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章 御史台
    司徒孟季常而后将七郡道议、文教、户籍,等情形一一说明,尤其是户籍,一如既往,户籍流失之势,愈发严峻。
    “我苏国七郡田野平旷,土地肥沃,近五年来,风调雨顺,先君治理宽宏,不加税赋,可如此行宽仁之政,户籍自五年前的五十三万九千六百三十户,仍是到如今将将二十八万户……不过五年,逃户竟有将半之巨,而今户籍逃匿愈演愈烈,何以难以止弭?孟卿,当有一言教孤!”苏照言辞铿锵,冷冽声音在中元殿内响起,令在场公卿为之一惊,齐齐低下了头。
    孟季常面色微变,想起少年君侯的酷烈手段,一时失据,急切解释道:“去岁以来,天灾人祸,层出不穷,更有地方官吏苛政盘剥,弃田而守……”
    情急之下,竟是推功诿过起来。
    说到此处,远处的七郡郡守,面色微变,临阳郡守冯匡眉头紧皱,对着一旁的鄢陵郡守谢贡,低声道:“孟公此言,置我等于何地?”
    等到孟季常说完,苏照目光冷意幽深深,静静看着孟季常,道:“孟卿所言官吏苛政盘剥,具以指向何人?”
    孟季常额头上渐渐起了一层冷汗,支支吾吾道:“臣,臣……臣不知。”
    显然,已知自己方才失言,讷讷不知何以应对。
    苏照看了一眼孟季常,将目光投向七郡守,五十三县县令,冷声道:“孟卿言尔等治下官吏苛虐百姓,为何不察、不报?”
    闻听少年君侯垂询,七郡郡守,五十三个县令,都是面面相觑,无一人敢应。
    苏照冷声道:“装聋作哑,欺君媚上,这就是为孤牧守一方的郡县之长。”
    此言一出,下方呼啦啦跪倒一片。
    这个时节,公卿大夫只有在祭礼,正朝大典,才会行三跪九扣之礼,平时君臣见面还是相对比较尊重,不会动不动就会磕头,但此刻君王一怒,下方自是噤若寒蝉。
    “臣等有罪。”
    五六十人的请罪之声响起,头发灰白者比比皆是,但还是有一人未跪,分明是临阳郡守冯匡,一旁的鄢陵郡守谢贡,为其好友,面色惶急,扯了扯其人官袍。
    苏照面色幽幽,心头倒也谈不上忌惮,而今他掌苏国兵权一体,又是伟力归于自身的仙道中人,若是中枢勾连地方,齐齐跪下请罪,他或许还有些忌惮,但此刻,只有冷笑。
    不过,仍是将目光落在冯匡身上,心下微动,却是赫然发现其人也有着武道先天后期修为,问道:“冯太守向来镇北方门户,为国之柱石,你有话说?”
    因为要防备晋、卫二国,尤其是晋国,临阳郡属于边郡,郡守冯匡军政一权,其人性急如火,为人刚直,哪怕是前大司马袁彬当政时,也是不假以辞色。
    其实,地方郡守,都和朝廷公卿有着关联,比如南之三郡郡守,两位都和太宰敬弘道有所关联,还有一位则是有苏一氏的族人。
    冯匡躬身施了一礼,拱手道:“余郡不知,臣可以保证,臣治下六县一城,绝无苛虐百姓之事,君侯少年英主,还望明察。至于户籍流失,近五年来的户籍,泰半已转成兵户,藏兵于民,兵民一体,警戒边疆,至于往其他郡逃窜部分,臣也曾广设关卡,抚剿山林,先君侯在时,臣就反映过此事,先君侯悯之,命臣斟酌善抚,并令南三郡妥善安置。”
    此刻殿中跪下的南三郡郡守,本来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此刻闻言,面色微变,暗骂冯匡不当人子。
    苏照默然片刻,沉声道:“冯卿之能,孤是知道的。”
    冯匡其人,素来有将略,久镇边关,劳苦功高,除却为人自矜了一些,官声尚可。
    苏照道:“然临阳郡的情况,只此一郡罢了,长水、砀郡、鄢陵、丰乐、广平,武陟,尔等又有何话说?”
    仍是无一人敢应,不是谁都有冯匡的底气。
    至于五十三县县令,却有几个蠢蠢欲动的县令。
    “臣,大封县县令,章洮启奏于君侯。”
    忽然,自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个二十七八岁年纪,颌下蓄着青须的黑袍官员,抬头正色道。
    “大封县?丰乐郡?”苏照皱了皱眉,思忖着,但仍是淡淡道:“说。”
    韩洮道:“逃民多在丰乐,为郡中郡望、豪族部曲、佃农,朝中公卿,也泰半在丰乐郡置办田产,逃籍之民供其驱使,臣曾数次上报于郡府……郡守大人竟不能制。”
    苏照面色幽幽,听着韩洮的话,神情看不出喜怒。
    至于下首跪着的丰乐郡守,胖乎乎的脸上已是面如土色,体若筛糠,一颗心直往下沉,心头暗恨,“好你个韩洮,你桀骜不训,不敬上官,本官宽宏大量容你,而今,你竟变本加厉,这是要致本官于死地啊!”
    太宰敬弘道面皮抖动了下,觉得不能任苏照这么发作下去,心头一沉,躬身道:“臣有本奏。”
    “老师,有言不妨直说。”苏照眸光微动,丰乐郡守一直是敬弘道的门生担任。
    敬弘道苍声道:“老臣所言也与丰乐郡有关,宗伯苏茂,奢靡无度,于丰乐郡广置田陌,其族人插手狱讼,横行乡里,丰乐郡守惧于其权势,自不能制……”
    苏茂本来眼皮耷拉,一副昏昏欲睡之状,闻言,顿时惊觉,怒道:“一派胡言,敬公,老朽往日闭门自守,小儿也是奉公守法,何时在丰乐郡为非作歹,敬公,老朽素来敬重您……”
    苏照看着这一幕,觉得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变成朝廷公卿之间的互相攻讦。
    “够了。”
    一道清冷、淡漠的声音,打断了中元殿中渐生的喧嚣之象。
    苏照眸光幽幽,看着悻悻而退的敬弘道,面色不虞。
    他的这位老师,突然弹劾宗伯苏茂,这是要让他意识到革新之阻力,知难而退么?
    因为,这意味着,警告于他,若是要清丈田亩,行革新大政,那就对宗亲开刀……而宗亲是他有苏一氏的基本盘。
    只是,苏茂一人有什么资格代表有苏一氏?
    苏照默然片刻,朗声道:“贪官污吏因缘成奸,于地方剥截黎元,郡望豪族依仗权势,在乡闾侵渔百姓,彼辈之恶,何以难制?只因监察不及所致,足见御史台之筹建,已是刻不容缓!陈卿,这些时日,御史台以及《九条问事》,拟制如何?”
    既然他的老师敬弘道不愿配合,他就只能自己提起话头了。
    司寇陈韶,闻言,出列拱手说道:“臣已拟好条制,御史台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正风肃纪为责,设台院、殿院、察院,以御史大夫为长,御史中丞二人为副……”
    说着,自袖中取出一道奏本,双手递了过去。
    而在场公卿,听着陈韶关于御史台治事章程的叙说,无不肃然。
    原本的司寇府,因为职责混乱,仅仅提点刑狱一事,就已将大半人手精力牵扯。
    监察职责,更多是流于形式,反映到上下官吏之间,就是主官对属吏的自察自纠。
    但现在经过这一番调整,相当于,监察之权悉由专人司掌,从此向苏照负责,君权巩固、加强的同时,也给苏国公卿头上套上一层紧箍咒。
    有一些公卿就去看太宰敬弘道,期望这位调理阴阳的宰执,能够阻止少年君侯的肆意妄为。
    然而,敬弘道则是一副老神在在,浑然不见方才弹劾宗伯苏茂的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