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殷氏起源
    殷郎、殷然兄弟并不是单纯的有感而发,而是胖猫经过深思熟虑所考虑的。两兄弟的身世将会是很大的伏笔,静静的期待吧。计划将女主角设置成小灰,现在的戏份可以说是相当少的,似乎是显得有些脱节了,这个胖猫要承认,对于感情戏方面的描写胖猫确实不是很擅长,希望以后可以写的更好,女主角将会跟男主开始一段不一样的恋情,鉴于现在的殷郎已经有了莫那娄茹,胖猫现在还在认真的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写。现在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殷这个氏族的起源跟发展吧。

    殷氏祖先是商朝贵族,周武王灭商后,把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到宋地(今商丘),其余得不到封赏的殷室贵族就以国为氏,从此有了殷氏。他们居住在河内野王(今河南沁阳)一带。西汉初年,野王人殷续任北地郡太守(郡治马岭,今甘肃省庆宁西北),后因功被封到汝南郡,当时,汝南郡领37县:平舆、阳安、阳城、×强(“×”为氵+隐,yǐn音隐。该县在今临颍县东)、富陂、女阳(汝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汝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今潢川县)、×(穴字头,下边为氵+帚,jìn音浸,今固始县)、西平、上蔡、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今平舆县北)。西华、长平当时都属汝南郡,到东汉光武帝时,西华、长平才从汝南郡析出,先属淮阳国,后属陈郡。从此,殷氏家族开始在长平县繁衍生息,灿烂辉煌。殷续以后,三国时出了个殷褒,正史无传,但他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

    殷褒,字元祚(一说字符祚),魏晋时期人。殷褒曾任魏之章武太守、西晋之荥阳令。任荥阳令时,一上任,就遇上荥阳遭水灾。《殷氏世传》记载:殷褒“为荥阳令,先多霪雨,百姓饥馑,君乃穿渠入河四十馀里,疏导原隰,用致丰年,民赖其利,号曰殷沟而颂之。”殷褒治理了洪涝灾害后,又大兴学校,重视教育。《殷氏世传》载:“殷褒为荥阳令,广筑学馆,会集朋徒,民知礼让”。当地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荥阳令,有异政,修立学校人易性,令我子弟耻争讼。”“有异政”,即政绩卓异。“人易性”,一作“人复性”,大意是说通过读书,使人们改掉了坏的习性,恢复了本来的善性。这首歌谣被收进《艺文类聚》和《乐府诗集》等几部历史典籍中,成为荥阳令殷褒深受人民爱戴的有力佐证。

    殷褒还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章高手。在《艺文类聚》第53卷里,收有他的《荐朱伦表》,文辞典雅清丽。表曰:“盖闻虞書非俊乂无以光帝载,(注:虞书,《尚书》的一部分。俊乂,德高望重之人。帝载,帝王的事业。)西伯非髦士无以开王业。是故高世之主,必广登命之礼;有为之君,务通贤者之路,所以成大治也。切见同郡朱伦,字文信,天真清亮,雅性忠篤。纯粹足以激清源,美行足以广风俗。当仁不让,见德思义;疏达之才,強记博闻;飞辞抗论,骆驿(注:“骆”通“络”。络绎,本意为行人不断,此指言论滔滔不绝。)奇逸。诚當世之俊异,一时之秀出也。如得毗佐铨衡,翼亮右曹,济济之观,足用华国”。

    在《隋书·经籍志》记载的图书目录中,有“魏章武太守《殷褒集》一卷”,在《新唐书·卷六十》记载的图书目录中,有“《殷褒集》二卷。”但和其他典籍一样,只有目录,没有内容。

    有这样勤政为民、才德兼优的先贤,是西华人民、周口人民乃至中原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应当记住他,宣传他,学习他。

    殷褒的孙子殷敞,在西晋末年(313),随同司马氏及北方士族迁往江南。东晋统治者为了拉拢北方士族,在江南侨置了许多郡县,当然也侨置了陈郡,侨置了长平县、西华县。殷氏子孙在江南仍是陈郡长平人。其后在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长平殷氏迅速崛起,涌现了豫章太守殷羡、建武将军殷浩、东阳太守殷仲文、荆州刺史殷仲堪、尚书仆射殷景仁、兖州刺史殷孝祖、豫州刺史殷琰、东宫大学士小说家殷芸、著作家东宫大学士殷钧、光禄大夫殷不害、尚书左丞殷不佞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一时期被正史立传的陈郡长平殷姓人士多达十几人。为彰显其为望族,兹一一介绍之。

    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官员,为豫章太守、光禄勋。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殷羡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在即将离开南京赶去赴任的时候,很多人都托他带信(好让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联络殷羡)。他把信一一收下,来到石头渚(江西赣水西口)时,将信都抛进了水里,并说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做致书邮。”成语“付诸洪乔”、“洪乔之误”就是从殷羡这里产生的。

    殷融,字洪远,殷羡之弟,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生卒年不详,晋元帝时安东将军桓彝见而叹美之。喜欢《易》、《老》之学,善属文而不善口辩,其兄殷羡之子殷浩每与之谈,殷融总谈不过殷浩。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善舞,终日啸咏,不以世事自缚。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卿。殷融著有文集十卷传于世。

    殷浩(?~356),字深源,殷羡之子,东晋陈郡长平人。是一个名气很大的清谈家。他善谈老子、庄子的奥妙玄理,识度清远。有人问他,将要做官了而梦见棺材,将要发财了而梦见粪土,这是什么道理?他说,官场本为腐朽之地,腐朽之与棺材,自然相连。金钱本来就是粪土,这有什么不好理解?他的答复很让人推崇,所以他年少时就美名远播,被风流谈论者奉为宗主。三府(太尉、司徒、司空设立的府署,称三府)召聘他做官,他通通谢绝。后来他隐居在一片墓地,将近十年。当时,人们把它比之为管仲、诸葛亮。王蒙、谢尚探知他的住处,为了东晋的兴亡,同去拜访了他。访谈后觉得殷浩有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评论说:“殷浩不出来,老百姓可该怎么办?”

    简文帝司马昱还没当皇帝、还是会稽王时,就征他为建武将军、扬州剌史。当时桓温灭蜀以后,进位征西将军。威势煊赫,朝庭畏惧。因为殷浩有盛名,朝野推伏,皇家想引为心腹,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开始互相疑忌。

    穆帝永和六年(350),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执掌帅印,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欣然领命,以光复中原为已任,上疏北征。连年北伐,屡次失利。桓温早就嫉妒殷浩,听到殷浩北伐大败,趁机上疏,指责殷浩。殷浩被削去职务,贬家为民。并且把家迁到东阳郡的信河县(今浙江衢州)。

    殷浩被革职后,口无怨言,只是终日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后来桓温打算让殷浩当尚书令,去信告诉殷浩,浩欣然相许。复信前,怕信中有谬误,封住后又拆开看,开闭者数十次。最后竟邮去一个空信封,桓温心里很生气。从此二人断绝来往。

    殷师,陈郡人,西晋太常、礼部尚书殷融之子,曾担任骠骑谘议参军、晋陵太守、沙阳男等官职。

    殷康,生卒年不详,陈郡人,东晋吏部尚书、太常卿殷融之子,官至吴兴太守。其子为东晋南蛮校尉殷顗。

    殷茂,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子,东晋官员,历任散骑常侍、特进、左光禄大夫等官职。

    殷允,殷融之子,东晋孝武帝时任豫章太守,后拜为太常,著有文集十卷。

    殷顗(yǐ音乙)《晋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殷顗,字伯通,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卿。父康,吴兴太守。顗性通率,有才气,少与从弟仲堪俱知名。太元中,以中书郎擢为南蛮校尉。莅职清明,政绩肃举。隆安中,诏曰:“故南蛮校尉殷顗忠绩未融,奄焉陨丧,可赠冠军将军。”

    殷涓(?―371年),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大臣殷浩之子,东晋官员,曾任著作郎。

    当初,殷涓的父亲殷浩去世时,大司马桓温曾派人送信吊唁,殷涓不给桓温复信,也没有去拜望桓温,却与武陵王司马晞交游。桓温素来忌武陵王司马晞,曾上奏简文帝要求免去司马晞太宰职位,让他以王归藩。同时,广州刺史庾蕴也与桓温有宿怨。桓温憎恨殷氏、庾氏两宗族的强大,想除掉他们。咸安元年(371)十一月十七日,桓温命其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太极殿西堂去自首,自称与武陵王司马晞及子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中庚倩、散骑常侍庚柔等谋反。桓温将他们都逮捕入狱。十九日,桓温杀死东海王三子及其母。二十日,桓温欲诛武陵王司马晞,但简文帝不许,桓温遂废武陵王及其三子的封号,将其家属徙至新安(今浙江淳安西)。同时,免新蔡王司马晃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

    殷仲文(?-407),字仲文,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南蛮校尉殷觊(殷顗)的弟弟。

    殷仲文少有才华,容貌俊美。被堂兄殷仲堪推荐,担任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骠骑参军。殷仲文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恰逢桓玄与朝廷有矛盾,因此受到怀疑被人离间,降为新安太守。

    桓玄占据京师时,殷仲文便弃郡投靠他,被任命为证议参军,深受桓玄宠信。桓玄将作乱,命令殷仲文总领诏命,任侍中兼左卫将军。桓玄受九锡之赐的诏令乃殷仲文所写。桓玄失败后,殷仲文便上表请罪,得到晋安帝的谅解。从此殷仲文不得志,并被徙任东阳太守。义熙三年(407年),因谋反而被处死。殷仲文有文集七卷传于世。

    以上就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殷氏家族,这些将为主角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铺垫,更进一步的有助于主角参与到中原的纷争之中,毕竟总是呆在东北是不行的,会错过很多剧情的,这样子是没法儿写的。至于女主,最近几章胖猫就准备着手写了,会增加很多关于女主的篇幅,大家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