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刘备感动垂泪,宁使子玉负我,毋使我有负子玉!
“除开流民安置之外,将士十月为冬赐,也须钱粮开支。”
荀攸把徐州的开支明晃晃地摆在刘备面前。
刘备治军是有冬赐习惯的,每到十月时,就要开始冬赐,大飨军士。
荀攸的话还在继续。
“况陷阵营真正组建,所需用到的铠甲斗具亦是一笔不菲开支。”
“至于屯田之用钱粮,更是不计其数。”
“徐州诸臣上下一心,开源节流,紧衣缩食,已将赋税钱粮用到极致。”
“如何再供给一个朝廷中枢?”
“除天子御用之外,所需用到的宫室城郭,以及天子身边的皇后、嫔妃,男女宫人,所费之数亦是难以计数。”
荀攸将自己担忧说出之后,莫说刘备,其余诸臣无不点头赞同。
他们辛辛苦苦打造徐州,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难道要那个天子和他们的文武百官用吗?
天子要是迎过来,肯定是要修建宫室城郭的。
一概御物也不得少缺,不然丢的是皇室的脸面。
光这笔费用,就会加剧徐州的经济负担。
历史上的曹操倒是不惧,他掘了梁孝王的墓,得金银无数,当然不缺钱。
但徐州开源节流,每一笔经费那都是用在了刀刃上,可不敢说有浪费之处。
“先生所虑甚是啊。”
刘备皱了皱眉,承认荀攸说的很有道理。
徐州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有今天的局面,岂可因一人之故忍看功败垂成?
荀攸继续说道:
“不瞒明公,攸早年间也曾在朝廷任职,时任黄门侍郎。”
“深知汉廷腐朽,百官无能,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攻杀同僚。”
“攸正是念及此,才欲去蜀地担任蜀郡太守,远离纷乱。”
荀攸与他叔叔荀彧不同,荀彧忠汉,荀攸却更忠于天下。
他更愿意相信天道有常,顺势而为。
如果他觉得汉室有希望,就会去扶。
如果没希望了,他也不会去强为。
所以年轻时,荀攸敢去刺杀董卓。
董卓死后,社稷更加板荡,荀攸自知留在京城无所作为,索性辞了朝廷给的任城相,停驻荆州。
这是荀攸的中庸之道。
他低调谦逊,足智多谋。
被曹操评价为,或许有人能够比得上荀攸的智慧,但没人比得上荀攸的低调。
这方面倒与贾诩颇有些类似。
“公达之言,甚合我意。”
李翊也站出来出声应和:
“如今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肺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我闻去年三辅大旱,蝗虫起,百姓饥。”
“天子曾命侍御史侯汶煮米豆救济百姓,然侯汶却公然侵占公粮,致使百姓饿死。”
“一侍御史尚且抗旨忤逆至此,况其余诸大臣耶?”
“若迎天子百官至下邳,必使徐州官员冗赘。”
李翊基本上徐州文官渠首,他发言完毕之后。
主簿王脩、治中刘晔,从事荀攸等一众徐州高级文官,纷纷出列。
“臣等皆附议李军师所言。”
“天子断不可迎。”
刘备从善如流,开口说道:
“公等皆劝我莫要迎天子,备自不必强为。”
“只是天子如今在河东蒙难,备不好置之不理。”
“况天子赍诏宣我,备更不能抗旨不尊。”
荀攸答道:
“此易事耳,我等可接下圣旨,然后派人至洛邑,送去钱粮,供给米肉。”
“以表达我徐州的态度。”
就在此时,堂外传来近侍的声音:
“启禀使君,孔北海在外求见。”
“快快有请!”
刘备赶忙站起身来,“备当亲自出迎。”
片刻后,北海相孔融来到正堂。
他自离了北海之后,便一直客居徐州。
平日里主要置办学府,为学生授业解惑,倒也乐得清静自在。
平日里倒也少管徐州政事,其名望在此,徐州诸大臣皆敬他。
刘备更是厚礼相待,仅以同事身份与孔融交往。
但是今日,一向不问世事的孔融,竟别出心裁地主动来正堂找到刘备。
还是在刘备聚集众文武议事的时候。
刘备将孔融请上座,真心诚意地询问道:
“不知孔北海今日来前堂,可是有明诲要教备?”
孔融正襟危坐,扬眉问道:
“玄德,我适才听闻有朝廷天使来我徐州,不知此事确否?”
刘备颔首,将天子赍诏一事如实告诉了孔融。
孔融惊得忙起身道:
“那玄德还犹豫什么?”
“天子有诏,我等岂可不遵?”
“况今天子为傕、汜二贼所辱,宗庙尽毁,我辈人臣,当为朝廷社稷着想!”
孔融一直为自己身为孔子二十世孙而感到自豪,所以始终秉持着忠孝危险的理念。
现在听闻天子蒙难,竟不免痛哭流涕,捶胸顿足。
“备意欲勤王保驾,奈何我徐州中间隔着豫、兖,诚难跨越千里将天子迎至徐州来。”
刘备无奈慨叹一声,向孔融阐述了自己的苦衷。
他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孔融大声道:
“我等人臣,纵是千难万险,也该保得天子无虞。”
“若使天子复为傕、汜二贼所掳,则我辈枉为人臣,枉食君禄!”
“孔北海请冷静!稍安勿躁!”
众人忙上去劝勉。
“大家正在想办法,定不会使天子蒙尘受难!”
大伙儿都看得出孔融是真的急了,直接在正堂上大吼大叫,有失礼仪,有悖礼法。
在众人的劝勉之下,孔融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
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起身拱手向刘备赔不是:
“玄德恕罪,适才是融失礼了。”
刘备忙出言安慰道:
“孔北海也是一心向君,情有可原,无须自责。”
孔融情绪抚定之后,也意识到了徐州的难处。
天子不单单只是天子,在这乱世之中,他更是诸侯之间争夺的政治筹码。
刘备想要把天子迎奉到徐州,是不现实的。
“玄德,纵然我等不能将天子迎奉到徐州来,也断不能叫天子落入奸人之手。”
孔融语重心长地说道。
“请孔北海放心,备适才正是在与诸大臣商议此事。”
孔融冷静下来后,认真为刘备分析道:
“天子幸驾河东,欲还旧都于雒阳。”
“然自董贼焚烧宫阙以来,百事未备。”
“城郭崩倒,欲修未能。”
“且雒阳居民仅剩数百户,我听闻当地百姓无粮可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以为食。”
“此等惨状,岂可使天子定居?”
“那孔北海的意思是……?”
刘备谦逊地征询孔融意见。
孔融答道:
“天子东归,是为摆脱傕、汜二贼。”
“即便还都雒阳,身边又乏忠臣良将,难免再遭二贼所掳。”
“是以,须有强大的诸侯作保,保扶王室,迁都别处,方可无虞。”
孔融说的是实话,刘协身边的护卫只有不到百人。
雒阳离长安并不远,李傕、郭汜很快就会追归来。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诸侯保护,天子是必然要再次落到李傕、郭汜二贼手里的。
“曹操拥据兖州,与河南尹离得近,天子会不会也赍诏宣了他去勤王?”
从事孙乾忽然开口说道。
刘晔颔首,对孙乾的想法表示认同:
“天子现在急需的是诸侯作保,曹操兵强将盛。”
“自然不会舍近求远,独找我徐州求援。”
刘备面色一紧,不由得站起身来,正色道:
“若天子落入曹操之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等岂不皆受他掣肘?”
“这也是臣所担心的。”
刘晔开口,“不止曹操,河北袁绍虽与天子有隙,但保不齐也会出兵来抢夺天子。”
刘晔话一说完,徐州诸臣的脸色无不变得紧张起来。
这天子还真是一个烫手山芋,实在不好处理。
刘备左右为难,踌躇不定。
只能找到李翊,向他征询意见。
“军师,你一向足智多谋,富有韬略。”
“今徐州上下皆拿不定主意,还请军师拿个主意出来。”
“为我等指一条明路。”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柔声宽慰刘备道:
“主公勿忧,关于天子东归一事,翊早有准备。”早有准备?
此言一出,莫说徐州诸大臣,便是刘备自己都有些诧异。
为何连我都不知道军师你早有准备?
李翊不慌不忙,喊一声:“文远!”
张辽领命出列。
他虽被借调在徐州听命,但他很喜欢在徐州的工作氛围。
这里的员工都有理想有干劲,眼里充满了光。
跟他们一起共事,张辽觉得很幸运,也很荣幸。
“先生有何吩咐?”
张辽出列,拱手问道。
李翊出声问:
“文远可还记得此前去救援陈国之事,我曾嘱你一事?”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张辽不假思索,答:
“是,末将记得。”
“先生嘱我告诫陈王,让他修葺城郭,建造宫室。”
“……嗯。”
李翊颔首,微一沉吟。
“陈国富庶,物产丰富,人力充足。”
“算算时间,陈王也该修葺的差不多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大家都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军师,你莫不是想把天子接到陈国去?”
“正是。”
李翊耐心地为刘备解释这其中的缘由。
“陈国富庶,天子王驾在此,必不会辱没宗室。”
“其地理位置也是极好的,身处兖、豫二州之间。”
“我徐州也与陈国相距不远,旦日可到。”
停顿一下,李翊又指向孙乾,说道:
“正如孙从事之前所言,天子很有可能不止赍诏于我徐州一家。”
“曹操也有可能接到了诏书。”
“以曹操之文才武略,断不会放过此次迎奉天子的机会。”
“若果真叫曹操劫走天子,各地诸侯皆受其掣肘。”
“尤其像主公、刘扬州、刘益州、刘荆州这些皇室宗亲,更受其害。”
“反之,如果我们想要迎奉天子,那曹操也会受我等掣肘,他是断断不允的。”
“届时,曹刘两家必然再次交兵,杀得血流成河,鸡犬不闻。”
“所遗害的,还是百姓与天子百官。”
刘备等人闻言,纷纷点头,认同李翊的主张。
对呀,不管谁来迎天子,曹刘两家都不会乐意。
到时候肯定是要交火的。
虽然现在是徐强兖弱,但曹操底子还在,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可如果我们将天子迎奉到陈国呢?”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若使天子幸驾陈国,有四大利好。”
哪四大?
刘备开口问。
“其一,缓和曹刘矛盾,使兖、徐二州止去兵戈。”
既然大家都想要,那就干脆都别要。
把天子放到陈国去,谁也别威胁谁。
“其二,陈国地处豫州,他地诸侯难以抢夺,可保天子无虞。”
若是真把天子放在陈国,那就是同时被曹刘两大诸侯照看。
别的诸侯还真抢不了。
李翊这是把陈国打造成了现代蒙古。
两大列强伺候我一个,这福气能小的了?
“有理!”
刘备连连点头,认真听着。
刚刚刘晔也说了,看上天子的不止曹刘两家,袁绍说不定之后也会过来抢夺。
把天子迁到陈地去,远离河朔,可以防范像袁绍这样强大的诸侯过来抢夺。
“其三,陈王刘宠在陈国自保多年,国富民足,民心依附,兵强马壮。”
“并且陈王刘宠与国相骆俊都是忠于朝廷,心想汉室之人,是忠义之辈。”
“使天子在此,断不会受小人欺凌。”
李翊这个安排,绝对是对得起天子刘协了。
要知道,现在皇纲失统,天子威严扫地。
在河东时,刘协只能居住在棘篱中,连门户都没有。
而当刘协与群臣开会时,兵士们就直接趴在篱上观看,互相镇厌作笑。
全无军法可言,
至于专权的护驾诸将,就更是数不胜数。
有的人将领甚至敢擅自拷到朝廷命官,还有人直接把尚书拷打至死。
上级官员还不算,就连底层小民也蹬鼻子上脸。
医师、走卒统统封为校尉。
由于没有刻印,诸将就自己拿锥自己刻印,乱刻文字。
上下混乱,粮食殆尽。
你说刘协这皇帝当的窝不窝囊,憋不憋屈?
但到了陈国就不同了。
陈王刘宠是非常有能力的,并且他手上还有三千蹶张士。
虽然跟大诸侯比不了,但收拾文武百官是妥妥的。
陈国是陈王的地盘,当地全是陈王的亲信。
收拾那些奸佞小人,不是跟玩儿一样?
尤其刘宠本人是忠于汉室的,刘协作为晚辈,在这个叔叔的庇护下,能吃得了亏?
总比落在董卓、曹操手里要强吧?
说是强上百倍不过吧?
“其四,我徐州并不好发兵去往雒阳。”
“可若使陈王自陈国出兵,赶赴河南尹,保驾勤王,定不会落于曹操之后。”
“即便曹操抢先,局面也是我等所能控制的。”
李翊洋洋洒洒地讲完了以上四点。
刘备听后,沉吟许久,旋即连连拍手,称喝:
“善!善!大善!”
“军师之计,最合时宜。”
“列位诸公也不必再议,就照军师之言办理此事。”
众人齐声称喏,拱手领命。
刘备忽又联想到,李翊此前提早便让刘宠修葺城郭,建造宫室。
岂不是说明他早就料到会有今日?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天子东归做准备?
“军师,莫非你早就料到了天子将要东归,所以自保住陈国、梁国开始,便已经开始谋划了?”
刘备睁大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李翊。
李翊颔首,脸上也带有一丝疲惫:
“是,傕、汜二贼倒行逆施,迟早为天所诛。”
“天子东归只是时间问题。”
“翊在豫州事务中,力保宗室,正是为了此时。”
李翊此前努力保住陈国、梁国等宗室,就是为了让他们照看刘协。
这样无论谁都不能利用皇帝来号令其他宗室诸侯。
按李翊的构想,他把天子放在一个相当适宜的位置。
既不会太远,脱离徐州的掌控。
又不会太近,放在老刘身边。
不然得话,徐州诸大臣的位置都会很尴尬。
并且老刘做任何事都得表奏听闻,使得徐州事务更加冗长。
同时,梁国、陈国都有汉皇宗室,由他们来照看刘协,可保王室稳定,不会轻易造成权力更迭。
使得刘姓汉室得以延续。
除此之外,李翊虽然没把天子放在身边。
但有事表奏并不会太远。
考虑到同为宗室,
刘协不可能胳膊肘往外拐,向着袁曹孙,怎么着也得为自己皇叔考虑考虑。
至于同为宗室的刘表、刘繇、刘璋。
一个在荆州,一个在扬州。
还有一个更是远在益州!
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
就想都不要想了!
至于荆州刘表,扬州刘繇,他们真要派使节来,徐州这边也是能够完全监视到的。
这便是李翊这段时间,苦心孤诣,为刘备谋划的天子。
既可以使老刘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天子的政治价值,又能防止其他诸侯滥用。
留在陈国,还能保障天子以及王室的安全。
听完李翊的解释后,刘备大为感动。
上前执住李翊的手,眼眸中隐隐还有泪光,深情说道:
“若无卿,备真不知该何以迎奉天子。”
“幸得子玉这些时日,披肝沥胆,为备谋划。”
“曹操曾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那备今日便言——”
“宁使子玉负我,毋使我有负子玉!”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