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明初四大恶人
    感谢“喜欢链荚豆的芈家人”大佬打赏的灵感胶囊和催更符。
    正在努力码字中。
    祝您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而削藩便是由齐泰、黄子澄二人拉开序幕,最早应该是黄子澄。
    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坐在东角门,对黄子澄问道:“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
    黄子澄对答:“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
    朱允炆肯定了他的进言,从此以后称呼“黄先生”以示尊重。】
    【从理论上来讲,黄子澄的话没有什么问题。
    明初的亲王,和汉初的藩王不同,虽有所谓封国,却并不掌握财税收入及官员任命大权。
    汉武帝可以用推恩令,将诸侯国进行分割。但朱允炆无法运用此法,因为宗室的岁禄都出自于朝廷,所以无恩可推。
    换句话说,明初的亲王,其实相当于一个大号的边关大将。只不过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可以更容易地对各路兵马进行节制指挥。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朝廷的背书,亲王们自己能够调动的兵马很有限,他们和汉初藩王们的实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抛开废藩的那些烦心事,想想也觉得黄子澄这说法没毛病,挺正常的,怎么后辈会认为他是老四卧底?
    ……
    洪武十八年的黄子澄也觉得自己的话没有毛病,后辈怎么会认为我是卧底?
    ……
    【而朱允炆登基对黄子澄说:“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
    黄子澄顿首,说:“不敢忘。”
    于是退朝之后便与齐泰商量削藩,齐泰欲先削燕王朱棣,黄子澄不同意,当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黄子澄还是反对。
    说:“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主打一个师出有名,先拿那些不法分子开刀,百姓百官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百姓说不定还拍手叫好。】
    【理论上没有问题,当然仅仅是理论上。
    黄子澄是一个很纯粹的文人,不知兵,或许在他认知中打仗我兵比你多,粮饷比你足,那我肯定赢。
    也或者他当初那番话只是顺着朱允炆来说,让朱允炆有信心。】
    【这几位藩王属于内藩,至于到底是不是朱元璋专门放在这里预防边塞藩王造反的,属于各有各的道理。
    因为大家都是朱元璋儿子,在皇位面前讲什么兄弟都是扯淡。
    边塞造反,他们这里挡住说不定这皇位就能轮到自己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朱元璋单纯就是封在这里而已,我们不做过多追究。】
    【首先被削的就是朱橚。
    朱橚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曾经屡次犯法。
    在今存世清抄本的《御制纪非录》中,列有朱元璋亲口说的朱橚几项罪过,包括:
    1.射死本府仪卫司校尉。
    2.差护卫头目军士乘坐驿船、驿马买货。
    3.娶生员颜钝巳定婚女子。
    4.将安置囚人到府使唤。
    5.洪武一十三年不闻命,擅率妃嫔人等弃其本国来居凤阳。
    气的朱元璋都把他发配云南待了两年才放他回来,而朱标死后他应该也是有异心的。
    王府长史王翰数次劝谏他均不采纳,逼的王翰装病发狂,离职跑路生怕受牵连。
    恰好朱橚次子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朱允炆派遣李景隆以巡视边防的名义突袭开封逮捕朱橚,把他贬为庶人,发配如今云南蒙化县。
    朱有爋当时仅十岁,至于到底是少年早熟看不下去自己父亲所为,还是被朱允炆利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橚确实是个混蛋。
    当然他在医学方面贡献还是很大的。
    据史料记载他在被流放到云南之后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
    永乐四年又写了《救荒本草》一书。
    至于到底是春秋笔法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不做深究,就知道他在医学方面有成就就好。】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若有感悟。
    “浪子回头金不换?”
    说着就看向朱橚,朱橚是吓得一激灵,连忙跪倒在地。
    “爹,我改,我一定改,我以后潜心医学,您千万别让我去云南。”
    朱元璋笑呵呵的扶起他,略带戏谑的说道。
    “老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民间吃苦,咱从小吃苦,一个人就走南闯北才有如今大明基业。”
    “你也该去走走,你放心,爹一定让沐英好好照顾你。”
    朱橚心道,真的是好好照顾吗?那您为什么说的咬牙切齿……
    我不想去云南啊,我是个受害者,怎么朱允炆现在没事我倒先去云南了……
    大哥救救我啊……
    朱标撇开眼神,不去看他……
    救你?怎么救?这天幕全天下都能看见,至少处罚你意思意思给百姓看吧?
    放心,一两年就回来了。
    【其后削齐王朱榑,这也是个混蛋。
    摘录一下他的一些事迹:
    1、在封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死了很多民夫。
    2、把山东当地的生员都调到王府当小吏。
    3、擅自将王府军户的寡妇强行婚配。
    4、强令生员来王府教唱词曲有辱斯文,朝廷派人调查,又将这个生员害死。
    5、听信谗言,杀害王府护卫军官及其家人,共计482人!
    被朱允炆贬为庶人,囚禁南京。
    而此人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被复王爵,仍然不知悔改,阴谋畜养刺客,招异人术士作咒诅,用自己的护卫军来守卫青州城,又将城墙与苑邸围墙并筑,隔离外界往来,不许守吏登城夜巡。
    李拱、曾名深等官员向朱棣上书急告变故,他居然将人拘留匿藏意欲灭口。
    朱棣连续下诏书七次劝谏,仍然不知悔改,逼得朱棣直接把他贬为庶人。】
    ……
    大明应天府
    奉命回京的朱榑此时已经十六岁,他没有反思的自己的错过,反而指着朱棣鼻子大骂。
    “好啊,四哥造反当皇帝就算了。”
    “还把我贬为庶人,真是好大的官威。”
    “爹,你看看四哥,眼里毫无亲情。”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父亲已经怒不可遏,挽起袖子,手中已经举起棍子。
    “好啊,咱到底遭了什么孽。”
    “才有你们这样的混账儿子。”
    “咱打死你……”
    朱榑仍由棍子打在身上。不服气的辩解道。
    “不就几个贱民,几个生员。”
    “爹,你凭啥打咱,咱比他们金贵多了,咱不服。”
    朱标突然能够理解儿子为什么削藩了……
    “唉,爹,打一顿让他跟着老五去云南吧。”
    ……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像这样的混账事,若是都是这样,只怕是要闹起民变……
    【随后的是代王朱桂,这也是个混账。】
    朱元璋顺手把也是奉命回京,刚刚六岁的代王朱桂一脚蹬倒在地。
    【他性格暴虐喜欢打人,在朱元璋时候还没表现出多大的问题。
    打人很有分寸,只欺负弱小,不涉及什么朝政要员。
    通俗来说就是只欺负下人和平头老百姓,典型的欺弱怕恶。
    被建文帝贬为庶人。
    而朱棣登基之后为他复王爵,他仿佛要把憋了三年的恶气发泄出来。
    封地内随意杀人、抢夺财物,驱使大同军民为他做苦力,修房子。
    短短四个月,就被人搜集整理了32条罪状,告到朱棣那里。
    朱棣念在亲情,保留了朱桂的亲王爵位,只削掉了朱桂的权利和亲卫军。
    而这厮仍然不知悔改,对王府的文官动辄打骂,而文官属于朝廷命官。
    逼得朱棣下旨警告:你再打一个试试。
    这厮欺软怕硬不敢打了,又去打王妃和世子。
    代王妃是徐达二女儿,也就朱棣皇后的妹妹。
    朱桂宠爱小妾徐氏,徐氏从中挑唆朱桂动手差点直接杀掉儿子,逼得母子二人直接跑去找朱棣告状。
    朱桂这次没理朱棣,你让我不打我就不打呗,可我不管他们死活总没有问题吧?
    最后连世子朱逊煓的婚事,还是朱棣主动把朱逊煓召到京城张罗的。
    徐王妃和世子后来再也没回代王府,世子朱逊煓二十六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跟徐王妃相依为命。
    在王府外的日子,既没有仆人,也没有俸禄,只能靠自己种地勉强度日。】
    ————
    朱元璋是越打越用力,他想不通为什么明明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这些儿子一个比一个混账……
    平时尚且罢了,如今这天幕连接前人后世,大明丢人算是从三代丢到后世去了……
    天下百姓人人皆可看见,一个不小心怕是会闹起民变,一群混账……
    ————
    【但俗话说得好,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徐氏把徐王妃赶走之后,称霸了代王府,又给朱桂生了两个小混蛋,更加了不起,后来又迫害赶走了广灵王(也就是朱桂次子)母子。
    而随着朱瞻基继位,朱桂辈分就成了叔祖。
    代王府那点破事,作为晚辈的朱瞻基管不了也不想管。
    朱桂不安分的心思再次活泛起来,此时六十多岁的朱桂精力依旧旺盛,这次他想到了一个新鲜的玩法。
    命人制作了两柄铜锤,藏于袖中,与他的两个混蛋儿子一起游走在大同街头,碰到人照着脑袋就是一锤。
    看着别人头破血流的样子,父子三人开怀大笑。
    朱瞻基好言相劝,让他安安心心安享晚年。
    这厮欺弱怕恶的性子,听进去了安分了段时间。
    可朱瞻基驾崩了,朱祁镇登基,朱桂变成了曾叔祖。
    朱桂抓住这个空隙,又故技重施,大摇大摆在大同街头锤人,还把劝谏他的王府长史也打伤了。
    朱祁镇可没有他爹朱瞻基那么好脾气,虽然还是按礼数称呼曾叔祖,但言辞上一点不客气。
    警告朱桂,再明知故犯,就按祖宗之法处置。
    之后朱桂消停了,但代王府没消停。
    常常发生诸如小妾徐氏追打世孙、小妾徐氏监守自盗、小妾徐氏私藏世孙册宝、冕服等等事件,朱桂对此不管不问。
    直到正统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朱桂薨,代王府才消停下来。】
    ……
    大明北平
    朱棣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正统十一年,也就是朕的曾孙子都登基了十一年才死?”
    “瞻基在位的时候他就六十多,他只比朕小十四岁,你们两个都是这么短命的吗?”
    大胖和小朱也是呆住了,我们这么短命吗?
    朱高煦仿佛想到了什么,跪倒在地。
    “爹,您看,我就说传位给我才对。”
    “大哥和大侄子加起来连您同宗兄弟都没活过。”
    “大侄孙多半幼主继位朝堂不稳,怪不得被后辈嘲笑称他猪骑朕……”
    嘭——嘭——嘭
    还是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棍子打在熟悉的人身上。
    ——————
    【而既然讲到这里,我们先不讲后续被削藩的湘王。
    再讲两位朱元璋儿子,这两位加上上面的代王朱桂和秦王朱樉被统称为明初四大恶人。】
    【第三位鲁王朱檀:
    十五岁朱檀就离开父母,来到了自己的封地就藩。起初,他励精图治,将自己的兖州治理地有模有样。
    但是时间久了人就变了,朱檀开始沉迷酒色、贪图享乐了。
    随后更是在一群掮客方士的怂恿、忽悠下,迷恋上了修仙念佛炼丹之事,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了。
    如果仅仅单纯追求长生不老也没什么,仅仅伤害自己身体。
    偏偏他和宠妃汤氏在炼丹的过程中,更是丧心病狂地抓了九十九个童男做药引子。
    此事,引发了兖州老百姓的一片恐慌,他们不知道,朱檀还会抓多少小孩去做药引子。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将汤氏凌迟处死,将朱檀处以髡刑。
    不久后,朱檀丹药中毒而亡,年仅19岁,朱元璋亲自给朱檀定了个恶谥“荒”。史称“鲁荒王”】
    ……
    大明应天府
    此时还只有十岁的朱檀想不通自己未来怎么会变成那样?
    至少现在他是个正常人,知道自己将来做的不对。
    直接跪倒在地请罪,请求父皇将他发配……
    朱元璋即便再是恼怒也是知道孩子此时至少还是个良善之人,没有打他,只是让他跪在一边稍后再议。
    朱标也是目光呆滞,十弟怎么也是这样?
    明明他现在“好文能诗,谦恭下士”
    怎么就变成后辈口中那个混账模样了?
    ……
    【第四位伊王朱彝,这位是朱元璋的二十五子,朱元璋总共有二十六子,最后一位一月就夭折了,所以他是朱元璋最小的儿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将朱彝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
    朱元璋和建文帝时期,朱彝年龄太小,一直在南京生活。
    朱棣称帝后,永乐五年,朱彝才前往封地河南府就藩。
    就藩之后算是原形毕露,经常带着一群人,在大街上、郊外纵马驰骋,百姓躲闪不及,就会被他们劈砍、射伤。
    而且还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淫乱取乐,喜欢削发裸身与男女杂处无所顾忌。
    原本繁华富庶的洛阳从此变成了人间地狱,很多百姓不堪受辱,被迫逃离了洛阳。
    因为纵欲过度,二十七岁去世。
    他死后,深受其害的洛阳百姓,要求朝廷追究他的罪行,礼部也劝说朱棣废黜朱的王爵,将他按照庶人的礼仪安葬。
    朱棣念及手足之情没有废黜,但给了恶谥“厉”,史称伊厉王。】
    【对于这几位,朱允炆别说削藩,杀了他们我都觉得没有问题,而像这样的儿子,朱元璋还有很多,只是没他们情况严重而已。】
    ……
    朱元璋来回审视着一群儿子,或许这里面只有老大和老四称的上干净了吧……
    或许连老四都称不上,毕竟他以后是皇帝,谁敢在史书上写皇帝坏话?
    亦或许老四真的干净吧……
    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吗?难道我没有教好吗?
    为什么都是一群混账,明初四大恶人……
    呵呵,还真的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名流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