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503章 路边老农
    京城的农历六月,其实就是公历的七月。也就是夏天到了。相对于去年夏天的炎热,今年的夏天倒是凉爽了许多。

    而海河流域经过了一年多的治理,终于显露出了一个大略的水系框架。调节河流水利的水库和灌溉渠道的修建,使得京畿地区以往只能种植高粱的草甸区,现在也被开发成了水稻种植区域。

    特别是京城西北的海淀附近,原本是湖泊密集的沼泽区域,除了芦苇和野鸭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农田。但是现在附近的村民却从这片芦苇荡中,硬生生的开辟出了一大片水田。田内的水利灌溉渠道纵横交错,远远望去倒是有了几分阡陌纵横,风吹稻浪翻滚的景致。

    而在附近的一些山坡地上,则开出了不少玉米田和红薯田。原本常见的谷子和高粱,先下却成了偶尔的点缀,只在一些边角地区还能看到。

    原本今日准备去海军军官学校巡视的朱由检,看着路边的农田和水渠,心中倒是大为振奋。他稍稍拉紧了缰绳,把跑的正欢的赤风给停了下来,想要好好看看这边的风景。

    而难得出城的赤风,显然还没跑尽兴,对于崇祯突然拉停它的举动甚为不满,晃着脑袋在原地转了起来,让崇祯不得不陪着小心安抚了它许久,才让它安静下来。

    跟着崇祯身后的几名侍卫赶紧下马跑来过来,接过了崇祯手上的缰绳,小心的向他询问道:“陛下可有什么事要吩咐么?”

    朱由检示意一名侍卫走进一些,然后按住他的肩膀下了马,稍稍活动了下才说道:“骑的太久,腿有些麻了,我们在这里小歇一会在走。”

    连善祥不在京城时,接替他负责皇帝警卫的,便是亲军指挥使梁用吉。这位亲军指挥使原本就是世代锦衣亲军出身,不过一向不爱参与政治,做什么事都很谨慎小心,因此不被上司和魏忠贤所喜,在锦衣卫中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

    朱由检便是看在他谨慎小心,又没有参与过天启党争,帮助魏忠贤打压过东林党人。因此很快把他提拔进了侍卫亲军。

    他赶紧从腰间摘下了水壶递给了崇祯说道:“陛下你先喝口水润润嗓子,要不然我们去前面那处凉亭歇一歇脚好了,那里没有太阳直接照射。”

    朱由检抬头往前看了看,的确有一座小小的木亭,边上还长着一株犹如大伞一般的槐树,把整个木亭都遮蔽在了树荫之下。他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也好,就去亭子里坐上一会,你去请那边田间劳作的农夫过来,朕想同他聊一聊。”

    虽然不知道崇祯找那个在田里劳动的老头做什么,不过很知趣的没有多问,而是很快就遵照了皇帝的吩咐,把人给请了过来。

    看着这位头发花白,又黑又瘦,脸上皱纹如同刀刻一般的农夫,在自己面前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

    朱由检不由温和的对他说道:“老丈不要害怕,我只是路过这里,看到此处风景一时欣喜,才叫你过来询问一二,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位农夫虽然还有些胆怯的缩着脖子,担也点了头点了头说道:“还请贵人问话,小人知道什么就说什么。绝不敢隐瞒贵人。

    朱由检仔细想了想才问道:“我刚刚经过这里时,发觉田地都里种的大都是海外传来的玉米、红薯,还有一些大豆。我就想问问,这玉米、红薯的产量,同原来的高粱、谷子相比,每亩可多得多少?”

    这位老农并没有认出自己面前就坐的是大明皇帝,他以为这大概是京城那家的公子到乡下来解闷来了。

    崇祯的和颜悦色,终于释去了这位农夫心中的惧意。而崇祯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正好在他解答的内容之一。

    因此,他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的回答了崇祯的疑问,“我家的田地不肥,往年种谷子和高粱最好的年成,也就每亩能收100斤上下。

    倒是这玉米、红薯产量要高一些,去年隔壁村种的玉米大约收了150斤一亩,红薯是300多斤一亩。而且玉米杆子还能喂牲口,红薯叶和藤既能当粮也能当菜,比高粱好吃。因此今年我们这好多人家,都种上了玉米和红薯。”

    朱由检想了想便问道:“老丈家里有几个人,有几亩田?这每年打的粮食够吃么?”

    老农曲着手指算了算,才开口回道:“我家6口人,一个老妻,一个儿媳,一个儿子,两个孙子,自家有10亩田,还租了赵东家20亩地。去掉税赋和田租,一年勉强能混个肚饱。

    只要别像去年那样旱的厉害,朝廷要是能待我等再宽松些,别派到往辽东运送军粮的重役,那日子还能过的下去…”

    站在亭外的梁用吉甚为诧异的听着,皇帝同这位老农絮絮叨叨的聊天,问些家长里短的事务。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毕竟除了几个较为出名的清官之外,大明朝的官员是懒得去了解,什么民间疾苦的。

    就算是那几位清官,他们也不会如此和颜悦色的同一位老农坐在一起聊天。守在亭外的梁用吉,不自觉的挺直了自己的身体,似乎感觉外面的太阳也没这么热烈了。

    聊了快一个小时,朱由检才结束了这场谈话。他摸了摸口袋,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带,于是便叫来了亭外的梁用吉,从他那里取了一块银元过来。

    朱由检同老农握了握手,然后把这块银元放在老农手心说道:“耽误了老丈这么久,这点钱请你喝一杯酒解解乏。你且放心过日子,这输送军粮到外地的重役,暂时是不会有了。”

    老农甚为犹豫,他颇想拒绝,但是又有些不舍的握着这块银元。不过朱由检并没有同他继续推来让去,说完便转身离开了木亭,在侍卫的搀扶下上了赤风。

    上马跑了一段路之后,朱由检才说了一句,“看来今年京畿附近的收成还是不错的,要是能够继续改善水利灌溉,就不必再担心如去年一般的大旱了。”

    紧紧跟在崇祯身后的梁用吉,下意识的就回道:“这都有赖陛下之德政啊。”

    朱由检闻言便转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说道:“梁指挥使怎么也学会拍起朕的马屁来了,朕有什么功劳,这都是京畿数十万百姓和蒋申葆的功劳,朕怎么敢贪墨他们的辛劳…”

    抵达了海军军官学校后,校长张燮便陪同悄然到来的崇祯巡视起这座海军学校来了。现在的海军学校,除了一部分区域之外,已经看不出那个京都名园的面貌了。

    院中约二分之一的花草、假山、树木都被推平了,形成了一大三小四个操场。小桥流水,林木幽深的一座园林,顿时变成了英气勃勃的军营。

    在张燮到来之后,海军军官学校学生内部之间的斗争已经大为好转。不是张燮有多么苦口婆心,而是这位龙溪举人行事一板一眼,严厉非常。不管是什么背景的学生,只要违背了他制定的校规,就一定会重重处罚。

    这位行事同那位软弱的俞都督完全是两类人,而有着崇祯支持的他,根本不必担心这些学生背后的家族势力。因为崇祯有鉴于,某些勋贵和将门子弟带着家丁家仆上学,因此特地在军校门口设立了一块石碑,禁止一切学员携带仆役进入军校大门,违背三次者当即开除。

    此外,崇祯还在贵族院通过了一项命令,一切勋贵继承爵位之前,必须要获得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燕京大学,以上三所学校中任一学校的**书,否则不予袭爵。

    正是在这种压迫之下,这些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们,终于把自己的心思用在了学业上。而学生之间因为出身差别,互相争斗的事件也少了许多。

    不过这其中也有海军军官学校加大了学习任务的因素,如果说去年他们只需要学习些算术、天文、地理知识,还要走一走队列什么的。

    那么那位英国船长及荷兰人的到来授课,则给了海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在海上每一个人遇到的风险都是一样的,海上的飓风不会因为你是国王而让路,也不会因为你是一名水手而找上你。

    英国船长安德烈和荷兰人爱德蒙·唐泰斯,他们见过了这所海军军官学校之后,对于这种方式能不能训练出一名出色的舰长,深感怀疑。

    毕竟在这个时代,欧洲的每一位舰长都是从小在船上以学徒的方式,去学习驾驶船只的本事。从没有那个人,是在陆地上学会同大海搏斗的本领。

    不过考虑到大明的现实,这两位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还是颇有兴趣的为这所海军学校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在湖边建造两艘不能航行的训练舰。

    让这些学员们熟悉船只的结构,和船上的生活。虽然缺少了各种海况的考验,但是也能让他们对海上生活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朱由检很快便认可了这两人提出的所有改进意见,在他看来,既然这两人都要远洋航行的经验,自然就应当听取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