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情真意切的言辞让多尔衮感动不已,他终于向黄台吉承认自己目光过于狭隘,没能考虑到整个明清之间的大局。
听到多尔衮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黄台吉也是心情舒畅了不少。他随即将拉拢阿敏,并联络衮楚克台吉一事交给了多尔衮,希望对方能够在实际操作完成整个计划,从而为眼下大清面临的僵局打开缺口。
聊完了这件事之后,黄台吉又向多尔衮询问道:“你刚刚在大政殿内说,我国面临的首要之事并不是消灭周边这些被明国扶植起来的势力,而是要将目标放在明国身。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对付明国的方案呢?”
多尔衮沉默了一阵后,对着黄台吉老老实实的回道:“臣知道大清眼下首先要对付明国,明国若是被我大清击退,则我国周边势力会惶惶不安,也许有人会想要在我们和明国之间重新站队。
但是如何对付明国,臣现在并没有找到除战争以外的办法。以目前明人在义州-锦州修建的防线来看,我们除了一步步从宁锦打到山海关下外,已经再无取巧的办法了。”
对于多尔衮的回答,黄台吉略有失望,但他还是言辞温和的向多尔衮说道:“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你先回去整理下如何联络阿敏的计划,然后再报于我,这件事可一定要做的干净利落,不可让明人看出了破绽…”
黄台吉接着对多尔衮又说了许多,当初天命汗带着他们这些爱新觉罗子弟创立大清基业的艰苦往事,试图引起多尔衮的共鸣,让他知道祖宗创业之艰难,他们这些年轻的爱新觉罗子弟应当和自己一心,共同去对抗满人现在所面临的大敌。
多尔衮自然也配合的很,听到先汗所经历过的那些危险境况时,不由眼角发红流泪不止,一时大为感慨自己出生太迟,没能帮助先汗和诸位兄长面对那些危险困难,如今却享受着先汗和诸位兄长的福荫,恨不能粉身碎骨以报大清,绝不敢再拖汗王的大腿。
看着多尔衮真情表露的样子,黄台吉这才出声安慰了他几句,让他下去办事。走到书房门口时,多尔衮的泪珠已经止住了,在跨出门口之前,他小心翼翼的回头望了一眼。发觉不过才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台吉,此刻用手托着脑袋闭目思考着,猛然看去似乎流露出了一丝老态。
多尔衮这才若有所思的转回头,跨出门槛离开了黄台吉的书房。至于书房内闭目思索的黄台吉,此刻心理出的明清对峙局势,实是他刚刚对多尔衮说的还要糟糕。
在崇祯之前,后金所要对付的不过是辽西将门及大明朝廷从各地抽调而来的一只只客军,这些军队之间既无统一指挥,也无互相配合,只会按照那些臣的命令,攻打辽东一处处丢失的据点,这样的战争对于刚刚建国尚无领土观念的建州女真来说,实在是太好应对了。只要将手的据点丢出几个,吸引明军分兵把守,然后便又回到了后金熟悉的各个击破的作战方式了。
而为了坚守这些深入辽东的堡寨,明军不仅征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缮,还运来了大量的物资供这些堡寨内的守军享用。但是当后金军开始分割包围这些堡寨时,这一个个堡寨内的明军迫不及待的逃亡了,而堡寨的大量物资成了后金的战利品。
对于后金来说,没有这样的战争更为轻松的作战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战争也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国力。从关内运来的大批物资,这么不经一战的丢弃给后金,连黄台吉都为明国的皇帝心疼。
秉持着堡垒战术的明军,据说二、三年内花费了一千万两白银。虽然不知道这其有多少飘没到了武官员的口袋里,但是落入后金手的物资不下于二、三百万两。这些据说明国朝廷好不容易从百姓身加征来的辽饷,这么连声音也没有听到一声沉入了水底。
面对这样的明国朝廷,黄台吉对于后金能否入关实际充满了信心。明国地方虽然广大,百姓虽然富庶,但根据那些投降了后金的读书人、武官员及商人的描述,明国的财富实际都在士绅大户之手,而占有财富最少的大明百姓,不仅要负担繁重的徭役和全部的田税,现在又要支付额外加派的辽饷。
最可笑的莫过于那些明国的官员,他们以天下田亩总数分派加征的辽饷,但是在实际征收时,却又把这些辽饷都分派到了没有后台的平民百姓身。这使得看起来颇为公平的加征,在实际却成了平民身极重的负担。
而平民因为加征破产的越多,剩下的平民要承受更重的加征,直到天下平民尽皆破产为止。看起来后金只是在辽东一角威胁着大明的安危,但实际大明却在这个要害之处耗尽了国力。
原本黄台吉还试图加快这一进程,只要后金军队能够绕道破关,将大明北方的州县打成残破,那么大明的国力会消耗的更快。
他的计划曾经差一点达成了,崇祯二年,他成功带着后金八旗破关进入蓟州,原本以为这一趟能够直接抵达北京城下,让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明皇帝惊慌失措,从而胡乱调动部队,让京畿左近成为后金军队的狩猎场。
然而,后金的运气似乎在那一年结束了。这位刚刚登基的大明皇帝,显然不是一个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废物。他以自己作为赌注,带着河北及辽西诸军硬生生的将他们围困在了蓟州的群山之内,始终没能让他们冲入到河北平原之。
被皇帝亲征激发起来的明军士气,和这位皇帝决绝的坚壁清野战术,让后金大军接连判断失误,最终放弃了这趟出征。也是从这一年起,明国似乎开始聪明了起来,不再徒劳无功的在河东地区修建什么孤立无援的堡寨了。
明军开始重新恢复和后金野战的训练,淘汰了那些老弱病残和一战场逃亡的老兵油子,这令原本战力不错的辽西军终于有了几分强军的样子。至于明国在关内训练的新军,则更是成为了对蒙古和对后金作战的主力。
明国建立一只新军以防备后金入关,在黄台吉看来也是意料之之事。一个敢拿自己生命冒险的皇帝,显然不会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边军手,编练一只拱卫京城的新军这是在正常不过的。
不过大明编练新军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兵源和主持之人,而在于大明的国力是否能够承担。如果这位年轻的崇祯皇帝也是依靠加派来练兵的话,那么对于黄台吉来说,这和他入关劫掠的效果是一样的。
然而,连黄台吉自己都没有想到,明国皇帝居然能够跳出固有的天下意识,选择了向海外寻求财富的新来源。不仅仅是开放海禁对外通商,更是出兵劫掠了那些实力远不及大明的海外藩属,这位皇帝丝毫没有被华夏的道德观念所束缚住,果然明国皇子不读书并不是一个传闻。
崇祯十年,大明从海外掠取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对百姓加派的辽饷。事实从崇祯三年开始,北方各省的辽饷已经基本废除。到了崇祯十年,辽饷已经成为了工商业税收的一部分,农业的加派已经基本取消。
于是黄台吉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恐惧的状况,大清被明国所建立的囚笼局促在辽东一地,难以壮大扩张。而本是庞然大物的明国,却从海外汲取着巨量的财富,以加速恢复自己的元气。此消彼长之下,大清如同是一只圈禁起来等死的羔羊一般。
更让黄台吉感到郁闷的是,明国这位年轻皇帝使用的治国之术,其实和后金崛起的方式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并吞弱小,劫掠他国之人丁、财产以壮己身。只不过以大明的体量,它所能够选择的弱小及劫掠的对象,实在是太多太多。
黄台吉很难想象,一旦当这个曾经被礼仪道德束缚住的国家,变成一只贪得无厌的猛兽之后,在大明的周边还会有什么样的民族和国家能够生存下来。
然而他并不敢将这种绝望的景象告诉给爱新觉罗家的其他人,爱新觉罗家也好,其他女真人也好,并不是一出生是这么勇敢的。当初天命汗刚刚开始统一女真诸部时,看到敌人强大而首先抛弃天命汗逃亡的,难道不正是天命汗的亲叔叔么。
现在的大清国,之所以还能够和明国相持下去,正是依赖着天命汗对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绩。虽然在义州失利后,这战绩已经稍稍有些褪色。但是八旗子弟至少还是把自己看成是强势的一方的,并没有把明军视为如何恐怖的对手。
可是他们一旦从他的嘴听到了大清最终会失败的悲观结论,那么天命汗所铸造出来的八旗勇猛无敌的形象,恐怕要轰然倒塌了。没有那个人会为了注定失败的结局而去奋斗的,更何况是像多尔衮这样的聪明人。
有了阿敏、爱尔礼这些被明帝优待的先例,黄台吉不难想象,爱新觉罗家今后会出现多少叛徒。他只能尽量的把这样的场景继续向后拖延,直到天再次庇佑大清为止。
黄台吉叹了口气,终于睁开了双眼,从沉思清醒了过来。到了这一刻,他只能坚定的相信,一定会有这样一个迹出现,否则他们满人又怎么可能在辽东的土地建立自己的国家呢。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