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02 不寻常的旅客
    秋仪之笔走龙蛇,须臾之间,已将这封书信草就,重新看了一遍,随手将其中几个错别字改了,也不重新誊写干净,便亲手将此信密封,递给身边的黑汉子,说道:“赵哥,你找个可靠的兄弟,立即将这封信送到师傅那里去。”

    这“赵哥”乃是秋仪之的同乡——因长得黑,便诨名“赵黑子”,最是仗义忠厚,还曾上山落草当过几年的山大王;后来有缘被幽燕王招安,赐名“赵成孝”便从此伴随在秋仪之左右,为他做了无数大事。

    这赵成孝接过书信,又招呼过手下一个精瘦汉子,在他耳边叮嘱了几句,便让他立即出发赶往北边去了。

    秋仪之目送那人离开,便对那老者说道:“老人家的话,在下都已记下了。在下有个师傅,在户部也算是能说得上话的,见了在下的书信,必然别有一番处置,老人家只管放心好了。”

    那老头却只当秋仪之在吹牛,满不在乎地说道:“天高皇帝远,就算真有什么好处,又哪能落到我们手里?只求几个地主大户手下留情,能减几颗粮食的地租,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秋仪之也不同他多解释,却问道:“老人家,既然此处乃是淮阴县境内,你可听说此处有个叫王老五的?”

    “哦~你说王老五啊!认得,认得!”老头儿说道,“这小子嘴快腿快,在我们这里也算是有点小名气,公子要去找他么?”

    秋仪之灵机一动道:“正是。当初我进京赶考时候,吃过他几个瓜正好没有零钱付给他,这次原路返回,正要还他钱呢!”

    老人摆摆手道:“如果公子真的是为此事,那老头儿我还是劝你别去了。现在这王老五可了不得了,哪里还瞧得上公子这几个铜板呢?”

    “哦哦?”秋仪之闻言一惊,随口问道,“老人家这话怎么讲?”

    老人答道:“我也是道听途说。说是王老五去年结识了个幽燕道来的军官,撮合着这里的县太爷投降了那时候的幽燕王爷。现在王爷登极当了皇上,王老五自然是身价非凡,乘机帮人在县里头关说事情,县太爷没有不同意的,现在他可真是威风八面了啊!”

    秋仪之听了哑然失笑——那幽燕道来的军官可不就是自己;至于那县太爷孙扒皮见风使舵也算是快,好歹也保住了头上的乌纱帽——于是秋仪之说道:“不妨事的,在下当初同那王老五交谈得好,与孙太爷也有些旧交情,他们总不会驳了我的面子的。”

    老人摇摇头说:“这年头,人情比纸还薄,还说什么交情面子呢?公子既然相去见,那见见也无妨。喏,进了淮阴城,县衙南面有间大房子,就是王老五的了。”

    秋仪之听了点点头,将碗里凉茶喝尽,又再赏了老人二两散碎银子,便领了手下亲兵,在老人千恩万谢声中,往淮阴县城去了。

    河南乃是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千百年来都以耕种采桑为业,若无战乱兵祸,便是一处可成就大业的风水宝地。

    秋仪之一路走来,见大道两侧阡陌交通,农田之中站了无数农夫,一起一伏地在田间插秧。

    所谓“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秋仪之眼见河南百姓耕种如此繁忙勤劳,又想着朝廷免去了河南两年赋税,河南百姓必然是丰衣足食了——却没料到皇帝慈悲、朝廷让利,到最后钱粮还是落到手里了地主富户手里,赋税之中居然还有这样的弊端。

    秋仪之想着想着,已到淮阴县城墙脚下。

    淮阴县秋仪之去年来过一次,只是当时要务,因此在身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今日再见这座县城,虽比不上京城洛阳或是幽燕广阳那样的繁华富丽,却也是中原土地上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县城。

    新皇登极称帝以来,下大力气整顿大汉各地吏治、军务。这淮阴县城就在近畿附近,自然不能例外,守门士兵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岗放哨,见秋仪之带了一大群人过来,忙横矛拦阻道:“尔等从何处而来,来此淮阴县城所为何事?”

    秋仪之勒紧缰绳,却不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张名帖,递给拦路的士兵,说道:“在下进城是为寻个故人,身后这些都是在下的亲信家丁,不是坏人,还请这位兵爷行个方便。”

    那守门兵士却不认识字,接过秋仪之的名帖上下摩挲了半晌都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便递给端坐在城门一旁的领头士官。

    秋仪之这份名帖乃是他的三哥、皇三子郑淼临行之前送给他的礼物——取四川进贡上来的上好箣竹、由皇宫内的能工巧匠精心打磨、再请他的岳父秦广源在其上手书“恩科进士及第 钦点山阴县令”几个蝇头小楷——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

    那领头官兵虽然见识浅薄,认不出其中来历,然而只看其上书写的一行小字,便知名帖主人身份非凡。

    于是他连忙起身小跑到秋仪之马前,单膝跪地道:“原来是位县爷大人啊,小的失礼了。不知大人进城可是来找我家孙太爷的?”一边说,一边高举双手,将名帖递还上去。

    秋仪之收起名帖,说道:“在下同孙县令也算有些交情,此来或许同他见上一面。不过在下想先去见见你们这里的王老五,不知他现在还在城里吗?”

    “哟,原来是来找王五爷的啊。五爷就在城里,不过他现在正忙,寻常人等五爷还未必肯相见。不过大人既然同五爷是故交,那五爷也就不会不赏脸的吧?”说着,那城门领便将王老五的住所告诉了秋仪之。

    这城门官在别处不过是个芥子儿的小官,放在这小小淮阴县中,却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了——然而却对不过区区草民的王老五一口一个“五爷”,叫得甚是尊敬。

    这样一来,就连聪明如秋仪之,也不知道这王老五短短几个月之间,有了怎样一番本事,能在此淮阴县中混得这样风生水起。

    于是秋仪之好奇心情正盛,也无心观看县城之中风土人情,便领了众人,直往王老五那间大宅子而去。

    王老五这所谓宅邸,说到底不过是一处略高大些的平房罢了——然而在多是低矮棚户的淮阴县城当中,倒也颇为扎眼。只是这宅子孤零零坐落在一片空地之上,既没有门楼牌坊、也没有石狮门兽、四周更没有围墙守护,正好由秋仪之领了赵成孝,躲在大门一侧,观看其中情形。

    只见屋内正堂之中端坐一人,五短身材、脸色黝黑、皮肤粗糙,一看就是庄稼人模样,身上却穿了一套甚是华丽的绸缎衣裳,显得极不协调——此人便是王老五了。

    王老五身边左右站了两人,面目有些相似,却在龇牙咧嘴争吵着些什么。

    秋仪之竖起耳朵倾听,好容易才从两人的争吵之中听出眉目:原来是兄弟二人分家,祖上留下的田地要一分为二,可丈量的时候发生矛盾,两不相让,这才闹到王老五这里。

    这在农村是极常见的事。原本土地长宽差个几寸几分的也没什么大碍,但往往牵涉到两家恩怨,激化起来闹出人命官司也是有的。

    可这王老五却甚是沉稳,手里拿着两家人递上来的地契,上下左右看了半晌,突然不知看出什么破绽来,一拍大腿道:“原来不过是当初土地没有丈量得准了,不过是小事一桩,看你们一个个都脸红脖子粗的,犯得上吗?”

    一旁的弟弟听了,却不服气,说道:“他比我年纪大,多吃了两年饭,理应让我一点的。五爷,你说对不多?”

    哥哥也反唇相讥道:“你小子打小是我带大的,别的不说,小时候尿了我几脖子了?这地要平分也可以,你先让我在脖子里撒泡尿再说!”

    这哥哥说话甚是刻薄,弟弟听了立即火气,起身就要上前扭打。

    王老五一声断喝道:“你们都给我安静!”

    兄弟二人听他这句话,果然都不再言语,只静静听王老五继续说道:“我别的不问,就问你们分到了地,还在一起过日子吗?”

    兄弟两人异口同声答道:“分都分了,还过什么过?”

    王老五笑道:“那就是了。你们铁了心要分家,那祖宗的地便也要一分为二。既然要分地,自然是要在中间筑条田埂——那就按着我的意思,把田埂筑得宽些,让你们两家土地面积相等,走起路来也方便些。你们看好吗?”

    若是这番做法,那兄弟二人都有些吃亏,却也没让对方占到便宜。

    两人正在盘算得失之间,又听王老五高声问道:“怎么?不服气吗?要不请县太爷来断断这官司?”

    弟弟一听这话,立即回到:“服气,服气。五爷说话就在理上,我们回去就照办,回去就照办。”说罢,从王老五手里取过地契,就往门外走去。

    哥哥见弟弟走了,自己也没了争讼的对象,便也悻悻离开。

    秋仪之见到这一幕,不禁放声笑道:“好你个王老五,几个月不见,竟然长了本事,在这里开堂审起案来!”

    王老五早已是今非昔比,听到有人这样对他冷嘲热讽,立刻勃然大怒,起身高呼道:“哪个不长眼的在这里胡咧咧?看你五爷不打断你的骨头!”

    秋仪之随即转身出来,不紧不慢地说道:“话是我说的,怎么?你还敢来打我么?”

    王老五见到秋仪之仿佛从天而降般出现在自己面前,顿时一怔,连忙用手揉揉双眼,这才确定自己没有头昏眼花,立刻换了一副谄媚的笑容,说道:“哟!原来是我的贵人来了!您老人家怎么也不提前派个人过来通知小的一声,小的也好赶走闲杂人等、准备美食筵席,也算是小人的一片善心了。”

    秋仪之闻言笑道:“你王老五这张嘴巴倒还是又快又甜,能听到你这几句好话,也不亏我这大老远的从京城跑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