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8章 荀攸来了,甘宁还会远吗?(求订阅!)
    第108章 荀攸来了,甘宁还会远吗?(求订阅!)
    鲁肃一到襄阳,将差人打听荀攸之所在。
    一经探得消息,便亲自领了数名随从,骑马奔往。
    到了目的地后,众人纷纷下马,让马儿暂些。
    鲁肃身边这几位随从,那都是他东城会的人。
    忠心耿耿,少有勇力。
    众人先取盐巴,捏碎了掺入口粮里。
    然后晃匀挂在马脖子上,让马儿自己舔食。
    似乎已经做好了,此次绝不空手而归的准备。
    “几位稍后,容我等先向先生禀报。”
    下人见鲁肃这帮人来头不小,赶忙将消息报给了荀攸。
    荀攸则气定神闲,命人将鲁肃请进来,但只见他一人。
    鲁肃遂令众人留在屋外等候,自己单身进屋见荀攸。
    双方相互叙礼一毕,随后各自落座。
    荀攸暗自打量鲁肃形貌,体貌魁奇,颇有膂力。
    “子敬先生自徐州而来,怎有空来襄阳见我一闲人?”
    荀攸含蓄一笑,语气非常客气。
    这时,侍婢敬上茶汤,鲁肃饮过之后才开口说道:
    “今我主刘玄德在徐州立业,闻说公达先生素有贤名。”
    “故遣我来征辟足下。”
    鲁肃依旧保持了自己开门见山的说话习惯,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荀攸闻言,尽管仍是强作镇定,可鲁肃却敏锐发觉他神情微微变动。
    “我闻公达先生叔父荀彧,现任曹兖州司马。”
    “颍川又是先生本乡,既不愿去投刘徐州,何不去投曹兖州呢?”
    鲁肃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既然你荀攸来自颍川,颍川又是曹操的附属势力。
    你叔父荀彧更是在曹操身边位居高位,为何要留在荆州呢?
    其实荀攸并不想留在荆州。
    他是想去当蜀郡太守。
    因为蜀地山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
    只是由于道路不通,才被迫暂时留在荆州。
    “今天下未定,群杰并起,何者为雄尚不可尽知也。”
    荀攸迎了一口茶汤,对鲁肃的问题答非所问。
    而鲁肃却更加能够猜到荀攸心中所想了。
    “……呵呵,诚如公达先生所言。”
    “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也。”
    “而公在荆州,观变蜀汉,不已久乎?”
    历史上,荀攸是在他叔父荀彧投靠曹操五年之后,才加入曹操阵营的。
    并且还是曹操主动征辟,荀攸才去的。
    那么荀攸这期间到底在想什么呢?
    其实,用曹操评价荀攸的话就大概能知道原因了。
    曹操评价荀攸为:
    ——“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
    荀攸表面看起来憨厚、胆小、怯弱。
    而实际上睿智,勇敢,强大。
    从来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夸大自己的功劳。
    即“智可及,而愚不可及也。”
    也许别人能达到荀攸的智慧,但他的低调别人却永远做不到。
    其实,从这段评价就能看出荀攸是一个非常低调内敛,且善于隐藏自己锋芒的人。
    他敢为了诛董而献身,又会因为想要明哲保身放弃任城相,转而求取蜀郡太守的位置。
    曹操在征辟荀攸时,
    曾对他说,我知道您在观察天下形势,现在我觉得您已经能够做出判断了。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荀攸他已经具备争雄天下的实力了,你可以来投靠我了。
    因为这时候曹操不仅平定了兖州叛乱,还向豫州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并且他还迎奉了天子,手握了汉末最重量级的政治筹码。
    荀攸认为曹操可以成事,所以选择北上。
    现在,
    荀攸在荆州韬光养晦,实则就是在观察天下诸侯中谁能够成事。
    而鲁肃所要做的,正是要告诉荀攸,加入他们徐州大家庭是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的。
    “我主虽与袁术交兵,未分胜负。”
    “然广陵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又有陈元龙之才,兼周幼平,蒋公弈之勇。”
    “虽百万之众,不能克也。”
    “今我主礼贤下士,正欲寻求贤才辅佐。”
    “公达之智计,正是徐州之所需。”
    “今不随我同返徐州共创大业,徒留荆州虚度光阴,忍看髀肉渐生。”
    “何也?”
    荀攸并未作答,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茶汤。
    鲁肃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又道:
    “今我主与袁术大战于广陵。”
    “公达皆有豪情,何不往广陵走一遭?”
    言外之意,就是让你先去“面试”一下自己的老板。
    看他合不合你的心意,若是不合,咱们也不好强留你不是?
    反正你待在荆州整天吃喝玩乐,闲着也是闲着。
    这个提议就相当中肯了。
    荀攸顿时大喜,起身拜谢道:
    “如此,就多谢子敬的美意了。”
    正如李翊所言,汉末这些世家大族通常不会把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而是多面下注。
    其实这些士族与主公的关系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股东。
    只有寒门出身的,才是主仆关系。
    这种背靠大世家的,那叫入股。
    既然是入股,自然不会盯着一家下注。尤其现在天下局势不明,谁也说不清未来会走向何种局势。
    所以,荀攸还是决定亲往广陵前线见一见刘备。
    两军交战,是最能体现一个主公的魄力与才能的时候。
    荀攸待看过刘备表现之后,即便最后不为他效力。
    至少也能当面向他表达谢意。
    这是士人之间的礼节。
    ……
    荆州,江夏。
    水军大寨。
    江夏太守乃是黄祖,苏飞任其水军都督。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此时的苏飞正在堂中观看文书。
    忽听得堂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声中还夹杂着铃音,门外卫兵竟未通传。
    苏飞抬眸一笑,来人果然正是好友甘宁。
    他身着锦袍,头戴帽,腰间还系着铃铛。
    这铃铛原本是甘宁做水贼时,习惯随身佩戴的。
    如今虽然从良,依然习惯戴着。
    估计是想用它来怀念过往的时光。
    也有可能是单纯觉得这样很有逼格。
    毕竟史书上写的是,“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只要人们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
    甘宁可能比较享受这种感觉。
    “兄长唤我前来所谓何事?”
    甘宁与苏飞关系甚笃,在他面前并无多少顾忌。
    直接大摇大摆走至近前,一屁股便坐在了他的身边。
    苏飞摇了摇手中的文书,笑道:
    “兴霸,你猜我今日收到了什么?”
    甘宁身上带着很重的酒气,似乎醉酒未醒,直接躺在其身侧。
    对苏飞说的话,不理不睬。
    “兄长有话直说便是。”
    苏飞顿觉无趣,便直接说道:
    “今日我江夏收到了主公的文书。”
    “徐州的使者要来荆州购置战船,我江夏这边的水师亦要出面配合来使择选战船。”
    唔!
    甘宁闻言,顿时酒醒,一个鲤鱼打挺翻身坐起,忙问道:
    “徐州的使者,来我荆州购船?”
    “做什么!?”
    瞧见甘宁这激动模样,苏飞又好笑又有些心疼。
    甘宁自从改读兵书之后,便立下壮志,要建立不朽功勋。
    他依附在刘表麾下,却见刘表不习军事。
    于是认定刘表在这个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
    本来想走,却被好友苏飞挽留。
    苏飞知道甘宁雄猛逸才,于是数次想将甘宁推荐给江夏太守黄祖。
    但黄祖却以甘宁是锦帆贼出身,坚决不肯任用。
    甚至还派人去诱化甘宁手下之人。
    甘宁早有去意,但是黄祖不肯放行。
    所以甘宁每日只能借酒浇愁,独自忧闷不堪。
    苏飞看在眼里,一直想找机会帮甘宁脱身。
    “听闻是刘徐州与袁术大战于广陵。”
    “因江南多水,故而欲寻求战船。”
    苏飞偷偷看了一眼甘宁的神色。
    果然甘宁眼神变得坚毅起来,正色说道:
    “若只是保守广陵,何须用这般多的战船?”
    “更别说还要使人来荆州另外添置战船。”
    “吾观刘徐州志向不小,恐有并吞江南之志!”
    甘宁说这话时,语气都变得激动起来。
    他弃贼从正道,本就是为了建立功业。
    哪里可以施展他的才华,他就要去哪里。
    历史上甘宁之所以投靠东吴,也是因为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当时鲁肃、诸葛瑾都成了东吴的上宾,所以甘宁也想去试试运气。
    当然了,这期间甘宁始终被黄祖困于江夏。
    尽管甘宁立下过不少战功,黄祖却仍是不肯重用。
    “我曾荐卿数次,惟主公不能加用。”
    “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卿宜自远图,或可得遇知己。”
    苏飞拍了拍甘宁的肩膀吗,柔声宽慰道。
    甘宁叹息一声:
    “我虽有此志,不知何所可为。”
    苏飞便将手中的帛书举过头顶,笑道:
    “此岂非是兴霸脱离江夏的好机会?”
    甘宁精神为之一振,忙近前问道:
    “兄长此言何谓?”
    苏飞开口解释道:
    “如今主公择选战船,卖与徐州。”
    “其数量多达三百余艘。”
    “如此巨量的战船,岂能不派兵携往?”
    “所以在昨日,州府中便下令,要挑选精锐之士,护送战船与徐州使节,回到广陵。”
    “这江夏到广陵,要走过大半个长江,中间还要穿过彭泽湖。”
    “水上风浪甚大不说,还得防范水贼侵扰。”
    “兴霸,此岂非你的机会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