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海的日子里,潭门的男人们都过得比较轻松自在。每天基本上都是喝酒谈天打牌,有时候也趁机到亲戚家走动走动。毕竟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漂着,也只有这一段时间能够安心放松。农活、家务活大都由女人们承担,女人们也乐意承担,只要男人在身边,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
当然,王树茂不在此列。学校放暑假后,王树茂得帮着阿妈干活。王树茂的爷爷在他未出生前就在西沙遇难了,奶奶没多久也跟着去了。一家四口,阿爸和哥哥出海作业,阿妈在家操持,王树茂则还在上学。现在阿爸和哥哥回来了,阿妈洗衣做饭的活就更多了。
王树茂每天要负责喂猪喂鸡,还要帮忙耕地种菜。有时候阿爸和哥哥也会帮忙,但他们还要经常去公社里维护渔船。
王树茂爷爷原先留下二十几亩地,水田旱田大致各占一半。后来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大部分田地被生产大队拿去了。后来,政策变动,又恢复了部分自留地,允许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家庭副业。
潭门地处珊瑚礁滩密集的海边,土层浅薄,海沙堆积。土壤以浅海沉积物发育的黄赤土和滨海砂土为主,黄赤土呈酸性,滨海砂土呈碱性,土壤沙性大,养分含量低。因此,大部分土地不适合农耕。明清及民国时期,没有化肥,即便有,也因为化肥极少而且很昂贵,潭门人民很难靠土地耕作来维持生计。这也致使潭门人走向了烟波浩渺的南海。
潭门靠海,天然优良的地理位置给予了获取大海富饶资源的机会。潭门有着数千米的海岸线,沿着海岸都是浅海,浅海隔岸半海里处有一片长达几千米的珊瑚礁,状似大蚕虫,这条“大蚕虫”为潭门阻挡了来自南海的大风大浪,让浅海风平浪静。这片海域内水质肥沃,鱼虾成群。从明朝以来,潭门人就以渔捞为生,他们也在这片浅海中练就了一身潜水好功夫。随着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潭门人海上作业能力的提升,潭门人走向了西沙,闯到过南沙。
对于难得的土地,潭门女人都很珍惜,只要适合种植做作物的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种上。王树茂家的田地几乎由阿妈独自一人承担了,在水田里种水稻,在旱田里种番薯,在门前屋后种上蔬菜、荔枝树等。
除了做农活之外,潭门女人还要忙碌修补渔网、渔笼之类的捕鱼工具。潭门人虽然出远海时大都以潜水捕捞为主,但也会进行渔网捕捞。农闲时,女人们或老人们也会在沿海附近进行捕捞,获取一些新鲜海货,贴补家用。
解放前,各家自己修补自家的渔网。如今捕鱼工具大都由公社保管,公社一般会统一组织进行。树茂阿妈是个补网高手,自然也被叫去了。
潭门渡口附近,椰子树下一大帮女人们或坐或站,正在飞梭走线修补渔网。还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小孩在一旁嬉戏玩闹。
王树茂也被叫来帮忙,虽然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但补网技术也不算含糊,还能拿到大人三分之一的工分。不过毕竟还太小,力气不足,拖拉网绳之类的活也干不了。王树茂自有主意,他拉上黄书保和符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尤其是黄书保有的是力气。
“书保,用力拉啊,把这块网挪到一边去。”符林喊到。
“你也来帮忙啊,就会叫,累死我了。”
“符林,你赶紧一起拉,不然补不了多少网了。”王树茂一边麻利地补网,一边对符林说。
符林嘴里嘟囔着什么跑到黄书保身边一起把刚修补好的渔网拖到一边空地并折叠整齐。
渔网有大有小,大的都几百米长,至少有两三百斤重,王树茂几个可搞不定;小的有十几米、数十米等。王树茂几个就负责修补这些大小的。
“王大嫂,你家树茂真能干呀,补网的技术都快赶上你溜。”一个头上包着布巾的年轻妇女夸奖到。
“哪里啊,他瞎玩的。”树茂阿妈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王树茂几个,笑眯眯地回到。
“可不是瞎玩,刚才我看过他们补的渔网,不比我们补的差多少溜。”
“是啊是啊,不然公社也不会让他们几个瞎闹。”旁边另一个女人搭腔。
“王大嫂,你可真有福气,大儿子兆林那么能干,小儿子也不赖。可不像我家那个懒虫,成天就知道喝酒吹牛。”
“可别那么说,你是没看见他们在家懒惰的样子。”树茂阿妈说。
“你家兆林好像还没结婚吧。”又有个中年妇女开口。
“还没有。”
“怎么的?看上人家兆林啦?想把你闺女嫁给他?”包着头巾的女人笑道。
“没啊,我就是问问。”中年妇女被看穿心思,略有点尴尬地说。
“可惜啊,你来晚了,她家兆林有主溜。隔壁村麦家的女儿。”包头巾的女人又说。
“麦家的?是那个麦老大家的吗?”
“可不就是他家的。”
“那没希望了,他家姑娘那么水灵……”
女人们七嘴八舌,东拉西扯。
此时的王树茂几个可对女人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只想多多补网,赚取工分。
三人把渔网首尾拉伸铺在地上,黄书保负责用网刀劈开破损的网眼,王树茂则飞针走线将渔网修补严实,补好后,符林将网折叠整齐。搬不动时,几个就一起上。
其实,三人并不只是为了赚取工分才来补网的,他们也想着要掌握好补网技术,为以后出海做好准备。
对渔民来说,补网技术是必修课。因为渔网在捕捞作业中,经常会发生破裂现象。无论采用拖拽,围捕或定置方式作业,破损现象是难免的。即便是在渔网存放期间,也会因为保管不当或被老鼠咬噬,造成渔网破裂的情况。
因此,要保证渔业捕捞的正常进行,网具修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若出海的渔民遇到网具损坏的情形,船上没人会修补,就白白浪费人力物力了。立志要出海,甚至成为船长的三人,深知补网技术的重要性,也不用大人们督促,很自觉地参与进来。
忙活了大半天,王树茂三人终于完成了预定目标。王树茂见天色还早,就收拾起修补渔网时剩下的边角料。
“树茂,你干嘛呢?”黄书保见王树茂在捡废料,不禁问道。
“准备做个小网具呀。”
“做小网具干嘛?”
“过两天十五了,去赶小海溜。”
“噢噢,对,可以赶小海了,我也做一个。”黄书保也赶忙去捡废料。符林听了也跟着做了起来。
赶海啊,三人心中都升起了难以抑制的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