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381章 朝会上的进谏
    在中央官署户部的二堂内,一名户部官员正在向郭允厚汇报着,今年商税的征收状况。听完了汇报后,郭允厚的心情显然好了不少。

    经过了一年左支右拙的户部管理工作,这还是郭允厚第一次感到心里有几分踏实。今年的陕西及其他各处灾害,导致往年应收田赋从2700万石上下跌到了今年2300万石出头的水平。

    不过随着这一年对国内税关及税收制度的改革,还有银行监控商业资金的流动,使得商税征收的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原本三十取一的商税,在经过了年初的各省商人代表的公议后,废除了累计征收的关税征收方式,制定了35-12%的税收征收额度,而商税也被细分成了生产税、流通税、印花税和海关税四大类。

    在往年,海关税是天子自收自用的项目,户部干涉不到也就对此类税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了。而剩下的国内商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银两税收,一部分是实物税收。银两税收一般在每年20万两左右,而实物税收的价值就不太好计算了。

    在京城的内库和通州的户部仓库内,大量的货物因为堆放的时间过长而导致价值下跌,甚至变的一文不值。而为了管理这些货物,朝廷反而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照料,这基本上就是一种亏本的买卖。

    更让人头疼的是,随着吏制上的**,缺乏制度管理的仓库便成了贪官污吏的私库。如果不是从去年开始的大力整顿,事实上仓库管理者的贪污**行为,已经成为了官员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就算是郭允厚这样的户部堂官,能够做到的事,也不过是保证太仓银库的安全罢了。

    改革了税收的征收方式,并对各税关进行整改撤除之后,基本上各地不再征收实物商税,税收转运也变成了通过银行汇兑到中央户部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户部商税征收居然达到了罕见260万两,比今年275万两的盐税仅仅只少了15万两。

    根据这名户部官员的统计,其中生丝征税90万两,丝绸35万两,棉布50万两,茶叶20万两,瓷器5万两,竹木50万两,其他杂项10万两。

    往年运到京城的生丝、丝绸之类的高价实物是不见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今年太仓收入银两总值达到了535万两,比往年足足多了160余万两,这真是一笔意外之财。

    对比起生丝、丝绸这些货物来说,郭允厚还是喜欢实实在在的银两,毕竟前者只能用来给皇帝作为赏赐,而后者可以用来填补户部各项的支出。

    看着郭允厚听完自己的汇报后心情不错,这位户部新上任的度支司郎中王渊思不由再次开口向他说道:“尚书大人,学生在汇总各处数据时,其实还发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郭允厚抬头看了这名亲信一眼,便笑着说道:“文石有话便说就是了,在我面前还如此谨慎做甚?”

    在对户部官吏的整顿过程中,郭允厚在崇祯的默许下,提拔了几名学生进入了户部,作为自己的帮手,度支司郎中王渊思便是他最为看重的学生之一。

    听到郭允厚的吩咐后,王渊思才谨慎的说道:“根据学生对京城各棉纺织工坊的进出货物数据汇总,学生发现,今年京城各棉纺织工坊的固定投入大约为750万元,但是他们的营业收入却超过了1000万元,也就是说最早开始建设的纺织工坊不但已经收回了本钱,还开始盈利了。

    按照年初规定的商税新法,今年各纺织工坊应当缴纳的税赋是40万元。如果进入到正常生产中,每个纱锭一年应当缴纳15元的税收。即便是不计算新增加的纱锭,以今年50万纱锭计算,三年应当缴纳的税收就是190万元。

    现在顺天府给予了京城棉纺织业3年的免税额,主要在于内府答应在三年内让京城棉纺织业出资150万元,对京城的街道和下水做一个全面的改造,从而消化容纳京营裁撤下来的人员。”

    郭允厚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虽然因此少缴纳了些税款,但是起码总是解决了朝廷眼前的困难,我觉得并不算过分。”

    待到郭允厚说完,王渊思才继续说道:“如果只是这样,到也没什么。毕竟这150万元是从他们口袋里掏出来的,超出的税款勉强可以算做这3年的利息。但问题是,事实上这笔钱内府根本就没掏出来啊。”

    郭允厚赶紧举起了手,制止了这位学生继续说下去,他略为诧异的询问道:“内府没掏钱?那这翻修街道,修建铁路和维修京畿运河的钱是谁出的?”

    王渊思马上回道:“事实上,对京城进行改造的投资,都来自于地价的上涨。内府在左安门附近购进了3000亩土地,然后在上面大肆开发,修建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建筑,称之为厂房。

    当左安门到内城的马拉铁路修建完成后,光是这些厂房每年收取的租金就已经相当于地价的一半了。而且内府还以修建铁路停靠站的名义,从铁路沿线征收了不少地方并改建成商铺,这些商铺的租金同样比寻常的商铺高了2-3倍。

    根据学生对一些数据汇总后的估算,内府先期投入的90万元,已经从地价的溢价中完全回收了,而后续的投入,内府也不用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来。

    内府牵头建立的棉纺织协会规定,明年对新增加的每个纱锭,征收05元的城市建设费用,以用于改善京城道路和工业园下水道建设,据说协会的特别账号内已经收到15万元的城市建设费用了。

    所以,内府只是暂时垫付了一笔资金投入,但是他们却为自己省下了100万以上的税金。整件事里内府、纺织工坊、顺天府是收益了,但是朝廷的利益却受损了。

    尚书大人,在目前国库尚且入不敷出的状态下,户部应当制止顺天府这种自私自利的举动,不能再继续扩大京城棉纺织业的免税规模了。”

    郭允厚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对自己的学生说道:“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了。你先下去忙吧。对了,刚刚你跟我说的事,就先别往外传了。”

    王渊思看了一眼,掩饰不住疲惫之情的郭允厚,虽然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然后转身退了出去。

    第二日便是12月1日,是崇祯元年最后一次朝会。由于天气寒冷,外带风雪,朝会的地点便挪到了气势恢宏的皇极殿内。

    同样是因为天气的缘故,1000余人的朝官,最终上朝的大约还不到800名。不过这同崇祯上位一来,一直不重视朝会的作风也有些关系。

    原本就已经形式化的朝会,在成立了内阁会议和国是会议制度之后,基本上涉及朝廷的大事,就被这不到70人的高级官僚所决定了。

    以往在朝会上低阶官僚弹劾高级官僚,从而一鸣惊人的现象,在崇祯元年基本上就没出现过。

    因此在这又冷又干的清晨,不少低阶官员干脆就请假不受这个罪了。

    当鼓乐齐鸣,崇祯从后殿出来上座时,一干交头接耳的官员们顿时肃静了起来。在礼官的指挥下,内阁和六部大臣率领百官向皇帝跪拜行礼。

    百官行礼完毕之后,朱由检便对着身边的王承恩点了点头,示意他开始宣布朝会。

    朱由检总觉的今天昏沉沉的天色预兆着,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他的预感很快变成了现实。

    宣布朝会开始没多久,言官邹毓祚、章允儒、刘斯琜三人依次上奏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对于内阁将要推行的,地方总督区及地方都督府官制改革不满,认为这有违祖宗成法;

    第二件是对于总参谋部准备在各地建立野战军部队感到不满,他们认为现在大明已经是亢兵亢将的状态下,再花费一笔巨大的军费组建一支新军,完全是无谓之事。

    先不说建立这只军队是不是必要,光是为了组建这只军队就有可能让大明国库破产的危险,就不能赞成这个冒险的方案。而且君王治理天下,应当注重于道德教化而不是自持武力。

    第三件是京城各所学校教授的新学,不尊孔孟之道,还时常非议古今贤人,比如把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说成了道学先生用来伪装自己的道德盾牌,事实上这些道德先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等等。

    他们强烈请求朝廷颁发命令,对新学进行整顿,禁止这些人诋毁古今贤人。

    三人刚刚退下,王守履、钱士升、钱元慤几人又出列上谏,弹劾内府插手煤、铁、纺织等行业,在北方市场上打压民间的产业,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并且还仰仗着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取了免税的待遇,搞得民间商人完全没法与之竞争。

    江南原本一年生产棉布2、3千万匹,但是今年起码足足少了3、4百万匹,导致民生凋敝,市场萧条。

    而朝廷对于生丝市场的管制,更是与民争利。今年户部征收的生丝加上丝绸税收高达125万两,而往年不过3、40万两,几乎增加了3倍。

    末了,钱元慤还引用了李三才《请停矿税疏》的一段话,“皇上爱珠玉,人也爱温饱;皇上忧万世,人亦恋妻孥,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秕斗升之储?皇上欲为子孙千万年,而不使百姓有一朝一夕之安!”大有为李三才翻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