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一章 文明之根本
    “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圣贤文章乃是根本,岂可轻忽?此事,徐教谕务必提挈县学,竭力配合!本县定当亲自关切!”
    吕知县一脸的严肃,语气也加重几分。徐教谕连连应承,态度十分恭谨。
    这事儿可很不是开玩笑的。吕知县也好,在场的举人秀才们也罢,说到底都是士人阶层,他们从启蒙开始,就被灌输了“读书人高人一等”和“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大道理。从文化层面掌握天下,乃是他们的职责本份,不管能不能当官,这个关系到整个阶层权利地位乃至饭碗的大事,绝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他们也都看出来、听出来了,杨家引入的西洋教学模式,是要让所有的工匠都变成读书人;而西洋各国的读书人,却又是为商人服务。这等大变革的思想,随着洋务运动和国门洞开,根本都挡不住,也压不下,为今之计,只好尽可能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浩慨然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我们杨氏想要贯穿整个教学和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西洋人的学术,过于片面,把天地人都割裂开来,视自然万物为草芥,而不知天人合一、和谐才能共存的至理。体现在学术上,便是把一切都想当然的数字化,把人当死物机器一般的研究,已经走入偏门,流于无穷琐碎。而不知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唯有掌握形而上之宏观总则,统御其下,方能三才和合,万变定基,从大一统之高度囊括全局,以点带面,不治偏颇。”
    他说的是真心话,虽然还没有悟道其中的真意,却肯定是不赞同本世界那种走火入魔的“唯科学论”、“科学万能论”,尤其是家里有个中西医皆通的老妈,耳提面命潜移默化下,始终保持一种客观警醒的态度。
    吕知县却被这番话给惊了。在他想来,杨家一门都久处外洋蛮夷之地,早不习儒家经典,一味的追求格物工匠之道,断断不会懂什么大道理。
    不料想,杨浩开头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令他如醍醐灌顶,霍然洞开!不由抚掌大赞:“妙!妙哉!杨公子此话可算道尽了个中妙谛!我大清既要革新治理,振兴实业,这根本是万万丢不得滴!想不到,杨氏竟有如此高妙认知,却是让本县欣喜万分呐!”
    此前他还一直担心,杨家浑不吝的凶狠作风,跟那些一味宣扬武力的洋夷并无两样,如今看来,人家还是有内外分别,主次之重。有这种认识,那就不能完全当作是外人,可以当成自家人来对待,稍加引导,未必不能认识到国朝正统,重归正途啊!
    蔡渠、徐教谕等人都是举人出身,啃书本几十年,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略微思忖一下,就知道这八个字其中的威力。朝廷衮衮诸公,都没人说得出如此妙语,杨氏果然不凡!
    同时他们也想到,跟杨氏合作的事情,可以更加的放心了。一个不忘本的力量,再怎么折腾,总还是照着大家熟悉的套路来演进,那就不会出现跑偏失控的危险。
    吕知县高瞻远瞩,明确指出,杨氏之“技工培训学校”的建设,务必要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根本来进行。缺少的教员力量,自有县学负责召集引入,反正杨家有的是钱,多养一些也是无碍。
    对于学校教导简体字的事,吕知县也没有多余的评判。事实上,简化字一直贯穿在中国历史数千年间,小篆就是从大篆简化出来,隶书则又进一步简化。到了南北朝时,使用简化字已成寻常,草书的出现,更是大量简化文字比划。
    清末以来,受西方文化冲击,虽然没有提出全面简化或者西化,类似的思考却已经有了萌芽。
    对于吕知县和士绅们来说,他们都从学正体字开始,并不认为朝廷会改用简体。而普通民众认识再多简体,也无法威胁到他们的正统地位。甚至还真的就认为,这不过是方便于让平民快速扫盲,可以通晓教材规章之用。
    他们却不知道,从简体到繁体的学习,其实非常简单。而杨家有意避免让学生遭受这年头通行的文字荼毒,干脆让他们使用从本世界带来的正解典籍文章,从根子上就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至于本世界近年来兴起的,对简体字造成的文化损害的反思,其实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作用。研究文化的人,稍微认真点就能学会繁体字,有本字典、说文解字辅佐,基本不会出偏差。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辈子用来用去的不过八百个最常见、两千个常见字而已,又不是用来吟诗作赋,写锦绣文章,简体还是繁体,根本不那么重要。
    特别在乙位面,杨家要的是尽快获得最大数量的班底,当然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用了将近一个时辰视察完整座学校,吕知县最终比较满意。就他眼前看到的,农学医学还是工学,对于提高治下的民众收入,振兴经济维护秩序,减少闲散人员乱晃,增加税收,都大有裨益。
    尤其能为他带来滚滚不觉得收入,原来盘算一年能有个几千两,现在敢往几万两上想,无论发家致富,还是买通向上的道路,都有直接影响。故而,对杨浩提出的诸多请求,答应的挺痛快不说,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向其他州县协调,比如让周围的医馆大夫前来学习之类的。
    半个月来,宋爱兰主持的医馆已经治好了数以百计的病号。她看得准,判的明,不虚头瓜脑的讲废话乱忽悠,打针下药迅速有效,甚至能够开刀动手术,处理大量的外伤,让在这里工作的千把号人惊为医仙下凡!如今,名声已经传遍全县。
    只不过,同行是冤家,这年头的医生许多是半路出家不说,又都是跟着一个师傅学一种流派,或者干脆自学成才,严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又因为近几百年来的文化割裂,许多民间医生不但连《黄帝内经》都不见得理解正确,更干脆不懂易经,兼且市侩日趋严重,名声越来越糟。
    本世界那百多年的时光里,发生过的一次次反中医、灭绝中医、改良中医运动,让21世纪前后的人看到的,已经是面目全非的中华医学。就连中医学院的学生自己都不看经典,甚至嗤笑他人尊从经典,也不信前人数千年摸索出的理论精髓,盲目跟着一帮大忽悠往西医上生搬硬套,搞得不伦不类,没有信誉度。
    只有一帮子七老八十的老传承中医还在苦撑,甚至发出“外国人学中医也好,总之能传下去”的无奈之语。
    整个卫生系统几乎全部被西方各大药厂、医疗设备厂从学生时**始洗脑,早都失去了做一名医生,首先要尊从“大医精诚”的道德基准。竟然将此事业,当作与一般工人无二的职业来看待,把大活人当机器来对待,面对十几亿人民苦痛麻木不仁,漠不关心。
    本世界的医学氛围,已经难以挽回,有识之士说破大天儿来,也不如一帮西方基金会支持的二鬼子公知精英的巧舌如簧。失去了话语权的掌控,倒霉的只有老百姓。
    而在这乙位面,无论如何,大多数的中国医者仍旧遵循生命至上的准则,而不是西方各大医疗集团那般,一切为多赚钱。若是从一开始就团结一批力量,早早把本世界百多年间,中国医学无数人辛苦总结出的精髓传承下去,就能避免这一与整个文明直接相关的部分,被西方力量击溃。
    (举个例子,中国人用粪便灌肠治疗食物中毒、腹泻,用人中黄治疗各种瘟、毒有上千年历史,被斥之为伪科学,下毒害人。西方人往病人肚子里灌屎,就是科学大发现,吃粪便胶囊,就是高科技,还能上头条。)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有古人千百年总结出的适应自然变化,及时调节自身保养健康,乃至不生病的智慧结晶,如《黄帝内经》。古人与自然再难抗争,在搏杀中图存,遂形成多种强壮自己、杀敌建功的手段,迄今则为功夫。
    有长养之道而得生命繁衍,有强大之武力而保证生存,生命智慧与尚武精神,正是贯穿始终不可须臾或离的民族存在之本。
    蛮夷试图将其打破,继而摧毁整个民族的根基,我们,就一定要将其保住。
    此种用意,杨家人或许想的没有那么透彻,也没有崇高,但他们绝不希望再弄出一个洋奴遍地,买办横行,主流社会同声要灭绝中国文字、废弃一切中国文化的乌烟瘴气国度。
    医术,是最快速度积累名声,得到人望的手段之一,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也是维持根据地民间支持度的重要力量。
    眼下已经有不少民间医生知道了宋爱兰的高超医术,但将信将疑者居多,也拉不下脸面来向一名妇人学习。不过有了县太爷的官方命令,却可以有个台阶下,对于筹建医学院,更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