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佳月挠了挠头,她怎么走到这里来的?
说真的,她已经有好几年都特意避开着这条小路了,没想到今天误打误撞地走了。
因为这条小路是从高玉莲家门口穿过,距离很近,特别是拐湾的地方,都贴着厨房了。
她正准备加快脚步离开,就听得高玉莲和一个有些眼熟的女声在说话,里头还提到了乔秋月的名字。
“奶奶,您是不知道,乔秋月现在在学校里可是出名了,这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换了几个男朋友,她没有家里给补贴,怎么过日子?还不都是靠别人养着?”
“我想不到她是这样的人,真的是丢尽我们家的脸了。”
高玉莲急促地呼吸了几声,痰音明显,沙哑地说道:“这个不孝女,我就知道她不学好!”
“下一次,你直接找人把她给我带回来,看我不抽死她!”
“奶奶,您别生气了,下一次我回来看你,一定把秋月那丫头给您带回来。”
乔佳月听着,见到有几个小孩从屋后转出来,她就加快脚步离开了这里。
那些话她是不相信的,乔秋月并不是这种人。
基本上,她已经可以确定跟高玉莲说话的人是乔秋雨了,简直是突破自己对她的印象,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乔佳月心里很不舒服,她们太过分了。但是乔秋月自从去上学后就没再回来,也没有写信与自己联系,这里头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她想了想,过年前如果有去权市的话,有必要去找乔秋月聊一聊。
回到家里,乔母见乔佳月步履匆匆的样子,不由奇怪地问,“你怎么了?”
乔佳月犹豫了下,把自己听到的话说给了乔母听,说真的,转述那些话让她不是很舒服。
乔母微微皱眉,看了乔佳月一眼,“这一年来,大队里是有些秋月的闲话,她一个离婚的人,靠自己考入大学,别人难免有些酸言酸语。”
“但是像你说的这些我没听人说过。”一个女人离婚了本来就不好过,还在男女关系上中伤,这绝对是对乔秋月最大的恶意。
乔佳月就不懂了,乔秋月哪里得罪乔秋雨了,记得当初,她们堂姐妹的关系很好,还影响到到乔秋月的许多想法。
“别想太多,秋月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自然什么流言都不怕的。”乔母想了想,“而且秋月现在也不回大队,影响不大。”
只要她不回来,大队里再怎样的流言,在这通讯有限的时代,也影响不到乔秋月。
听了乔母的话,乔佳月反而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了。
不过这些乔秋月的事,她也帮不上忙,只能祈祷乔秋月自己能顺利解决了。
因为三个孩子回来,昨天是来不及,今天乔母杀了一只小母鸡,乔父又去水库那边买了两条草鱼回来。
午饭,乔父乔母也不让乔佳月他们进厨房,夫妻俩一齐动手,整治了一桌的美食出来。
等乔父给乔爷爷、乔奶奶送些肉菜过去后,一家子终于坐下来吃饭。
他们吃着鱼,不由就说到了海产,乔父便说二十要去九峰公社那边。
那里靠海,大集上各种海产品,每年大队都要去采购一些干货。
尤其是这几年,那边海里养殖海产,又没有碰上特别大的台风,收获倒是不错。
乔佳月不由想起了自己当年和乔父、还有许阳光骑自行车去海边的经历。
在那里,她碰到了一对兄妹,那个晚上的经历她到现在还有点印象。
当年不敢问,如今快二十年了,问问倒是无妨。
乔父闻言,笑了下,“从古至今,海边一直都是通往外界的一处地方,也是偷渡最多的。”
“可是……”乔佳月总觉得那里不可能偷渡,可又提不出什么疑问来。
乔父叹了口气说道,“这种事在早年已经形成一条链子,即使查得再严,总有人铤而走险。”
乔佳月想了想,突然问:“阿爸,许阳光叔叔那时候一起去,他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应该是。”乔父点头,给乔佳月夹了一筷子鱼肉,“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别去想咯。”
其实乔佳月还是很疑惑的,许多地方模模糊糊的,毕竟他们这里跟粤省那边靠港岛不同,而且海上随时有巡查,谨防间谍入境。
乔佳月吃着饭,心想,这次再去海边,再看看吧,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吃过午饭,乔佳月就约两个哥哥去中学看看,顺便去乔四姑家。
大队的土路又被扩宽了不少,路面压得结实平坦,三人走到大队那座寺庙那里,乔佳月转进去看了看。
寺庙看着比以前还要旧一点,但从许多地方可以发现,都被悄悄地修补过了。
乔佳月就给两个哥哥说她当初躲起来,看到谁来祭拜的事,在风声最紧的时候,老人们都不放弃他们的信仰。
而到现在,一切放宽松了,来寺庙已经成了半公开的事,反正在山上,只要大队不追究,公社还管不到。
兄妹三人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中学,因为地形的原因,建筑物并不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相比以前一间大屋子塞好多人的情况,如今的宿舍是按照规格来的,一间放四张上下床,洗手间公用,倒是比以往好了许多。
他们进不去,就在学校里转了转,发现菜地并没有被取消。
兄妹不由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初读初中时的情景,虽然他们没有参加劳动,但那时的记忆却不会忘记。
离开了学校,乔佳月他们也不急,慢慢走到了乔四姑家,她家还在原来的位置,不过今年推倒建了三间新房,看着就宽敞明亮许多。
乔四姑知道看到乔佳月他们过来也很高兴,忙着要煮点心,让乔佳月给阻止了。
她拉着乔四姑坐下说话,聊些家常。
双胞胎不在,他们一心想要学拍照,进照相馆,但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县城的照相馆是公家的,人家师傅也不会随便教人,一般都是教给自己的儿子,以后子承父业。
在这个时期,子承父业是很常见的,在知青下乡的那些年,有多少人为了逃避下乡,让家中的父母提早退退休,顶替了工作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六零种田记》,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