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6章 插曲
    第186章 插曲
    傍晚。
    江淼收到护士的提醒,说书雅清醒了过来。
    他赶紧进了待产卧室。
    书雅躺在床上,和医院同款的病床被摇了起来,让她可以半躺半坐着,女儿已经被护士抱出来。
    “阿雅!感觉如何?”江淼握住她的手,轻轻撩起她的发梢,尽管经历了一次生产,但由于专门的营养调养,加上她有经常锻炼身体,因此脸色依旧是红润有光泽。
    “我没事。”书雅微笑着微微摇头。
    “喝一点营养汤吧!”
    “嗯!”书雅点了点头。
    白护士已经抱着孩子去外面,将空间留给夫妻俩。
    从保温壶里倒出半碗特调的营养汤,他想拿勺子喂,书雅却一把拿过勺子:“我只是有点累,又不是拿不起勺子。”
    “好吧!辛苦你了。”
    “还好啦!”
    从两千年开始,国内孕妇分娩过程中,剖腹产比例大幅度提升,主要是现代的营养太充沛,导致孩子在肚子里长得太大了,很难安全通过自然分娩,医院为了减少风险,只能建议孕妇剖腹产。
    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女性在体力方面的劳动或者运动大幅度下降,间接导致身体素质不够好,肌肉无法将孩子从腹腔挤出。
    江淼特地控制了书雅的饮食,避免孩子体重超标,加上书雅长期运动的身体,才让这一次自然分娩如此顺利。
    本来他是打算10月5号就送书雅过去医院待产,预约的时间就是10月10号。
    没有想到羊水提前破了,只能在家尝试顺产。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
    喝了半碗营养汤后,书雅擦了擦嘴巴:“阿淼,我打算休息一两年,再要二胎。”
    “没有关系,我们还年轻,慢慢来。”江淼对于这一点无所谓。
    毕竟两人才28岁,一两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超过35岁,对于孕妇和孩子的风险就不大,特别是二胎的情况下。
    书雅靠着他的肩膀,闭上眼睛说道:“你上一次给的两个项目,我打算半个月后开始初步实验。”
    “别着急,再休息一两个月吧!”
    “不用,我觉得自己身体没有问题,大半年没有做研究工作,整个人都感觉快生锈了,没有事情做,感觉太无聊了。”书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那我陪你十天,十号我打算去漠南分公司一趟。”
    书雅继续闭目养神着:“知道了,不过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很多人盯着你。”
    “放心吧!我从来不以身犯险。”
    “你将小萱抱过来,我还没有好好打量过孩子。”
    “好!”
    过了一会,江淼让护士白芳将女儿抱进来。
    将女儿抱在怀里的书雅,脸上满是母爱之情,正含着大拇指的女儿被她一抱,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啊啊啊啊…”
    “呃?”书雅一下子大脑宕机。
    白芳赶紧提醒道:“夫人,你轻轻摇一摇…”
    在手忙脚乱之中,书雅终于安抚住折腾起来的女儿。
    江淼已经给女儿提前准备好了名字,就叫江灵萱,寓意为聪明又健康的女孩子。
    他在家里面陪了书雅母女俩十天。
    带孩子果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不是两个护士,加上两个保姆,还有老妈一直在帮忙,夫妻俩都不用休息了。
    10月10日。
    书雅通过康复训练恢复了很多,便不打算继续在家闲着,计划着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不过她每天还是会抽空,用母乳喂养女儿,作为一个生物类的研究员,她非常清楚母乳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比起奶粉,母乳除了营养成分更加适合人类婴儿之外,还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母乳有母亲的天然抗体成分,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构建其对周围环境的免疫力。
    特别是书雅特地吃了江淼调制的营养餐后,身体各项指标都异常好,免疫力也非常强,其母乳质量是非常好的。
    同一天,告别家人的江淼,低调搭乘高铁秘密北上。
    不过这一次北上,江淼没有走之前的羊城—江城—京城路线,也没有走赣南—金陵—京城路线,而走了一条全新的线路:沿海路线。
    每一次出行,不选择同一个路线,就是为了避免被人摸清楚路线。
    他搭乘的高铁从汕美出发,经过了潮汕地区,进入了福省、浙省,然后在魔都下车,然后租车前往崇明岛的陈家镇。
    在陈家镇的裕安垦区。
    江淼见到了上个月从总部派遣过来的裕安农场场长黄火炳。
    “老板,欢迎来到裕安农场视察。”黄火炳和其他几个农场管理层连忙鼓掌。
    “好了,带我看一下农场吧!”
    “是,老板请跟我来。”黄火炳在前方带路。
    这个裕安农场的面积不大,就2500亩,之所以不扩大,主要是当地的耕地面积有限,这还是通过和镇政府沟通,使用漠南哲里木市的耕地指标进行调剂,才拿到这2500亩的小麦田。
    考虑到草莓不耐运输,种植事业部计划将这2500亩小麦田全部改造成为草莓大棚。
    接下来还会继续在崇明岛增加草莓种植面积,直到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
    而人参果和番茄,种植事业部没有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开辟新种植基地,而是打算在赣北的长江沿岸,再开辟相应的种植区域,通过公路运输到长三角地区。
    江淼考察了一番裕安农场。
    之后就前往崇明岛东北海岸的新征村考察。
    在崇明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附近,江淼看到了一大片的盐碱地滩涂,这地方连仙豆大豆都很难种植,原因就在于海水会在涨潮期间,将这些滩涂覆盖。
    除非开垦作为咸水养殖场,或者进行填海造陆,不然很难利用起来。
    江淼考察这里,自然是带着目的过来的。
    他计划未来在该区域,建设一片海水养殖场,不过不是用来养殖鱼类的,而是用来养殖螺旋藻的。
    为什么要养殖螺旋藻?
    答案并不是为了吃。
    而是为了储存能量。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从上游流下来的河水富含各种养分和污染物,因此入海口附近的水源不适合作为食用水产品的养殖用水。
    江淼计划用这种富营养化,又含有污染物的河口水,作为螺旋藻的养殖水体。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螺旋藻的富集作用,将水体中的超量营养成分和污染成分吸收了,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同时螺旋藻养殖废水,还可以作为碱蓬的种植水体,通过育种改良碱蓬对于盐份的富集能力,从而实现对于海水淡化的效果。
    当然这技术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这地方并不缺乏淡水。
    但是碱蓬在北方沿海地区是可以种植的,甚至更加适应北方气候,北方沿海地区缺乏淡水,却不缺乏海水。
    比如耗水大户的京津唐地区,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淡水,那对于华北平原而言,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
    或许很多人会说,采用生物淡化海水,效率肯定非常低下,比不上海水淡化工厂。
    然而看待一个技术,不能片面看单方面的效率,而是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碱蓬淡化海水的效果,其实是这一套技术的副产品,海陆丰公司养殖螺旋藻和种植碱蓬的目的,是为了储存能量和发电。
    在技术上,繁殖螺旋藻需要相应的气温和光照,其对于光照和气温的要求,如果要全年高速繁殖,只能在华南沿海进行。
    华东沿海的冬季不适合螺旋藻繁殖;华北和东北沿海,有半年不适合螺旋藻繁殖。
    正是这种不适合,才让螺旋藻可以发挥存能的效果。
    通过构建简单的大棚,使用日光灯和电热、电磁场设备,借用海上风电项目的电力,给螺旋藻大棚养殖池提供热量、光照、磁场,可以让螺旋藻维持一个比较高效的繁殖状态。
    特别是每天的下半夜,是用电谷底,刚好可以将那一部分风电电能利用起来,加速螺旋藻的繁殖。如果一天光照时间可以达到18个小时,加上特定磁场的刺激,可以让螺旋藻的繁殖效率提升2倍,大概只需要85∽90个小时,养殖池中的螺旋藻就会倍增。
    生产出来的螺旋藻干粉、碱蓬,之类,则可以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材料,用来发电、生产沼气,同时生产淡水。
    沼液再次循环作为养殖螺旋藻的营养液,沼渣作为碱蓬的营养土。
    这一套系统的核心,就是高度自持,低运行成本。
    而目前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一般在4~8元/立方米左右。
    例如齐鲁省无棣县的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循环经济等方式降低成本,淡化水每立方米成本高达7.5元。
    国际上近期几个海淡项目投标价格,也普遍在0.4∽0.6美刀/立方米,约合2~3华元,其中迪拜hassyan海水淡化厂项目投标价格是0.36536美刀/立方米,合2.6华元。
    迪拜可以做到一立方米淡化水两块多的出厂价,那是因为他们使用波斯湾廉价的天然气,相当于拿天然气换淡水。
    国内显然没有办法奢侈到使用天然气换淡水,因为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比波斯湾地区高太多了。
    至于光伏和风电衍生的海水淡化项目,碧水源项目的成本就是每立方米7.5元,这成本别说国内用不起了,哪怕是环保魔怔的欧盟,也要直呼要不起。
    国内使用新技术的海水淡化项目,例如董家口海水淡化厂,吨水电耗降至2.5千瓦时,吨水售价仅4.25元,这勉强可以用,但是价格仍然偏高。
    江淼计划之中的这个项目,唯一的缺点就是占地面积非常庞大,需要改造大面积的沿海滩涂。
    通过相关技术分析,如果各项设想都可以预想的指标,那该项目可以实现每天亩产淡水15∽20立方米,100万亩养殖基地,每天可以生产1500∽2000万立方米淡水,每年生产54∽72亿立方米淡水。
    同时100万亩螺旋藻养殖基地,可以年产螺旋藻干物质大约300万吨,碱蓬干物质大约80∽100万吨。
    这些干物质可以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20亿度、通过发酵产生24亿立方米沼气。
    其中螺旋藻干物质的沼渣,如果该螺旋藻繁殖水不是使用工业污水,那生产的螺旋藻干物质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
    另外还是转基因碱蓬可以提炼出20∽30万吨氯化钠,几万吨其他无机盐,不过这些东西不赚钱,反而需要想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其实还可以,沼气、电能、有机肥的年产值大概在50亿元左右,平均每亩产值为5000块钱。
    如果养殖基地是设立在渤海沿岸,可以向华北平原的核心区供应淡水,以每立方米0.5元的出厂价计算,每年还可以收益27∽36亿元。
    至于成本方面,除了基地设施的折旧费和人工费,一年的人造光源需要大约1.5亿度电,加热和电磁场,也大概需要3亿度,其他杂七杂八的用电0.5亿度,加起来就是5亿度电。
    这个投产比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光照、加热都集中在半夜进行,其中加热只有冬天那几个月,使用谷底风电,一度电才0.156∽0.229元。
    而且这些养殖场还可以发展温水养殖水产品、温水种植,让废热进一步获得利用。
    江淼考察了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后,便吩咐黎子轩写一份报告给总部的科研事业部,让科研事业部在崇明岛设立一个科研基地。
    其实海陆丰公司已经有四个科研基地了,分别是汕美本部科研基地、椰城热带植物研究基地、庐陵奶牛育种研究基地、哲里木生物采矿研究基地。
    崇明岛这个科研基地,主要是研究华东农作物技术的。
    而螺旋藻—碱蓬—微生物燃料电池—沼气这个项目,他计划放在渤海湾沿海地区,就叫生物能源综合应用研究基地。
    毕竟这个技术未来也是要用在渤海湾周边的海岸地区,就近设立科研基地,方便研究和产业布局。
    在崇明岛休息了一天。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搭乘高铁北上。
    在抵达琴岛市时,江淼选择在这里停留一天。
    一家餐厅内。
    江淼见到了阔别了近两个月的姐姐江霞。
    “姐,辛苦你了。”他边说边倒茶。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江霞又问道:“书雅身体怎样?”
    江淼无奈地摇摇头:“她还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这几天叫嚷着要重新工作。”
    “估计是带孩子太磨人了,不过家里面有妈在,还有几个月嫂和护士,孩子的事情应该不算麻烦。”江霞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这边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一个星期后,就去豫省的几个大城市购买物业。”
    “各地购买了多少物业?”江淼给姐姐夹了一块葱烧海参。
    “长三角地区一共购入了100间店铺。赣省在分公司帮忙下,购入了100间店铺;京津唐地区购入了80间店铺;沿海各省的大城市购入了100间店铺。加上珠三角的50间,一共是430间,接下来估计还会再增加170间,达到600间的总规模。”
    海陆丰公司的实体专营店布局,是先布局三个中心,再布局四条线。
    三个中心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
    四条线为沈海线、京九线、京广线、长江主航线。
    至于赣省那边下沉到县城的布局,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
    一方面是公司的人手不够,今年扩张到600家实体店,已经是极限操作了,毕竟海陆丰公司不是玩加盟模式,而是自营模式。
    另一方面是产品品类不够丰富,加上小县城的消费力有限,现阶段进入小县城,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
    前期抓住重点地区和干线节点即可。
    这种抓线点的布局,也有利于减少自有物流系统的压力,那些小县城和偏远地区的客户只能通过网购和顺风快递了。
    等海陆丰公司的产品品类丰富起来,加上签约的种植户、养殖户有一定规模,到时候就可以考虑进一步下沉市场。
    和姐姐聊了半个多小时,江淼也深入了解到了各地专营店的各项进度。
    说着说着,江淼想起一件事:“对了,姐,人事部在各地的秋招已经招聘了近500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专生,你可以打电话和人事部沟通一下,让他们尽快将一部分培训好的储备员工派到赣省和长三角。”
    “哦?我知道,这几个月太忙了,都忘记和人事部沟通这件事。”江霞将这件事记下来。
    “姐夫前几天已经回汕美了,姐你也抽空回去,毕竟实体店的事情,可以安排几个副经理跟进,你监督一下他们就可以。”江淼可不想看到姐姐姐夫俩人离多聚少,免得影响两人感情。
    “他前几天还来找我,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这一阵子忙完了,年底有的是时间。”姐姐笑了笑。
    “反正你们安排好,毕竟家里面还有两个孩子,孩子教育要重视起来。”江淼提醒道。
    姐姐两个孩子中,比较小的张晓敏还好,但是已经读初中的张小龙却有些叛逆。
    一听到弟弟的话,江霞一下子就猜到了:“是不是小龙又闯祸了?看我回去后不狠狠抽他。”
    江淼思考了一下:“姐,我看小龙不是读书的料,而且那些和他玩一块的同学也没有几个是良友,干脆直接让他退学,然后让姐夫带着他跑跑业务,毕竟咱们家也不差那一张文凭,免得染上不好的习惯。”
    闻言,江霞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以他们的家庭经济,确实不差那一张文凭。
    而她也知道儿子的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年级倒数几十名的现状,再逼他读书,估计也没有用。
    至于转学之类,虽然凭借江家的影响力很容易做到,问题是不会读书的人,硬逼着他去好学校,反而压力更加大。
    夫妻俩工作又非常忙,如果放任儿子在学校,他那些狐朋狗友肯定会继续联系。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江霞下定决心,夫妻俩可以轮流带儿子出差,一边增加见识,一边隔离他和狐朋狗友日常见面的机会,只要时间一久,所谓的同学感情、朋友义气,也会变得平淡如水。
    至于初中高中大学的知识,其实对于实际工作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现在国内的教育,很多内容已经脱离实际,或者严重脱节。
    如果儿子到时候想学习,她还可以请家庭教师补一下专业知识。
    比起学习知识,江霞此时反而越发重视孩子的三观和性格,作为一个未来吃喝不愁的商二代,三观反而才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她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江淼看到姐姐听进去了,他暗自也松了一口气。
    这也是他的想法,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将其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父母更是要言传身教。
    毕竟很多老师自己也是象牙塔出来的,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越年轻的老师在这方面越是欠缺。
    而且由于现在学校风气不太好,很多老师稍微严厉一点,都会被奇葩家长投诉,因此很多老师干脆选择摆烂。
    江淼读小学的时候,手掌心都不知道被老师的尺子打了多少次,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一个个宛如巨婴,稍微一点不如意,就要想不开。
    和姐姐聊了几个小时,他也给姐姐提了很多建议,帮小龙规划了一系列安排,比如去实体店实习、在养殖场、农场普通工人等,偶尔再和夫妻俩一起出差,相当于进行半工半读。
    他下午又在琴岛周围的景点逛了一圈,由于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了,景点并没有太多游客。
    今天晚上在琴岛一家酒店休息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江淼一行人再次踏上北去的高铁,不过这次他没有在京城等地停留,而是直奔哲里木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