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4章 军饷
    皇上和怡亲王两人充分预计到了平叛所需银两的惊人程度,也做出了最为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当事实发生以后,他们又不得不震惊万分,因为实际支出比他们想像的还要骇人听闻,尽管一直不停地在开源,也一直不停地在截流,战争打响一个月,用于战事的各项银两用度高达七百万两!西北平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底洞,将大清帝国的经济几近逼近到崩溃的边缘。本文由 。。 首发
    实际上,即使没有这场平叛战争,皇上也是早早就开始着手充盈国家库银的事情,在他刚刚即位才一个月的时间,就下令户部清查钱粮:各地亏空钱粮,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侵渔,都是非法的。一经告发查实,一律革职离任。
    皇上当然不能相信,先皇缔造的太平盛世可是有目共睹,而国库里怎么可能才区区八百万两银子呢?当然是这些银子都被贪官污吏们收入囊中。因为先皇天性宽厚仁慈,因此对这些国家蛀虫们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结果就是给自己的儿子留下这么一个微薄的家底。
    皇上是眼睛不能揉得一粒砂子之人,他的雷厉风行和铁腕手段可是满朝文武人人皆知,因此登基之初就立即着手治贪,而这道上谕一经下发,当即就是人心慌慌、个个自危。
    皇上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子,处理地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小事,对于区区治贪还是有一些独到的法子。比如,对于派钦差大差去查贪官,而且这些钦差大臣还不是自己一个人前往,而是带着候补官员,查出一个贪官污吏,当场就地免职,同时再从随行的候补官员中选出一位同级别的继任者。此招又狠又准,由于新任官员不仅是查账官员还是继任官员,当然会对前任的贪污行为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成效极为显著。
    此外,对于借钱粮充账的行为,皇上采取了钱粮充公的法子,对于花小费报销的行为,皇上成立了会考府,严格审核,一时间贪官污吏的各种巧立名目的法子都被堵得死死的。在把所有的贪路全部堵死之后,就是皇上最为拿手的“关门打狗”了,即罢官、索赔、抄家,就是要那些贪官污吏们把吃进肚子里的银子再吐出来,归还国家。
    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治贪行动之后,刚刚进入到收缴所欠国库银两阶段就迎来了一场几乎耗尽大清帝国全部财力的平叛战争。尽管皇上将筹措军饷的重任交到十三阿哥的手上,不过他自己也是从来都没停止过这方面的亲力亲为,可谓费尽心机、夜不能寐。
    比如,皇上曾经专门就这个问题在奏折上进行过朱批:“丝毫看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后代也做个穷人,方符合朕的本意。”此令一下,全国一片抄家之声此起彼伏,而他自己也荣获了一个“抄家皇帝”的封号。
    追缴国库欠银虽然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然而这件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有些贪官污吏将银两挥霍殆尽,就是杀了他也追不回来;有些贪官污吏已经不在任上,账目等早已经因为时间较久而根本查不到,此外财富是一个积累过程,就算是追讨欠银也需要时间,然而罗卜藏丹津哪里给他半点时间?战争一触即发,就像张着一张血盆大口贪恋地伸向大清国库。
    财政缺口瞬间突显出来,追讨欠银就算是一刻都不曾停止也追赶不上战争的急需。开源的法子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再一个就是要想想节流了。与开源相比,节流的难度就登时感觉容易多了,于是皇上一声令下,满朝文武即刻被削减俸银和禄米,将节约下来的银两和禄米直接充了军饷和军粮。
    可是不要小看了这个俸银和禄米,这可不是只有整天在皇上眼前的那几位朝中重臣被削减,而是不管地域远近,不论官职大小,全国所有官吏一律都要减半!此举一出,国库支出的压力总算是稍稍缓解了一下,如果说追讨欠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话,这个削减俸禄则完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毕竟库银例行支出的速度降低了一半。只不过由此而节约出来的银两瞬间就都被悉数拿去添充军饷那个无底洞般的大窟窿去了,库银仍是以火箭速度急剧下降,几乎马上见底。
    削减俸禄之举不仅对国库的影响很大,对于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来讲也是影响很大。毕竟皇上心中酝酿已久的与“火耗归公”相配套的高薪养廉举措——“养廉银”还没有正式出台实施,此时官员们的俸禄水平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也是官员们贪污**的一个原因之一。皇上早就相推行这个“养廉银”,奈何还不等他大展宏图之际就被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偏偏雪上加霜的是还要暂时削减官员俸禄来填充军饷的巨大缺口,而这场战争何时能够有个结果却是谁也看不出来,一时间大清帝国怨声载道。
    公平些来讲,这件事情也不能怨官员们,毕竟人家也是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的,一下子就被削掉一半,恐怕除了怡亲王以外,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官员是心甘情愿,特别是地方官员,又特别是低阶官史。毕竟这场平叛归根结底是皇上的事情,是赢是输与他们这些小官小吏有什么关系?就是高官们也一样颇多怨言,这些人的俸禄更高,而他们的花销也更大,小官小吏们节衣缩食勉强维持,高官要员们则没有那么容易地能屈能伸,毕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由于减薪政策直接触动了官员们的既得权益,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官员们都与皇上一条心,朝堂上渐渐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异样声音。
    皇上身康体健、耳聪目明,但凡一丁点儿的杂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更何况这股杂音愈来愈大、愈来愈强。刚开始确实是有些官员不能理解皇上这项举措的重要作用而心存不满,但是渐渐地,这股不满情绪被反对派们发现是一个绝佳的借力打力的一个绝佳机会,于是开始悄然煽动官员们通过各种方式发泄怨言怨气,一时间真真假假分辨不清。
    其实皇上一贯都是既严于律人也严于律己之人,因此即使是没有面对这么强大的逆流他也是要做出表率和楷模,更何况这股“怨声”已经严重干扰到了他筹措军饷这项重大举措。正人先正己,于是在“怨声”渐成气候之前,皇上先下手为强,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间发布了一道口谕:即刻起,所有皇宫费用一概减半,以充军费和物资。
    受前线战事逼迫,皇上不但要求满朝文武节衣缩食,就是连皇宫也不例外,包括他自己在内,包括先皇的嫔妃在内,更不要说他的女人们,无一例外统统用度减半。皇宫用度减半的举措对于军费的填充完全是杯水车薪,然而皇上仍是坚定地执行了下去,他就是要以此向世人宣告,平叛是当前大清帝国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哪怕是举国全国之力、举所有哪怕是微薄之力,都以西北战事为首任。随着皇上此举一出,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杂音再也听不到了,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违心的,全都在瞬间噤了声。
    清代皇宫的用度俗称“宫分”,既清宫内,上至太后,下至嫔妃,每年按照等级供应的金银布匹以及按月、按日供应的精油蔬菜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是一项非常制度化和量化到细微之处的一种规定,范围涵盖了日常吃、穿、用等各个方面,全都细微到了极点。仅以贵妃和嫔两级来示例:猪肉,贵妃每日9。8斤,妃每日9斤;白糖,贵妃每日3两,嫔每日2两;香油,贵妃每日6两,嫔每日5两5钱;茄子,贵妃每日8个,嫔每日6个;宫绸,贵妃每年2匹,嫔每年1匹;棉绸,贵妃每年5匹,嫔每年3匹;瓷碗,贵妃40件,嫔20件;锡茶壶,贵妃4把,嫔2把。
    由此可见,“宫分”细致入微到了何种程度,就连每天每人食用的茄子供应量都是精确到个位数,更不要说金银首饰,更是要记录在册。也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宫纷争的激烈程度一点儿也不比前朝少,其实后宫就是官场的一个小小缩影,是最为真实的写照。女人们虽然深居后宫,但是一样也是需要有方方面面的关系去打点、去疏通、去维系,而这些事情哪一样不需要银子呢?女人没有收入来源,她们都是按照各自的品级享有“宫分”,因此“宫分”就像官员的俸禄一样,支撑着她们庞大的开支。那些胆小而又知足的女人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宫分”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而那些胆大而又贪欲较强的女人则必须想些邪门歪道为自己挣得额外的私房钱了。
    本书由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