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76章 越南战争的尾声一
    吕琦先是向崇祯讲述了春风楼的事,对于这些商会代表的聚会,朱由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了解了,但并没有发出什么指示。

    吕琦于是便提到了第二个消息,关于出访俄罗斯的商队带回来的消息,及锦衣卫派出人员的不幸身亡。

    朱由检这才有些动容的说道:“令锦衣卫好好安顿他的后事,你以朕的名义去探望探望他的家属,有什么要求,能照顾的就照顾了吧。”

    “是,陛下。臣会向锦衣卫好好交代的。”吕琦低头应和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说道:“沙皇的礼物和国书让人稳妥的送入京城来,至于哈萨克人袭击了我国商队的事,令大明时报的记者去采访商队的幸存者,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的报道出来,并加以谴责。”

    吕琦虽然心中有些纳闷,大明时报上的谴责对于万里之外的哈萨克人究竟能起什么作用,但口中还是一一答应了下来。

    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报道哈萨克人的袭击事件和加以谴责,本身就不是给外国人看,而是给本国民众看的。随着每年平均气温的不断降低,甘肃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特别是河西走廊这一块区域,当地绿洲的水源都是来自于祁连山的积雪融化,气温越低,当地便越是干燥缺水。

    而河西走廊的农业不断欠收,当地的民众就越是依赖于商道的维持,但是整个西域地区现在战火不断,也就导致了通往西域的商路风险极高,使得大多数商队现在还是选择了绕道漠北蒙古的远路。

    在这样的状况下,摆在朝廷面前的其实只有两条路,一是源源不断的从内地输送粮食进入甘肃,以赈济当地的民众;二则是发动一场征服西域的战争,打通前往中亚地区的商路,哪怕只是取得了天山南面的地区,也是能够解决甘肃的民生问题的。

    比这时代的人更明白什么叫小冰河期的朱由检,自然知道按照前一种方式去做,估计小冰河期还没结束,大明就要被拖垮了。夺取西域,打通前往中亚的商路,才是解决西北问题最好的办法。

    只不过,大明百姓最不喜欢的就是战争,哪怕是建州女真崛起吞并了整个辽东,大明百姓也很少有人支持收复辽东的战争的。只要女真人不要打进关内,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的生活下去了。

    当然,造成大明百姓如此厌恶战争的缘由,便是每一次大明发动的对外战争,百姓不仅要付出额外的税收和劳役,还要把家中的男丁送去作战。但是战争胜利后,那些好处却又被朝廷官员和豪门望族们一一分享,百姓却一无所获。对于这样的战争,人民自然是厌恶的。

    因此,想要发起针对西域的战争,朱由检就必须先发起一场舆论战,先扭转大明百姓对于对外战争的厌恶感,然后在战后释放战争红利给普通百姓,才能扭转大明百姓对待战争的观念。哈萨克人袭击大明商队的事由,无疑成了凝聚人心最好的引子。

    随着王承恩走进房间,向崇祯报告晚膳已经准备好,朱由检终于停下了和吕琦的谈话,起身走去餐厅了。在前往餐厅的路上,朱由检依然还在思索着,和越南的战争究竟已经打到什么程度了。

    被崇祯记挂的越南战争,其实也已经接近尾声了。在大明的策动之下,加上郑氏入侵广西之军的溃败。原本在福安半隐居养病的阮福源终于忍耐不住了,他认为这是广南国趁势统一越南的最好机会,于是亲自跑到了前线,指挥广南军队向北推进。

    于四月末,广南军攻下了升龙府西南方的清河、府里一带,距离升龙府只剩下了百里不到的路程。而卢象升率领的八千陆军军、六千海军也占据了红河下游的奉化、鸿基、海阳等地。

    至于刘兴祚所率领的2万余明军、土司兵及高平莫氏兵,从北面的老街及东面的高平分别出击,将升龙府北面的宣光镇给包围了起来。宣光镇保主武氏,和广南阮氏一样,都是越南国内的割据势力,只不过武氏的实力弱小,因此选择向郑氏臣服而已。

    武氏人马不过八千,面对明军的强大压力,只能一边依靠地形坚守,一边向升龙府求援。但是郑梉此时自顾不暇,只是派了3千杂兵象征性的救援了下宣光镇,这三千杂兵很快就被明军的外围部队所击破。

    于是在坚守了三个多月之后,武氏终于向刘兴祚投降,并将世子武公悳送到明军为质。夺取了宣光镇之后,刘兴祚便以宣光镇为基地,率一万五千人马沿着红河南下,进入了平坦的红河平原,停留在了升龙府东北方约百里外的丰州一带。

    于是到了五月中旬,郑氏所盘踞的升龙府已经被明军、莫氏、阮氏联军三面合围。如果不是正好遇到连绵的雨水,阻碍了联军的前进,联军大约此时已经抵达升龙府城外了。

    坐落于红河三角洲上的升龙府,建立于11世纪,距离今日也有近六百年历史了。作为越南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仿照中原都城修建的升龙府,在经过了历代越南君主的改建后,规模之大已经不亚于中原的都城了。

    升龙府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区域,外城周长约25公里,比北京的内城周长还要稍大一些。升龙府的内城同样分为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三个部分,京城则为平民百姓居住的街坊,约有近百条街道。

    升龙府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且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素有“百花春城“之称。其所在的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除了上游还能看到一些零星高地之外,下游都是河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因此极为适合农业发展。但是反过来看,也就意味着升龙府周围并无险可守。

    当阮福源意识到郑氏已经只剩下一座孤城之后,立刻动员了广南的全部家底,调集了将近3万大军抵达了府里,试图一战而定越南。他还派出阮有镒前去联络明军,约定日期一起进攻升龙府,为广南军分担压力。

    但是,六月初四,阮福源率广南军抵达升龙府城下开始作战,直到六月十一,他也没能看到明军的出现。六月十二到十三日暴雨,城外广南军营地被大水冲垮,广南士兵陷入在泥泞的沼泽之内,士气一时低落的无以复加。

    阮福源此时终于意识到明军似乎并不会出现了,他不得不下令撤兵。但是一直据城不出的郑梉,此时却亲自带着8千养精蓄锐已久的精兵发起了反击。士气衰落的广南军完全无法抵挡住郑主的突击,也没人愿意为大军断后,广南军终于从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损失了近万人马。

    退回到府里营地的阮福源又气又恼,当晚就卧床不起了。而在距离升龙府东南不足百里的海阳城,一直被软禁在城内一处宅院内的阮有镒,于六月八日早上趁着守卫明军士兵不备逃出了宅邸,并冲到了城内明军统帅卢象升的衙门前,将自己的出使目的和被软禁过程向卢象升做了哭诉。

    正在等待广南国回应的卢象升也是震惊了,他正狐疑着自己派人前往广南军中联络的使者迟迟没有回应,想不到广南军派出的使者倒是被自己的部下给扣押了起来。卢象升正打算点起护军前往追查,扣押阮有镒的究竟是谁,这边又传来了副帅郑芝龙前来拜访他的消息。

    卢象升压住了火气,令卫兵将阮有镒先带下去梳洗一番,待他先接待了郑芝龙,然后再来处理阮有镒被软禁的事情。

    卢象升召郑芝龙相见时,才发现他并非一个人前来,和他一起前来求见自己的,还有总理衙门派出的代表林岳山。卢象升和两人见礼之后,便向着郑芝龙问道:“郑巡检使和林委员一起过来找我,可是海上的后勤供应出了什么问题吗?”

    郑芝龙眼睛转了转回道:“后勤上面并无什么问题,越南的冬春季的水稻刚刚收获完成,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运输压力。

    其实我和林委员一起过来,是有其他要紧的事务同大帅汇报。详细的内容,就请林委员向你交代吧。”

    卢象升的目光顿时转移到了林岳山身上,三十出头的林岳山正式职务是总理衙门外交委员,在这场战争中他负责协调远征舰队的后勤调配及同藩国之间的交涉事务。

    他在郑芝龙这些武臣面前可以指手画脚不屑一顾,但是面对卢象升这样进士出身的文臣武职,却显得老实多了。

    林岳山起身向卢象升拱手行礼之后说道:“下官和郑巡阅使前来求见大帅,是希望大帅不要应允广南使者任何事情,以免让我国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卢象升眼睛眯了一下,迅速问道:“这么说来,扣押广南使者是你,还是你们一起干的?”

    郑芝龙正想着如何为自己辩解的时候,林岳山倒是大包大揽的回道:“回大帅,是下官下的命令。”

    卢象升盯着他,面无表情的说道:“你是觉得本帅斩不了你的头颅吗?”

    林岳山顿时感觉后脑一凉,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回道:“下官只是为国家做出了最有利的选择,并非是藐视大帅的权威。”

    卢象升气急而笑的说道:“我国联合广南国攻打越南郑氏,如今郑氏只剩下了一座孤城,眼下就在成功的最后关头,你却私下扣押广南使者,试图割裂我军同广南军的联系,这究竟算什么最有利的选择?你究竟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