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章 歪果仁
    第83章 歪果仁
    陈景乐递完小纸条,几乎是以飞奔的速度逃离图书馆。
    他怕别人追上来揍他。
    第一次做这么大胆的事,换作以前,他都是选择在窝囊跟生气之间,选择生窝囊气的。
    看来系统对他的影响真大,都敢线下重拳出击了。
    “希望那两个女生晚上睡觉,不要气得蹬被子才好。”
    嗯,就当作是对她们打扰到自己看书的小小惩罚了。
    回到家,此时已经来电。
    “来电就好。”
    陈景乐拆了包小饼干,又吃了点水果。
    外面夜宵摊位挺诱人的,特别是烧烤,夏天烧烤生蚝配冰镇啤酒,那叫一个爽。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已经洗完澡,不想再沾一身味道。
    再就是江北这边烧烤价格贵得飞起,人均一百顶多吃个六七分饱,要是加上酒水,就更夸张了。
    一根茄子敢卖十块钱!
    以前卖十块钱一根的烤玉米,现在更是都弄成玉米粒串了,一串一块,一根能弄三四十串!
    你怎么不去抢?!
    说得好像他不会烤一样。
    陈景乐寻思:“回头我就弄个烧烤架子,自己在家烤着吃!”
    距离上一次吃烧烤,好像已经过去很久了。
    一个是怕上火,岭南这边的水土气候,乱吃东西后果很严重;再一个年纪大了,也不爱喝酒,大家聚餐都默默选择早茶,或者简单养生的夜宵。
    不过偶尔吃一次,问题不大。
    想到这,陈景乐书也不看了,开始研究怎么做烧烤。
    这年头只要你用心找,互联网上什么教学视频都能找到。所谓的烧烤秘方,多的是愿意免费分享的人,一镜到底手把手教你怎么烤的都有,简直就是把饭喂到你嘴边。
    根本不需要大几千去买别人的。
    “要是连获取免费资源的能力都没有,也别学人家做生意了,多半是赚不到钱。”
    有些人就喜欢盲目跟风,钱买了配方,买了摆摊车子买了一堆食材。
    结果第一天出摊,收入0元。
    第二天还是收入0元,
    第三天收入2000元。
    做不下去,把车卖了。
    看似段子,事实上这种情况现实中真不少。
    ……
    这两年烧烤很受欢迎,遍地开。
    网上最火的烧烤,莫过于东北烧烤跟淄州烧烤,都是量大实惠服务好,口碑这块是做起来了。
    陈景乐之前上班当牛马的时候,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玩一玩,品尝下人家的地方特色美食,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风情。
    结果好几年过去,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这个目标一直没能实现。
    深感遗憾。
    江北这边的烧烤,则主要以碳烤生蚝闻名。
    本地生蚝虽然个头不算大,但肉质鲜美,配上老板自己调制的蒜蓉辣酱,广受好评。
    要是再放点鸡腰子……
    用本地话说就是,“今晚床板都督断”。
    尽管科学已经证明,起作用的不过是生蚝体内的锌元素,而实际上生蚝的锌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远不如直接吃葡萄酸锌片。
    奈何国人对生蚝的作用就是坚信不疑。
    本地生蚝虽然好,奈何产量不高,卖得更多的,其实还是打着本地生蚝旗号,但实际上是隔壁兄弟省市或者东部沿海运过来的其他品种。
    每个地方由于水质、品种、生长周期等区别,生蚝品质差距其实挺大。
    好不好吃,除了烧烤技术原因外,再就是看个人喜好。
    有人喜欢鲜甜,有人喜欢肥美。
    众口难调。
    除了生蚝外,还有大虾元贝青口贝八爪鱼小鲍鱼等,也是烧烤摊上的海鲜常客。
    论吃这块,国人当仁不让。
    还是那句话,恩格尔他懂个锤子的美食!
    ……
    对陈景乐来说,烧烤食材跟炭火不是问题。
    这些菜市场跟超市都有卖。
    不追求利润,不需要考虑大批量进货价的情况下,只需要看品质。
    对普通人来说,难点跟关键点在于烧烤的火候,没烤熟或者烤老了都不好吃。
    再一个,涂抹调味料的时间点也很重要,要让调料在烤制过程中,充分渗入到烧烤里头。
    比如肉串在烤得滋滋冒油的时候,就是撒调料的最佳时机,这样既不会脱落浪费,又不会影响炭火温度。
    而茄子韭菜等蔬菜类,则是熟了出炉前撒调料最好。
    这些都很考验眼力跟经验。
    然后就是烧烤酱料的调制了。
    其实照着网上别人分享的酱汁配比来做,一般难吃不到哪去,顶多再根据当地口味稍加调整。陈景乐看了几个别人给出来的配方,心里大概有数了。
    根据自己的“厨师”经验,增加或剔除一些调味料,以求做到更加美味更加香气四溢。
    这方面他就比旁人更有优势。
    后期还能不断做出调整,精益求精。
    唯一不好的,就是大晚上看着屏幕里的美食,馋得受不了,只能啃点干粮,吃点水果。
    “我也是有病,大晚上的搜什么烧烤教程。”
    吐槽几句,吃完东西才去刷牙,准备睡觉,时间已经来到10点了。
    小被一盖,谁都不爱。
    今晚系统给他唱的摇篮曲是《踏浪》。
    【小小的一片云呀】
    【慢慢地走过来】
    【请你们歇歇脚呀】
    【暂时停下来】
    【山上的山儿开呀】
    【我才到山上来】
    听着耳旁温柔的歌声,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翻山越岭掏蜂窝摘野果的日子。
    那时候的他,被猛烈的太阳晒得像个小黑炭,又矮又瘦又黑,但是没那么多烦恼。
    “原来长大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
    睡着的陈景乐,眉头微蹙,比平时多了几分愁苦,直到一整首歌唱完,才舒展开来。
    【晚安】
    ……
    第二天。
    陈景乐一如既往地早起,生物钟习惯后,甚至都不用系统闹钟提醒了,差不多到点就自动睁眼。
    惯例出门跑步吃早餐,回来打扫卫生然后洗澡。
    此时的村外,忽然来了位比较特殊的客人。
    一个背着黑色背包的外国中年男人,拿着个手持拍摄杆,不停对着镜头叽里咕噜说着什么。
    引得村民们纷纷好奇探头张望。
    外国人?
    可真稀奇啊,这十里八乡的,除了在电视上,谁见过真外国人?
    不过看了会儿,感觉也就那么回事,一个脑袋两只眼睛的,除了皮肤看起来白点,没什么不一样。
    而作为当事人的亚历山大,则已经见怪不怪,甚至还有心情笑着跟村民们挥手打招呼,只不过回应他的村民并不多,有些是眼神警惕,有些是比较羞涩。
    陈景乐正洗完澡出来,准备把洗好的床上四件套拿到院子里晾晒。
    看到一个中年外国大叔举着个自拍杆从门外经过,顿时一愣。
    这一幕,怎么好像在哪见过?
    他在抖手上面刷到的那些个来国内旅游的外国博主拍摄的vlog,简直一毛一样。
    陈景乐纳闷:“江北这种小地方,都有外国人来旅游的吗?”
    图什么?
    图这边电动车横冲直撞?
    图这边泥头车不看红绿灯?
    ……
    亚历山大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尽管很多人一再告诫我,不要去这个国家的农村,因为他们听不懂我说什么,而且很粗鲁很不礼貌。不过我现在已经在农村了,南东省一个叫江北市的小地方。”
    “看周围的山头跟农田,这里确确实实是农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宽阔马路。但是,我想说,这里并没有西方媒体描述的那么糟糕。相反,即便是他们的农民,也能住得起不错的房子,旁边还有小车。”
    “虽然他们听不懂我说什么,不过一路走来,这里的人们顶多对我的肤色长相感到好奇,大概是他们这里很少见到其他人种。我刚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还有点不习惯,现在好多了。跟他们打招呼,其实他们都很友善的。”
    “噢上帝,我看到了什么?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我发誓他是我这趟旅行遇到的最帅的,像这样的年轻人在农村并不多见,我之前只在那几个大城市遇到过,他们往往穿着时尚,看起来像明星多过像普通人,大部分都是网红。让我们去跟他打声招呼吧。”
    亚历山大看见正在院子里晾晒床单的陈景乐,镜头一转:“嗨,泥嚎~”
    陈景乐手上动作一顿:“你好。你这是在拍视频吗?”
    他用的是英文回答。
    亚历山大没想到在这种偏远小城市的农村,还能碰到能用英文交流的人。
    顿时吃惊:“噢,你会说英文,而且还很标准!感谢上帝,我终于不用再跟别人说我那蹩脚的中文了。”
    毫不夸张,他真的是大松口气。
    天知道对一个只会“泥嚎”“蟹蟹”“多少钱”的外国人来说,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跟本地人交流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特别是有些地方的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他们的方言连翻译软件都无法识别,大部分时候都只能靠双手比划。
    “会说一点点。”
    陈景乐微微一笑。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口语练习时长两年半,终于遇到一个外国人,可以大显身手的感觉。
    只是对方并非“how are you”起手,他也没能回答“i'm fine,thank you. andyou?”
    颇为遗憾。
    临时接到上架通知,存稿不足,先更六千字,晚上还有六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