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七十四 软骨头的原因
    赵祯刚被李不弃拱起来的火儿给吕夷简这兜头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是啊,你就是再有想法可你的民族不行有什么办法?吕相公说得不错啊,已经损失了十几万军队,几番大败,仍然奈何不得夏贼,那肯定是汉人不会打仗啊。作为一个深宫中长大,只读儒家经典的人他实在想不出还有别的解释。

    李不弃也给吕夷简雷到了——终于明白了,原来大宋的软骨病是这么来的,原来是文官们甩锅的结果啊!

    这锅甩的太特么干脆利索了,不服不行啊。

    打不赢不是因为我们指挥的文臣无能,完全是因为汉人根本不能战斗,是人种不行。既然人种不行,那么打败仗是必然的,换谁带兵都一样,怎么带兵都一样,文臣懂不懂打仗没关系,一样可以领兵,反正最终结果是确定的。这论调怎么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这特么根本就是拿前线的将士当炮灰啊!更重要的是任由这种说法流毒,那么汉人的自信就完了,一个民族没了自信就会变成软骨头的!

    大臣张方平、丁度、宋祁等很多人的奏折中都曾提到中原人打不过蛮夷,这在朝堂上已经近似于共识,因此吕夷简说的理所当然。

    但是赵祯还年轻,还想有所作为,因此他实在是不甘心这么窝囊。所以当赵祯看到李不弃因为走神而一副惊悚的表情时突然想到这孩子每每能让人眼前一亮,说不定有什么新奇的见解么。他招招手把李不弃叫到面前问:“你既和蛮夷交过手,那你来说说我大宋能不能战胜蛮夷?”

    李不弃决不愿看到大宋的皇帝变成软骨头,所以明知可能会得罪三位相公他还是说道:“臣却以为我汉家儿郎才是这天下最强的战士。汉家儿郎组成的军队才是最强的大军。想当年汉家铁骑纵横漠北,远逐匈奴于万里之外;大唐军旗插遍西域,使万邦来朝。更不要说黄帝之时,华夏地只九州,现在大宋却有多少州郡?这些土地是哪里来的?不都是我中国之人与蛮夷殊死拼杀得来的?

    说中国之人筋骨不强,不利战斗,小子却不知是从何说起。难道汉唐之时我中国之人就强,到了我宋人就弱了?还是说我宋人不是中国之人?”

    “臣当日被围好水川,疲惫不堪,无食果腹的我军面对占据有利地形的数倍敌军还厮杀竟日,夏贼也是死伤累累,怎么能说我汉家儿郎不能战斗?”

    章得象问:“那你说为何我朝大军连战皆北?”

    李不弃说:“此事乃朝堂上诸公应该研究的事情,臣不敢妄加评论。”

    赵祯却目光灼灼盯着李不弃:“朕也是奇怪为何就打不赢小小的夏贼。你只管说,说错了朕也不怪你。”

    李不弃看了三位相公一眼,见章得象的脸色阴沉地像阴天一样,吕夷简绷着脸看不出什么,只有晏殊最放松,抱着手等着听李不弃的下文。看来这次是把几位相公得罪定了,只是这个事情上李不弃不准备退让,要给皇帝树立点儿信心啊,不然以后大宋就彻底废了。

    但是一些涉及皇权的问题以他现在的地位还不能评论。将领的指挥水平已经说过,也不必再提。他举起一只手把手指一个个蜷起默数了一下,同时想清楚哪些话现在还不能说,然后说:“陛下,小子以为我大宋打了三年还没有灭掉元昊并非夏贼强,而是我方犯了五个错误被元昊利用了。”

    赵祯忙问:“快说说看。”然后他看向负责记录的太监:“把李不弃说的记好了。”

    李不弃说:“其一是我大宋轻视元昊。”

    “夏贼僻居西北,与我大宋相比乃弹丸之地,大概一开始在陛下和相公们看来其不过是疥癣之疾,因此便轻视了。我大宋又要应付辽国,当然不可能以举国之力攻打夏贼。因此我大宋虽大,但一开始用于攻夏的力量给却不够致使元昊坐大。汴梁距离西北前线千里之遥,传送一次文书十天半月也是正常,有什么事变故等陛下和相公们作出决定早已时过境迁,所以为元昊所乘。”

    赵祯点头认可李不弃说得有理。李不弃说:“第二,就是臣道听途说了。小子以为我大宋言兵之人太多,但作决定太慢,决策迟缓。听说曾经韩经略主攻,范经略主守,朝廷不能决,因此商议数月,便有了好水川之败。小子推测正是朝堂上的争论才让元昊下定决心。也正是因为朝堂上争论数月才让元昊有时间从容准备,设伏好水川。”

    章得象哼了一声:“真是奇谈。我大宋朝堂上的争论怎么可能让元昊下进攻我大宋的决心呢?这两事能扯在一起么?”

    “当然能。”李不弃斩钉截铁:“若是章相公是元昊的话,难道不担心一旦我大宋决定进攻,大军入境,所到之处玉石俱焚么?若是我大宋决定用防守之策,则深沟高垒夏贼再难劫掠,互市又早已断绝了,夏贼缺衣少食如何生存?因此元昊只要不想坐以待毙就必定要想办法打乱我方的部署。”

    “范经略是用守策的,应该早就严加防范了。小子却知道夏贼那边派往我大宋的间谍甚多,元昊定是早就用间知悉了内情,知道在范经略那边讨不得好。那么他能打主意的自然是要用攻策却没有做好防范准备的韩经略那边。”

    章得象又哼了一声:“你这都是猜测!”

    李不弃说:“臣自然是猜测。可是看看史书,临机不决,谋泄受害的事例可太多了。臣也不过是拾前人牙慧。这种事既然连臣一个十几岁的人都能想到,元昊自然也能想到。臣听说元昊手下的谋主是我大宋的落第举子,定然比臣读书多,想不到才怪。”

    晏殊不紧不慢地开口说:“戎事乃国之大事,怎可不慎重?集思广益,详加推敲也是应有之义。”

    李不弃说“相公可见过两人打架,动起手来都是快的打倒慢的,哪有时间等你慢慢去想如何出拳?正所谓侵略如火,那边已经火上房了,这里若是慢慢商量如何救火,等商量出法子来,火也就不用救了。”

    “那么说当时不论是守策还是攻策随便用哪个都好了?”晏殊笑道。

    呵呵,这是挖坑呢。无论说哪个好,都会受到你们攻击,这辩论的方向就偏了。这法子你以为我看不出来?

    PS:不好意思,年底会多,开了一天的会,今天发的这两章时间有点拖后,请大家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