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三十五章 用心良苦
    方原去了皇宫向崇祯、周皇后请安,并奉送上了一些从沐王府抄没来的珠宝。这些珠宝几乎都是从缅甸、安南、暹罗这些国家搜罗而来,北京城很少能见到。

    崇祯、周皇后对他的孝心大为欣喜,当即便留方原在乾清宫用膳。

    方原因为担心下毒,本不愿留在乾清宫用膳,却挨不过公主一再使眼色恳求他留下,只能答应留在乾清宫。

    马一山知情识趣的暗中安排了一队百人的锦衣卫,守在乾清宫大殿的门口;另一队五十人的锦衣卫前去乾清宫的御膳房监控每一道菜肴有无下毒,中间环节也由锦衣卫尽数监督。

    公主也令宫女带来了方沐、方瑜两个公主在乾清宫用膳。一同出席的,还有方原的大舅子朱慈烺。

    朱慈烺为了讨好方原,还主动向方原敬酒,恭贺他出征凯旋而归。对这个大舅子,方原再没有什么仇恨,只要他不再成日惦记着公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吧!

    方原爽快的与他同饮了一杯,同时也送了他一些珠宝。

    方原这次出门一年有余,出征之前小苑有孕在身,出征期间小苑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众人还在王宫里等着他归去,给初生的儿子取名。

    方原在席间是心神不安,急着结束了夜膳,告辞出了乾清宫。

    崇祯、周皇后见他用膳之时,一直心不在焉,估计是在担心会不会在饭菜里下毒。崇祯是心生不悦,也就不强留他在乾清宫了。

    回摄政王宫的路上,公主一直默不作声,脸上尽是闷闷不乐,埋怨道,“驸马,父皇、母后好心留你在乾清宫用膳,你却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方原看了看她,叹声道,“娖儿,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再说了,我需要防备的,不止是父皇、母后。之前逼捐太监的银子,宫里太监恨我的也不在少数!”

    公主不悦道,“驸马又错了!万一父皇、母后还埋伏了一百个刀斧手在大殿之后,随时摔杯为号呢?!我建议驸马下次令锦衣卫在宴席监视着,就万无一失了!”

    方原见公主口出讥讽的话儿,显然还在赌气,只能选择服软,“好,好,娖儿,这次我疑心生暗鬼,明日由我做东,在摄政王宫宴请父皇、母后吧!”

    公主没好气的道,“不,父皇、母后还担心到了王宫被下毒了呢!”

    两人是话不投机,气氛越见沉闷。

    路过王宫花园之时,方原见公主还在不依不饶,想着有一年没和公主亲热,也是心痒痒的,便冲马一山使了个眼色,令他们留在花园之外。

    待马一山知情识趣的止步,方原几步冲上去将公主扛在肩上,便进了凉亭之内。

    公主先是惊慌的大叫了起来,待樱唇被他的嘴唇封上后,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

    两人在后花园云雨之后,公主之前的怒气也不见了踪影,整理了衣服,一同前去小苑的寝宫探望了母子二子。

    方原抱着新生的儿子逗了一会,公主便提议给婴儿取个名儿。

    他思来想去,既然决定开始征服南洋,不如就取名叫方洋吧!将来,这个儿子若是成器,也可以仿效欧洲各国的王位传承,将他封去海外的联邦国任王爷,或是总督。

    有了血缘的联系,就和穿越前的欧洲一样。一战、二战虽然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打过之后,终究还是一家人,坐下来谈一谈,欧盟就成立了。

    方原取的这个名儿,小苑还没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对这个普通至极的名儿颇有不满。

    公主却体会到了方原的用心所在,当即赞同道,“好,驸马取的这个名儿好,就叫方洋吧!”

    小苑愕然的望了望二人,一个男主人,一个女主人既然达成了一致意见,她应不应允也就无关紧要了。

    当夜,方原就留宿在了小苑的寝宫,耳鬓厮磨之时,如实的告知了她,未来开拓万里海疆的宏伟蓝图。而方洋,就是方原准备未来册封去海外统管军政事务的总督。

    小苑这才明白了方原的良苦用心,她的两个儿子,一个五、六岁就当了摄政王世子,一个刚刚出身就已安排高位以待。

    就凭这两个儿子在手,她已足以安枕无忧。方原对她未来的安排可说是无微不至,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接下来的数日,方原便留宿在了公主的寝宫,既能么么哒,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她询问这一年来大明境内发生的军政大事。

    公主是如实以告,这一年来,大明境内除了因黄河泛滥,支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用于陕西、河南的赈灾,其他一切风平浪静。

    方原是暗自欣喜,一个成熟的政治制度,并不需要皇帝、摄政王成日废寝忘食的处理国政,而是离了任何一个皇帝、摄政王,国家机器也能正常运转。

    皇帝也好,摄政王也罢,只需要负责重大军政事务的决策,监督国家机器是否按照各项制度在正常运行,关注民间的舆情风向这三点便已足够。

    这三点看似简单,其实之前的明朝皇帝没一个做到。

    朱元璋、朱棣,权力欲望太强,大权独揽。其结果反而是血腥屠杀不断,劳民伤财,到朱棣死后,大明的财政早已不堪重负。

    嘉靖、万历倒没有这么强的权力欲望,还不上朝,但显然没有监督国家机器是否正常运行,关注民间的舆情风向。否则,也不至于在这两个皇帝在位期间,对内,江南的文人集团逐步控制了社会舆论,颠倒黑白,大肆贪腐、兼并土地。对外,嘉靖时的倭患、海患困扰了大明百年;万历末期,李成梁养虎为患,建奴终成心腹大患。

    到了天启、崇祯时期,国家机器早已无法正常运转,财政赤字已十分惊人。更不用提什么民间舆论风向,老百姓早用造反来投票了!

    目前,大明的体制显然已进入了成熟的良性循环阶段,无论方原在与不在,已不影响大明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