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架一周,均订2018,首次破了2000大关,谢谢大家的支持!)
领导带着玩笑的评语,让钟成感到自豪,也感到压力,他还要更加努力,才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器重。
当天晚上,他和叶院长一起回到叶家吃晚饭。
赵阿姨告诉他,以后到京城来出差,就不要再去招待所了。
直接就到叶家来吃住,再见外,她就要生气了。
叶文欣说,要不要给钟成配一把钥匙,就更不见外了。
赵阿姨说,有什么不可以的。
真得就把叶家的钥匙给了钟成,钟成一点都没客气地就收下了。
让叶文欣哭笑不得,说钟成这人就是看着傻,其实心里贼得很!
钟成回道,你两样都没说对,我外表看起来不傻,心里也不贼。
让赵阿姨笑得合不上嘴,说钟成就是他们家的开心果。
钟成大汗,这个说法还是第一次听人说。
心里却偷偷在想,这难道就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吗?
吃过晚饭,叶院长找他谈话。
叶院长告诉他,朱雀战机的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了,他可以马上开始实施制造计划,争取后年第一批朱雀战机装备到一线部队。
因为朱雀战机的出现,国家已经决定终止其它战机的研发和生产,把希望都放到了朱雀战机之上,钟成肩上的责任很大。
并且,领导还交给钟成另一个任务,就是在制造朱雀战机的过程中,希望钟成考虑研发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将华夏空中军事力量的空白全部补上。
钟成欣然受命,朱雀战机已经是30吨的重型战机,再往上几百吨的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只存在设计问题而已。
而且重型军用运输机的制造技术基本类似于大型民航飞机,完全可以在一个生产厂房中进行制造。
红星公司制造民航飞机的梦想也可以提前实现了。
至于804所是不是变成了专业的飞行器研究所,抢了其他人的饭碗,钟成表示他确实考虑不过来这些问题。
有人会考虑的。
与叶院长谈完话,他与叶文欣只聊了几句话,就只有告别,踏上了归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回到北山,钟成第一时间召开了东海工程全体会议。
在会议上,他公布了国家批准朱雀战机生产计划的消息,东海工程二期项目可以全面启动了。
他与程志东和王兴等人商量后,确定第一架朱雀战机的下线日期定到明年12月20日,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第一批朱雀战机。
因为有些工作已经走在前面了,所以这个进度并不算太紧张。
与会人员均表示没有问题,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这大半年时间,东海工程二期的庞大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规划的相关一系列厂房设施大多数已经竣工,就等朱雀战机的方案了。
精卫无人战机的二期项目已经先期搬入了新厂区,对精卫无人战机的机型细分工作也在进行中。
在对原来型号进行量产的同时,第一种改型机型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已经问世。
这是一种只有1.2米直径的缩小版精卫无人战机,性能也大幅缩水,但在警用方面却是得天独厚。
只装备了一台祝融电推和一台激光炮,最大速度也就是0.2倍音速,约时速240公里,但造价却下降到了50万元以内。
可大规模装备到警察和安保系统,也可以在边防部队中为精卫无人战机一型提供辅助。
红星公司安保部就率先装备试用了100台,效果非常好。
安保部对于目前红星公司“地盘”爆发式的增长,再也不用感到人手不足了。
这种无人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自动导航系统上。
在固定区域执行巡逻任务,只要设定好巡逻线路,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案,并不需要每一架都用人来遥控指挥。
这些不知疲倦、从不会分心的无人机,是最好的安保卫士!
公司计划是先期给安保部装备三千架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再配合杨戬甄别系统,那时的红星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
在红星公司的试点成功后,跟着就是装备到京城的卫戍部队,那将是需要上万架的数量,再推广到全国,不可想象。
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应该会是精卫无人战机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机型。
至于王兴计划实施的民用版本,钟成暂时没有同意,泄密的风险太大了。
现在的精卫无人战机上虽然都安装了自毁装置,每一架战机都在中央服务器上进行了追踪,但大规模用在民用领域还是保证不了保密的要求。
其实性能优越的无人机在民用领域还是有很大市场的,测绘、勘探、高危作业,甚至是物流行业,都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钟成就曾想过,使用无人机来送快递。
只要客户在窗台上安装一个外放的小篮子似的东西,无人机就可以直接把商品从窗户外送到每家每户。
再加上自动化的物流中心,那配送效率将会做到下了订单,几分钟就送货上门的程度。
但他想到这种无人机会造成大量的外卖小哥失业,就没有考虑实施了。
有时效率提升不一定是好事,到华夏劳动力不足的时候再说吧。
但钟成还是鼓励王兴开发出更多种类的精卫无人战机,即使现在不用,以后也用得上。
东海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后,钟成团队成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程实施上来了。
设计方案验证、工艺制定、设备选型、产线布局、人员培训等等,团队成员更多的时间都放到了二期工程的现场。
又是另外一种忙碌。
这对老成员不是问题,但对五名新人却是考验。
他们并没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离开舒适的办公环境,在嘈杂脏乱的施工现场与现场人员打交道、亲自动手解决现场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
但这也是一名成熟的科研人员必经的过程,一直呆在实验室里是培养不出优秀的科研人员,与一线接触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接地气。
在这一点上,钟成采取了放手的态度,放任他们自己去处理,出了问题,老师们来收拾烂摊子。
尽量给他们自己成长的空间,但如果最后都适应不了,就只有淘汰了。
他的团队不需要只会读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