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4章 屈突通辞官
    屈突通痛心地说:“可是杨侑是圣天子的血脉。”

    杨崇冷冷地说:“他和杨政道争夺皇位,就已经不顾血脉亲情,看重的只有那个虚无缥缈的皇位,为此不惜与我们分道扬镳。杨侑他忘了,如果不是我们,他早死在李渊手里,祭了李唐的大旗。可是他在做什么,想着到李世民那里做傀儡皇帝,想着与宋子闲一起兴风作浪,屈突将军,帝王之争没有亲情,没有友情。”

    杨崇的心理也不痛快,这件事是杨侑自己造成的,就算袁天罡利用了人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再说,袁天罡他们在江都活动,你这个留守真的一点都不知情吗?屈突通听懂了,杨崇在这个问题上不会让步,崔德本晓得不能让两人再争论下去,试探着问道:“越王是为了杨侑而来?”

    杨崇笑了笑说:“那是偶然之得,这里有你们,原本不应该我操心。我们原本是来扬州看船厂,准备造船,周老爷子的人看到了袁天罡,我们就估计扬州有一出好戏,没想到是一场如此的大戏。”

    造船,屈突通与崔德本的神经立即被挑起来,顾不上杨崇话里淡淡的讽刺。在海边上造船,杨崇绝不是想着去攻打李唐,而是想着另一个敌人,高句丽;大隋四征高句丽,损失了上百万的军队民夫,最后导致江山易主,现在杨崇和李渊一决雌雄的局面。杨崇和杨广一样,还是不肯放过这个大隋的死对头。

    屈突通明白了,为什么杨崇能说服尧君素这些大隋的铁杆粉丝改弦易辙。征服高句丽,一雪前耻,是大隋军中多少男儿的心愿,杨侗等人是尧君素他们根本看不上眼,只有杨崇,才最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崔德本醒悟得更早:“越王,是准备在扬州造船?”

    杨崇颔首说:“在扬州、泉州、登州造船,先打造一支海上的船队,由辅公佑、周绍基负责;崔大人原来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管过水军,我有这个想法,让你参与;我这次与张大哥见面,就是要给他船上装希腊火,训练能作战的战士。二位进了大帐,杨侑的案子就算过去了,我只问你们,愿不愿意在江都管这件事,如果不愿,我可以另外安排你们去处。”

    杨崇的话说得很直白,谁都知道杨侑的死扰乱了杨崇的情绪,因此对实际上参与叛乱的屈突通两人并没有好脸色。屈突通颓然坐在一张椅子上,若没有今天的事情,屈突通还能说些劝阻的话,但是现在屈突通明白,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崔德本施礼说:“下官还是留在江都吧。”

    杨崇压着火,下面的人就应该低调一点,崔德本还是识相的,江都的事不管自己如何都是有错的,可是屈突通一句没有任何软化的表态。屈突通的这个架势就是要放弃一切,屈突寿兄弟心里都快急出火来,杨侑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就算了,江都长安肯定有一场腥风血雨,老爷子,你可别犯糊涂;营门哨官来报,江南顾家家主顾曦和张家家主张归东到了。

    杨崇听说顾曦两人到达,立即派王恭代替自己起迎接,自己与辅公佑等人去了另外一个帐篷接见,崔德本也被叫了过去;崔德本是个干才,军政双优的人物,只要愿意服软,杨崇还是既往不咎的。崔德本只要留在江都,顾曦、张归东就免不了与崔德本打交道,自己在场可以解决不少事。

    只有寥寥数人还留在这里,屈突通的情绪还是有些不甘,一直在饮茶的宫易拙猛然放下茶杯,喝道:“屈突通,难道一个杨侑比大隋的江山还重要,自古朝代,有多少帝王被废,杨侑不过是个与叛贼谋利的小人,从一开始就是傀儡皇帝,有什么值得这么纠结。”

    宫易拙的声音不大,但是吐字有力,音震耳膜,可谓字字诛心,又不失金玉良言;以屈突通的年纪和身份,帐篷内的人也就是宫易拙可以这么说他,屈突通艰难地抬起头,苦涩地说:“宫主,无所谓对错,将来我有何颜面见圣天子于地下。”

    宫易拙暗暗好笑,人都是会犯糊涂的,宫易拙放低声调说:“从你逃出洛阳投奔杨崇开始,你就背叛了圣天子;当时杨崇派崔民寿他们见你,说得很清楚,他不会立任何人为帝。那什么意思,你不清楚吗,杨崇将来不是自立为王,就是归顺于某个皇帝,可是中原的枭雄都是圣天子的仇人,杨崇注定无处归顺。你们糊涂的是,以为可以掣肘杨崇,忘了做下属的规矩。”

    屈突寿朝宫易拙深施一礼问:“宫前辈,家父现在应该怎么做?”

    宫易拙沉默片刻说:“大将军要是过不了心中这个坎,不妨辞官回长安,按照杨崇的秉性依旧会赐爵以待,你们屈突家也能避开后面的风口浪尖。如果能卸下包袱,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继续做你的江都留守。”

    宫易拙说完,就示意其他人和自己一起离开帐篷,留屈突通父子三人自己协商,屈突通最后还是选择了辞官;杨崇没有挽留,任命辅公祐为江都留守,左武卫调驻江都,左骁卫由王要汉率领,换防丹阳。屈突通被赐爵当涂县公,屈突寿被任命为果毅郎将,屈突诠为六合县丞。

    辅公祐平步青云,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代表着江淮军在南方的绝对气势,但是杨崇也没有损失,获得了丹阳的控制权,可以保证江南那片富庶地区的稳定。辅公佑出自江淮军,有些事还有所顾忌,事情做狠了,怕别人说他绝情;王要汉是瓦岗将领,只听杨崇的,就没那么多想法。

    杨崇相信,寇九珙的杭州、王要汉的丹阳、加上于钦焘掌管的漕运,就能保证江南的物资能够顺利北上进入关中;等铁厂的钢铁一出来,所有的人就会意识到王要汉的重要性,王要汉是保住铁厂不被人侵入的关键。听杨崇说着自己的春秋美梦,眼巴巴从余杭郡赶来的寇九珙不相信地说:“余杭你都没去过,能比我想到的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