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38章 正在改变的世界三
    当船只安然行驶入仰光河之后,船上的大明宗室成员们才停止了在心中默诵佛经的举动,不少人甚至直接脱口说道,上岸之后一定要去佛寺拜一拜,以回报佛祖让他们安然抵达陆地的庇护。

    就算是路上一直对这些胆小且态度跋扈的宗室们不满的陆、海军军校见习军官们,这一刻也没有嘲笑他们。因为三日前安达曼海刮起的风暴,第一次让这些年轻的军官们认识到,印度洋的风浪究竟有多么可怕,而在这样的自然伟力面前,个人的力量简直太过渺小了。

    在风平浪静时宛如一颗湛蓝宝石的安达曼海,在风暴出现之后就变得巨浪滔天,似乎要将整个天地都翻覆过来似的。在这样的暴风雨中,已算是大船的帆船就好似一片落叶一般,在巨浪的操纵下从浪峰摔落到谷底,又从浪底被送上高峰。

    船上的乘客如果不能固定住自己,那么不是被撞上船上的器具而受伤,就是被甩出船去消失在海浪之中。而船上的水手们,在这样的状况下则还需要分出精力来操控着船只,避免船只整个翻覆掉。

    李定国第一次体会到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这视野中的水手们每一次的挪动,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在赌博。只要一不小心,不是被断裂的缆绳扫下船,便是被某个没有固定好的木桶或是木块给砸伤了。

    这和他在军校中学习的陆上战斗是两回事,起码他们的对手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知道什么叫做恐惧。而这些水手们面对的,是永远不会感到恐惧的自然伟力,在风暴没有停息之前,你永远都看不到自己有获胜的希望。

    这场风暴中水手们所展现出来的勇气,算是让李定国稍稍对他们的态度有所改观,承认这些人并不是他印象中欺软怕硬的流氓无赖,因为在家乡混不下去了,才跑去海上讨生活。李定国脑海中这种歪曲的印象,自然是来自他的前家主,来自上海的夏允彝。

    作为一个家乡靠近海边的官宦人家,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海盗了,特别是曾经让整个东南百姓闻之色变的倭寇。而如果没有大明水手和船主的加入,倭寇当年也不能达到席卷东南沿海的势力。

    虽然夏允彝对于海外贸易并无偏见,但是对于那些出海的水手和船主却是非常不感冒。他认为这些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出海行船贸易,一旦生意失败未尝不会铤而走险,干脆在海上做起没本钱的买卖。

    因此生意顺利时,这些人就是良民和海商。但是一旦遇到了问题,这些人就是在海上谋财害命的盗贼。所以国家鼓励对外贸易,因为这有利于国家从海外汲取财富和各种物资。但同时国家也要严格对这些船主海商进行监管,防止他们在海上为害做大。

    正因为夏允彝是这个态度,所以李定国对于海军和水手都没什么好感,更别提包括郑森在内的许多海军见习军官,还的确同被招安的海盗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不过随着他经历了这场骇人的风暴之后,终于稍稍改变了一些对于水手这职业的偏见。更别提,在风暴中同一条船上的人员互相救助,那个时候可没人会区分谁是陆军谁是海军。所以当舰队闯过了风暴,进入了安全的仰光港后,两边的年轻军官们,总算不再那么针锋相对了。

    舰队在仰光港足足休息了将近十天,一方面是为了检查修缮一下船只的状况,一方面则是等待一个好天气再出海。这个季节正属于缅甸的雨季,基本上隔天就要下一场暴雨,有时则是连绵的下上一两天。

    所以舰队上的人员即便上了岸,基本也只能待在房间内无所事事。不过对于李定国这样忍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来说,在仰光城内安静的休息了两天之后,便忍不住冒雨在这座城市中闲逛了起来。

    作为一座从渔村改建而成的城市,仰光所在的位置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这座城市所在的地方,其实是一块被三条河流围起的高地,在它东、南、西边都是平原,而北面则是平缓的仰光山。因此在暴雨过后,城市里也不会存有什么积水。

    这样一来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也就不必应对积水引起的卫生和蚊虫滋生问题了。不要小看这一点,在这个时代,仰光就比周边许多地区适宜居住了。比如仰光北面的吉大港和加尔各答,虽然拥有着良好的港口条件,但是因为周边为沼泽环绕,因此时常爆发疫病,直到现在还没能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城市的氛围。

    而仰光仅仅建设了四、五年,城市的繁华程度已经隐隐赶上了一河之隔的沙廉旧日盛况。当然在初来乍到的李定国眼中,这座城市还是过于简陋了。不仅远不及国内的城市,就连马六甲城都比不上。

    这座城市的外墙还是木栅栏加填土,只能对付一下拿着冷兵器的盗贼,面对装了火炮的军舰估计一炮就射穿了。城市内部的布局虽然还算不错,但是街道又太宽太直,完全不利于守军防守。如果遇到强敌从海上攻来,大约也只能依靠城市北部高地上的几幢建筑相互支援防守了。

    至于这座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居民,但是明人的比例还不到20%,虽然和其他各国的人口相当,但远少于当地人。在李定国看来,这也是一个相当不安定的因素。

    兜兜转转了两、三天后,不大的仰光城就被他走遍了,只是李定国光顾着衡量仰光的军事防御能力,都不记得这座城市究竟有什么特产了。

    而在郑森的眼中,仰光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这里的本地人虽多,但是信奉伊斯兰的阿拉干人同信奉佛教的缅人、孟人却是完全格格不入,丝毫看不出双方曾经身处于一国的历史。而且从南洋一路行来,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了一座非穆斯林宗教信徒占据了多数地位的城市,这让他颇为惊讶。

    除了这座城市的宗教状况之外,郑森最为关注的事情,还是这座城市内的商业情况。虽然这个季节似乎并不利于海外商船前来贸易,但仰光城内的商铺却依然是琳琅满目的挂着来自印度洋各地的特产。

    郑森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逛了逛,但是他也发现此地的商品种类也不比马六甲城少多少,只不过来自大明的商品总算是少于了总数的一半,在马六甲城以东则不会少于六成。数量排名第二的是来自印度大陆的商品,其次才是缅甸本土出产的商品,最后则是来自南洋和欧洲的一些商品。

    不管是李定国还是郑森,在他们逛过了这座城市之后,都下意识的认定了,仰光实是马六甲城以西第一要点。欧洲人或印度人想要进窥马六甲海峡,那么就必须先获得仰光,并在此获得后勤上的资源。同样,大明想要越过马六甲海峡,向印度洋方向发挥影响力,那么仰光也是一处最为要紧的支撑点。

    大明能够先占住此地,设立总督府以管辖下缅甸地区,这的确是一桩幸运之事。至于他们上岸后听说的,总督府同孟族首领之间爆发的小小冲突,两人都是没有往心里去。如果大明的将军们在海外还要当好好先生的话,那么这座仰光城也许根本就建立不起来。那么他们这只经历了暴风雨的舰队抵达仰光时,能否修缮船只补给水粮,就要仰人鼻息了。把大明将士的性命交到别人的手上,这无疑是对大明将士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这些年轻军官们四处闲逛时,作为此次出使的实际负责人,使团副手李佑中校也没有闲着。这几天在岸上,他主要还是同苏越及王嘉胤进行了交流,向两人了解缅甸周边的形势、印度方面的形势和唐王领导的印度总督府的动向,还有一些地理人文状况。和他手上拥有的资料相比,显然这两人手上的资料要更多一些,也更新一些。

    当天气终于开始放晴,这只大明舰队终于继续登上自己的旅程时,舰队的规模几乎增长了一倍。原本滞留在仰光的一些商船,听说这只大明舰队将要继续北上前往印度大陆之后,便纷纷请求和舰队一起通行。

    毕竟在北面的孟加拉湾地区,现在可是海盗的乐园。不过随着大明势力的涌入,这一地区的海盗已经不敢再擅自攻击挂着日月星辰旗帜的商船了。而现在这只准备北上的大明舰队,除了四艘商船之外,还有二艘军舰护航,跟着它们北上显然就更安全了。

    李佑和舰队司令商议了一下之后,决定允许这些商船跟上舰队,但也警告了这些船主,遇到海盗时不得擅自逃亡,否则将会被视为海盗的内应而被军舰攻击。

    也许是在安达曼海已经甩掉了坏运气,接下来的航程中,舰队还是相当顺利的。除了遇到一两天蒙蒙细雨外,大多数时候都是西风微微吹拂的晴朗日子。船队在吉大港停留了二天,便沿着孟加拉湾那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向着西面的印度大陆继续行驶而去。

    经过了四天的航行之后,红树林的尽头终于出现了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大湖,这里便是胡格利河的入海口,一个状如喇叭口的大河口。进入这条河上行约160公里,就是胡格利港。在胡格利港下游10公里处的对岸,由卡利卡塔、苏多努蒂和革宾达普尔三个村子围绕起来的地区,就是莫卧儿皇帝赠送给大明的土地,也即是被称为加尔各答的新建港口和贸易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