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惨淡经营_第291章 十王府内
    王府大街东面的十王府内,这里是供成年后不便再居宫中,但却未“封国”的皇子,作“封国”前的过渡住处,也是出嫁后的公主居住的地方。

    就在几日前,崇祯以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乃是人伦常理,废除了明代公主出嫁后单独住在十王府,而驸马只能等候公主宣召才能见面的陋规。

    而原本负责管理出嫁后公主夫妻生活的管事女官制度被废除了;公主嫁给夫家,夫家的人包括公婆在内的长辈全部要给公主行礼的制度废除了;一直以来严格规定的驸马家族中人不得出仕为官这条也同样被废除了。

    如果是以往,崇祯这种大刀阔斧的改制,必然是要被言官所弹劾,毕竟这些制度主要是防范外戚乱政。

    不过被崇祯的连续打击下,言官的肆无忌惮已经大为收敛,现在都察院内炙手可热的李夔龙更是对崇祯俯首贴命,因此对于崇祯整顿公主府的举动,言官们也当做视若未睹了。

    崇祯即位时,十王府内以穆宗皇帝五女瑞安公主朱尧媛为长,加封号大长公主,尚驸马万炜,官太傅,掌宗人府印,有子万长祚。

    朱尧媛同驸马万炜夫妻感情很深厚,但是碍于公主府的制度,却很少能见到驸马。而她的儿子万长祚从小不在其身边抚养,也令她郁郁寡欢,日日以念佛经排遣寂寞。

    当崇祯废除公主府旧制,让她同家人一起生活之后,顿时心情大为开朗,也对崇祯抱有了极大的好感。

    神宗皇帝身后公主还有荣昌公主、寿宁公主健在,光宗皇帝有女:宁德公主朱徽妍、遂平公主朱徽婧、乐安公主朱徽媞,熹宗皇帝身后无子女健在。

    乐安公主朱徽媞年16尚未出嫁,尚在宫内仁寿殿同母亲李康妃同住,而遂平公主朱徽婧则是年初刚刚嫁给齐赞元。

    这五位公主从十王府内豪华监狱般的公主府内解放出来,崇祯自然赢取了公主们的好感。

    瑞安公主辈分在皇族之中是有数的几人,她是崇祯的姑奶奶,也是孝定太后所出,同武清侯李铭诚同辈,但是地位却远高于武清侯。

    当孝定太后的流言在坊间开始流传的时候,瑞安大长公主第一个站出来,联合了三位公主上疏,弹劾武清侯父子殊无人臣之礼,传播谣言者有乱国之心。

    正是在这位辈分地位崇高的大长公主的支持下,崇祯出手对武清侯削爵夺劵的政治影响力被降到了最低。

    已故延庆公主的驸马王昺虽然倾向于东林党人,但是对于勋贵们同样没有什么好感。对于崇祯整治勋贵的行动,同样很支持。

    为此崇祯下令让掌管宗人府文事的他,协助丰城侯组建贵族院,对勋贵进行管理。

    明代除了少数几位帝皇之外,子嗣都不繁盛。而光宗、熹宗两位皇帝不在这少数之内,因此当几位公主搬出之后,这十王府顿时空寂了下来。

    丰城侯奉命筹集贵族院,需要一个议事的地方,因此崇祯便让人在十王府内清理出了一间府邸作为贵族院的办公议事场所。

    这一天正是贵族院成立,初次进行议事。大明的勋臣贵戚自成祖靖难之后,就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遗留在南京的洪武遗臣,基本上已经对朝政毫无影响力了。

    而另一派则是随着成祖靖难成功发家的靖难功臣出身的北京勋贵们,虽然在文官的打压下,他们基本失去了对朝政的话语权力,但还保留着部分京畿防御及保卫皇宫的军权。

    这种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当皇帝不相信勋贵之后,他们的地位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大明勋贵以军功封爵,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勋贵都是大将之后。按照道理,他们都应当负担起战时统帅军队抵抗外敌的责任。不过到了今天,这种责任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大明的勋贵们不谙武事,也大多不通文理。作为勋贵之后,他们什么都不必学习也不必努力,只要成年之后向皇帝请求一个官职,就能在五军都督府、京营或是锦衣卫中挂个官职,然后享受着不用上班拿薪水的快活日子。

    崇祯上台之后,他们这些勋贵的日子顿时就难过了起来。朱由检借口魏忠贤封爵太滥,大力削减寄禄官,几乎把五军都督府、京营、锦衣卫中的寄禄官干掉了三分之一,而留存下来的寄禄官也减半发放俸禄,这已经使得勋贵们怨声载道了。

    而崇祯建贵族院管理勋贵,并想要缩减勋田的做法,更是让他们感觉不满。

    靖难功臣的勋贵之后们,一向以英国公为马首是瞻,但是英国公却称病闭门谢客,让这些勋臣们顿时失去了主心骨。

    英国公以下,当以定国公徐希为首,但是已经60岁的徐希一向谨小慎微,不敢出头同皇帝对抗。而另一位成国公朱纯臣和崇祯的年纪差不多大,根本无法出面主事。

    如此一来,勋贵们就把武清侯给推了出来,他们原本以为有这位地位辈分都高的勋戚出面,还是少年的崇祯皇帝总不好撕破脸皮,对自家亲戚下手。

    但是崇祯果然流着太祖的血脉,性情刻薄的很,对于自家长辈武清侯下手又黑又快,号称都下第一名园的清华园被皇帝强买了不说,买园子的钱也让武清侯拿出来乐助了。

    而瑞安大长公主替崇祯出头,把自己母家的亲戚武清侯大骂一通,更是顺便给皇帝的举动背了书。

    于此同时英国公庶孙张世杰出掌锦衣卫,连续拘捕了阳武侯、安远侯、忻城伯等九名勋贵问罪之后,这些勋臣贵戚们才终于有了惶惶不安的感觉。

    一些原本学着武清侯的举动,在自家大门上贴出“此院急售”纸条,以此来哭穷的勋贵们,都偷偷撕下了大门上纸条,当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而不少机灵一些的勋贵则跑去讨好丰城侯,试图重新获得皇帝信任。

    丰城侯李承祚满意的看着济济一堂的勋贵们,除了被抓的阳武侯几人,生病而被皇帝特旨不必出席的英国公,还有魏良卿外,在京城剩余的34名勋戚都已经老实的坐在了大厅之内。

    他同身边就坐的驸马王昺稍稍交谈了几句,便对着厅内的众人说道:“刚刚我已经把这贵族院的章程都给大家读了一遍,谁有不同意的吗?”

    襄城伯李守锜略带希望的问道:“这要是我们大家都反对的话,这章程能修改?”

    李承祚低下头瞅了瞅襄城伯,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恐怕不能,不过我可以把反对的人员名单报给陛下,让陛下有所了解。”

    李守锜顿时脸色涨的通红,但是终究不敢把心里那句话骂出来。原本想要附和襄城伯的几名勋贵,顿时又把身体缩回人群中去了。

    随着这一问一答,大厅内的气氛顿时沉寂了下去,诸位勋贵既不出声反对章程,也不发言支持,似乎想用沉默来抗议崇祯的做法。

    李承祚看着厅内这些勋贵的表现,心里只是冷笑了一声,他把目光转到了东南角就坐的永康侯徐锡胤,对着他微微点了点头。

    徐锡胤虽然早就被李承祚说通,要在会上第一个支持贵族院的章程,但是看着厅内这鸦雀无声的情景,他也不由有些迟疑了起来。

    看着徐锡胤居然没有按照约定站出来支持,李承祚顿时有些不满了,他重重的咳嗽了几声,想要提醒徐锡胤不要背约。

    不过永康侯还没有出声,一个声音就先响起来了,“这贵族院的章程,制定的公平合理,我举双手赞成。”

    厅内的众位勋贵顿时把目光转向了发声支持的人身上去了,想要看看谁这么大胆,敢冒着同全体勋贵决裂的风险,第一个出声支持崇祯拟定的勋贵管理章程。

    武清伯李铭诚对于诸多勋贵狐疑的目光视而不见,对着李承祚再次重申道:“我武清伯府对陛下一向忠心耿耿,为大明江山计,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如今京城勋贵子弟多有不肖,陛下制定章程管理勋贵中的不法之辈,正是我辈之幸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李铭诚说的慷慨激昂,似乎几天前那个把家中家当摆在大街上发卖,以抵制崇祯削减勋田的人不是他本人一样。

    襄城伯李守锜看着武清伯李铭诚侃侃而谈,丝毫没有羞愧之色,顿时目瞪口呆。而不少勋贵心中,不由大骂起这厚颜无耻的老贼了。

    永康侯徐锡胤听到武清伯的发声之后,顿时发觉不妙。他答应了丰城侯要出言首个支持,但是却没能做到。要是丰城侯把他今天的表现报告给崇祯,他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徐锡胤顿时站起来做了第二个支持贵族院章程的勋贵。有了这两人带头,一些本就摇摆不定的勋贵们顿时纷纷附和了两人。

    而当厅内的支持者超过了半数之后,就算是想要抵制到底的勋贵们,也不愿意被丰城侯记录下来报给皇帝了。

    于是会崇祯拟定的贵族院的管理章程被全数通过了,至于不在场的南京勋贵们及被抓捕起来的阳武侯等人,已经被在场的勋贵们给抛之于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