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章 良宵
    至于洪衍武,他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要演正经节目通常是不会有什么显著效果的。所以他的表演是走得曲艺路线。以“脱口秀”的形式,一连给大家讲了三个有关粽子的笑话。

    应该说,效果是真不错,可一个笑话比一个不正经,惹得大家笑骂并举。

    第一个,洪衍武绝对是挟私报复,先拿大哥来打镲。

    从桌旁站起来,他就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

    “我亲爱的父母家人,兄弟姐妹,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吃什么吗?对,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咱爸刚刚说过的,为纪念屈原这位诗人。可为什么用粽子纪念屈原?据民间传说,是怕汨罗江里的鱼虾王八吃屈原的遗体。嗯!这一点其实大有可讨论之处。洪钧不认可,我也不认可。可偏偏大哥却认为是自古不变绝对不可讨论的真理。所以说,在大哥看来,粽子就是百姓拿来喂王八的。那么现在请问了,今天大哥自己吃粽子的时候,心里感受又是怎么样的呢?谁能回答,有奖!”

    最后一句一出口,才思敏捷的洪衍文当场一口“桂花陈”就喷地面上了。

    在克制不住地哄堂大笑声中,醒过味儿来的其他年轻人也无不指责洪衍武犯坏,变着法儿的挤兑人。

    洪禄承和王蕴琳这对父母却齐齐相视苦笑,无比为儿子这不肯吃一点亏的性情发愁。

    唯有洪钧这小不点儿,和躺在妈妈怀里的洪镒没听明白。

    好在大哥大嫂倒是没生气,只是全都怕了洪衍武的口才举手投降了。

    徐曼丽说,“你这个坏老三!真是开罪不起!我们认输!”

    洪衍争则说,“你小子还是口下留德吧,算我怕了你了!”

    洪衍武赶紧笑着冲大哥大嫂抱拳请罪,表示只是玩笑并无恶意。跟着,第二个笑话便脱口而出。

    “端午要举行龙舟赛,各位都知道这个风俗吧?这一天,饭馆里的各色糕饼也去参与。没想到烧麦争先,一个闪失被挤到水里。跟着粽子想都没想,脱了衣服就跳下去救,只是它这个决定太草率,自己也直往下沉。眼瞅着这俩货色就都要没命了,索性会水的汤圆也在场,施以援手救了它们。但才一上岸,汤圆就忍不住骂了粽子,‘你小子是不是傻呀?一看见穿裙子的就不要命啊!’”

    这一次,因生动的拟人化表达和另类的想象,大家又被逗乐了。

    只是在这个年头,这完全可以算带色的“荤段子”了。于是这就造成女人们纷纷脸红,男人的笑声不多,大家都强忍着的效果。

    甚至还遭到了王蕴琳的一番正色斥责。

    “老三,这个笑话可不好,上不了台面。好在也就是家里说说,没人笑话你,要敢去外面胡诌,我可不答应!接下来你赶紧说个好的,要是再像前两个一样这么讨人厌,我就罚你自己个明儿把整个院子都扫了!而且不许泉子帮忙!听见没有?”

    这个提议是大得人心。大伙儿纷纷起哄。洪衍争更是连拍马屁,直夸母亲大人圣明,终于说句公道话,不护短了。

    而就这工夫,“糖心儿”居然冲洪衍武也做了个鬼脸。那意思是同样想看他的笑话。

    整个一个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锤啊。

    好在咱洪三爷可不是非常人物。老家贼的肚儿,那是杂货铺儿啊。幽默的段子数不胜数。什么分寸的都有,这难不住他。

    洪衍武略一思量,跟着第三个又出了口。

    “咱还说饭馆里的糕饼界的事儿。端午这天晚巴晌,米饭和包子打上了群架。米饭仗着人多势众,一碗饭好几千米粒撒出去,见了来帮包子的就打,什么菜包、肉包、豆沙包,蒸饺、水饺、糖三角,无一幸免。就连粽子都被逼到墙角里。幸亏粽子有急智,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对米饭们大叫一声‘众位兄弟们,都看清楚喽,我是卧底!自家人!’”

    “哈哈哈!”

    这次的笑话真可谓奇思妙想,浅白易懂。不但把大家给集体逗乐了,就连洪钧也听明白了。自然获得大家的一致赞誉。

    洪禄承给的评价也很高。说这个笑话和《饽饽阵》有异曲同工之秒。应该放洪衍武过关。

    这样洪衍武冲四座拱了拱手,终于一身轻松的坐了下来。

    只不过洪禄承可没想到,他这一句饶了洪衍武,却又给他自己个添了事儿了。

    因为大家都没听说过什么《饽饽阵》,不免都好奇上了。不但几个儿女来打听《饽饽阵》是什么,洪钧也闹着要爷爷讲一讲。

    老爷子就告诉大家伙。说《饽饽阵》是说相声的唱的太平歌词。内容是将几百种饽饽名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篇两军对垒、摆阵征战的故事。

    像什么“烧麦出征丧残生,窝窝头回营调救兵”,什么“槽子糕骑着一匹萨其马,黄杠子饽饽拿在手中”。皆为此类。

    嘿,这简简单单吐露出的一两句,就能听出语言风趣至极。

    可这么一来,大家当然也就更感兴趣了,都求洪禄承给来上一段完整的。特别是洪钧这个小人儿,扭糖似的摇着爷爷的胳膊缠磨。

    没办法,盛情难却,洪禄承也就只好勉为其难,给大家唱了一小段。

    还真别说,老爷子能票老生的嗓子还真不错。而且别看他时隔多年没有听过了,可由于洪家祖上就是开“饽饽铺”起家的,词儿还记得特别清楚,把几十种糕饼的顺序动态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结果老爷子一唱完,那是好评如潮啊。众人公推,远超洪衍争的“电影串烧”和洪衍武的几个小笑话。

    这样一来,老爷子的节目在曲艺范畴里暂时公认排在第一位了。

    可这还没完呢。此时大家的兴致堪称最热烈的时候,未免都有点意犹未尽,仍旧盼望着有人能再演个精彩的节目。

    于是在洪钧以两首儿歌作为中场小段儿暂时救场之后。洪衍武就又提出一个建议,说既然今儿爸都演了节目了,那妈自然也得来一个。

    同时这小子怕妈推辞。还来了个大揭秘。自称他在家里的旧物中寻到一支洞箫,今天刚刚交到爸妈手里,爸说那玩意就是妈当年的爱物。显然妈是会几首曲子的了。

    好,这么一来,王蕴琳想借口不会也是不行的了。老太太笑嗔了洪衍武几句,也就爽快地在大家的鼓掌欢迎下应了,说干脆给大家伙儿吹一曲《良宵》吧。

    这样,在洪衍武小跑儿去屋里把一根紫竹九节洞箫取来之后,王蕴琳又拿手绢沾着“莲花白”仔细擦过了吹口,一阵悠悠的箫声便浸润在了清亮的夜色之中。

    那曲调是特别细腻清丽,顷刻便将大伙儿的喧嚣瞬间平息,让整个院落都变得水一般静。

    要说这曲《良宵》,其实原名叫做《除夜小唱》,是作曲家刘天华1928年除夕创作的曲目。

    当时,刘天华的几个学生与他的亲朋好友到他家过年,室内温馨的气氛与室外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交融在一起,让刘天华的心情特别好。

    所以这首乐曲曲调当顺畅柔美,极少跌宕,完全是为了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从情绪和氛围上讲,也就与今天洪家家宴贴切极了。

    实际上正是如此,尽管园中的灯光映照之下,阁楼外树影婆娑。东侧粉墙依然,西侧紫藤依然,听着这般曲声,难免使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但圆木桌上的美酒和红烧黄鱼散溢出的香气,配上这曲《良宵》,无疑又为大家的心头,平添了一层温暖的家味儿,让人在想象与现实间感到了一种奇妙的舒适与温馨之气。

    于是一时间,除了洪钧还能把精力放在吃上,洪镒躺在妈妈的怀里沉沉睡去。其余每个人,几乎都陷入了一种品味的沉思,一种慵懒的沉寂。

    大家都只会默默地坐着,凝视坐在灯笼映照下的王蕴琳,看着她身后巨大的阁楼和楼外的树影、粉墙、紫藤,便会觉得此时此刻是这般的美好。

    无论是谁,所有的听者在这箫声与月色之下,都不会再有一点燥热之感,沸腾活跃的思考也仿佛化作固定的符号,在脑海中淡化、隐退。

    当然,每个人在想的东西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都会有各自微妙的体验。

    比如说,洪禄承是在对历史进行重温与怀念。

    他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他的妻子便在这里吹,他坐在这里听,如今依然如故。

    多少年了啊!孩子们不但大了,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了!

    而洪家的儿女们则大多在感叹,在佩服。只为他们意外地看到了母亲从未彰显过的一面。

    妈吹得真好。妈怎么什么都会?琴棋书画,大家闺秀。但是却默默无闻地隐藏了这么多年。真不知道妈的身上还有多少秘密?

    这才叫真人不露相呢。我们这一代人要比起来,实在太浅薄了。

    糖心儿的心思其实也差不多。但羡慕感更加突出。

    她觉得未来的婆婆年轻时必定是个大美人,哪怕是现在,她从王蕴琳的身上扔能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

    在她看来,这大致应该就叫做“风韵”吧。那真是一种任何外在的修饰都难以企及的美。是一种永远不会慌乱、碰到什么都不会心虚的镇定自若。

    她要是到了老的时候,也能是这个样子就好了。

    唯独和大家有点不一样的是洪衍武,这小子思想境界十分堕落。

    他美滋滋给自己点燃了一根烟,吐着烟雾又喝了两口汽水,不禁很有成就感地想着。

    院子外面的那些人,脑子里成天装着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有什么劲啊?

    瞎掰!还是咱家这副“万恶旧社会”的样子,才有点意思!

    真别说,当地主老财就是好啊!在宅子里面就是完全自己的天地,怎么折腾都没人来指手画脚。

    嗯,等我更发达了,我也弄几头熊猫儿回家养养,每天黄昏时分,全家一人一头,牵着花园子里遛熊猫儿去。壮哉!快哉!

    不不不,这就有点太过了!司马昭笑刘禅的典故教育了我们,时刻也不能忘了嘚瑟必败!

    对!幸福的人儿啊,要低调。省得那些不幸的人儿哟,受煎熬。

    有群号了:244574974,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快来加入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