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十五章 议战
    大军五日后开拔,郢都再也不似之前那般平静,先是王太后将悍王子接至若英宫居住,李妃哭闹一场被人架回了春阳宫,几等于软禁;再就是阳文君带着寿陵君、襄城君一干封君大夫跑到令尹府,请昭黍劝说太后让悍王子母子住入东宫。

    他的理由是如今大王危在旦夕,又无子嗣,为防楚国动乱,不但要早定王储,还要防止悍王子母子被奸人所害。阳文君来令尹府劝说,县公邑尹也纷纷来讯,要令尹确保悍王子安危云云。

    这一个月里,县公邑尹们提出了修新政、废誉士、重贤德一系列出兵的要求,可多数要求被重臣们反对——新政和大王同等重要,若是此时代大王答应,那救出大王又有何用?信乃新政之本,总不可能救出大王,然后大王再出尔反尔吧?

    县邑不出县卒、不出力夫,仅以芈姓公族的名义派出了一些私卒。县邑如此,郢都也就不把他们的讯文当一回事。且大军即开拔,各种物资调运频繁,昭黍一日有半日在大司马府。

    “我军共计十二万一千余人,此包含力夫之数。”军司马彭宗向在座各位重臣通报军队数量,“穆陵关两万王卒已行至濊水蕲城,距陈郢尚有四百余里,约七日可至;项城亦可抽调一万精卒……”

    项城也在秦魏大军的攻伐中,此前一万项师已抽调到去了马谷,县中并未更多精锐,再调走一万,项县恐怕只能依靠老弱妇孺守城了。群臣皆看向项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项燕毫无表示,只用目光催促彭宗快说军情。

    “江东之卒,”彭宗咳嗽了一记,“唯有越地两万人在昼夜赶赴郢都,此时已行至金陵,要到郢都尚有十数日。瓯越、闽越各派了五千甲士,然越君开禁止其师过境,亦不供给粮秣,两军唯有从海路绕过越地,于吴地之南武城上陆……”

    “越君开为何如此放肆?”子莫闻言大愤。县邑不愿意派兵后,令尹府的勤王令发遍南方各地——‘镇尔南方,无侵中国’,楚国地处南方,是越地、瓯越、闽越、南越(南海)、雒越、西瓯、苗人……大小邦国部落的王,而今大王有难,要臣下发兵勤王理所应当。奈何远水解不了近渴,估计等到战争结束,远一些的邦国部落也未必能收到郢都的勤王令。

    “还能为何,都想着越国复国后做越王。”鲁阳君心里透亮。中国看楚国所蛮夷,楚国看南方也是蛮夷。去年准允各国的消息传开后,诸越都带着珠宝美人来郢都巴结。

    “诸越是为争王,西瓯、苗人等族则是为了建国。”宋玉解释道。准允治下各国有条件复国后,在大司马府作战司的鼓捣下,针对南方各部落又弄出一个建国计划。

    大致的内容就是以楚国为样板,在楚人的指导下,帮助各部落完善宗教、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使其可成为独立的邦国,这也是一次有计划、长期的同化。

    复国也好,建国也好,有四件事最是重要:其一就是神灵,这是区分我与非我的重要标识,什么都可能有假,但祭祀的神灵不容有假;其二则是史书,史书尤以本族的英雄人物为要。楚史草稿熊荆看罢,最大的意见就是‘以英雄人物为基点重编楚史,而不要以历史事件。必须让楚人英雄活生生展现在楚人眼前,使其成为每一个人楚人心中的神灵’。

    其三,那就是语言文字。复国各国,皆用自己本国的语言文字,禁用秦国在国内推行的雅言,以人为造成语言隔阂和统治壁垒,使日后这些地区统治者和非统治者之间形成我与非我之区别;而建国各族,语言短期内当然没有办法改变,只能留待以后普及教育时改变,但文字从最开始就必须使用楚国的鸟虫文。

    其四就是军事制度。军校除了招收誉士,也招收南方各邦国部落的贵族和武士,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军事制度和军工制度。

    大司马府的之所以费尽心思的拟定南方建国策略,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秦军于南方采取战略迂回。此时湖南陆路已经可以连通江西了,江西则威胁楚国最后根据地浙江的侧背。如果不在南方大量埋设钉子,日后秦军将三面包围浙江;

    或者按照历史,秦军修通灵渠,进占雒越、南越,那么楚国的商船队将失去广州这个中继站。更重要的是,一旦秦军掌握三浆大翼的建造技术(煣与蒸都是使木材弯曲的手段,只要缴获楚军大翼战舟,从技术角度言之,秦军也可建造三浆大翼),极有可能会在南海地区以三浆大翼舰队攻击商船队,帆船速度不如三浆大翼;

    除此,还有一个看得到好处就是南方各部落的人力。输出文化、制度、技术只是楚国现有版本的拷贝,而不是勒紧裤腰带援助他们。高精尖的东西创造很难,创造出来后再复制成本却很低。楚国帮他们建国,他们自然要帮楚国拼命。只是建国计划才刚刚开始,令尹府就要抽调南方部落的人力,显然是太急了。

    “南方各族之师无望。”彭宗接起被子莫打断的话头,又说起了齐国。“齐国至今未有讯息,齐军若是不至,我军仅十五万一千余。若与陈郢之军汇合,或有二十万。”

    陈郢守军退入王城已一个月,二十万只是彭宗的猜测。如果撤退时按部就班,那么守军的损失将会很小,可如果撤退的时候很慌乱,那么守军肯定没有五万。

    二十万对四十万。唯一庆幸的是这四十万是疲军,截止到今日,他们攻城已近半年。而十五万援军全是生力军,体力、意志都处于优势状态。

    “舟楫如何?”彭宗说完兵力情况,项燕则问起来运输。十五万大军不是步行,而是乘船——此前为了奇袭,除了其他防线必须的船只,楚国大小舟楫全部征调到了郢都。

    “禀大将军,舟楫充足。”答话的是输运司的鄂焯。“新式大翼已有三百二十一艘,可输运五万两千九百六十五人;旧式战舟五百六十五艘,可输运士卒三万零三十人。其余舟楫一千六百二十六艘,可运八万人,实则仅需运送六万三千余人。”

    鄂焯说完又道:“郢都至陈郢六百四十里水路已设夜间通航灯以及浮标,夜间亦可航行。新式大翼一昼夜可至陈郢,旧式大翼需两日,民间舟楫则需……恐需四日。”

    “四日?”项燕虽然是上将军,可他对未来的楚军是怎么样一直军队全然不知。

    “然。民间征调舟楫虽然装了大王所言的撸,可逆水行于颖水一昼夜不过行一百七十里。”项燕是惊讶舟楫行舟如此之快,鄂焯则以为他是嫌慢。

    “项伯有所不知,”知道未来楚军是一支什么样军队的弋菟和项燕不对付,根本不做任何解释,于是鲁阳君开了口:“以大王之意,日后楚军将全改为舟师。”

    “舟师?”项燕很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然也。”鲁阳君很认真。“新式大翼若仅划行一日,顺水一昼夜可行九百里,逆水一昼夜可行六百余里。试问二十万楚军,一日行六百里,敌若之何?”

    “九百里?”项燕也好、彭宗也好,闻言皆张口结舌。一昼夜行九百里,这等于是凭空出现在敌军眼前,根本来不及集结兵力就会被一**平,项燕显得有些激动,道:“防无可防也!”

    “然。”聪明人说话不费口舌,鲁阳君微笑。“楚军日后皆以舟楫行止,士卒只需练习划桨,不必练习水战。彼等登岸即战,不利则退,凡是舟楫可至之城邑,即我楚军攻伐之城邑。”

    “如此,何不……”项燕再次结舌,结舌之后急道:“为何不攻拔荣阳?春夏之交,魏国已然粮尽,今秦魏大军所食粟米皆出敖仓,若能下荣阳而焚敖仓,敌军无粮矣!”

    “上将军可知,荣阳有秦军五万,敖仓两万。我军新式大翼有限,可去之卒仅五万余人。”作战司郦且不得不说话了。“若袭荣阳,战后可剩几人再救陈郢?”

    “可剩几人?”五万对七万,还要拿下敖仓,项燕顿时愣住了。

    “即便焚尽敖仓之粮,沿途之粮车、军营之积攒、韩魏之余粮,亦可使秦魏两军支撑半月。半月若是城破……”难得有人和自己想到一块,郦且不免说起了细节。

    “截其粮道,若何?”彭宗插言道。他也在想日行九百里的大军该如何使用。可惜他话一出口郦且就笑了。他这时也察觉到了问题,赶忙道:“我误矣。若粟米出自敖仓,那定将是从韩都新郑转运至项城、陈郢两地。”

    本就兵少,再走陆路深入韩国去截秦军粮道,显然有些不智。说不定二十万韩军的任务就是守卫秦军粮道,韩国可要比魏国更亲秦国。

    “一切以大王为重。”一直不言的昭黍开口。陈郢和敖仓的选择早就做出了,已无再讨论之必要。“上将军以为此战可胜否?”

    “我军将卒用命、钜兵利甲,必然可战而胜之。”救援之战很可能是十五万对三十万,秦魏只留十万人牵制城内守军。项燕考虑此战已久,胸中自有方略。

    “哦。”昭黍脸上泛起了笑容,这是他一个月来听到的最高兴的一句话。“请上将军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