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最小的编制是班,定额为十五人。不过明军将士更喜欢叫一棚,因为他们在新兵训练时皆食宿在一棚之内,故此得名。班长也称为棚目。
士陈五一,是近卫一军三师七团19营三连六排第五棚的一名棚目。从他的的军衔能看得出,他已经是服役四年以的老兵了。根据大明陆军的军衔管理办法,服役第一年的列兵为新兵无军衔,服役第二年授予三等兵,服役第三年授予二等兵,服役第四年授予一等兵。
普通士兵到一等兵基本算是到头,但是如果在前三年内表现出色的,则可以突破一等兵的军衔,授予下士军衔。下士也是明军最低一阶的军官,可以担任一棚的副棚目。而再表现出色一些,在训练立功受奖的,则可再晋升一级成为士,成为一棚的棚目。
至于士这个军衔,如果没有参加过战争,普通士兵是很难在和平年代获得的。因此陈五一能够成为一名士棚目,可见他在日常训练已经是相当出色了。
而对于陈五一自己来说,在从军之前他也只是一个河北乡村的普通青年,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才能。他之所以投军,纯粹是因为家人多地少,父亲又出不起钱送他去城里的工坊当学徒,在家吃不饱的他听说军不仅能够吃饱饭,还有红烧肉可吃,便不顾父亲反对,自己跑去乡里报名参军了。
在新兵营里,他终于吃到了平生第一顿饱饭,红烧肉配死面饼子。他当时吃到第一口红烧肉的时候,脑子里想着,能够吃这样一顿,这条命算是卖给皇了。在陈五一看来,吃了人家的饭应该受人管。
因此不管新兵营的训练项目有多么苛刻,他也依然拼尽全力去完成了,并没有像那些聪明的新兵一样,练到某个程度开始装死。大明的总参谋部自己也是才成立不久,那些参谋军官们制定训练计划时,其实并不是一开始是合理的。
在某些时候,新兵营成为了这些训练计划的测试考场,他们通过新兵对于训练计划的接受程度来增加或减少运动量。那些和军官交好的新兵们,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自然不会去拼尽全力给自己找麻烦了。
但是对于陈五一这些老实人来说,却每一次都会把身体所有力气都用完为止。在他们看来,力气毫不可惜,用完了睡一觉恢复了,既然皇能够让他们吃饱饭,还不时的提供荤腥菜蔬给他们,他们怎么可以偷奸耍滑呢。
于是,像陈五一这样的老实人最后都进了待遇最好的近卫军,而那些新兵营内的聪明人则被派去了守备部队。经过了这件事的教育之后,陈五一更加相信,只要老实的按照皇制定的规矩去做,他们这些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
陈五一在日常训练变得更为刻苦,而他的表现也被官看在眼,最终一步步的走到士棚目的位置。说来也是怪,在他参军之前,他最害怕的是战场,因此在新兵营的日子里,几乎每个晚都在祈祷,自己最好不要被派去边军。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度过,陈五一赫然发觉,自己距离退伍的日子已经不足100天了。按道理说,能够安全的度过自己的服役期,这原本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陈五一却发现,自己并不开心,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因为军充足的饮食和大量的体力训练,陈五一不仅参军前长高了半个头,身体也变得匀称而富有肌肉,不再是五年前那个瘦骨嶙峋的农村少年了。在他的棚内,他是受人尊敬的士棚目,不管那些士兵在入伍前是什么家庭出身,见到他时都要首先敬礼,并接受他的管理。
随着退伍日期的接近,陈五一突然恐惧了起来,离开了军队之后,他不知自己还能做什么。在军的生活其实极为简单,只要训练读书学习,一天很快过去了。但是回到自己那个乡村的家,他要开始像从前一样,成为一名佃户的儿子。
在那里,他将失去自己现在的身份,人们看到他时,只会轻蔑的称他为陈佃户家的,而不会向他敬礼,尊敬的称呼他为“陈棚目”。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想着这个未来场景而夜不能寐。
陈五一也曾经悄悄的向自己的官询问,自己可否延长服役期。但是官对此也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军士兵的入伍和退役已经不再归军将领自己管辖,而是由总参谋部进行统一规划的。
即便陈五一能够被总参谋部留下,他也将会被派往其他军队去,除非他能够被推荐进入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成为一名真正的军官。但是,现在的陆军军官学校已经不是起初这么好进了。
当年陆军军官学校刚刚建立,大家都不愿意前去,担心离开了军队之后,自己的位置被旁人抢了去。因此陆军军官学校建立初期,边军的推荐名额成为了一个抓差的活计,很是让那些没有背景门路的低层军官抱怨了一通。
但是随着朝廷以这些军官学校毕业生为骨干组建新军之后,大明军的各地将门终于意识到,皇帝这是打算把军队推到重来了啊。不过这个时候,新军的气候已成。凭借着从海外贸易捞取的大笔财富,皇帝已经把河北地区的军队完全改编了。
随着边军最强大的辽西将门集团被朝廷分化瓦解之后,九边的其他将门集团立刻服软了。大明的边军被朝廷掌握之后,各地的卫所军更没意见了,毕竟他们现在连地方随意组建的民团都打不过。
既然抗拒不了朝廷对于军队的重新编练,那么大家便只能适应朝廷的规矩,把自己的人送去军官学校学习,从而在新体制下重建势力了。于是原本各军推荐进入军校学习的名额,很快被将门和北方士绅子弟垄断了。
军人地位的提高,使得北方士绅开始意识到,将那些科举无望的子弟送去军校学习,未来倒也是一个出路。起码现在大明商人想要在海外和草原经商,官的话还真不军官的话管用。官能讲座师门生,现在军官也有教官同学,大家可都不是孤家寡人了。
近卫军在皇帝眼皮底下,固然要地方的军队讲规矩,不能把所有名额都留在权贵士绅手里,但是即便是放出来的这些入学名额,也是要经过层层选拔的,陈五一虽然在军脱了盲的帽子,但是他又如何能同那些自小读书的同袍去试呢。
陈五一一度已经认命,准备接受退伍或是外调的命运。直到他带着自己的棚站在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他忽然觉得死亡其实一点都不可怕,面对一成不变的未来才是让他最难以忍受的。
他的官是一个极爱好学的军官,陈五一曾经从他那里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陈五一觉得,如果把这句话稍稍改动一下,很符合自己现在的心情了,“我本可以屈服于命运,如果我不曾见过这个世界的精彩”。
“这个世界有这么大,为什么不可以有一处容纳下自己未来的地方呢?如果只有战争才能拥有未来,那么我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它。”
陈五一目光坚定的注视着那些还在试图停留集结的清军将士,他有条不絮的指挥自己棚下的士兵装填、举枪、前进、射击。那些看似凶恶的清军将士,一个又一个的在他的枪口和刺刀下倒下,直到再无敌人敢站立在他面前。
如陈五一这样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明军将士,在这个战场皆是。除了初期接战时,这是士兵们还有些稚嫩,但是随着一个个敌人或是同伴倒在他们身边之后。平日里训练了数千数万次的动作,好像一一座走时精确的闹钟一样,呆板而有序的在这些士兵身机械的运动了起来。
图鲁什从未遇到过像这样麻木不仁的敌人,不管是敌人的死亡还是同伴的死亡,都不能让这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明军将士停下自己的动作。
是的,图鲁什更愿意用行尸走肉来形容这些明军士兵。因为他们在战场的行动完全服从于鼓声和哨声,丝毫没有个人的意识。
自他从军以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要知道军队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有的人闻战而喜,一个人敢向着数百千敌人冲去;有的人却只能随大流,我军进则进,我军退则退。
然而他面前的这只军队,却没有这样的人性表现。在他看来,对面的这些明军士兵并不是在战斗,而是像在执行一项日常工作。
好耕田的牛一样,在主人的吆喝下前进、拐弯,但却根本不明白自己是在做什么。
图鲁什收拢了数次部下,但却一次又一次的被这些不紧不慢跟随着的明军将士给击溃了,到了后来已经没有人愿意停下服从他的指挥了。
迫不得已的图鲁什,只好在两名亲卫的保护下,心若死灰的向着后方的本阵跑去。而此时距离他出击还不到半个小时,本阵的队伍才整理了不到一半。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