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1章 御驾亲征(求支持,求月票)
    天承二十年六月二十,大清国的都城靖南城上空,万里无云,尽是一片晴空。这是一个于靖南再寻常不过的晴日。

    靖南的天气是干燥的,尤其是进入夏天之后,与中原不同,这里的雨水很少。甚至就连天空中的云朵同样也很稀少。

    天空是蓝色的,蓝得分外的通透。

    此时皇宫前的广场上,挤满了清军,这是三万名穿盔带甲的军士,我现在在战场上,盔甲的作用已经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他们还是穿上了盔甲。毕竟对于大清国来说,这种泡钉棉甲,是大清国的传统。至少现在还有这么一丝传统,能让他们回想起往昔的辉煌。

    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夏日的朝阳下,这些兵士一动不动地站着。不过毫无例外的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是大汗淋漓。

    如果不是因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恐怕现在他们早就已经把这盔甲脱到地上了。这年月谁还穿盔甲?

    不过现在没有任何人敢发一句牢骚。

    今天是皇上御驾亲征的日子。而他们作为中军将要守卫皇上的安全。陪同皇上亲征。尽管现在全国已经没落了,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维持着过去的一些仪式。

    奉命留守京城的上书房大臣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簇拥着十四岁的监国太子承祜,候立着恭送皇帝御驾亲征。

    十五天前,从前方传来急报,五万明军越过了伊梨河,开始向塔拉兹等地挺进。

    对于这一天,大清国上下,似乎早就等待多时了,明军的“入侵”,并没有在靖南引起多少风波。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总归会到来。现在这一天来了,反倒让过去提心吊胆的他们松下了一口气。至少已经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成天担心着明军哪一天会打过来。

    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

    在满清朝廷不断调动部队的同时。昨天,宫中接连传下两道圣旨,一是皇帝御驾亲征,一是皇太子承祜监国。这两道圣旨,使得人们的心头一紧,也让人所有人都知道了皇上的想法——大清国不会再往南撤了。

    其实,大清国也是无路可退啊!

    这几十年,从京城一路逃到西安,然后又逃到西域,现在又逃到靖南,这一路仓皇,不知遭受了多少劫难,尤其是当年那些随着顺治皇帝一同撤往西安的人,他们可都是抛家弃子来的。他们的妻子、女儿大都沦为汉人的女婢,为了传宗接代,他们不得不强掠河州等地的色目女人为妻为婢。

    二十年的岁月,看似安生,可所有人都累了。

    还能再往那逃呢?

    望远望去,天下这么大,似乎真的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其实即便是有他们的容身之地。大明也不会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的。哪怕就是到天涯海角,大明都不会放弃对他们的追击。

    今个儿,听到皇上要领兵亲征,讨伐明军的消息,已经跑了几十年的人们心情甚至有些激动。

    管他是赢是输,总得和明国堂堂正正的打上一仗。

    即便是输了,那也得的让输个堂堂正正的,别让他们像瞧孙子似的,瞧不起旗人!

    旗人也是有血性的!

    当然,这也就是那些天承年后出生的那些个年青人会这么想,他们没有经历过逃离京城的仓皇,即便是离开西安的时候,年岁尚小的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印象,即便是有,也是对明国的不满。

    至于离开盛京的时候,他们更是心不甘,情不愿。相比于他们的父辈,这些年青人更渴望与明军打上一仗。

    现在,皇上御驾亲征的决定,总算是让这些年青人如愿以偿了。

    这是多少年不曾有过的大事了,留守在京的人们纷纷拥上街头,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御驾出征的雄壮军威,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同样是个大日子。大清国似乎多少年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气势汹汹了。

    此时,整个靖南城都轰动了,别说是普通的旗人,就是当年那些被掠来的色目女子,也是纷纷站在街上,目送着她们的儿子们随着皇上出征,她们的神情尽是一副凄凉。当然还有一些妇人神情中带着一丝窃喜。她们在想什么没有谁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妇人都甘心做旗人的奴婢。

    当然,更多的女人是因为儿子即将上战场而忧心忡忡的,对未来充满了担心,担心着儿子们的安危。

    其实,男人的模样也好不到什么地方,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大明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午时正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

    在皇宫前的这座曾被称为“撒马尔罕之心”的广场上,响起震天动地的大炮声。数十门大炮轰鸣着,一队队举着龙旗、宝幡的内侍从午门走了出来。随后,又有十余队御前侍卫列成的大队人马,威风凛凛地从宫内走出。这才见索额图、王化行两位随驾出征的大臣,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的率领一队御前侍卫走了出来。站在广场中央的主将图海知道,皇上就要出来了,便向身旁的两位副将军点头示意。

    这两位将领,一位是皇上的亲舅舅,上书房大臣佟国维的哥哥佟国纲,一位是在为大清国南伐立下汗马功劳的费扬古。他们俩接到图海的指示后,立即将手中的腰刀高高举起。霎时间,号角震天响。皇太子率领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一时间广场上扬尘舞拜,尽是一片山呼万岁声。数万八旗军士,也同时发出了山呼海啸似的喊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头顶金盔的玄烨,宽大的披风下,是一身明黄鲜亮的金甲。尽管现在盔甲在战场上并没太多的用处,但泡钉棉甲是大清的传统,当年太祖、太宗皇帝就是穿着这样的盔甲讨伐明国,最终奠定了大清国的基业。

    现在,身为皇帝的玄烨又一次穿上了盔甲,他想像先祖一样,立下不世功业,保住大清国的江山,尽管盔甲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但是至少可以提醒着他这一切。

    只见他手按宝剑,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来。尖顶头盔下一对明亮的眼睛,此时显得格外精神。

    但是玄烨的心情却谈不上激动,与广场上的百官、军士等人不同,他非常清楚,这次亲征意味幸存什么,没有任何人知道,只有他自己明白。

    看着数万大军严整的军容,感受着高昂的士气,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玄烨的心里,没有任何豪情,甚至没有任何自信。

    当年父皇御驾亲征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显然,没有任何人会告诉他,但他很清楚,父皇的御驾亲征就是一个笑话。

    而他的御驾亲征呢?

    十万大军!

    尽管在兵力上比不上父皇,但是与父皇那会不同的是,这十万大军是大清国休养生息二十年精锐,应该说是精锐中的一部分。

    经过20年的休养生息,现在大清国终于又有了和大明再次决一死战的力量了。尽管对于将来并没有太多的预测。但至少这些军队给了他一丝底气。让他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面对大明的时候总是会提心吊胆。

    轻轻地举起手来,向大军致意。广场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将士们!明国贼子野心勃勃,二十余年来,对我大清更是咄咄逼人,认不得灭我大清,既便是我大清对其百般忍让,明国亦穷凶极恶,意欲灭我大清,尽杀我旗人,对我们赶尽杀绝!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亲统三军以满蒙汉八旗铁骑讨伐明贼。不败明贼,誓不还朝!”

    广场上,三万接受检阅的军士,全都是经过多年操练,训练有素的精兵,听皇上说出此话,随着图海一齐单膝跪下,大声答道:

    “不败明贼,誓不还朝!”

    与此同时,军乐号角之声再次响起。而留守靖南的官兵们,在户部官员的带领下,抬着一千多只大酒坛来到了广场,给每个出征的将士都斟满了一大碗酒。

    此时的广场上,一切都显得很是肃穆。接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他们的手中端着酒。抬头看着皇上。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在皇上的率领下打败明国,中兴大清。

    而留守的大臣也陪着太子来到五凤楼上。太子跪在皇上面前,将酒杯高举过头,大声说道:

    “儿臣敬请皇阿玛满饮此杯,愿皇阿玛此去旗开得胜。儿臣将遵从皇阿玛皇命,在京督办粮草,静待皇上捷报!”

    玄烨见皇太子激动得脸都红了,也不免动了真情。在接过酒杯时,看着她说道。

    “好,这酒,朕用了!皇儿,你留守靖南,责任重大,凡事都要与众大臣商议,有委决不了大事,要立即飞马报与朕知道,还有,不要忘了读书,各皇子都是你的手足,不可轻易责罚,你记下了吗?”

    “儿臣谨遵圣谕,请皇阿玛放心。”

    “嗯,明珠是有罪之人,不能参与今日的校阅大典,你传旨给他,要他随军出征!”

    玄烨突然之间,作出要明珠随军出征的决定,在场的众大臣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带上这个罪臣。

    但是随后,大家似乎明白了,当初正是明珠建言放弃盛京等地,引入罗刹,借罗刹抵挡明国的,可谁曾想,看似兵强马壮的罗刹却如此不堪一击,不过一个月,就把大清国割让给他们的土地全都丢给了明国人。

    要不是当初明珠那么蠢。大清国又何至于如此,现在也是背水一战了,皇上会带上明珠,倒也是情有可原啊。

    随后,玄烨对于众臣吩咐,叮嘱他们要尽心扶持太子,助他处理朝政,当然还要练兵。

    一番叮嘱之后,玄烨已经举起酒杯,然后一饮而尽。数万官兵也都一同将酒喝完,在玄烨将酒杯往地上一摔的同时,官兵们也纷纷将酒杯摔碎。

    “不胜不归!”

    玄烨大喝一声,整个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雷鸣。

    “不胜不归!”

    在响彻云霄的吼声中,大军出发了!

    与当年离开盛京时不同,这一次,他们是迎着“入侵”的明军而去的,他们将会在战场上击败明军,重新拾回旗人的尊严。

    龙旗飘荡,鼓乐高奏,玄烨疾步走出宫,然后翻身上马,率领着数万八旗精锐,迎着明媚的阳光,浩浩荡荡地出京了。

    在大队人马出靖南的时候,一直在家中待罪的明珠跟上了队伍,一见到王化行,便立即悄声跟到他身边,骑在马上轻声说道。

    “兄长为何不劝劝主子?”

    从得知皇上要御驾亲征的时候,明珠就暗叫着不妙。

    皇上怎么能御驾亲征呢?

    这万一要是败了可怎么办?

    万一要是败了,到时候大清国可就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大清国这些年已都熬了下来。

    什么到了这个时候,皇上反而犯起了糊涂。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之前是待罪在家,明珠自然不能给王化行添麻烦,可是现在既然随驾了,可得问个楚。

    “谁能劝得了皇上?”

    发须花白的王化行,神情显得有些疲惫,曾经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他,这些年所感受到的只是疲惫不堪。

    所以,现在的他几乎都不怎么说话,像一个哑巴似的,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一切。如果没有人主动提起他的话,甚至在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忽视这个人。

    所以为朝廷中的隐形人,他当然没有出言去劝皇上。

    “劝不了,也得劝啊!”

    明珠急声说道,见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又急忙压低声音说道。

    “你难道不知道,明国肯定盼着皇上亲征,这样他们才能一劳永逸啊!”

    一劳永逸,这四个字传入耳中,王化行沉默了,良久后才长叹道。

    “明珠,你怎么知道,这不是皇上的想法呢?”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