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368章 退伍士兵
    虽然今日是范遥服役的最后一日,原本不必再听军号起床,但五年来铭刻在他身体里的习惯,依旧让他在听到军号的第一时间翻身坐起,并开始伸手去抓床边的衣裳,当他的手触及到衣物时才反应过来,今日自己已经不用操练了。

    已经适应了室内幽暗光线的范遥这才发觉,宿舍内的室友和他一样在听到军号后都翻身而起了。坐在床上的众人看着同伴都无言的相视一笑,有人或是倒头再睡,有人则继续穿戴着准备起身了。

    范遥并不打算再次躺下,只是放慢了穿衣的速度。在这穿衣的过程中,他想起了许多的往事。事实上他是为了一石小麦,才替人来服役的。

    他原本以为前往军营服役和替地主当长工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他们也是见过那些卫所里的士兵是怎么替武官老爷们劳作的。

    但是他真的没想到,在军营中他居然能够过上和之前17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在这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名,第一次可以放开肚子吃饭,第一次尝到了红烧肉和海鱼的味道,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也是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当然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么能跑。

    当他收到退役通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舍不得离开军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希望能够继续留下来。然而在长官的劝说下,范遥最终还是服从了命令。而和他同期退役的士兵们,也和他一样对军营依依不舍。

    第一期被征召的新军士兵大都不是良家子,他们都是属于村子里受欺压的最底层家庭出身,因此在军营中倒是第一次享受到了人的待遇。和旧官军相比,新军中对于官兵之间的关系管的极为严厉,以防止士兵变成军官的家奴和打手,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倒是给了这些士兵一些平等的教育。

    仅仅是给这些士兵吃饱了饭,又给了他们一些文化教育和尊重,就已经使得新式陆军同旧官军有了天壤之别的差距。如范遥这样的普通百姓,在经过了四年多的训练之后,其战斗能力已经和那些旧官军中的老兵油子不相上下了。

    而这些士兵的服从性和纪律性更是那些老兵油子不能比拟的,一个连的新军往往能够轻易打败三倍以上的旧官军,这也是为什么九边的边军现在对朝廷命令越来越听话的缘由。新式陆军辅以参谋体系,已经真正成为了大明武力的核心,就如同八旗军队在后金军中的地位一般。

    当天色大亮时,范遥等吃过了丰盛早餐的退役官兵们最后一次集结在了操场上,准备听从上官的最后一次演讲,然后就要各奔东西了。

    然而就在这人人伤感别离的时候,一队人马从营门处跑了过来,很快众人就看到了代表皇帝的旗帜。原本因为别离而显得垂头丧气的退役将士们终于精神振奋了起来,准备迎接皇帝的最后一次检阅。

    站在司令台上的朱由检向一干退役官兵表示了感谢,感谢他们这五年来为国家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不过在演讲结束之前他话题一转的说道:“…你们为国家奋斗了五年,接下来你们将要为自己的未来,为家人的幸福生活,为将这个社会改造的更适合于我们的子孙生活而继续奋斗。

    当你们在军中时,朕要求你们保家卫国。在你们离开军队返回普通人的生活之际,我再次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寄语各位,我希望各位即便离开军队,也不要忘记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的使命…”

    人真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明明是同样的一件事物,但当你采用了不同的态度去看待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皇帝发表演讲之前,退役官兵们都沉浸在了一种不舍离开的别离情绪之中,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实际上有些茫然和畏惧。因为他们知道,从离开军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将不会再受到组织团体的庇护,自然也不必再接受军中那些严苛的戒律,这样的生活反而让他们难以适应。

    然而在皇帝的描述和鼓励之下,这些退役官兵们意识到,他们虽然离开了军队,但并没有被彻底切断同军队的联系,崇祯允诺他们在遇到了困难时,一样可以通过各地的退役军人协会向军队和皇帝请求帮助。并且崇祯还声称,他们从军队的退役并不是撤离了战场,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新的战场进行战斗。

    在皇帝的演讲鼓励之下,包括范瑶在内的退役官兵在离开军营时,都是昂首挺胸充满了斗志,对于自己的未来再无此前那么茫然无措了。

    送走了这些新军退役将士之后,返回京城的路上,朱由检接到了袁崇焕和锦衣卫传回的,库伦之战和林丹汗失踪的消息。

    袁崇焕还以丰大总督的名义,向朝廷密报了关于插手察哈尔部可能出现的汗位交接的事务。对于袁崇焕所谓的插手,朱由检实在有些放心不下。而对于林丹汗的失踪,他也感到非常的意外。

    作为草原民族,察哈尔人居然在草原上被后金的军队所偷袭,这令朱由检感到十分之不解。更让他意外的是,林丹汗居然失踪在了广阔的漠北草原之上,这就让蒙古、后金、大明之间的局势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对崇祯来说,现在的大明并不需要草原上的局势出现大的变化,只要能够保持大明和蒙古联手对抗后金的形势,让大明北方的社会和经济重新恢复稳定,就是最好的局面。

    不过随着林丹汗的失踪,草原上的局势显然又要出现让人难以预料的变化了。正如袁崇焕所言,如果林丹汗真的回不来了,察哈尔部或是分裂或是选出一个反明的大汗出来,对于大明都不是什么好事,还是应该早作准备为妙。

    在返回京城的道路上,朱由检重新思考了关于草原上的布局。回到宫内的第一时间他便下令柳敬亭即刻前往五台山,和章嘉活佛一起前往归化城宣讲佛法,并了解察哈尔部留守归化的台吉、那颜们的想法。

    而他自己则同被召集起来的总参部参谋们讨论了下林丹汗失踪后的蒙古形势,并要求总参谋部制定出一个控制察哈尔部的用兵计划出来,必要时将要使用武力镇压察哈尔部出现的叛乱状况。

    虽然做好了两手准备,但是朱由检还是希望能够亲自见证察哈尔部的权力交接。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后金和大明之间最大一股力量的归属,谁掌握了这股力量,谁就掌握了漠南草原及征伐蒙古诸部的权力。

    不过想要前往大同、丰镇,现在京城中的争论和河北地区的土地改革实施,就都要有一个结论才行。

    崇祯五年五月八日,崇祯召开了国务会议,一是讨论落实河北的土地改革;二是对天津条约日本赔付的各项赔款进行最后的决定。

    在河北的勋贵、太监、卫所军官都被清理了数次之后,大部分的河北士绅又已经被崔呈秀、冯铨、黄立极等河北士绅领袖带入了改革派,因此对于这场土地改革的实施并没有多少反对的意见。

    更何况,为了能够让地方士绅百姓能够支持这场土地改革,朱由检在会上表示,“…在河北推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及公社化运动之后,河北的国家劳役行为将从此日起一概冻结。地方上的县衙、公社为了本地百姓利益修建的水利、防汛和道路工程,可以动员受益的百姓提供义务劳动之外,在外敌入侵及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外,任何人不得以国家的名义强行征发河北百姓服劳役…”

    作为天子脚下,河北地区的赋税一向是享受减免的,但是作为京城及蓟辽边镇的后方,此地百姓最为痛苦的还是繁重的徭役。这些徭役往往占去了一个强壮劳动力大半年的时间,让农户难以生产。

    虽然河北士民连年哀告,朝中官员也知道河北百姓的徭役实在过重,但一直以来大家也只能为河北百姓发发牢骚,并没什么人敢真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和河北百姓的苦痛相比,京城的安稳及边军的安定,才是朝廷最为关注的要点。

    但是随着军队的改制,军队后勤的制度化,使得军队占用的劳役大幅度下降了。加上崇祯登基以来在华北平原上大力修建的铁路和公路设施,对于海河水道的清理,对于天津、秦皇岛等北方海港的修建,使得北方交通运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这也就为撤除河北徭役提供了基础。

    土地改革和徭役撤除捆绑在一起时,就连那些并不赞成土地改革的清流官员也不好轻易反对了,毕竟这可是要得罪本地百姓的活计。和外地的百姓相比,河北百姓的声音可更容易传进京畿百姓的耳中,而京畿百姓的声音基本上就代表了大明百姓的喉舌。这些清流官员都是靠着名声吃饭的,自然不愿意在形势不明的状况下成为百姓眼中的奸臣。

    而一干河北出身的大臣选择支持河北土地改革的实施,那些外地的官员们就更不想趟这趟混水了。只是小小的一番争辩之后,国务会议还是以多数通过了这个方案。

    至于后面的赔款归属倒是让众人争吵的面红耳赤,无一人甘心对这么一大笔财源插不上手。在国务会议上居于弱势的内务府、总理衙门、海军军令部,最终只得到了这些赔款的四成,而以户部为首的朝廷各部得到六成。

    朱由检出手,也不过是替葡萄牙女王保住了自己的复国基金,和先从赔款中扣除内务府、总理衙门、海军军令部的作战支出,及战争公债的本息。作为户部尚书的郭允厚依然还是不太满足,最后还在会上要求,今后在国内发行的战争公债必须要得到户部的审核,并且不能擅自提高公债的利息云云。

    朝廷获得了这么一笔意外之财,使的各部官员之间也和气了许多,对于皇帝最近折腾出来的这些事情也就没那么看不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