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八岁的一年,皇后桑文召集朝中大臣同龄子嗣入宫,作为伴读学童。
也是这一年,内阁,军方议会,皇后桑文联名上奏在民间的高皇帝,请立刘恒为太子。
高皇帝的回复很简单,一个可字,堵住了其他有心人的嘴。
储君之事定下来,刘恒最大的威胁刘盈已经在齐国封地。
朝中政事平稳,跟随着高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大多都是有能力,肯愿意做实事的人。
汉朝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京都三万禁军,三万守备师,两万城防军,护城军装备上了新式火铳。
所有事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尤其是太子刘恒小小年纪便有明君之向,懂得民间疾苦,也能让朝中大臣赞不绝口,同龄玩伴更是以他为尊。
短短十年时间,刘恒便在手中积累了属于他的政治力量。
十八岁的刘恒,意气风发,在田间陪几名老农耕耘,谈论着生活状况。
张良之子张不疑,神色匆忙,带着几名侍从,赶到刘恒身边,低声道。
“殿下,有大事发生了,皇后召你赶紧入宫,据说高皇帝回来了。”
刘恒神色微动,父皇回京都了?这可是希奇之事。
这些年能让朝臣得知高皇帝踪迹的情报,只有各地郡县之兵调动,诛杀贪官污吏时。
这些人才能大概猜测到高皇帝在何处。
长乐宫上,刘鸿神色沧桑了不少,抿了一口茶水。
周围宫人低下头,看得出来气氛有些凝重。
桑文秀眉皱起。
“这么早就将皇位交给刘恒了?陛下你可要知道的,只有你才能压住那些骄兵悍将。”
刘鸿倒是浑然不在意的样子。
“这是给予他的考验,要是没办法处理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关系,那还怎么处理君王和天下万民的关系。”
“更何况,我还没死呢!要是刘恒处理不了这些事情,那就交给刘禅,刘禅不行,那就刘建。”
“若是我的儿子辈都不行,那就交给孙子辈。”
桑文罕见地沉默起来。
高皇帝做人做事态度一向都是这样,能者居之。
有能力的人,肯定会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至于能不能在这个位置长久待下去,那就看品德。
“能再推脱几年吗?”
桑文眼神有些哀求。
刘鸿只是摇了摇头,听到门外的心跳声,神色不变。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你觉得你真能保住刘盈一辈子不成?”
“当刘盈没办法执掌齐国政权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他除了成为北方世家门阀的傀儡,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刘恒驻足在门外,亲信早就退散左右。
刘鸿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世间最强大的大宗师。
当他放权,一人独游民间审视不法时。
高皇帝的种种缺陷都消失不见,只有不断美化,神异。
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崇拜,汉朝允许的政治正确。
可只有这些皇子,才明白刘鸿对他们有多么严厉。
刘鸿不在意儿子是否会威胁他的地位,他只在意下一任皇帝能不能将天下治理好。
若是不能,那终生就是个诸侯王。
刘恒深呼吸一口气,推开了房门,堵住了桑文正准备说话的心思。
“父皇,您回来了。”刘鸿轻轻颔首,望着刘恒有些清瘦的身影,眼神罕见的浮现出一丝柔和之色,不过很快消失不见。
“明日大朝会,你继任汉朝皇帝之位,你的意见如何?”
刘恒跪在地上,声音铿锵有力。
“遵命!”
刘鸿挥了挥手,示意刘恒可以退下去了。
坐在桑文旁边,牵起桑文手掌,曾经娇嫩的玉指,现在已经生起茧子来了。
“桑文,是时候放手了,我们终究是人,对后代庇护的太好,反而是害了他们。”
桑文叹息一声,脑袋偏在刘鸿肩膀上。
朝堂十年的平静被打破,高皇帝将皇帝位置,交给了太子刘恒。
并宣布,皇后,内阁,军事会议联合执政的时期已经过去,从此由皇帝刘恒大权独揽。
朝野沸腾,群臣惊骇,于此同时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坐在皇位之上的刘恒。
太子和皇帝并不一样,太子做成一两件事,那就能称得上贤明。
而皇帝必须要做成很多大事,才能称得上明君。
刘恒并没有因为朝臣的猜忌,脸色而有所变化,声音响亮洪亮。
“朕年纪尚浅,还需要诸位长辈多多帮衬,内阁事务,军事议会,照常不变。”
听到这句话,这些大臣悬着的心安稳了许多,皇帝有自知之明是好事。
只要不胡乱插手,汉朝如火如荼的盛世之景,起码还要昌盛百年。
刘恒的下一句,却让内阁大臣,诸位将军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朕听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高皇帝如神,朕夙兴夜寐恐怕无法触及十分之一。”
“但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朕决心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再立察举制。”
“汉朝创立十多年了,难道科举能将天下才子纳入朝中吗?恐怕未必,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这恐怕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
“朕真心恳求天下州郡,诸侯国封地有才能的人,来到京都。朕愿意给予高官厚禄,愿意与你们共享富贵。”
“若是路途遥远,也可以到各位军功贵族的封地之中,坐在驿站马车,皇室愿意承担你们的一切费用。”
洪竹很快将刘恒声情并茂的旨意,分发到各位大臣手中。
等到朝会散去,臣子神色各异离开大殿。
张良躺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抚摸着圣旨。
这位陛下怎么说呢!一举一动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慢慢培养属于忠心于自己嫡系力量的同时,深刻把握住了天下人对于军功贵族把持政权的不满,于此同时将察举制权力分享了一部分,打消了军功贵族的担忧。
可以说,有高皇帝的三分火候啊。
“虽然皇帝是我的学生,可是在皇帝八岁的时候,我基本上猜不到皇帝在想什么。”
张良幽幽叹息一声,感觉自己有些老了。
虽说刘恒表示政事处理,暂时保持原样,他继续观摩学习。
可所有都知道,皇后,内阁,军事会议联合执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张不疑看到圣旨,乐得合不拢嘴。
他从小不擅长辞藻,对于科举之事,实在是不擅长,要是依靠张良的荫庇,恐怕只能得到一个闲职。
而刘恒的察举制,避免了军功贵族扰乱科举制的同时,也为这些二代军功贵族敞开了大门。
张良看到长子张不疑这副样子,便知道皇帝的这道旨意深入人心。
他们军功贵族权力很大,占据朝堂官位,也有着封地。
可对于民心所向的皇帝面前,还是得要暂避锋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