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516章 开学典礼
    陕西局势的缓和,使得崇祯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把年初召入京城培训的流民首领和一部分刑部人员,安排到各省-主要是江南地区-担任县、府一级的警务人员,执掌当地刚刚建立起来的巡警部门。

    崇祯的提议显然引起了内阁一部分成员的不安,在他们原本的认知中,这些流民首领被召入京城培训,应当是皇帝用来牵制陕西被招抚流民的一个策略。

    失去了这些首领,那些被招抚的流民也就等于失去了领导他们的核心,不会再成为一个完整的团体,从而能够被朝廷更好的管制和安排。

    正是基于这种蛇无头不行的思想,内阁才没有反对,皇帝以培训的名义命令陕西被招抚的流民首领入京。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过,要真正的给予这些煽动流民反叛朝廷的流民首领一个官职,还是维护江南地区社会治安的巡警要职。

    籍贯上海的徐光启和籍贯浙江的施鳯来就很担忧,这些曾经的流民军首领被任命为江南各地巡警官员时,他们究竟能不能维护当地的治安,又或是在当地掀起另一场叛乱。为了家乡的安定,他们首先委婉的提出了不同意见。

    张瑞图的反对意见则更为坚决一些,余下的几人则默然不语,想要看看皇帝的态度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朱由检显然早已做好了决定,他今天是来通知这些内阁阁臣的,而不是来说服他们的,他稍稍认真的对着众人说道:“朕以为,各位先生不必担心,他们到了地方上又恢复了流民首领的本性,在江南煽动百姓反抗朝廷。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些人单枪匹马前往江南各县担任巡警官员,虽然看似可以互相勾连呼应,但是他们要面对的,却是陌生的百姓和想要排挤他们的同僚,那里能同在陕西时相比,借机聚拢起自己的羽翼呢?

    他们在江南地区任职,依靠的是朝廷的任命,而不是乡民的支持。他们想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就不得不依靠朝廷。比起那些把持地方的胥吏,他们难道不显得更为可靠一些么?

    如果他们想要同当地的黑恶势力勾结,破坏我大明的律法,那么只需要几名巡警就能逮捕处置了。而这样的处置也不会违背朝廷同他们的约定,让朝廷失信于天下。

    但如果是让他们返回陕西,或是内蒙、河套地区的流民拓殖点任职,固然可以减少各拓殖点的逃民事件,不过那些拓殖点今后还会听命于朝廷,成为我大明在塞外的立足点吗?

    更何况,朝廷既然招抚了他们,自然不能就这么白白的养着他们。总是要让他们去做些事情的,这不仅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也能让这些流民首领安心,不会在忧惧之下铤而走险。”

    对于崇祯的含糊说法,黄立极只是思考了一会,便出声支持了皇帝的决定。他给出的理由倒也不强,但是很合理。

    他以为,既然当初已经宣告过,招这些流民首领入京培训,是为了安排他们就职做准备,那么现在培训已经基本完成,便应当履行承诺。否则,今后天下谁还敢相信朝廷的承诺呢?特别是在朝廷推行改革的时刻,更应当言出必行。

    当首辅也站到了崇祯这边时,内阁会议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别的结论了。而对于黄立极来说,他站出来支持皇帝的主张,除了一半是维护朝廷的威信之外,另一半则是觉得,借这个机会往江南安插一些人手,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就如崇祯之前一直所说的,今日江南地区的治权,基本已经为当地的士绅所把持包揽。这些士绅一边操控士林舆论,一边同江南盛行的打行勾结,如宋江这般黑白通吃的地方土豪,在江南可谓比比皆是。

    虽然江南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但是在江南担任官职却不是什么好差事。因为当地的士绅太过强势,而胥吏、打行、士绅早就勾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那些刚入仕途便选派到江南担任县官的进士,在这种关系网络的包裹下,往往就成了一座县衙中的泥菩萨。

    偶尔有几个想改变格局的新县官,也常常在当地士绅的逼迫下退让或是调任。直面这些士绅的地方官员尚且如此,朝廷的政令在江南难以落实,自然也就成了常态。

    各地新建的巡警局,比之从前的捕快衙役的权力可大多了。而且巡警局还有着较为明显的军队色彩,比起那些世代更替的捕快衙役,同当地的社会联系要简单的多。

    作为主政朝廷的内阁首辅,利用巡警局争夺地方上的治安权力,这显然是黄立极不能拒绝的诱惑。因此在崇祯稍稍解释了下自己的主张之后,黄立极便选择了皇帝的立场。

    虽然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这份主张,但还是有几位阁臣觉得事情还没有结束,任命各地巡警官员,还需要得到刑部的首肯。他们并不觉得,一向以刚直闻名的刑部尚书袁可立,会同意内阁的这份决议。

    不过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内阁作出的决定传达到刑部之后,刑部尚书袁可立便通过了吏部对275名地方巡警官员的任命书,除了少数人被调换了任职地区外,袁可立没有否决任何一份关于流民首领的任命书。

    袁可立的行为,让京中对这些流民首领任命一事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陷入了狐疑的态度。他们不知道是该继续反对,还是应当暂时放弃,观望下去。毕竟袁可立的名望可比一般的大臣要高的多,他的态度左右着不少年青官员的想法。

    当京城中的舆论还在纠结着,朝廷这次把大量的流民首领任命为南方各地巡警官员是否合适的时候,崇祯却跑去了日忠坊同安里的一间滨湖大宅内,参加了一次开学典礼。

    这里是锦衣卫及社会调查所联合组建的秘密警察学校,负责为以上两个部门提供专业人才。随着崇祯对于京畿都督府的整顿基本完成,他再次反身对锦衣卫及社会调查所进行了再次整顿。

    如果说去年他刚登基时,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事整理,主要依靠身边亲近的人员,和锦衣卫、东厂内部的不得志人员,从而掌握了这两个庞大的特务机构。

    那么现在朱由检要做的,便是依靠这所秘密警察学校,培训出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取代那些保守而无能的官员们。最重要的是,他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清理掉锦衣卫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腐朽世家。

    虽然历代大明皇帝除了锦衣卫之外,还曾经设置了东、西、内厂等特务机构,以作为自己的耳目。但除了锦衣卫和东厂之外,其他的特务机构莫不是昙花一现。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锦衣卫的世袭制度,使得锦衣卫这个组织一直保存着,不少有用的经验和教训,让皇帝无法脱离他们提供的消息。而东厂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监控和遏制锦衣卫不会脱离皇帝的掌控。

    如果说在从前,锦衣卫还是皇帝不可或缺的,了解天下及朝臣的情报组织。到了今日,锦衣卫已经成了,一些世袭锦衣卫混吃等死的养猪场了。

    当然,锦衣卫之所以会堕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历代大明皇帝对于这个组织的提防和渗透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锦衣卫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昔日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时候,还有几分对外了解敌情,对内打击贪官污吏的味道。到了成祖奉天靖难之后,锦衣卫最大的任务就成了维护一家一姓之天下。不过到了成祖之后,锦衣卫就成了内廷和皇帝打压政敌的工具。

    既然是一件争权夺利的工具,那么谁还能指望这个组织有多少工作效率呢。朱由检梳理了京城内外的军政关系之后,终于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自己身边的这两个情报组织。

    这所坐落在西海边上的大宅,并没有挂出秘密警察学校的招牌,事实上这里也不是这所学校的主要培训基地。这些从各处征召而来的学员将会在这里做3-6个月的文化培训,然后才会安排到各处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

    被挑选参与培训的人员共有126人,把这所主宅的大厅坐满了三分之二。进入大厅后的朱由检,从东往西好好的打量了,这些端坐在大厅南面的学员们。

    张献忠就坐在第二排第4行的位置,相比较起他身边那些激动的汗流浃背的同僚,他的脸上只是微微沁出了几滴汗珠。他心里为自己辩解着,这主要是今天太热的缘故,绝不是因为他见到了大明天子。

    朱由检对于这些学员们的训话倒是不长,说的也非常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也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

    下方的学员和不少旁听的锦衣卫军官,虽然松了口气,但是也颇为失望。

    不过,皇帝说完了这些话语后并没有转身离去,而是对着下方的侍卫吩咐了一声,于是一群侍卫捧着木盘进入了大厅。

    当侍卫走到跟前时,张献忠才看清楚,木盘内是颜色发黄的窝窝头和一杯清水。在这名侍卫的小声吩咐下,张献忠拿起了一个窝窝头和一杯清水。

    下方的学员和锦衣卫军官们,虽然领了这些窝窝头、清水,但却不明白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