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章 后人的事后诸葛亮
    李博回到军帐之中,只见一个明眸利齿的女子正坐在上座之上。

    “来人啊,拖出去砍了。”见到这女子,李博自顾自的端起一杯茶水喝了,对着军帐外面喊道。

    “喂喂喂,上仙你这是不按节奏出牌啊!人家可是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和你会合的好吧!”见到李博开口便让士兵将她拖出去砍了,女子不满的嘟囔道。

    “谢将军,请问需要将这位姑娘拖出去吗?”士兵尽职的问道。

    “你敢!我可是他妻子!你问他把谁拖出去砍了。”说罢,女子直接从上座跳了下来,揪着李博的耳朵对着士兵说道。

    “将我拖出去砍了,砍一次不满意,砍两次!”李博无奈的对士兵说道,并且让他出去了。

    士兵摆出一副我懂了的表情,退了出去,但内心在吐槽,我拿当兵的工资还要负责看你们两口子撒狗粮,工作真难。

    “喂,我说你打算揪耳朵揪到什么时候。你这太不按套路出牌了,一上来就坐在上座的位置,以后记得先对暗号,不是每次都那么走运,能够刚好遇到我,要是别人说不定真把你拖出去砍了。”李博扭头对女子的说道。

    眼前的女子,正是李博此前安排来到黑石城镇的袁素素。

    “你是说上次你教我的那句黑化肥发灰会挥发吗?”袁素素歪了歪头,用手指顶着脸说道。

    “对啊,你说黑化肥发灰会挥发,我答灰化肥挥发会发黑,这样我们才能互相确认身份。”李博语重心长的对袁素素说道。

    “可是,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人就是被上仙你附身了啊!我爹6岁就教过我如何观人气色了。”袁素素理所当然的回了一句。

    这老袁家的人果然都是深不可测!这种设定简直是毫无道理的胡说八道,但只要套在他们家头上,却又是理所当然的一本正经,什么都能解释的过去!

    好吧,李博发现对于袁天罡这三人组还真不需要解释太多,他们本身就是BUG一样的存在。

    在这个充满了违和的开场以后,李博细细的询问了一下当前长安的局势。

    因为虽然看起来他还是在公元617年,但是与当时离开刘文静的身体时,还是有一点时间差的,这些时间中长安发生的事情未必能传达到瓦岗寨,因为那时候没有人会发朋友圈。

    袁素素给李博带来了一个意料中的好消息,那就是李世民成功的将李靖纳入到自己的幕下,作为三卫。

    这当中的功劳除了李世民以外,还有袁天罡两师徒,二人从天道说到地势,再到人和,与李世民一唱两和,深刻的向李渊阐述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极其正确的观念。

    当然,这过程中李世民为了让李渊做出决定,用自己的职位为李靖做出了担保,假若李靖未能有所建树,或者叛逃,李世民甘愿受责。

    也可以看得出来,李渊还是非常看重自己的二子李世民,否则在裴寂这个好基友的劝说下,李建成的反对下,他是不会把李靖交给李世民的。

    至于他留给袁天罡的锦囊,暂时还不需要派上用场。

    袁素素带来的最后一个消息就是在李靖的介绍下,有一位名叫虬髯客的绿林人事加入到了李世民麾下。

    什么?!连虬髯客这个介于真实历史和小说之间的神秘人物都出现了?李博不由的感觉到头又大了几分。

    了解完长安的变化后,李博再次和袁素素交流起来,鉴于这袁素素的接受能力超强,估计有一天都能接受李博是来自未来的人了。

    袁素素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自己对于李博如此的信任。

    这也许是历史的必然,身处历史当中,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事物,无论是水,是鱼,是落叶,还是船,你在书写历史,历史也在塑造你。

    李密收到士兵汇报上来的消息,不禁大喜,连妻子都带来了,那谢将军肯定就是铁了心,会和自己在创业的大道上齐头并进啊。

    于是赶紧然人安排了些莲子枣子送到谢将军的帐中。

    李博作为一个22世纪的未婚青年,当见到这些东西时,却不明所以,一脸懵逼。

    这时袁素素淡定的拿起枣子吃了起来,边吃边说:“这枣子呢,是早生贵子的意思,而这莲子就是连生贵子的意思。上仙这都不懂啊?难道你平时没有多和送子观音谈过佛偈吗?”

    看来李密是安排了人在这边监视啊,但是这也太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吧,那么快就送东西来,卧底不就暴露了?

    李密恐怕是不知道当卧底都是: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一卧底都是十年。

    不过在这种乱世,比如李渊,公元617年起兵,618年都称帝建立唐朝了,堪称造反典范,所以十年太长只争朝夕。

    正好李博也要找李密,顺着李密送“贺礼”这个契机,他便动身前去李密的军帐,一路上他思考着李密攻打洛阳的这个决定。

    虽然后世认为李密之败,源于没像李渊一样先关中之地长安,但是李博认为这样想其实不算太正确,因为大家都是看到了李渊成功,作为事后诸葛亮推断出来的,虽有理但逻辑上并非一定完全说的通。

    因为如果谁取了关中,谁就是赢家的话,那早就取得关中的王莽、董卓,也太不走运了吧。

    全因李密这个时候已经占领了洛口、回洛两仓,那就是相当于卡住了洛阳的脖子,洛阳城内粮仓根本不足以应付二十余万守军长久使用。

    如果李密能够歼灭收编这二十余万隋军,可以说中原可定,再挥师东进逼扬州,一统天下也并非痴人说梦。

    更何况瓦岗军派系复杂,如果放着洛阳不打,去打长安,翟让遗留的瓦岗系,裴仁基的带过来的隋军系,孟让等外来鱼龙混杂系,很难保证在攻打长安时,会不会笼里鸡作反,敌人没死,自己人把自己人掐死了。

    如果同时攻打洛阳和长安,两线作战,以瓦岗的军力根本没办法承受的起这损耗。

    所以站在当李密的角度来看,当时选择打洛阳未必就是如后世的人说的那样,做了错误的决定。

    只是时也势也,很多时候不是你分析的对,就能的到好的结果,事情往往充满着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