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的过去,汽车市场上,经历了一年时间的风云变幻,各大车企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汽车市场的新格局,也随着旧年的过去,迎来了新的变化。
总得销售排行榜上,大众公司,虽说已经多次失手单月的销售榜首位置,但在年度销售排行榜上,仍是牢牢的把持住第一的位置。
只不过相比于之前的‘两百万’级的水平,大众公司如今总的销量已经缩水许多,总销量下滑至一百四十万台,目前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因为海市将七海联合公司转手后,大众公司已经彻底失去了‘安全系统’的装置,自然是劣势已经形成。
至于从宇宙集团购置,以目前市场上的火热情况来看,宇宙安全系统几乎是一货难求的现状,怕是要等到很久以后,才有排上的机会。
他们自己家的安全系统技术,虽说也能起到一定的主动安全措施,但对比与宇宙安全系统来看,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东西。
而且大众内部高层中,有些人对于自家‘鸡肋’般的安全系统也早已看不惯,趁着没了七海联合公司的机会,都有意将安全系统这项业务砍掉。
虽说大众仍然牢牢把持着‘一哥’的位置,但相比于后来者居上的‘长安’和‘吉利’来看,已经开始有转凉的势头了。
总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汽车从前一年的八十万汽车的总销量,一步跨到一百三十万的高度,单年销售量激增了八十万台,更是拿下年度销售排行榜第二的位置。
吉利的崛起,与早期使用宇宙安全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多的因素,则是因为吉利对于汽车技术的研发以及将消费者体验的提升,当然了,吉利自身近些年来对于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吉利作为新世纪前后初生的民营车企,前期将自身战略的定位定在了普通百姓,更是放出豪言,要让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开得起车,开得上车。
到现在吉利首次实现年销破百万台的成就,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不忘初心。
吉利汽车品牌价值虽提升许多,但从目前的吉利汽车产品中可以看到,其公司的大多数车型,价格还是比较符合一般消费者的预期水平。
同时在质量上,虽然与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车企,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吉利始终努力前行改善的态度,却是未曾改变过的。
诸此种种,也让吉利汽车真正的崭露头角起来。
尾随吉利之后的,是一直在汽车市场不显山不露水,但大把赚钱的长安汽车。
延续着吉利‘平民汽车’的战略,更是将这种战略达成一项新的高度,长安汽车从实施起这样的战略后,已是继吉利之后,真正的做成了‘华夏平民汽车’的代表,更是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本年年度的总销量,更是稳步的从八九十万台销量,稳步踏过‘百万级’,达到一百二十万台,位列年度第三。
其后长城汽车更是紧紧追随,曾经的‘紧凑SUV’之王,在推出轻奢级‘魏派汽车’遭遇短暂的折戟沉沙后,随即对消费者反应的动力问题进行大力改良,一举延续了王者的势头,加上畅销的H6车型,长城汽车年度销量也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台,与长安汽车只有极小的数目差距,几欲不分伯仲。
而在其后的排名中,曾经极为火热的‘韩日系’,因华夏消费者对于‘安全汽车’的概念看重,但注重经济比的这两系车企,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颓败之势。
曾经靠广告走天下的东风尼桑,在‘安全汽车’概念已经渐渐风靡起来的当下,仍是一头钻进靠‘偷工减料’来保持车型性价比的惯性思维中,难以自拔,曾经数年总销量破百万台的势头,已然降至八十万台,其缩水的程度,更甚于大众汽车,达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三十五。
跟他相似的难兄难弟丰田与本田,三家车企行事风格倒是沆瀣一气,各自的销量都降到了五十万台左右。
韩系的车型,也许是出于一贯的‘莫名的膨胀自信’影响,当华夏汽车市场风潮涌动之时,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是最伟大的’一贯方针,对自家的汽车产品鲜有调整,最终也落得年销售量不足五十万台的下场。
整体销售市场中,最令所有人唏嘘的,却是曾经的‘神车之王’五菱。
作为一经上市就引爆市场,随后更是连年连月夺得各种榜单的榜首,‘华夏第一神车’的名号,却非浪的虚名。
也许能称之为‘神车’的车型并不只五菱一种,但消费者心目中最为至高的‘神车’,绝对是五菱没商量。
只是娇娘色衰,英雄迟暮,谁都抵不过岁月的检验。
‘神车’五菱,作为一种阶段性社会需求极为强烈的车型,五菱能够迅速并且长期拥有大销量,皆因契合市场的需求。
但随着‘安全汽车’概念的普及加深,五菱作为‘物美价廉’的代表,但往往会将其他很多的因素忽略掉。
在加上各种价格低廉的,且能够一定程度上代替五菱的‘紧凑型SUV’大量充斥市场,五菱的败局似已注定。
其销量更是从上一年度的一百六十万台,直线下降至现在的七十万台左右,并且仍有断崖式下跌的势头。
一代神车,怕是就此落幕。
而一直代表着‘高端严谨’的一些豪车品牌,由于近年来只想着在华夏汽车市场攫取利润而置质量不顾的做法,频频引起‘消费者维权’的社会事件的几家车企,随着消费者理性的提升,在华夏汽车市场上的销量数据,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了。
BM公司,除了与宇宙集团合作的M1平民车型销量不错外,其他相对比较雍容华贵的车型,销售状况已经开始举步维艰起来。
另有著名的奔驰公司,因频频遭受到消费者的投诉,并且总是以不闻不问的态度来回应,已经令很多消费者对其丧失了信心,汽车销售状况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