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9章
    既然前进的路已经铺开,叶深要做得便是充实自己,让自己做到德能配位。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叶深对南竹的资源进行整合,让南竹持续牌发展经济的上升通道。
    石榴村片区因为那新添的近千亩土地,成了南竹最大的粮食种植基地。
    石榴村片区同时还依托酒坊,让石榴村的石榴树大放光彩,销往京城的石榴酒虽还不能与葡萄酒并驾齐驱,却也得到了爱酒人士的推崇。
    除了粮食和果酒,石榴村也是南竹烟草种植的重要基地。
    南竹的烟草异军突起,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便引起了众多烟草商的注意,才了蜀地知名的烟草,刚到烟草采摘时节便有烟草商带着金银来南竹守候。
    石榴村片区也算是因祸得福,是南竹发展得最快的片区,粮食种植、水果种植和加工、烟草种植和加工像是三驾并头并驱的战马,只花了三年时间便让石榴村片区的百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当然其他几个片区的发展也并没有落后。
    随着寒山镇进出山道路的打通,寒山镇的养殖渐入佳境,而药材种植也初见成效,经济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大有赶超石榴村片区的架势。
    东林镇的情况略有些特殊,因为那年的山体滑坡掩没了好几个村落,水灾过后首先面临的是家园重建,故而东林镇的发展在最初那一年是明显滞后的。
    负责东林镇片区的是赵黑牛,他来南竹当这个捕头是有想法和目的的。
    当年的一个过错,让他痛失前程,这次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再错失大好的机会。
    为了能让自己跟着叶深一步步往前走,赵黑牛自然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当然不能眼看着东林镇片区成为南竹县经济发展的累赘。
    这此除了做好捕头这个工作,赵黑牛便隔三差五地往东林村,召集村长和里正开会,敦促乡亲们在重建家园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将地也收拾出来。
    这个片区的地本就不算多,又因为那场泥石流埋了一部分地,赵黑牛带着村长里正进行实地察看,硬是找出了不少可开垦的土地。
    在重建家园和开垦土地的同时,赵黑牛又数次带着村长里正还有村民代表前往石榴村片区和寒山镇片区学习取经,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大大带动了东林村片区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东林镇片区低迷的气氛顿见高涨,赵黑牛抓住这股子气势,让乡亲们在重新开垦出来的土地种上最能养地的作物。
    第一年的收成的确有些惨不忍睹,这年的冬季,东林镇的乡亲吃的是衙门的救助粮,穿的盖的是富户们捐助的衣裳和被褥。
    待林婉那两亩烟草试种成功,赵黑牛便向叶深提出要在东林镇发展烟草种植。
    叶深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带上齐安和对东林镇的土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他要确定一下东林镇的土地还是适合种植烟草。
    考察的结果让赵黑牛大大地松了口气,让乡亲们养地的成果是明显而有效的,除了少数的土地不适合以外,东林镇大多的土地都可以用来种植烟草。
    叶深在南竹三年任期内的最后一年,东林镇的乡亲几乎家家户户种上的烟草,种植面积反超石榴村片区成为南竹最大的烟草种植区。
    东林镇起步的时间虽说晚了些,但是追赶的脚步并不算慢。
    叶深在南竹的最后一年,东林镇的乡亲通过种植烟草终于过上了他们期盼中的有吃有喝有衣有被的日子。
    杨柳镇作为南竹的县城,要发展靠的便是商业。
    随着南竹与渝州城之间的道路被拓宽,在渝州城便出现了许多贴着南竹县标志的产品。
    先是南竹的果酒、南竹的笋干、南竹的兔肉挺进渝州各大小食肆饭庄,渐渐地南竹的烟草,南竹的药材,也开始广为传播。
    渝州城在蜀地是仅次于蓉城的第二大州城,因为资源丰富,就算蜀道难,依然挡不信往来客商的脚步。
    这些贴着南竹标志的产品,就这样进入了来自大虞各地客商的视线。
    道路畅通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一向很少有外地客商的杨柳镇渐渐便热闹了起来。
    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杨柳镇至少多了三家客栈,五家食肆。
    林大爷索性开了家集食宿货运一体的大车行,专门服务于这些往来客商。
    “婉婉的点子真好用!不用派专人守在渝州做宣传便能客如云来!”这日叶深会见了几位前往采购烟草的客商,回来便对林婉发出一声感叹。
    “我不过是随口一提,最终还得夫君肯采纳敢采纳。”林婉笑看着叶深道。
    林婉自然不可能独领这个功劳,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林婉的这个点子便是在南竹送往渝州城的所有产品都贴上南竹的标志。
    林婉在提这个点子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没什么商标的概念,才会让林婉的这个点子发挥出了如此大的威力。
    从南竹送出去的产品,都被标上“南竹特产”这几个字,再根据不同的产品做了特别的标志,无需打开包装,只需看上一眼,便能知道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产自何地。
    为了打开这些产品的销路,林婉甚至向叶深提议,在外包装上写上那么一两句既能突出南竹特色又能点明产品的诗句。
    这便是包装文化!
    为了让这个包装在产品销售上起到作用,叶深和林婉费了相当大的心思。
    蜀地虽不算繁荣,文人墨客却并不比江南少。
    文人墨客除了文房四宝,大多爱喝酒。
    于是林婉便提议先在蜀地销售的葡萄酒上做试验,结果自然是可喜的。
    叶深是探花郎,他做的诗词虽比不上林婉前世读过的唐诗宋词,但是他在诗词方面的功力却也相当不俗。
    他那贴近南竹特色的诗句,便通过那一个个酒坛在渝州文人中广为流传,不但让葡萄酒成为渝州城最为销售的酒,也让叶深在渝州城渐渐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对于下任极可能成为渝州知府的叶深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