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最后一天
“嘿,安森,你居然还在?”
卡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戛纳最后一天,没有全新电影上映,就只有闭幕式暨颁奖典礼而已。
过去这几天,戛纳已经习惯安森的存在,并不稀奇;但重点在于,人人都以为安森应该已经离开戛纳,毕竟——
颁奖典礼,不是谁都能够参加的。
此前提过,欧洲三大电影节往往繁忙异常,一个剧组在电影节停留的时间也就是两天最多三天而已,结束宣传之后,剧组就会离开,包括柏林和威尼斯也是一样。
如果剧组选择留下,自娱自乐,可以吗?
当然可以。除了二月的柏林太过寒冷之外,五月的戛纳和九月的威尼斯都是度假好去处,完全可以留下。
但留下归留下,却和电影节官方没有关系,只是剧组个人行为。就好像安森一样。
等电影节结束,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评审团们将前往电影节官方安排的酒店或者别墅展开讨论,评选出最后的奖项,在得奖名单之上的剧组将被电影节官方召回,重新回到电影节领奖。
正是因为如此,电影节最后一天,机场是最热闹的,记者们全部熙熙攘攘地等候在机场,看看谁被召回了——
召回,就有奖项。90%的情况是如此,非常非常偶尔也出现过,召回之后颗粒无收的情况,这就有一点点尴尬了。
一般来说,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奖项是相对固定的,一共七个奖杯。
前三名,金棕榈/金熊/金狮,评审团大奖,评审团奖。
然后,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剧本。
具体细节,可能因为电影节不同年份的安排出现一些调整,但整体框架基本如此。
同时,三大电影节都一直在尽力避免一个奖项两位得主的双蛋黄情况,又或者是一部电影横扫多個奖项的情况,尽管偶尔还是难以避免,但整体而言,每年召回的剧组都是七个,一个萝卜一个坑。
所以,三大电影节最后一天的情况就是这样:
召回七个剧组之后,媒体记者全部开始排列组合,七个奖项对应七部作品,熙熙攘攘的讨论停不下来。
其中,有一部作品就将登顶最高奖项,承载所有荣耀所有光环。
从早到晚,讨论将贯穿整整一天。
想象一下,如果被召回了,经历一整天的讨论和猜测,最后却没有得奖,满腔希望和热情全部落空?
又或者是,根本没有被召回,依旧在城市逗留,然后一整天听着其他电影参与奖项讨论却和自己无关?
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被召回,剧组成员们往往最后一天就离开了,没有必要留在现场煎熬一整天;不管是倒数第二天举行首映的电影剧组,还是像安森这样留在电影节欣赏作品的“无业游民”,全部都会在最后一天离开。
但是,安森没有。
难怪众人看到安森的时候,一个两个如同见鬼一般。
安森不仅没有离开,而且还落落大方地出现在街头,不止卡尔而已,众人都被问号淹没,眼珠子就要掉下来了。
卡尔的大脑运转飞快,“等等,难道你被召回了?”
赫。
一句话,就成功让周围全部目光聚集过来。
这段时间,他们渐渐习惯安森的影迷身份,以至于忘记了,安森出演的“大象”也是主竞赛单元一员。
安森哑然失笑,“如果我们真的被召回了,现在就不应该出现在咖啡屋,而应该前往秘密角落着装打扮了吧?”
坦然,真诚,并且言之有理。
众人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不由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但还是有人没有忍住表示扼腕,“我倒希望你被召回,我认为‘大象’值得奖项嘉奖。”噗通。
一石激起千层浪。
刹那间,窸窸窣窣的讨论全面兴起,先是讨论“大象”是否值得奖项,而后又开始讨论金棕榈应该落谁家。
热闹得不行。
又是一个典型的戛纳,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据理力争。
“安森,你怎么看?”
刷刷刷。
短短一句话就让喧闹的咖啡屋瞬间安静了下来,咖啡机运作的声响一下凸显出来,显得格外吵闹。
视线,再次落在安森身上,一个两个以吃人的姿态死死盯着安森,空气紧绷。
安森压了压右手,“放松,我又不是评审团主席,这件事不由我决定,你们没有必要用食人族看大餐的眼神看着我。”
可惜,没有人笑,但气氛还是稍稍放松。
有人马上追问,“那你的意见呢?你心目中的金棕榈是哪部作品?”
这次安森没有再回避,“包括‘大象’,还是不包括?”
“不会吧,安森?没有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安森,伱也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要选择自己出演的作品吗?”
安森满脸坦然,“怎么,不行吗?”
呃,这……
因为安森太过堂堂正正,以至于大家一时之间愣住了。
安森全然没有觉得害羞或者拘谨,因为自己出演了其中一部主竞赛作品就选择避嫌,正如他刚刚所说:
他又不是评审团成员,无法左右奖项的最后走向,所以他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
作为演员,不见得就百分之百喜欢自己出演的作品,有时候,演员们可能憎恨自己出演的作品;但有时候,不管是否自己出演,喜欢就是喜欢。
“大象”,属于后者,不是因为营业,也不是因为公关,纯粹就是喜欢,安森喜欢格斯-范-桑特的这部作品。
所以,安森问心无愧。
抬头迎向众人的视线,安森继续说道,“我个人的金棕榈是‘大象’;但如果排除‘大象’,我选择‘远方’。”
没有再继续遮遮掩掩,安森直接抛出了自己的选择。
嗡嗡嗡。
众人马上回过神来,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地喧闹起来,好像刹那间十万只蜜蜂汹涌进入咖啡屋一般。
下一秒就有人看向安森,“‘远方’,锡兰的那部?可是,为什么?”
“文学性。”安森直接给出答案,“不止是剧本的文学性,还有镜头的构图和长镜头的调度呈现出来的文学性,我认为锡兰一直在思考生活环境对知识分子的影响,这部电影还是青涩,可以看得出来他依旧在探索,但我认为他已经具备了大师气象。”
“所以,你就是不喜欢‘狗镇’,对吧?”
安森点头,“对。”
着实太干脆,以至于众人控制不住集体哄笑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