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一支阵容不整的“叛军”兵卒,阵型看似懒散,实则内中兵卒个个都是警醒异常,在这支军队四周,还有不少游骑来回寻探,四周也是布满了侯骑斥候探查,有心人一眼便可看出这支“叛军”完全不似真正的叛军。
“叛军”中军,一披散头发,半敞开着身上有些破烂衣衫的年轻小将,正与身旁数名骑马的汉子讨论事情。那些汉子也和这年轻小将一样,敞开衣服,披散头发,其中一红脸汉子有一撇长须甚是醒目,当然,在他们半敞开的衣服里面,都穿着黑色的铁甲,里面都是汉军的制式盔甲。
那年轻小将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带兵前来支援的伏泉,身边的几名汉子却是关羽等几名将领,他们之所以这般打扮,也是为了不暴露身份。其实不止是他们,整个汉军三千兵卒都是如此随性却别有深意的叛军打扮,为了就是不让随时可能出现的叛军有所怀疑,毕竟,眼若是清一色穿着汉军制式盔甲,那无疑会显得太过张扬,已经扮过一次叛军的他们对此自然是有些驾轻就熟了。
自从出了枞阳,直往舒县救援后,伏泉这一支兵马便一直小心谨慎,因为事先派来探查的候骑斥候,侦查到黄穰竟然派了不少兵马在舒县南部数百里外驻守。因此,作为大军先锋的严颜在探路时便得到授意伪装好,为后面的大军寻找一条不容易遇到叛军的路线,否则若是伏泉出了枞阳后便不管不顾,一股儿脑的往舒县急行军,肯定会被叛军发现,最终他麾下这支汉军的下场只能被人数比己方多了不知多少的叛军缠住,到时候能不能脱离都会成问题。
因此,才有了适才伏泉又命令麾下兵卒假扮叛军行军的一幕,毕竟,如果半路上就被叛军发现,那他还怎么救援,所以必须要避免被叛军发现。
这些被黄穰派在舒县南部的叛军兵卒,自然是伏泉火焚叛军屯粮处守卫粮草的那些叛军兵卒,加上后来前来救援的几部叛军兵马,足有万余人。
他们驻扎在这里,却是因为黄穰怕这些兵卒中有知道大军粮草被焚的具体内幕,如果让他们留在大军里,自然很难实行他的封锁粮草被焚后,不能供给大军很长时间的消息,所以为了确保消息不会走漏,黄穰便派他们搜捕伏泉这支汉军后,一直让他们驻扎在此地,名为搜捕汉军残余,防止大军屯粮处再被袭击,实则就是将他们孤悬于外,圈禁于此,不让他们将不利的消息传遍整个叛军大营里。
一路上,即使伏泉令各部一定要小心谨慎,但还是遇到了几波叛军游散的巡逻搜捕的小队兵卒,好在这些叛军里没有那夜伏泉闯入叛军屯粮处的“熟人”,否则说不定他派秦川等熟知叛军各部的兵卒前去交谈应对时,会被认出从而彻底露相。
当然,就是秦川那些人,现在与叛军交谈也不敢用本身的真名了,毕竟此时此刻,叛军肯定早就让黄穰传遍了秦川这个叛军反骨仔的大名了,据说黄穰为了索取秦川的首级,特地开出了十万钱的代。伏泉在知道这消息后,虽然也不知这消息真假,但还是用此好好笑话了秦川一遍,说他这个大汉太守还不如秦川这个无名文士,真是枉费做官了,因为据传黄穰给自己开出的只是八万钱的价格而已。
虽然这一路有些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但是好在大军好事有惊无险的骗过了那万余叛军的监控,或许那些叛军恐怕自己也不会信,本来已经遁逃的汉军又一次玩一出“以假乱真”,骗过他们往舒县而去。
不过,伏泉相信,叛军这么狂妄,也与他们跑入山林之中,组织部队前往深山里抓捕逃亡百姓有关。因为他曾经亲眼看到那些巡逻的兵卒在用绳子将一些神情不安的青年丁壮绑住,强制拉他们入军,叛军的木车上还放着抢来的财物粮食。更有甚者,有的木车上还有几名哭哭啼啼的女子,看她们的衣着肯定是被抢来的,有的女人衣服都被撕烂了,凌乱的面容和痛苦的神情显然早就被叛军兵卒凌辱过了。
或许这便是这支吃了亏的叛军依旧不警醒,见到伏泉这支军队没有详细调查的缘故。当然,这更是所有打着正义旗号起义的叛军,最终这其中的多数起义,无疑都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政权如果军队没有严格的军纪,最终只会因为无道而失去民心军心。
“前面不远便是舒县,若是无误,吾军当在午后到达。”黄忠拿着手中的地图,望向北方,正声说道。
“嗯!”伏泉应了一声,随后对身后道:“速令各部侯骑,小心探查,勿不可暴露大军东西。”
“诺!”
随着齐齐的一声大声应“诺”,伏泉身后便有数名骑士驾马离去,前去传令,通知各部斥候。从枞阳离开后,伏泉也是早早就搜刮了枞阳一城的马匹。不仅不用自己在受那连日赤脚行军之苦,还为大军又凑了一支可堪一用的斥候游骑,虽然南方的马匹肯定不会是上等的马儿,但是至少自己能靠着这些马匹的机动性,保证大军不会被轻易发现。
汉军大军越往前走,伏泉眼中就越凝重,倒不是说路上遇到了叛军而被发现,却是因为北方的天空之上,不断冒起浓烟,越往近看,越能看到那些浓烟虽然是不断飘散,但是他却一直散不完,反而是越来越多。
看到这一幕,伏泉心中自然明白那可不是普通民家烧饭做菜的炊烟,毕竟现在一不是吃饭时候,二是现在舒县治下因为叛军肆乱,哪里还有多少百姓安然待在家中吃饭?因此,这些烟雾不是炊烟的话,那就只能北方的舒县县城飘起的战火硝烟。
抬头看那烟雾这么浓厚,显然舒县的守城战一定是十分激烈,也不知那陆康到底能不能守住,伏泉心中越发担忧起来。虽然记忆里,这陆康也算是个守城专家,在袁术大军重重围困下,以弱势之兵苦苦坚持很长的时间,但是毕竟随着自己到来,一切都在改变,也不知这新上任在庐江郡内毫无根基可言的陆康,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若是坚持不下去,那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不过,随着大军离舒县越来越近,斥候所传来的消息却是渐渐让伏泉心安,因为据斥候探查的消息,舒县城头至今未让叛军攻破,黄穰大军甚至为此全军出动,只留下少量兵马看守叛军大营而已。
午后的战场之上,黄穰的叛军还在城下和陆康的汉军厮杀,杀声遍天,无论是攻城的叛军还是守城的汉军此刻都是杀红眼了,誓死要把对方彻底消灭。城下已经堆满了血红的尸体,已经无数恶臭之气传来,在这盛夏的炎热天气里,那些死尸腐烂速度是极快的,有的尸体早就腐烂成了黑色,上面还有无数蠕动的蛆虫在徘徊,甚是恶心,但也足可见战事的残酷。
远处,伏泉带着黄忠、徐晃并十几个兵卒,潜伏于舒县城南一处被砍伐大半的树林里观望战场。这树林里许多原本参天的大树,现在只剩下露着年轮的树根了,上面的枝干不用猜想肯定是被叛军砍了打造攻城器械了。
幸好,黄穰大军没有把这一片全部砍了,否则伏泉他们还找不到一处隐蔽的好地方观察如今战场的形势。虽然因为叛军大概是南方有己方部队驻守,所以四周撒开巡查的斥候很少,使得外人在此游荡很少遇到叛军兵卒,相对安全,不过即使如此,伏泉也不敢掉以轻心,不然的话,谁知道会不会运气不好碰到游走的叛军兵卒,要是暴露了自己,那可不就亏了?
至于伏泉麾下的大军,此刻还在数里之外的一处山陵隐秘处潜伏,这几日走了这么多的山路,伏泉是第一次由衷的感谢这多山陵的南方,否则,他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适合隐藏自己麾下那三千兵卒的地点。
遥望远处的舒县城头,虽然叛军此起彼伏的攀城血战,但是汉军仍旧死死的把守城头,不时将零星攀登城头的叛军兵卒击退,赶到城下。只见得无数木头横飞,箭矢漫天,加之各种金汁、火油之物倾倒,不时还有大火升腾,两军兵卒此刻似乎顾不得其他,在他们眼中好像只有手中的兵刃一样,头脑里只有将对面的敌人彻底消灭,宛如一个个没有任何意识的肉搏机器一般,战况空前惨烈。
坦白来说,伏泉感觉这是自己这一世以来,见到的最惨烈的攻防战,那个城头宛如修罗地狱一样,成为了人命绞肉机般的存在。即使他在幽州和鲜卑人打,在益州和板楯蛮人打,都没有这样的惨烈,因为无论是鲜卑人和板楯蛮人都没有抱着必死的决心和自己死磕,他们战争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已。
可是这扬州的黄穰大军,却根本不是如此,伏泉知道,那些叛军的兵卒多数都是为生活所迫,受地方豪强、贪官污吏盘剥过甚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加之又有汉人与蛮人之间一些不合调和的民族历史原因,使得他们的造反起义已经不只是为了利益而奋斗这么简单,他们是在拼命死磕,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得那生存的一线希望,可以说一旦打起来就是要和敌人不死不休。
这一点才是叛军最恐怖的地方,人在到了被逼到绝路的地方,就会爆发出无限的力量。即使现在对面的叛军有武器装备和作为攻城者的天生劣势在眼前,但这样也根本不会让这些为了生存而拼命的叛军后退,反而是更加拼命,因为他们是为了生存而战。
小民从来不可轻,这是历朝历代都应该认识到的真理,可惜的是,总有当权者将它遗忘,最终会造成小民的集体拼命反抗,从而导致王朝的毁灭……
“明公,叛军大营兵马不多,可否袭之,以援舒县?”身边的徐晃指着叛军身后的一处显得空旷的营寨说道,伏泉望之,虽然离得远,但还是可以看出大营里的空旷。
只见那大营里其实来往之人不少,可是真正手握兵器的男性兵卒却是很多,而且那些来往的人多数似乎都是妇孺,此刻都在翘首远望舒县的城头的战事,想来这些都是攻城的叛军家属。毕竟,这些叛军说到底就是一支泥腿子出身的流民部队,许多人起义前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时候男人出去打仗,女人和小孩自然是留在营地里。除非黄穰真的彻底丧心病狂,要让那些女人孩子去当炮灰攻城,才会这么干。
当然,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干过,至少侵略的异族这么干的也不在少数,匈奴、鲜卑、辽、金、元、清侵略中原,也都这么干过,他们用汉族的鲜血去完成侵略的霸业,最后靠着一堆跪舔的文人洗白,成就赞扬大一统的乐事,人为的解释成民族融合不可避免的牺牲,真是可笑之极。
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文人最是无耻,当朝宣传的政府也是漠视之极,历史也就如一个剥光的娘们,任人糟蹋使用了。
闲话少扯,伏泉见那营寨里除了妇孺以外,也就只有少许的老弱兵卒守大营,心中已有定论,既然黄穰留下这么大的一个破绽给自己,那他也就不介意来一出围魏救赵的大礼,送给他了。
“走,集结兵马,破营!”一声令下,伏泉当先离去,往自己麾下大军的匿藏之所离去,其他人随后跟上。
此时也不许伏泉多说什么,正常人见到现在舒县的战事,也会知道该如何选择破局的,不去趁着叛军主力不在大营的时候,烧了他的营寨,难道要直接和那些杀红眼的人数是己方数倍的叛军肉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