单,想要减少在京城的开销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