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七章 东方威胁
    前面讲到杨广第二次南巡是为一件大事做最后的准备的,这件事情就是征辽,而杨广南巡的征辽最后准备就是视察一下征辽所需粮草的产地江南。

    应该说杨广内心深处很早就想征辽了,但是基于国内以及北方的突厥等重要问题,征辽一事一直被杨广放下,但是放下并不意味着杨广没有了征辽的打算。到了杨广几乎已经处理好了突厥以及西域等问题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帝国这个来自东方的威胁了。然而杨广并没有直接就派出军队出征,因为开皇年间的出征失败先例告诉他,征辽得做好万全的准备来,于是他南巡,巡视这个将为他大军出征提供几乎所有粮草的地方,他要亲自督促江南各地为他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军队出征做好后勤的准备。在江南呆了半年之多的杨广,与大业七年二月初三,登钓台,驾莅扬子津,大宴百官,按等级赏赐即将出征的文臣武将,这个时候大家都几乎已经知道皇帝杨广要派兵征辽了。

    二月19日,杨广从江都乘龙舟驶入通济渠,向北方的涿郡(北京)出发。26日,途中的杨广正式下诏动员讨伐高句丽,诏书曰:

    “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亏失籓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国,仍事省方。今往涿郡,巡抚民俗。”

    同时敕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300艘,准备从海路进攻高丽。四月15日,杨广的车驾到达涿郡的临朔宫,征发江淮以南的水手1万人,弩手3万人,岭南排镩(即小矛)手3万人;为保障后勤供给,五月,敕命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兵车5万辆送往高阳(今河北高阳)以供装载衣甲幔幕;征发河南、河北民夫负责运送军需;七月,征发江淮以南民夫和船只将黎阳、洛口各仓的粮食运到涿郡,一时之间,洛阳至涿郡的运河上,船队首尾相连,绵延千余里;官道上从全国各地奔赴涿郡的兵卒和运送兵器铠甲等军需的民夫川流不息,拥挤于道,昼夜不停,整个大隋帝国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这场大战做准备

    为什么杨广会想攻打高句丽呢?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定要征服攻高句丽呢?

    这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且原因并不是一般的史书上说的那样仅仅是因为杨广私心。

    相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殷商时,殷宗室箕子率众东走朝鲜,教濊人田桑礼教,建朝鲜国并受周封爵。箕子朝鲜传了40余代汉初被燕人卫满袭破,建立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出兵灭卫氏朝鲜,于其地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又罢临屯、真番,以其地并入乐浪、玄菟。东汉末建安九年(204),辽东太守公孙康在乐浪郡南另设带方郡,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244)灭公孙氏。这样,从汉元封三年(前108)一直到魏晋四百年间,中原王朝都控制着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实行和内地一样的郡县制度。先进的汉文化及典章制度由此直接输入朝鲜半岛,并影响半岛以外的其它地区。

    晋末丧乱,五胡入主中原,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在战乱中逐渐脱离中原的控制,但是,朝鲜半岛南部却从来未被中原王朝征服领辖过。约在公元1至2世纪时,半岛南部中出现许多部族国家,有马韩、辰韩、弁韩三大区域,汉朝官员通过乐浪郡与三韩打交道。4世纪时,三韩分别形成百济、新罗、任那三个王国,其中百济与新罗交通中国,特别是与南朝交往更多,任那则依附隔海相望的倭国以自重。而三韩以北的高句丽兴起于公元前37年,开山始祖朱蒙在汉郡县管不了的长白山区建立政权,多次与汉朝发生战争。晋末五胡乱华之时,高句丽如五胡入主中原一样,也于公元313年乘机南下攻占乐浪郡,翌年又占领带方郡,不久将都城迁入平壤,使中原王朝直接统治朝鲜半岛的历史宣告结束。又跨过鸭绿江与立国辽东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争雄,被慕容氏击败。前燕败亡后汉人冯氏曾奉高句丽人高云为主,后又自己取而代之建立冯氏后燕政权,而终被立国中原的鲜卑拓跋氏北魏政权攻破,其国人大批逃亡入高句丽,或有浮海远逃到今广东地区者。北魏在六镇叛乱中瓦解,中原东西魏分立,北周北齐禅代,及北周灭北齐,多次政治动乱与政权易姓,使塞外辽东无遐顾及,高句丽趁机向西侵蚀拓展,把疆域扩张至辽水边。

    由于侵蚀吞并辽东,地跨鸭绿江,使高句丽成为多民族国家,境内除统治民族高句丽人外,还有大量被征服的汉人、鲜卑人、契丹人、靺鞨人及新罗、百济人等。高句丽建国后,就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文化、贸易往来。南北朝时高句丽频繁通使于中国,光派往东晋南朝贡献方物的使团就有30多次。刘宋元嘉十六年(439),一次就由海路贡献战马800匹。派往北朝的使团更多达90余次,有时一年派两三次。北魏时期,高句丽曾“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北齐皇帝封高句丽统治者高汤为高丽王,高句丽将“句”字去掉,自称“高丽”(仍是高句丽,不同于三韩人王建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丽王朝)。北周时期,武帝宇文邕封高汤为辽东郡公、辽东王。另外,中原人为避乱逃亡到高句丽的也很多,给半岛带去农耕技术和思想宗教文化。高句丽很早就接受了儒家思想,国都平壤设有太学。约公元4世纪佛教也由中原前秦王朝传入高句丽,并再南传入百济、新罗和倭国。

    公元5世纪时,高句丽联合朝鲜半岛中东部的新罗,朝鲜半岛西南部百济联合倭国,在半岛曾进行了长时间的争霸战,倭国曾派兵渡海,以任那国为据点,与百济组成联军向北推进,结果被高句丽好击败。公元562年,新罗吞并了任那,将日本势力逐出了朝鲜半岛。高句丽的势力推进到半岛南部,进一步统一半岛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又与曾经盟友新罗交恶。高句丽甚至想西联**,与**划分势力范围,以安抚西北契丹、靺鞨之众。到隋朝建立时,高句丽已经成为北塞仅次于突厥的第二军事强国,西边的边境已经过了辽河,“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治下有

    “户六十九万七千”,“强兵三十余万”,半牧半耕,高度集权,是隋朝东面最强大的邻国,有足够的能力臣服周边小国与诸部,甚至能直接对中原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高句丽在东北亚地区的强大以及想统一当地诸国野心不仅使百济、新罗恐慌,而且不见容于隋朝。隋建立后,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的诸多国家都关注中原局势的发展,争相朝贡,都想借助中原隋朝天子的威权为自已谋取好处。据记载“受禅,汤复遣使诣阙,进授大将军,改封高丽王。岁遣使朝贡不绝”,即杨坚做了皇帝后,高句丽国王高汤立马遣使表示归顺,被杨坚封为大将军、高丽王。而后不甘落后的百济王余昌也遣使朝贡,被封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与高丽王汤平起平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