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页
    要是让人知道我们被选去参加科技展的技术,还被自己人称为破烂……杭晓宇脑门上都恨不得淌下两行汗来。
    这可太容易出事故了,这到底是不尊重别人,还是自己就没拿出最好的技术?
    虽然他知道实情是郑隽还有更好的,但这种麻烦也没必要掺和!
    郑隽了然地点点头,“你放心,我不会随便透露我们技术信息。”
    她在比赛前都知道打听竞争对手,这次展览会实际上也是一场比拼,道理是差不多的。
    提前泄露出去,万一真有厉害的,特意针对他们就不好了。
    杭晓宇擦擦汗,点点头,觉得自己终于说通了,转身去准备审核材料。
    要代表C国的前沿信息科技水平,被选中的实际上还不只是Z实验室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也有其他实验室的。
    名额有限,人人都想捞到这次机会,一时之间竞争还挺激烈。
    这家技术有xx基金支持,具有多种实际含义。那家实验室的技术发表了七篇核心论文,创新了理论……
    Z实验室是想保护好信息不泄露,但在他们近期一下子在大众之间出名的情况下,太难了。
    几乎是刚有风声,竞争对手还包括Z实验室,许多实验室就拿到了他们的一手资料。
    Z实验室:主攻人工智能场景运用下的打包技术,在深度学习、机器决策、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方向上技术雄厚。
    近期与佳瑞汽车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对诸多平台免费对接提供的人工智能教育相关技术,均取得不俗成果……
    这几行看得好几家实验室心有戚戚焉。
    他们不是没有研发出什么技术,可是能直接落地,并且像Z实验室这样都运用出去能赚钱的还不多。
    尤其是他们搞单个技术都累死累活了,怎么Z实验室一口气搞出来这么多?
    可是再往后看,一些实验室就发现了Z实验室的一个短板。
    当前已发表论文数量:3。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郑隽是之前发表过,最近一心栽在人工智能培养上,没有忙着发。
    其他人就……半年发一两篇本来就很正常。实验室之前是没几个人,现在有人了,可他们就算是有多的论文也还在投递审核中,没那么快刊发出来。
    其实光是成立半年就有三篇,让其他实验室看了都觉得不错了,毕竟初创,又还这么小。
    可合理,不代表他们就这么看着了。
    Z实验室技术落地当前确实无人能及,可是发表的论文才这么点,理论严重不足,科研力量薄弱……凭什么代表国家出去?
    从这个方向上,他们也不是不能继续争一争。
    短短一周内,杭晓宇准备好了相关资料送上去审核。
    第二周,他们得到审核的结果:
    “大体上没问题,但论文数量有些少,如果有可能最好补充一些。”
    杭晓宇琢磨了一下这个“最好补充一些”,拉着对方悄然问道,“是不是论文上出了点问题?”
    之前让提交材料时也没说非要那么多篇论文。
    实验室的实力,通常就是看两个方面,发表了多少篇重量级论文,研发出了多少重要的技术。
    Z实验室时间这么短,论文根本还来不及积累到那么多。之前让提交材料也没有强调,现在忽然强调了……
    对方点点头,“审核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方面异议,所以我们不得不卡一下。”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们尽力了,给了机会,可现在论文数量也要看,我们真没办法。
    杭晓宇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麻烦了。有人悄悄使劲儿,让审核规则稍微侧重他们一些。
    本来大家分市场派、理论派,就是各有侧重,现在要求Z实验室技术好,又得论文多,标准看着是好的,却有些不现实。
    这会儿把Z实验室筛下去,获益的估计就是下一个理论多,技术上只是差一点的实验室了。
    而最让人懊恼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这里。
    Z实验室是纯粹的市场派,是缺可以写论文的灵感和实验数据吗?
    不是,他们只是因为初创时要考虑存活,才更侧重技术,没怎么没考虑理论这块儿!
    随着越来越多技术拿出来,论文自然而然也会写出,本来也不用那么急。
    事实上实验室内也没人想到,他们才刚刚成立半年,就有一个技术好到被上面看重要去参展。
    机会来的超出了他们的准备!
    因此,它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人人都想吃到嘴里,Z实验室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入场名额,但是其它方面在竞争上根本就不占优势,而现在审核标准还稍微往另一边倾斜了……
    难不成直接放弃这次机会?
    开什么玩笑!
    郑隽听杭晓宇一说,立刻就拉着魏雨涵开始撰写论文起来。
    “我的论文可以快速审核,我们加快速度说不定赶得上。”
    郑隽和魏雨涵熬夜写了几天,差不多又写了三篇出来,都是手上已经有实验数据,但是之前还没来得及撰写的。
    稿子投出去,很快进入审核流程。
    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这类专业展览会需要提前许久开始准备,C国这会儿确定最终人选都算是晚的了,哪里还能等几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