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二章直皖之争
    关外形势的急剧发展对关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姜桂题成了第一个因为违反民众的民主意愿而被武力驱逐的地方军阀,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后,东北推进全国民主的形象就高高地树立起了了。
    日,段祺瑞在京兆南苑举行紧急秘密军事会议,商讨应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形势。段祺瑞本人很想帮助姜桂题的,毕竟他是皖系的一员,而热河也是京畿的北方屏障。但是,他没想到,热河会爆发内战,而我玩民主也能玩到如此令他惊讶的水准。段祺瑞本人虽有三造共和的美名,但他事实上对民主自由那一套政治理念一点也不感冒。一造共和是为了把清政府赶下台,把他的上司袁世凯推上权力的高峰;二造共和是他感觉到袁世凯建立袁家王朝企图挡住了他进一步升迁的路;三造共和是为了把黎元洪赶下台,他让张勋在前面把黎赶走,接着又把张勋给做了,终于把北京政府的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尽管如此,既然他还要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那么他就不能对热河的民主运动公开反对,而只能暗中隐讳的向姜桂题提供支持。因此,尽管北京发生了场很小的冲突,但他并没有追究11师任何人的责任。但他没想到热河的那些在他看来根本在政治上不值一提的所谓民主派竟然公开造反,纠集自卫队要武力驱姜。更没想到,东北这么快就接受热河入盟,并派大军进入热河,快的他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就算没有这事,他也不打算得罪我。现在,关内五省结成同盟,那个吴佩孚已经公然叫嚣着要从湖南前线撤军了。现在东北对于关内的事事实上还没有表明态度,只是高喊着什么和平、什么以国为重的论调。因此,段祺瑞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刺激东北,把东北推向直系的那边。于是,北京政府只能发表不清不楚的声明和命令。段祺瑞和他的手下们开了半天的会议,最后决定放弃姜桂题,并派徐树诤亲自去东北,好让东北表明态度。第二天,北京政府发布了命令,裁撤了热河都统。徐树诤也于当天乘火车前往沈阳。在徐树诤走后不久,东北已经攻占承德俘获姜桂题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北京,段祺瑞不由心中一惊,没想到姜桂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了。他现在已经对国民军的编制有所了解,他立即想到姜桂题一定是和外蒙的巴特玛一样,遭到了大规模骑兵部队突然袭击,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败亡。
    他又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以来,东北的同盟已经有三省发展到现在的六省,满蒙几乎全入同盟手中,不禁十分担心。现在长城以外,十八星旗铺天盖地,东北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看来以后要想再进入会十分困难。想到这里,段祺瑞不禁又对直系憎恨万分。在段祺瑞看来,北洋系应该连为一体的,不应该分什么直系、皖系,而他就应该成为北洋系新的首领,那个忠心耿耿但却好财如命的冯国璋在他看来一点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要是北洋系不分裂哪轮得到那个土匪在这猖狂,段祺瑞心里想到。
    可惜这只是段祺瑞的一厢情愿。北洋系起于袁世凯在天津的小站练兵。北洋军从一开始就完全仿照西方主要是德国的陆军编制组建,人员配备、指挥体系都完全按照国外的来,但是事实上北洋军在骨子里仍然和曾国藩以来的湘淮军没有分别,只是换了套衣服而已。从曾国藩练军以来,兵为将有,士兵和军官只对上级负责。士兵不识统领,营官不识大帅,军队都是各级将领的私兵。人员只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才真正负责,这样整个军队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加码以来,各级部队虽然规模不一样却有着相似的内部结构,一旦部队分散,扩编就会使军队像水蛭一样快速繁殖。但是,各部之间只是通过首领的对军队领军将领的个人影响力才团结在一起。这种部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一旦首领对将领的影响力下降或者首领死亡,军队就会迅速解体。袁世凯通过北洋军控制了中国的权力,可是他的行为触犯了各部将领的利益,因而即使他是领袖,也无可避免地被抛弃了。但是袁世凯的突然死亡使北洋军的首领一下子不存在了,于是北洋各军围绕权力争夺和各部利益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
    袁世凯有三个得力干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曾被誉为“北洋三杰”王士珍大度雍容,深沉内敛,不孜孜名利,常扮演着卧龙先生的角色,被人称之为“龙”段祺瑞学贯中西,胸有大志,英锐之志,咄咄逼人,被人称之为“虎”冯国璋忠心耿耿,爱财如命,被称之为“狗”故世人都称北洋三杰为“王龙、段虎、冯狗”袁世凯死后,王士珍不求名利,隐然一个隐士的架势,于是北洋各部就围绕段祺瑞和冯国璋形成了两个大体平衡的集团。
    辛亥革命中,南方12省和陕西、陕西十四省先后宣布独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南方政府和清政府分庭抗礼,清末以来的第一次南北朝由此开始。一年后,袁世凯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权,迫使清帝退位,南北终于统一。但是,南方各省仍然保留自己的军队,这就为再次分裂买下了种子。又一年后,袁世凯企图大权独揽,终于迫使南方部分省份进行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的命令下冯国璋领衔带领大军南下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各省,但是南方的特别是西南的几省仍然把实力保留了下来,同时冯国璋坐镇南京也隐然成了南下北洋军的领袖。
    后来袁世凯企图称帝,遭到国人一致的反对,西南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们打着护国的旗号,组织护国政府,占据了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四川,和北洋势力对峙在湖南和四川。于是第二次南北朝又开始了,湖南和四川由于是南北势力的交汇点因此这此时尤为混乱,各派军阀在此混战不休。最后终于北洋军的背叛使袁企图破灭南方叛乱的努力失败,自己也死掉了。
    南北从此一时和谈,一时开战。北方先是形成了长江流域的直系和控制京畿的皖系,而南方也在北方的巨大威胁消除后也分裂了,各省也像北方一样自立王国。而在东北,由于关内混乱,我先是当上27师师长,接着在1916年在28师冯德麟和29师吴俊升的帮助下,当上了奉天督军年,利用黑龙江内乱,我又把我的亲家鲍桂卿推上黑龙江督军的位子年初,利用南北内战,我带着大军入关,公然抢了日本政府援助的30000条枪,扩军后到南方大了几仗,把扩编的军队最终变成一个师、五个旅。北京政府为了安慰我,让我当上了东北巡阅史,我又利用京畿空虚向段祺瑞政府再次诈得30000条枪,入关8个月把军队扩张了一倍以上。最后创立联省同盟,从此越发出风头。
    我军出关后,段祺瑞利用日本的援助编制了三个师一个旅4万余人,由徐树诤统领。自从这支部队与去年成军后,段祺瑞越发嚣张,开始处处排挤冯国璋,企图统一北洋军。在冯国璋倒台后,直系空前团结,各省结成同盟,使段祺瑞无机可乘。去年底冯国璋死后,段祺瑞以为直系群龙无首,他一同北洋军的时候来了。她竟然想让曹琨南下到湖北去两湖巡阅使,而把徐树诤捧上直隶督军的宝座。这一举动激起了曹锟的强烈反弹,曹锟的心腹爱将,冉冉升起的将星第3师师长吴佩孚公然和南方停战,甚至和南方结成同盟,从去年至今,吴佩孚频频发表要求停战和谈的通电。段祺瑞针对曹锟的行动使似乎已经分散的直系再次团结起来,他们团结在曹琨周围,结成四省同盟。在段祺瑞企图撤换河南督军赵绸,以断南下直军的后路后,直军实际上已经准备和段祺瑞兵戎相见了月份以来,直军一只准备撤军北返,并一直开始联络我方企图夹击段祺瑞。但我方并没有表态,但是没想到这次同盟战争,引发了直军的提前行动。吴佩孚准备利用我军大军压境的时机,突然率军北返,造成似乎是两军配合的架势,以图顺利突破沿途皖军的阻拦到达北方预定的战场。
    月17日,吴佩孚率第3师和五个独立旅5万余人突然提前撤离位于湖南衡阳的前线。他的部队快速北返,于23日到达长沙,28日又到达湖北,顺利的坐上了京汉线的火车。由于段祺瑞没想到吴佩孚会混水摸鱼,他一点准备都没有,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部有7万余人,但他一来惧怕吴德威名,二来他早已知道吴以和南方结盟。果然,吴一撤军,南方军队立即跟进。张敬尧这几年在湖南也没干什么好事,湖南上下对他仇视万分,他们在吴撤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年轻的**也参加了这场运动月下旬,南方军队逼近长沙,张劲尧向北京求援,请求援军和接济军械。但是,吴佩孚的北返以使北方一片混乱,皖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还顾得到湖南月6日,张敬尧逃出长沙,结果被南军乘热打铁、穷追猛打,张的部队损失惨重,被迫推入湖北和江西,又被鄂督王占元和赣督陈光远改编或缴械遣散,张敬尧本人只落得个孑然一身的下场。其余在湖南的北方军队,也纷纷向中央请辞,撤离湖南,其实他们都是先斩后奏,那还等得到北京批准,转眼之间走了5万,没了7万,剩下的当然唯有逃走为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