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9章 鼎革
    折从阮今天到内阁的时间其实很早,只是,他到了之后,一直在后院里忙活着。
    在后院里,折从阮种了半片小麦,半片鲜花。他每天到了内阁之后,都会在后院里,忙活个把时辰。
    实际上,在进入内阁之前,折从阮是典型武将,并不通农活。
    只是,在老折家之中,当家的家主折德扆难以支撑起家业,折御寇又官卑职小,折从阮只得勉为其难的好好锻炼身体,冀图多活一段时日。
    和李琼的想法大致相仿,家中没有真正的顶梁柱,哪怕是即将入土了,都难以放心!
    和滑阳郡王府一样,折家也算得上是典型的外戚。折从阮以外戚之身,进入内阁,掌握了大汉朝的部分政务大权,位高权亦重。
    这人呐,大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了,却依然还惦记着子孙后代们的荣华富贵,普天之下的长辈们,莫不如此!
    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李琼派人来请的时候,折从阮以为只是例行性的会商,并没有太在意。
    然而,当孔昆说出,读书人们打算到新太学去闹事,折从阮陡然一惊,这是要闹出大事啊!
    折家和滑阳郡王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就在于,老折家乃是西北的军阀世家,折从阮打小就受到的是正统的武家教育,可谓是能文能武。
    反观李琼,他是半道出家的武将,家里穷,底子薄,连私塾都没有读过。
    只因为,几十年前,李琼跟对了大靠山,在郭威和李中易的大力提携之下,滑阳郡王府方有今日之盛。
    尤其是,李琼败于南唐林仁肇之手,被柴荣所唾弃后,他选择和李中易结盟,简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神来之笔!
    和李中易的政治军事结盟,让李琼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荣任内阁的首相。
    同样的,西北的折家和李中易结盟的时间,比李琼更早,也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折从阮撂下手里的铁锄,轻声唤道:“茶来。”一旁伺候着的折彪,赶忙端着茶盘走过来。
    “老祖宗,大娘子吩咐过,不许您喝冷茶,免得伤了脾胃。”折彪见折从阮瞪起两眼,赶紧抢先做了解释。
    一提起大娘子来,折从阮的火气很自然的削减了五分,没办法,大娘子在家里待嫁之时,就是他的掌上明珠。
    如今的大娘子,更成了折从阮保重身体的计划制订者和监督者,折从阮倒也乐在其中。
    “你小子,张嘴大娘子,闭嘴大娘子,我看你啊,屁股蛋子又痒了吧?”折从阮心里窝着火,似笑非笑的瞪着折彪。
    折彪赶忙涎着脸说:“不是您吩咐过的嘛,一切听大娘子的招呼?”
    “大郎今天怎么没来?”折从阮喝了几口热茶后,忽然发现折御寇居然没在院子里边。
    “老祖宗,您可能忘记了吧,大郎昨日向您告过假,说是今日要给宫里的大娘子送几个小物件。”折彪的记性贼好,有过耳不忘之能。
    折从阮转念一想,可不是嘛,他昨日不仅答应过折御寇,还命他多带点金银细软进宫,免得大娘子过得委屈。
    宫里的娘娘们,看似尊贵无比,实际上,每月的定例都是有数的,不可能无限量的供应。
    这个时候,宫外的娘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折家虽然主动献出了西北的地盘,可是这么多年的积淀之下,地主家倒也颇有些余粮。
    说白了,老折家不缺钱花,缺的是在朝廷里的势力。
    和老折家恰好相反,滑阳郡王府的老李家,缺的不是势力,而是黄澄澄的铜钱。
    比较折从阮和李琼的政治势力的大小,其实并无多大的意义,然而,李琼的儿子李虎,却是响当当的判军器监。
    而折从阮的儿子折德扆,却仅仅是胜州知州,兼胜州兵马都总管而已。
    朝廷的朱紫重臣,一般指四品以上的高官,包括了内阁诸相、六部、九寺和六监的长官,
    周末汉初,江山鼎革之际,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太府寺这九寺,以及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和司天监这六监,并称为六监九寺。
    李虎在判军器监的位置坐得很稳,军器监也十分争气,时不时的拿出一件新式武器出来,颇得李中易的欢心。
    折从阮下定决心,必须想方设法的把折德扆调入京师,不能让李虎专美于前。
    就在折从阮洗脸净手之时,李琼派人来请,说是有要事相商。
    折从阮摸着白须,眯起两眼凝神想了想,招手把折彪唤来,小声叮嘱说:“你去问问看,李相公那边发生了何事?”
    不大的工夫,折彪打听清楚了,跑来回报:“老祖宗,听说是孔参相去找了李相公,李相公这才派人来请您过去。”
    折从阮低头沉思了一阵,忽然展颜一笑,轻声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皇上没在京城里,阿猫阿狗都敢跳出来咬人了。”
    “老祖宗,您的意思是?”折彪听不懂,只得抓着后脑勺问折从阮。
    折从阮笑眯眯的说:“你听不懂就对了,若是你啥都明白了,老夫还有啥可操心的?”
    等折从阮和刘金山都到齐了之后,李琼就把孔昆的事儿给大家说的一清二楚,折从阮一边听,一边心想,果然是要出大事啊!
    “刘相公,你的意思是?”
    见大家都不乐意吱声,李琼担心冷了场,就找上了刘金山。
    刘金山端起茶盏,捧到嘴边,手里拿着瓷盖,轻轻的撇开浮在茶汤表面上的碎末。
    过了足有半刻钟之久,刘金山才放下茶盏,慢条斯理的说:“照我说啊,不如把新太学的学子们,暂且转移出京吧?”
    折从阮的视线缓慢掠过刘金山,心下不由暗赞不已,好一个能吏刘啊!
    此事说难极难,说易其实也容易,既然老派的读书人看不惯新派的太学生,那就索性把新派的太学生转移出京城。
    一则拆了闹事的引信,一则暂且示弱,看看老派读书人的下一步动作,刘金山的提议可进可退,颇得执政圆融之精髓。
    自古以来,只要出现了杀读书人的事儿,掌握权柄者的名声必定随之大坏,无一例外!
    “折老相公,您看呢?”李琼心里已经默许了刘金山的想法,却必须依足了规矩,接着问折从阮的意见。
    “内阁虽然肩负监国之责,然而,兹事体大,是否应当先行禀于皇上知晓?”
    折从阮在内阁之中,轻易不张嘴说话,一旦他说了话,必中要害。
    李琼频频点头,兹事确实体大,必须要提前禀报给李中易知道。
    实际上,负责送信去南方的堂后官,已经启程动身了,此时此刻,只怕是已经出了京城吧?
    李琼是何许人也?
    针对老派读书人要闹事,这么大的事儿,哪怕李琼是首相,也不敢擅专,必须要事先通报给出征在外的李中易。
    折从阮的话,绝对是老成谋国之言,李琼即使不想点赞,也必须给予高度的认可!
    在内阁之中,两相两参的格局,两只老狐狸领着两只小狐狸,执掌政务大权,李中易确实煞费了大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