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0章 俘虏安置
    张北南面的白马军大营,刘正一收到张辽的战报,就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刘正说“诸位,阙机带着三万鲜卑铁骑,在张北隘口向止啼军投降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鲜卑人被吓到了。

    陷阵营以八百将士,对战三千鲜卑铁骑。

    不到半个时辰,居然剿灭了对方。

    阙机被吓怂了,直接弃械投降。

    张辽赶到的时候,两军正处于不进不退的尴尬境地。

    现在的问题是——高顺和张辽联合请示,关于阙机部鲜卑铁骑俘虏的安置办法。

    张辽的意思是,他和高顺都没有办法向手无寸铁的人动手。

    既然不能杀了,就得妥善安置,以免造成新的祸患。

    庞统说“王爷,关于俘虏的安置,必须要坚持两个要点。”

    一是将兵分离,让普通的鲜卑铁骑失去统一的指挥。

    二是生活费和打工者制度。

    咱们不能一直无偿的养育俘虏,实践经验证明——不参加劳动的鲜卑俘虏,闲得蛋疼的时候,肯定会惹是生非的。

    不如让鲜卑俘虏用劳动换取生活费,给鲜卑树立“劳动光荣,抢掠可耻”的思想观念。

    郭嘉问“王爷,对于改造好的鲜卑人,应该和何处置呢?”

    刘正觉得郭嘉有话要说,于是就反问了一句“奉孝,你的意思呢?”

    毕竟坚持汉本位思想毫不动摇,这可是兴汉国的立国之本。

    咱们总不至于学燕王刘虞,毫无底线的讨好鲜卑人吧!

    郭嘉说“兴汉国中无二民!”

    我们必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大原则。

    至于鲜卑人俘虏,可以用企业的办法集中安置。

    只要是得到汉人认可的鲜卑人,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兴汉国老百姓。

    至于那些劣迹斑斑的鲜卑人,就只能一辈子在俘虏改造企业生活下去了。

    咱们可以给俘虏正常的生活物资,至于自由,得让俘虏们自己努力的去争取。

    毕竟鲜卑人造孽了多年,总不至于为了他们的自由,从而给兴汉国的原有百姓,造成新的不适吧?

    鲜卑俘虏作为外来人口,必须要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之后,才可以凭借着财力购买居所,或者是开办企业。

    至于鲜卑人想要做官,经商,必须要在兴汉国中生活满十年,以及五年以上的就学经历。

    想要从军,至少得生活十五年以上。

    即就是在兴汉国中土生土长的下一代,才有资格参加兴汉军。

    刘正问“奉孝,我怎么感觉你在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排斥鲜卑人呢?”

    郭嘉冷冷的回答说“华夷之防大于天,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刘正想了想,不知道该怎么反驳郭嘉。

    然而鲜卑人也是兴汉国的百姓,总不能一直排斥到底吧?

    冥思苦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义务教育资源,重点向鲜卑适龄儿童倾斜。

    确保每一个鲜卑适龄儿童,都能学习儒林圣人的文章。

    兴汉国中唯一的语言,只能是汉语。

    鲜卑人讲汉语有奖,不讲汉语受罚。

    逐渐的改变鲜卑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

    只要鲜卑人接受了汉人的教育,传承了汉人的思想,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兴汉国百姓。

    刘正总结说“既然如此,那就参照上面的思想,由士元组织参谋部拿出方案。”

    一个是关于鲜卑人的教育推广方案。

    另一个是即将到来的大草原防寒保暖的建设方案。

    这两个方案的实施,要尽可能的兼顾底层百姓的根本利益。

    方案出来之后,要尽快的形成规制,向止啼军和陷阵营法律支持。

    这是一次尝试,以后将会作为边境开发的样板。

    兴汉军主力再压缩一下鲜卑铁骑的生存空间。

    十几万青壮劳动力,兴汉军已经决定笑纳了,得照顾好包围圈之内的那些人。

    庞统听了刘正的话之后,忙去布置任务了。

    郭嘉忙跟了出去,毕竟要把几个人的想法综合在一起,仅靠庞统一个人会有很大的压力,甚至是顾此失彼。

    两个人通力合作,尽量把容易出现的弊端消灭在规制阶段,剩下的部分在执行的过程中微调就好了。

    刘正见赵云欲言又止,忙问他“子龙,你刚才一言不发,究竟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云回答说“王爷,我有一个想法。”

    既然以阙机为首的鲜卑铁骑,可以放下武器走向和平;那么鲜卑大营中的轲比能和素利,是不是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手段劝降呢?

    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兵家至高无上的战法。

    我想把两条规制拓印出来之后,派人向鲜卑铁骑大营投放,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呀!

    刘正想了想,于是就同意了赵云的设想。

    毕竟是十几万青壮人口,刘正舍不得呀。

    刘正说“子龙,你是白马军的统帅。”

    凡是对兴汉国和白马军有利的想法,只要不违反兴汉国的法律,就一定可以执行。

    第二天,赵云带着三千白马军,将一万份“鲜卑铁骑前途命运的规划书”,投进了鲜卑铁骑的大营。

    负责守营的鲜卑铁骑不懂汉语,忙把收缴上来的纸张上报给了轲比能。

    轲比能看过之后,忙递给了素质。

    素利问“大首领,你怎么看呢?”

    轲比能回答说“不能再打了!”

    鲜卑人的生育能力有限,这幸存的十几万鲜卑铁骑,可是几代人积累出来的家底。

    既然有机会投降,那就降了吧!

    鲜卑人的种不能灭呀。

    素利问“大首领,咱们还有机会回大草原吗?”

    轲比能说“不可能了。”

    鲜卑人的命运,只能是彻彻底底的成为兴汉国的一员。

    兴汉王已经解决了御寒的关键性问题,咱们已经无法利用冰天雪地,来困杀兴汉军的远征大军了。

    全天候作战部队的存在,无视季节的出征作战,这可是大草原上鲜卑人的噩梦。

    再说鲜卑铁骑已经没有箭支了,再打下去那可是送人头。

    派人向兴汉王请降吧!

    告诉各部,一定要真心实意的投降。

    咱们鲜卑人,不能走乌桓人的老路。

    真要是执行了“二选一”,你我都是鲜卑人的千古罪人了。

    素利问“大首领,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呢?”

    轲比能说“考虑个屁,你我手中的情报,一旦转卖给了兴汉王,咱们就是汉人贵族了。”

    我决定了,要是可以把羊毛织成布,一定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

    就算是销路不好,鲜卑人也可以自己穿,从此再也不用受冻了。

    降了吧!

    听说乌桓人已经占据了赤峰,正在鲜卑人的大后方闹腾呢?

    要是再熬一段时间,错过了收获羊毛的季节,咱们得再等上一年才能发大财。

    素利问“大首领,为什么要找我合作呢?”

    凭借着王帐部落的实力,完全可以吞下羊毛纺织这块蛋糕呀?

    为什么要把好处让给我来分享呢?

    轲比能说“羊毛织布,需要咱们鲜卑人齐心协力。”

    鲜卑人的数量有限,根本就没有可能消费掉草原上的羊毛,只能把目标顾客对准了兴汉国的百姓。

    想要赚钱,咱们先得制定行业标准,并且选择共同进退。

    素利点头同意了,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大草原之上掉羊毛的季节。

    自己人去收羊毛,总比兴汉商会的商人们小打小闹要有利得多。

    轲比能和素利一合计,既然有了赚钱的路子,那还打什么仗呀。

    就这样两人鼓捣出了一封文绉绉的请降书,送到了刘正的面前。

    刘正召开了军事会议,向参加会议的人宣示了轲比能的请降书。

    请降书

    远古神农大帝后裔大草原鲜卑人,罪臣轲比能,携同罪之人素利,向轩辕大帝苗裔,兴汉国开拓者兴汉王请求归化依附。

    兴汉之民包罗万象,鲜卑人久慕人文鼎盛的中原大地,却又蹉跎岁月不得其法。

    鲜卑铁骑四处侵掠,似乎既坏了祖宗的规矩,又恶了兴汉国边境的百姓。

    如今身陷绝境,才知道勤劳致富有理,抢掠发财大罪。

    兴汉王雄才大略,兴汉军威震八方。

    鲜卑人冒犯虎威,实属不该。

    如今番然醒悟,愿意诚心诚意的归附兴汉国,请求给予安排,指导鲜卑人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罪臣轲比能和素利,愿意为兴汉王牵马坠蹬,成就兴汉国的无上荣光。

    刘正读完之后,又递给了郭嘉。

    郭嘉看完之后,又交给了庞统。

    最后到了赵云的手中。

    刘正见赵云阅读完毕之后,才开口问“诸位,鲜卑人请降,咱们应该如何答复呢?”

    郭嘉率先拋砖引玉,问出了两个问题。

    兴汉军对于大草原的攻略计划需不需要调整呢?

    并州铁骑的弹汗山攻势需不需要中止呢?

    庞统直接指出,接纳鲜卑人一时爽,后续的麻烦会接踵而来,甚至是会影响到兴汉国的治安。

    赵云则说“困兽犹斗!”

    鲜卑人和乌桓人不同。

    乌桓人内附幽州多年,带给幽州的是压迫和灾难,其实这也与燕王刘虞的故意纵容有关。

    鲜卑人的请降,标志着东部鲜卑大草原,已经变成了兴汉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很重要。

    随着兴汉军防寒技术的提升,大草原建设城池和安排驻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

    兴汉国的边境线,可以真正的抵达神话传说中的北海。

    这就需要军工企业将防寒保暖技术进行革新。

    草原部落以新代旧,却是在不断的壮大。

    二十年前的檀石槐,居然有底气斩杀汉室的讨伐大军。

    如今的鲜卑人,居然可以带领二十万鲜卑铁骑侵掠上谷郡。

    这就说明了鲜卑人取匈奴人而代之以后,有了十足的进步。

    鲜卑人耐寒抗冻,这是他们与兴汉军对抗的真正本钱。

    咱们必须要先解决抗寒的问题,才有能力建设和开发大草原。

    兴汉军想要在狼居胥山站稳脚跟,必须要解决装备的问题。

    现在的装备在极寒气候的影响下,变得十分的脆弱。

    就在昨天的训练之中,很多弩机的弓弦居然在射出一盒弩矢之后,发生了断裂。

    这要是到了战场之上,会出大事的。

    刘正听到这里,也是吓得不轻。

    这要是在受降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兴汉军的命运可就堪忧了。

    刘正问“子龙,工部的随行人员怎么说呀?”

    赵云说“这是一个技术难题。”

    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会很大。

    刘正总算是明白了,难怪有的鲜卑铁骑居然拿一根木棒参加战斗。

    原来是铁刀在极度寒冷的天气条件下,还不如一根耐寒的木棒好使。

    刘正说“可以让工部先在张北建立一个秘密基地,尝试一下新型合金。”

    至于兵器报废的问题,直接交给马钧去解决。

    可以尝试一下建立人工低温环境,用来试验武器装备的抗寒性。

    既然抗寒方面出了问题,那就通知马钧和刘义。

    一定要举一反三,模拟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检验武器装备的性能。

    毕竟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武器装备是兴汉军的安全保障,不容许有一分一毫的闪失。

    立即解决白马军的武器问题,准备受降鲜卑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