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
    光绪中华 作者:妖熊

    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

    <!--go-->

    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

    1912年进入冬季的时候,德国和英国先后成立空军,虽然飞机出现仅仅才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它的革命性和划时代性,它很快就被用于军事用途,并且先后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战争,中国对俄罗斯的战争中获得使用。并且在一战开始后,在西线战场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然在这个时候,飞机的作用仍旧限定于取代过去飞艇的一些指挥和侦察功能,由于它比笨拙的飞艇具有更高的航速所带来的更高安全性,所以在高射炮出现之后,飞机很快就将过去空中的霸主飞艇赶到了后勤运输等用途上去了。

    不过既然是双方都有的物事,在空中的时候就免不了油然而生出独霸这片天空的念头来,只是在目前的状况和技术条件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试图用手枪去击中对方的飞行员,而在对地攻击上,则需要专门的人员用手提起炸弹扔到目测所以为的目标的头上去。

    空军的成立,也正式宣布了空中将成为新的战场。而要让战场能够成为战场,则需要技术上做出一定的突破才行。双方都不约而同的试图在双层机翼的上层架上机枪,又或者将机枪安装在侧方以避开前面高速旋转着的螺旋桨。以试图获得更多击中敌人的机会。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种方式由于瞄准位置及射击位置的偏差而造成的精度问题,和机动性上的问题,在实战过程中实际效果很差。所以人们都会感叹,如果机枪能够直接撞在机头螺旋桨的后方就好了,当然,要这样做一定要解决机枪子弹损坏螺旋桨叶片的问题。

    要知道螺旋桨的速度是每分钟1200转,而机枪的射速则在每分钟600发子弹,要让子弹穿透旋转着的螺旋桨叶片而不损伤叶片,这除非有上帝的佑护。

    而在东方的战场上,中华帝国皇家航空队所装备的由西安皇家飞机公司制造的飞虎式攻击机,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飞机前端的机枪,可以完美的让子弹穿透告诉旋转着的叶片,而丝毫也不会损伤螺旋桨而给飞机带来致命的创伤。

    在这样的状况下,尽管渠道不同,但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同时获得了中国皇家航空队的飞机可以从前端的螺旋桨处发射机枪子弹的消息,并都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中国提出了咨询。

    德国人的消息来源自然是宽松的,中国更像是向德国推销这种飞机。而英国人则是从圣彼得堡获得相关消息的,在远东他们在野外行军的地面武装时常会受到这种飞机的俯冲射击,虽然俄国对于英国在中俄交战后仍然没有在亚洲开辟对中国的第二战场心怀严重不满,但是出于寄望英国在中俄之间再次扮演调解者角色的期待,他们仍然向英国提供了这样的消息。这就让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在1912年的秋天几乎同时得知了这样的一项超出技术力想象之外的消息。

    虽然仍然有些难以置信,但是看着中华帝国外交部核发的一些实战中的中华帝国飞虎式攻击机的射击姿态的照片,和从驾驶舱位置的射击照片,都证实了这个传闻。

    于是他们开始试图获得这种技术,在目前,中国各部门内掌握这种技术的,只有总参谋部,陆军部两个部门抽调人力刚刚开始设立的一个航空工业军事联席委员会掌握着,而这个只有三十七个人的部门目前直接接受皇帝陛下,陆军部尚书醇亲王载洸,总参谋部徐世昌陆军上将三个人领导。而能够直接接触到这份机密资料的,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其余即使是在这个委员会工作的官员,也不能将这个东西的秘密泄露给外国。

    其实这个东西说穿了也没什么,在成立皇家航空队不久后便产生了这一类的需求,我只是将一些原理类的知识用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向现已更名为皇家科学院的原皇家研究院的几个中国技术专家看,并安排他们去研究这其中的机械工程方面的具体内容,在经过帝国大学和皇家科学院一些中方的专家们研究了半年之后,便投入了实际生产,并陆续开始在皇家航空队装备使用。

    而在随即有皇家航空队参战的新蒙立国战中,这个小技术进步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在对地攻击中显示了他的威力,并且在少量的空战中,也让皇家航空队一雪由于飞艇连续被俄方击落造成的耻辱。

    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这段时间差延续的时间绝不会太长,因为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实在是太低了,一个限制机枪发射的射击协同控制器,用机械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当然不会难倒欧洲的那些工程师太久,而在这上面,既没有必要保持所谓的技术封锁,更没有必要放过赚钱的机会白白错过。要知道在西安组建隶属于国家的皇家飞机公司,是花了很多银币的。

    而无论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会愿意从中国进口一些飞虎式攻击机回去研究这其中的窍门。唯一的区别就是英国的供货渠道是畅通的,而德国的渠道是被封锁着的。

    所以,在吊了欧洲没几天胃口之后,商务部尚书盛宣怀就在外交部的牵线下分别与英国和德国签署了以金属银购买中国的飞虎式攻击机的实物和技术资料的协议。英方接受了中国提出的条件,他们将以每架八万两白银的价格,购买共计48架中国的飞虎式攻击机。这个价格比他们自造的飞机造价足足高出了六成。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英国向中国购买的军火贸易,总计成交价格为384万两白银,约合六十四万英镑。虽然这与过去动则百万千万的中国外购资金量相比还算不上什么,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胜利,在军火工业上,洋人也有求咱们的时候了。(英国此时的作战飞机造价约3000英镑,合5万两白银。)

    尽管肉痛,但是为了获取如此重要的技术资料,英国人还是乖乖的付了现款,由于英镑的通货价值的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中方在目前仅接受白银付款。所以,这笔金钱是通过海运方式运抵新加坡交给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的。而德国方面的价格要实在的多,他们需要付出的数字是200万两白银,这笔钱由于目前英国皇家海军采取的封锁政策,暂时记账,由德意志帝国太平洋舰队的部分物权作为抵押。德方的代表在法律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技术图纸好传,而实物难运,这是一个正常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双方估计装备使用的时间恐怕也差不多,所以,预计到1914年左右的时候,应该就会出现机枪空战的场面了,而到那个时候,帝国恐怕在南方的战事也七七八八了吧。而技术上也还会有新的进步那是肯定的。

    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手中捏起了一支自己的技术力量,和一个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这远远要比我今天突发奇想一个这个,明天从后世抓一个那个技术要来的好的多,最起码能够让中国在建立起一个紧咬西方技术水平线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体系的同时,还能偶尔接受我的点缀之作。

    这远远要比我现在下令让人去搞原子弹,明天让人去搞战略轰炸机等等现实的多。

    航空射击协调控制器是我的一个点缀,另一个点缀出现在了侦察和防御层面,那就是雷达的提前出现,而这种东西我是不会准备向外国出售的,在将来的海上大作战中,有远程测距雷达的舰队和没有这玩意的舰队,不是一个等量级上的概念。雷达的概念出现在了我的计划之中几乎是与那个射击协调控制的概念是一起出现的,而目前这项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借用国外已经有的相关资料,譬如多普勒,马克思威尔,赫兹等人的理论和初步的实物等,中华帝国首创的雷达型号也将很快出现在各军兵种的战斗序列中。

    当然,由我的一些点缀性的想法,触发出我的技术人员们自己的衍生发明,这些衍生性的东西,就不在我的控制之内了。

    1912年的下半年,陆地上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进展了,西线僵持,东线德奥联军在兴登堡的统帅下势如破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而奥匈帝国正在与意大利鏖兵,保加利亚牵扯住了希腊,让土耳其得以放手去进攻俄罗斯。这一系列的战场态势,都大大的有利于同盟国集团,协约国当年的三条腿支柱,有一条半已经陷入深渊了,俄罗斯这条腿在四国的联合三面夹击中已经奄奄一息,如果不是冬天适时的来临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以投降的姿态提前退出战争。而那半条腿则是法国人,不管德军西线现在如何,毕竟还是一个僵持局面,而且战场是在法国的境内,要论起失败程度的话,德国人还没有与法国相媲美的资格。

    而法德边境的战争线上,威廉皇太子也在西线陆军一系列的军事调整后,正式出任新建的第六集团军的司令一职,麾下暂时辖有22个师,他的父皇给了他允诺,在冬季的一轮动员和征兵结束后,他可以指挥的部队将扩展到50个师。随着东线傲人的战绩不断的传回柏林,德皇愈来愈不信任总参谋长小毛奇,所以他在法德边境这个他直接支配的战线上下了重注,指望着他的太子能够率领大军攻克防线,并解救在巴黎外围被牵扯着的百余万大军。

    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协约国再不振作的话,1913年将还要更加难熬。

    这对于协约国的老大英国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协约国一败涂地,虽然还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如果再不做出战略上的调整的话,这盘棋迟早要输掉,要知道美国至今还没有表态,但是美国政府已经有不少次公开的表示对英国封锁政策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公平贸易的挑衅。德裔移民在政界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影响力,而且德国在战前数年里一直采取的对美友好姿态和在南美洲利益上的合作态度,也让美国人民在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刻时,对同盟国保有相当程度的好感。毕竟从感情上来说,美国与同盟国一样,是旧有秩序的挑战者,也是心怀不满者。

    英国需要一场胜利,起码是一场战斗的胜利来鼓舞士气人心,命令首先下给了本土舰队,他们必须在合适的时机给海军部和内阁乃至国王陛下一个合适的答案。而在战略方面,他们也正在准备着适当的给已经支撑不住的俄国人适当的支援,柿子要拣软的捏,他们初步的切入点基本上锁定在了土耳其这个同盟国中除了保加利亚之外最菜的国家。

    而看的更远的话,总参谋部也在亚洲局势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虽然他们认为在欧洲做出最后胜负之前去考虑在亚洲是否与中国交战是愚蠢的,但是中国愈来愈表现出他干涉中亚乃至中东问题的兴趣之后,大英帝国必须考虑是否要在中远期内,在欧洲战事分出胜负之前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人和投入,海军自不必说,本土舰队应付德国公海舰队,地中海舰队应付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印度洋舰队防备德国的太平洋舰队甚至中国的皇家海军,维持这几支力量很吃力。而要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在土耳其身上动刀子,这都需要大量的陆军。特别是亚洲,仅仅靠着印度,在未来甚至有可能不那么安全的印度,是不太够的,还需要从本土运送陆军前往,而这个动作是否会引发其他的一些连锁反应,诸如印度周边的英国势力范围的失控,诸如中国会否策动一些殖民地区独立并发动攻击等等,这还都在进一步的考证之中。

    另外一个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问题,他们是否有可能在未来与中国结成独立于欧洲两大集团之外的新的旨在支配世界的利益或是军事同盟,这都是未知之数,毕竟从他们两个国家所处的位置来看,摒弃冲突瓜分世界是很自然的想法。而从前十几二十年的历史来看,双方也正是沿着这一条路线在走的。

    这些问题都由文官或是参谋们在考虑,而海军方面,则在条件极其不利,士气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继失败后的第二次新的战斗。当然,这次是被动的。

    冬季快要来临的时候,在1912年十月,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就准备着将几艘战列舰返厂检修,有的需要改进动力系统,有的蒸汽系统出了点毛病,所以舰队司令部决定在冬季来临之前就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以免得等到气候和环境都变得更加恶劣时,这些小毛病说不定会捅出大篓子来。譬如不久前大胆号战列舰的沉没,难道那真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创伤吗?

    所以,在10月到11月,相继先后有战列舰阿贾克斯号,铁公爵号,猎户座号,征服者号前往船厂检修,算上这段时间新服役的虎号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本鲍号,印度女皇号,实际上这段时间本土舰队的实力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缩小,毕竟新服役的舰只要指望他发挥出百分百的战力是十分苛刻的。

    而在这个时候,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司令部的两个司令官也在准备着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行动,以试图建立起不单单属于舍尔副司令的功勋。他们计划直接以大编队轰击不列颠的沿海城市,有计划的后撤,并利用埋伏好的主力舰队在可能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中建立起超越过往战绩的历史性功勋,争取让赫尔戈兰湾不仅仅只有一位骄傲。

    于是在11月2日,这个大英帝国本土舰队实力最薄弱的日子里,两位司令官让舍尔副司令担任留守司令,而亲自率领主力舰队,包括一个战列巡洋舰编队,由副司令波尔海军上将统帅,作战单位包括赛德利兹号,毛奇号,冯德坦恩号,布吕歇尔号,戈本号,弗林格号,吕佐夫号七艘战列巡洋舰。这支快速舰队加上两个驱逐舰舰队三十二艘驱逐舰以及八艘装甲巡洋舰,共计四十七艘水面作战舰只,并配属了七艘u型潜艇以作侦察及前敌警戒之用。

    此为破袭舰队,初步任务是炮击侦察结果为防守薄弱的英国沿海城市雅茅斯。在战列巡洋舰炮击港口城市的同时,巡洋舰等辅助舰只开始在附近和预判英军增援及追击海域布设水雷。以延阻敌大舰队的追击,使得本舰队能够从容逃离,与接应大舰队在预定海域会和,并再次埋设水雷,等待着英国人的追击舰队抵达,并一举而歼灭之。

    而接应舰队也就是主力舰队则由公海舰队司令英格诺尔海军上将亲自率领,以舰队内次新的,1910年编入现役的边境总督号战列舰为旗舰,下辖战列舰大选帝侯号,国王号,路易特波尔摄政王号,阿尔伯特国王号,皇后号,腓特烈大帝号,凯撒号,奥尔登堡号,莱茵兰号,拿骚号,韦斯特法仑号总计十二艘战列舰,分为三个战列舰分舰队,配合上率领的其他四个巡洋舰及驱逐舰舰队,主力舰队总作战舰只数目达到了九十二艘。

    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派遣作战舰只数目总计一百三十九艘,但是指挥官的集群中却没有光芒四射的海军大红人舍尔海军上将。这让这位新晋的公海舰队副司令阁下非常非常的恼火,他有十足的理由可以确信他的顶头上司和他的同僚对于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偏见或者嫉妒,在列席参加完延续两天的作战会议并没有说一句话,次日又把自己关在房间内整整一个下午以避开黄昏时分那激动人心壮丽异常的大舰队出港仪式后,他写了长长的一封直接送达柏林的信件,他要控诉!

    直到目前为止,他还不知道这一次被排斥的经历对于自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起码在眼前看来,这情况糟透了。

    而两个骄傲的司令官阁下,心情却是好极了,特别是担任先遣舰队司令的波尔上将,从他的角度出发,他实际上有两个创造功勋的机会,对英国港口开炮,参加后半部分的围剿战。而如果运气好的话,如果英国人不派太多的舰队来救援的话,他完全有理由就地解决一部分英国小船,随后再按既定计划行事。这样的话,他完全有可能建立起比英格诺尔上将更大的功勋。

    在战前确定的战术规划中,他的舰队和英格诺尔上将的舰队将在紧锁荷兰外海的西弗里西亚群岛中的阿默兰岛以东与思西蒙尼克岛之间宽达二十多公里的峡口分手,他继续由荷兰外海前往作战地点,而主力舰队大部则向北方和西北方较远处巡弋等待并准备设伏。

    而计划中的诱敌期内,主力舰队也将完成在外海布设水雷,并在北方洋面机动,等待诱敌舰队将英主力舰队吸引到泰尔思海灵岛附近的海面时,主力舰队主力则分别从预定交战地点的东北方和西北方赶到,并形成夹击之势,力图将陷入围困的英国追兵逼向南方浅滩密布的西弗里西亚群岛海域,以荷兰外海特有的地形做配合,形成一个三面包围圈,而仅有的一面出口,却是处处浅滩。

    在两个司令官的设想中,这个计划天衣无缝。现在看的就是英国人会派出多大规模的舰队来了。而现在的潮位也完全支持他们的这个计划,荷兰外海的这个群岛即便有大潮,也绝不容许战列舰通航,更何况这时候正是低潮的季节。

    在互相以探照灯号致敬后,两支舰队开始分开,波尔将军的破袭舰队向着笼罩在夜幕下的不列颠进发。

    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在线阅读

    <!--t;

    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