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成立报社
这个薪酬,底层之人,肯定没办法相提并论。
即便是薪酬较高的武城村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拿不到这个薪酬。
而像冯志高这种另类的人才,其实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这种才能,就好像是屠龙之技,你学的再好,但是这世上并没有龙,能派上什么用场?
不要说别人,就说冯志高的家人,甚至包括他自己,都并没有觉得冯志高的才能有什么用处。
因此,当冯志高听到这个薪酬的数字时,激动到难以自持的地步。
他忍不住说道:“多谢先生!”
苏长生微微一笑说道:“你上一章已经谢过了。”
冯志高摸了摸脑袋,嘿嘿直乐。
接下来,苏长生开始耐心给冯志高讲解报纸的套路——咳咳,是报纸的内容问题。
报纸的版面,头版头条,自然是家国大事。
这一版面的内容,统一交给教育部。
由教育部的人来撰写。
而教育部,负责联络朝廷。
哪些可写,哪些不可写,写又要写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教育部的事情。
不过,在这一点上,苏长生也有建议权。
那就是最近的宣传,可以多宣传一下道路修建问题。
开刊的几期,可以介绍一下,整个大唐,各个地方都修建了多少道路,修建的情况如何。
介绍这些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坚定百姓的信心,增强百姓的民族自豪感。
并且让他们对整个大唐,都有所认知。
让他们了解到,现在大唐正在逐渐变强,各个地方都在发展壮大。
以后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第二个板块,苏长生决定交给农业部。
这一板块,第一个是可以介绍一些新型农作物。
它的产量,它的种植注意事项。
还有种植之后的管理,以及储存育苗等各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有一些食用上的建议。
比方说,地瓜是很好吃的,但是不能多吃,不能顿顿都吃。
吃多了会反胃。
但是地瓜一样是可以当做主粮吃的。
将地瓜切片晒干,然后将干地瓜干磨粉。
磨成地瓜粉之后,可以加水做成糊糊,然后放在鏊子上烙干,做成煎饼。
这种煎饼,存放得当,能放半年不坏。
这样,就可以当做主粮了。
而土豆,就没什么限制了,可以炖整个土豆,可以做土豆丝。
也可以做成土豆泥。
但是有一点,发芽的土豆有毒,就不能再吃了。
发芽的土豆,就只能扔掉。
而介绍完新型农作物之后,以后这个版面,可以陆续介绍一下其他的各种农业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版面,绝对会受到百姓的欢迎。
第三个版面是祖国山河,主要介绍各地的山川风景,风土人情。
这一个版面,可以拓宽视野。
第四个板块,是新闻篇。
当然了,苏长生准备在前期重点宣传好人好事。
比方说孝子的故事,或者说是各种奇人异事,甚至是各地的凶杀案件等等。
报纸报纸,不但要有教育意义,不但要能增长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趣味性。
当然了,前期的时候,这个板块,甚至连祖国山河板块,注定是比较狭窄的。
但是后期,可以在各地建立分报社。
可以面向社会征集稿件,到时候,就能够征集到质量越来越高的稿件了。
而最后一个板块,则是文学天地。
这里可以刊登诗词歌赋,可以刊登文章话本。
大概的版面,大概就是这些。
而冯志高听完之后,眼睛不由一亮。
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啊。
这个报纸,还没有创建出来,只是听先生这么一介绍,冯志高就觉得,报纸一定会十分火爆。
并且,这里面的工作量可能会很大,但是却是十分符合他的脾性。
尤其是最后的文学天地的话本,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撰写稿件了。
而接下来的时间,苏长生则是在长安城内皇城旁边,专门寻了一个空宅子。
皇城附近的空宅子,基本都是被抄家的贪官的宅子。
如若不然的话,皇城附近,怎么可能会有空宅子呢?
这样的宅子,都被收归官用,一般都被李世民赏赐给手下的大臣们了。
苏长生前往索要一栋用来重做报社用地,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了地方之后,苏长生开始对宅子改造。
其实倒是不用大改。
毕竟武城村有造纸厂和印刷厂,并不需要在报社内部印刷。
印刷的任务,还有所需要的纸张,可以直接交给武城造纸厂和印刷厂就可以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
报社的成立,大大增长了武城造纸厂和印刷厂的业务。
报社成立之后,接下来就是人手方面的问题了。
苏长生在武城村找来几个人,负责管理。
当然了,这些人,其实只是一个过度阶段,苏长生的目的,是让冯志高快速成长,等过个几年,整个报社,都可以交到他手里去。
最近几年,武城村的村民,每一家每一户,现在都很少再做苦力了。
由老冯头负责,让他们每一家,都负责一部分事物。
当然了,这都是根据他们的能力来的。
千人千面,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管理的。
但是所有适合管理的,人品不错的,都是重点培育对象。
只要有这方面的才能,武城村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来。
因为最近几年,武城商行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岗位简直不要太多,还怕培养不出人才来?
武城村不但培养自己的人才,同时还积极吸纳人才。
当然了,但凡是被吸纳进来的人才,首先一定人品必须过硬。
现在报社还没有成立,苏长生先调集几个管理人才过来。
既然报社是由苏长生一手创办的,那么苏长生就不能让报社落入其他人之手,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然后,就是一些编辑方面的人才了。
这些人,教育部那边,苏长生调集过来一人,农业部那边,苏长生同样调集过来一人。
这两人,专门负责前面两个板块的文章。
他们自己写也好,或者是由他们各自的部门写也好,哪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这两人只是借调,编制仍然在他们原部门,但是工资是在报社这边领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