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特别重要的感谢和解释++阅读关怀:
    一、最近看到很多看官书友的评论,给了很多鼓励和建议,在此本人深表谢意,很受鼓励,尽力写的更好来回报大家的关心。

    二、因为本人最近实在非常忙,没法做到一一回复,今后有时间,必然认真回复每一位读者的留言评论。

    。。。。。。

    三、关于起首本书读起来太累,这个已经听很多书友说起,我也有重新再看过,今后有空,酌情做一些调整。

    。。。。。。

    三、关于——注释、甚至正字读音的事情;

    3.1,有些字大家不常见或者不常用,仔细注释一下,我觉得既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3.2,中文是历经五千年没有断绝的文字传承,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汲取其中的营养。

    3.3,大家稍稍多了解一点语言文字,就有可能发现,汉字的构词法,与拼音构词法,在宏观效率上,不是一个维度的,如果拼音是线性略加,就是一维有余,那么汉字大约可以认为是平面有加,就是二维有余。

    3.4,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希望广泛地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和知识,从词素记忆和运用的效率来说,已经存在天然差别。

    所以,生来就学习汉字和沉浸在汉字环境中,是一种福气,只是看身在福中,能够知福、蒙福、受福,还是不知福,甚至拒绝蒙福。

    中国新社会扫盲的历史已经很有力量地证明了这一点。

    3.5,使用什么样的符号系统,也会天然地运用和依赖其中的逻辑,包括思维路线,这个叫做路径依赖。中国人天然更偏向思辨和不容易固着,这是中华文化特别是符号系统(文字就是极为典型的符号系统,发音和语词也是。)本身为此提供了便利,也创造了更多的变化与混沌。

    为了避免与小说写作无关的争吵,在此强调,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不接受评论性反驳,特别是道德评价反驳。

    我其实在以前读小说中,发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字典,所得就很高兴,现在大家都喜欢碎片式阅读,那么,顺应时代变化,做一些注释工作,我觉得是本人的一些责任。

    而且当我做完注释,自己也会更加获得一些助益。

    。。。。。。

    四,关于意识流和多意识流——的表述:

    本书起首有一段,关于多种意向,意识流,分支情景,同时发生或者相互影响的描述,因为没有既有的句读符号,或者说标点符号,故而勉强使用\/斜杠或者连续、多个斜杠\/\/来勉强表述它。

    本人是有读完中科院心理所儿童教育与发展博士班课程的,也有在多家幼儿园从事科研工作,自己也开设有幼儿园,残障儿童康复中心,所以,即便不能说是人类共同具有,但是确实有观察到孩子们的这种表现,以本人自己的思维体验也有如此。成年人中,这种状况也有出现。

    (特定来说,胼胝体障碍或者精神分裂障碍的,或者人格障碍的,也可以大略认为体现出类似的现象)。

    我认为无论是凸显一种客观存在,或者是表明思维发展或者形成的一种可贵的模式\/路径,这都很值得表述出来。

    发生这种现象,(推测)可能需要额叶元认知方面对思维流程的分配和控制。

    本人是有用思维流动推演的方式,来观察思维冲突的涟漪,来做游戏、玩耍推演,后来自己也用到项目推演的实践,那个效率非常高,当然它或许不精确,但是很容易快速扫描很大的(资源或者碰撞)区域。

    本人2019年,就是今年51岁,职业涉猎也勉强算是广泛,自己的认为,算是中人之资,就是正常的意思,所以,这种方式和更好资质的人,或许有更多的更强大的思维能力。

    最早的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其实可以认为是这种多维度同时感受和描述的体验,所以,在非常主观到非常客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间,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简单的想象——这些都是全人类的财富,当然也是每一个可以汲取、学习和使用的财富。

    戏曲上,也有一些接近的表述描摹方法,但是当我们用语言,特别是口语进行表述的时候,就无法恰当地体现出这种东西,而只能是线性,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表述出来。

    反正呢,暂时看不懂,或者不屑于看的,那当然是个人的自由和生活意趣。

    但是能够看懂和体验的,就有看懂和体验到的福气。

    愿这福气能与各位共享,各位得着,特别是更宽容地看待孩子们的思考和表现——这是最重要的。

    。。。。。。

    五,再说说符号系统——语言,特别是文字的某些:

    一、句读,发音是jù dòu,也称为句逗: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

    古文一般不加标点,所以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文字发展中的现象和过程,也是士大夫阶层为了让知识必须由读书人阶层掌控、教授而特意制造的门槛,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

    要对古文正确标点断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汉代以前的古经书多为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

    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十九世纪初,中国废除经学运动后,国人视读古书为落后愚昧,句读自然没落。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胡适之的‘白话文’运动为核心,全面发起了对文言文体系的革命,直接按照西方口语化的方式进行文体改革,标点符号的运用全面接管虚字的运用,以西方话剧为蓝本构建出带有情感色彩的朗读方式成为国人学习文化的主流方式,句读伴随着文言文体系的没落一并消亡,失去了传承!

    据说自2008年始,周御明先生赴新加坡传承玄学之际,在桐城派‘因声求气’行气法的启发之下,快速背下儒家四书。

    因为古文的章法,源自在龟甲竹条上刻字,非常不容易,故而用词表述都非常紧凑,文章中即使是哪一句看不懂,看不明白,需要联系上下文,让意思明白。所以读古文是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容易变成是在望文生义了,而这种需要让文字意思在前后有所呼应,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应用能力,这种情况逐渐延展,诗词歌赋就能用很少的字词,通过留白、白描等方法,产生宏大叙事或者深度共鸣。】

    因为文字符号的表述,我们日常使用的,是可以用语音读出来,语音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读,声音的表述是线性的,图画虽然在绘画过程中是线性开始描绘,但是我们看的时候,完全可以是非线性、并行的感知和接收。

    ......

    二、合字或者组合字:

    但是中文并不是只有单字组词,也有合字,或者称为合词。

    2019年春晚上相声里面出现的“瓩”,读作qianwa,读音就是千瓦,意思也是千瓦,是功率单位,一千瓦的意思。

    嗧字读作加仑,是一种容(体)积单位,英文全称gallon,简写gal,分英制加仑、美制加仑。1加仑(美)=3.785412升,1加仑(英)=4.546092升;

    呎字读作尺,代表英尺,吋是英寸,读作寸,1英尺(呎)= 12 英寸(吋)= 30.48 厘米。

    哩字多音,表示里程的时候也读作英里,1 英里= 5 280 英尺= 63 360 英寸= 1 609.344 米= 1760 码= 1.609344千米=?1.609344公里;

    浬[lǐ],海程长度单位,一海里合1852米,也读作海里。

    除了千瓦,其他字在,1977年在《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加以废除,也就是大陆简化汉字以后,内地就不再使用了——注意,不等于没有。

    除了这些引进词语的造字以外,道家、儒家、民俗都有更为悠久的合字应用历史。

    例如陕西关中地区有一种俗称“裤带麺”的特色面食,该字的笔画也达到54画,读作biangbiang面,这里没法输入这个字。

    现在还经常见到,特别是逢年过节,恭贺门店开门的,比如“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合体字;

    合体字包括红双喜字在内的连体字,称之为“吉利字”、“吉语字”和“吉祥合体字”,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徵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这种手法便被道士们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复文」。

    因为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的兴起。

    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从道士画符,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

    两汉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收录的一些早期的符“兴善除害”、“令尊者无忧”等等。

    其实,就是几个表示吉祥含义的隶字的合体,学者把这种符称为“复文”。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后世。大概是从宋代起,合体字渐渐脱开“符”的范畴,演化为老百姓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

    其他常见的这种合体字还比如:黄金万两、日日有见财、福禄寿全、吉祥如意;

    儒家方面使用的比如:好学孔孟、唯吾知足等。

    不常见的例如济南民居浮雕“魁星踢斗”;

    湖南省黔阳县芙蓉楼玉壶亭碑上刻有王昌龄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宁德三都澳斗帽岛斗姥景区“天人合一”石刻;

    婚庆吉祥语组合字书法:鸾凤和鸣;

    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独立组合为:天道酬勤,地道酬精,人道酬善,和道酬诚。整个作品又可读为:天地人和。

    正义、知足常乐、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宾至如归——都有合体字。

    【注:可看

    https:\/\/mp.weixin.\/s?src=3&timestamp=1550324811&ver=1&signature=3zJ2qwz*ZpNgaF-LsLALxaaZgK-sFiEvhtgjoQUTihi-jmXCTL6IIs01Z8zuBP34WO-yJwkEEg2nG4-ius*Vvxa2nwoRysezpvRi7tFr-d4j8wvGA72sT6jV3GROGDyDaSGy-0HFEaX3vlWL3eHN*xUDBzAnWeXbHSPdBgF2uxg=

    】

    ......

    合成字的读音,四个字的合成字一般仍然读原来的读音;

    两个字的合成字,有一些是按照原本构建合成字的词语或词组以快速连读的方式得到的读音,比如,‘嘦’字就是将‘只要’一词拼音‘zhǐyào’快速连读得到读音‘jiào’的。

    ‘孬’字就是将‘不好’一词拼音‘bùhǎo’快速连读得到读音‘nāo’的(这个我读不出来。)

    也有一些可能历史演变,读音变化,例如‘歪’字,‘bùzhèng’连读无法得出‘wāi’的读音。

    ‘奀’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有ēn和dí两种读音,是由‘不’和‘大’构建而成,当读音为ēn时,意为瘦小、羸弱的,与拆字得出的意思相近;当读音为dí时,意为比较小的,符合合成字的要求。是个多音字。

    合成字在约56000个汉字中几乎只占其中的千分之一,常用的比如——歪(wāi)、孬(nāo)、甭(béng)、甮(fèng)、嫑(biáo)、嘦(jiào)、覅(fiào)、朆(fēn)、尠(xiǎn)、(xiào)

    ......

    汉字从造字法的角度讲,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及“四体二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四种形体构造法即造字法,转注、假借为二种用字法)之说;从字形结构的角度讲,有所谓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象形字、指事字为独体字,即不能再拆分;会意字、形声字为合体字,能够再拆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或偏旁)。

    道教的“秘字”——道教徒为了保持其道法的神秘性和奇异性,便创造出所谓的“秘字”,用以写录道教修炼的口诀之类,例如著名的《老子养生秘字诀》,就全是用这种“秘字”所写成。

    这篇《老子养生秘字诀》,原刻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相传为老子讲学和仙蜕之处)前的一块石碑之上,“文革”中被毁,本世纪初根据拓件重刻。全篇为七言八句56字古体诗一首,据考证,是:

    育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呼去吸来息由我,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注:看官可以查询http:\/\/blog..cn\/s\/blog_b8191dcf0102x3s5.html,看碑文字形的照片】

    ......

    ......

    六,为什么觉得开头读着有点难,因为表述的东西略略小众:

    消费小白文、轻阅读、碎片化,当然是一种消费需求,这个会有大把的人在供应。

    我个人写网文,本意是对此前多种阅读中,所受到的启发、恩惠,有一个回报。

    阅读故事,如果喜欢阅读,会强烈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导向,要比原则强烈得多。

    我们很容易记住一个故事,但是很难记住一个公式。

    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用更为简单化、模式化的东西,来思考,这样节省思考资源。

    但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根本驱动,至少我个人认为:

    一个是人性,比如爱;

    一个是智慧(不仅仅是知识,因为完全可能知识是片面的,临时的,适用有范围的。)

    极少见到——用宏观人类发展史,或者生物遗传及演化史的思维(高度\/深度\/角度),来阐述\/描述\/推演,我们个人生活\/社会变迁下的行为\/处事\/思考\/冲突\/演化——的更本源的解析。

    如果归类的话,我计划中本书的大纲,更偏向于一种科幻,甚至更为哲学化的科幻——小说。

    今天与友人谈话中,我们交流到关于——很大一类升级、修真、女频等中——偶遇神器、仙法、系统等等,

    这些书或许有些人看着很爽——他们的本质仍然是寄希望与某些完全不确定的,意淫的,外力、外物。

    当然,有购买才有供应,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内心有这样期望和思维方式的人的内心投射。

    但是我不会给我的孩子推荐这样的伦理和思考方式。

    ......

    曾经有一些很好的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一起都想知道》、《小灵通漫游未来》,当然像《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这样的丛书影响也很大,《科幻世界》也是很买过一段。有大约三十来年之久,我一直试图写《小灵通再游未来》以致敬在那个年代滋养着心灵和认知的科幻故事,西方的科幻故事更为丰富和残酷,也更为主流和多元,但是很难支撑这样的情绪了,当然现实国情也一直以来,很难促进这样的构思铺陈推演。

    这也促使一直以来的心中梦想,也许是我的能力和认识,差的还太多。

    直到有一段,声音多次提醒说: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够准备好呢?

    我想——或许我永远都不可能准备得足够好——以支撑喂养全世界的孩子。

    那么——你有什么害怕或者羞愧的?不是因为怕缺乏贡献,而是怕丢面子呢?

    作为一个有信仰,实践信仰的人来说,面子与真理之间,选择是不言而喻的。

    好吧——可是我不一定能够做好这种担当呀。

    谦卑可以立刻提升智慧和创造力\/聆听心灵的指引\/......

    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也尽力让书友看的爽快,但是文以载道,这是不敢疏忽的。

    ......

    另外,现在流行IP,很多故事不容易转变成电影电视剧,我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从创做开始,就可以贴近这种延伸,我曾经也考虑过,几乎用对白体,甚至近似分镜头的方式来写作。

    这样就要求更多直接用对白构造故事,推进情节,也需要用更加强烈的冲突来彰显性格和渲染情绪。

    这样的话,比用解释来构造小说,其实是更为困难一点的。

    不过,如果大家看惯的话,也许会发现,这种阅读,其实体验元素和头脑中的画面感,更带节奏。

    尝试去读读戏曲,往往戏文更少,如果适应了,丝毫无损于其品质,诗词歌赋,更是如此。

    好吧,我其实想说,文学创作本身就很多元。

    各位看惯就当常常不常见的小吃吧。

    七,科技进步和金手指:

    小说让人感兴趣,一定是与既有的认知有熟悉的东西;

    小说想让人兴奋,一定是有新鲜或者未知或者与众不同——但是又是心理有所期待,希望实现——希望带入的东西。

    本文是这样,不是希望用一步步的科技进步来构造故事的发展,这样引起打脸的乐趣。

    因为既有的科学技术与智慧的发展,在当时环境与时代中,会有可能的资源限制和发展的驱动。

    我们尝试让人物在拥有人设、性情、认知、思维模式与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最为可能的独自发展,我认为这是更有意思的,更有意义的东西。

    八,用心而已: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表示:

    第一,笔者不敢说文字好,故事精妙,但是勉强自以为还是用了一点心,不太水;

    第二,符号系统,也就是文字、语言,会强烈地影响和传承人的思维。

    第三,这里没有厚看中文,鄙视西文的意思,尽管中文中也有字形,可以用作拼音,但是没有很好地衍生出代数系统,阿拉伯数字也大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也是事实。

    第四,据说列宁曾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我个人认为非常正确,也是最有意义的知识观念。

    这个过程中,有些知识,或者知识体系,符号体系,等等,都有效率或者效能问题。

    但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而言,生命长度、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甚至感知差异,都会强烈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