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岑文本之死
    经过这段时间的缓和,李承乾已经回复到工作状态,将所有的热情都投注到工作当中。

    李承乾批阅完奏折之后,便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各学者各抒己见,进行学术讨论。

    可谓是百花争鸣,精彩绝伦。

    总之,这次学术的辩论赛,举办的很成功。

    “殿下!”李承乾和几个心腹齐聚一堂。

    “大家都别站着,坐吧!”李承乾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众人这才落座。

    “上午,寡人和崇文馆、弘文馆学士谈论学术,他们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只可惜他们却不懂怎么解决百姓民生之道,只会之乎者也!更是以什么圣贤之道来标榜自己。”

    “更可恨的还是他们居然想寡人将来成为他们口中虽为君主,一个只会引经据典,不懂民生,所谓的圣主明君。”

    “如若我大唐皆是这些满腹经纶,只会读书却不懂经视治国之道的官员,大唐何谈昌盛。”李承乾道。

    虽然上午举杯辩论赛圆满成功,对于学术界来说,或许是个文学盛况,但对于当权者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好在这些人只是负责管理皇家图书馆,编修资料罢了,不然让他到地方当官,还不民不聊生。

    “殿下!如今这算是好的,在还没有废除九品官人法之前,更是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数百年天下分裂。”

    “自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实行科举制度,这才将这一现象打破,使得寒门子弟能够有了晋升的途径。”

    “所以,殿下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可以通过科举来挑选合适的人选来做地方官,多多录取寒门子弟,不就能够解决民生问题。”李义府道。

    “李舍人未免想得太过简单,如今别看寒门子弟能够通过科举来的到晋升,可如今,士族势力依旧庞大。”

    “朝廷并不是很重视科举,士族依旧能够通过推举来进入仕途,即便有寒门子弟脱颖而出,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狄仁杰道。

    “狄卿所言极是,寡人心里也是这么觉得,因此,寡人打算将来提高科举选材,逐步取代另外两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让科举制度取代这些旧的制度,成为唯一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如此一来,才能彻底打破当前的局面。”李承乾道。

    科举制度能够延续1300年之久,足以证明它对社会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诞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世人读书风气盛行。

    更是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朝廷通过科举选拔出合格的人才来委以重任,打破贵族世袭。

    “殿下想要这么做,怕是不易,陛下要是知道了也不会同意的。”赵节道。

    “这些寡人也想过,要想让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父皇在世时不行,那等寡人继承大统之后呢?是不是可行。”李承乾道。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别人不同意,难道他还不会单干。

    再说了,也不是一下子就用科举制度来取代其他的制度,只是提高科举制度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

    长此以往下去,科举最终便能够彻底取代其他制度,成为唯一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事情要一件件的做,饭要一口口的吃,没有人能够一口吃成胖子,欲速则不达。

    “殿下说的不错!凡事欲速则不达,想要彻底取代门荫和入流选仕,还需要再次提高科举制度的作用性。”狄仁杰道。

    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之时,一名内侍急匆匆的小跑进来。

    “参见郎君!”内侍行礼道。

    “没见寡人正和诸位大臣在商议大事吗?为何惊扰?可是除了什么大事?”李承乾问道。

    “启禀郎君,陛下命人从幽州送来加急文书,特里面前来禀报。”内侍说罢,将一密封的竹筒举过头顶。

    王泉立马上前接过,转身回到李承乾身边,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将封蜡拍开,打开竹筒,从里面倒出李二的密信。

    看过之后,李承乾眉头一皱,轻叹一声,唉!怎么会这样,李承乾心里想到。

    见李承乾看过密信之后,脸色变了,众人心里疑惑不解。

    “殿下!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陛下东征出了什么问题?”杜荷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不是,东征没有任何问题,是岑文本心力交瘁暴病而亡。”李承乾惋惜道。

    岑文本是个有能力的人,除了当初站队不同外,他的能力其实毋庸置疑,李承乾本打算等以后李二东征归来,让其也成为东宫的属官。

    谁又能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岑文本也算是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人闻言皆是大惊!

    众人心里更多的却是庆幸,惋惜岑文本之才的人却是很少,毕竟,岑文本曾经是李泰的谋臣,跟这里很多人有过过节。

    他们自然不希望,将来岑文本来跟他们争夺利益。

    “殿下!岑文本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也未曾听说他有什么病痛,为何突然就走了?”赵节问道。

    “他是因为操劳过度,才导致最后暴病身亡的。”李承乾道。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竟然是这么回事。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从岑文本当上这个后勤总管之后,便事必躬亲。

    凡是李二交给他的军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全都交给他管理,能把这些都交给他岑文本一人管理,足以证明李二对他的信任。

    这也是当初李泰倒台之后,岑文本没有被清算的原因之一。

    岑文本为感李二对他的信任,可谓是夙兴夜寐,勤勉不怠,事事都是亲自料理。

    用来计算的筹码和用来书写的笔,更是从来都不离手。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哪里有不倒的道理。

    就算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会扛不住,何况还是上了年纪的岑文本了!

    这时间一久,再加上舟车劳顿,岑文本最终还是染了病,这一倒下便再也没有起来。

    李二看过岑文本后,对身边的人说:“文本随朕出征,怕是难以随朕回去。”

    当天夜里,岑文本便暴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