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04章:每有鱼肉的宴席(上)
    杨母招待自家的庄户,也没有那么大的规矩,喝茶聊天那样文雅的一套,杨母也知道对庄户们来说不实用,不如直接开席吃饭来的实在。

    只是这顿饭要吃的话,感觉上就有点怪了。

    毕竟是皇帝大丧的期间,大摆筵席似乎不合规矩,所以这顿饭被杨母美其名曰是哀悼陛下驾崩的斋宴。

    乍看上去,桌子上的都是青菜豆腐,不过杨怀仁仔细看了看,那些青菜豆腐上却都是油花花的,看来家里厨子炒菜的时候没少放油啊。

    甚至杨怀仁明明闻到了明显的猪肉味,但却就是没看见哪怕一小块猪肉。

    杨怀仁作为厨子,很快便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母亲这是和规矩玩了一招擦边球啊。

    母亲的想法很简单,皇帝驾崩了,照规矩不能宰杀牲畜,不能吃肉,不管杨家是官宦人家还是普通百姓,这都是必须要遵守的。

    但仔细想想,自家人在家吃饭,外头人谁也看不到啊,规矩定出来其实还是形式上的,外头寻常老百姓,也不见得就一定会严格遵守的。

    特别是眼看就要过年了,让老百姓过年还要吃咸菜豆腐的,百姓们也不乐意。

    这跟是不是尊敬过世的陛下关系其实也不大,民以食为天,显然比以皇帝为天更加重要。

    只要自家人不说出去,外头人看不见,偷摸的享受一些美食,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杨母做的也算是比较规矩了,并没有偷摸上几个肉菜什么的,而是换了一种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最终目的。

    吩咐厨子们炒菜的时候,该用的油要多放,该用的肉啊鱼啊也不能少,只不过菜做好了从厨房里端出来之前,让厨子们费点劲,把那些犯忌讳的肉啊鱼啊挑拣出来了罢了。

    于是出现了庄户们眼前的这些所谓的斋菜,看不见鱼肉,却能闻见鱼肉的香味,青菜豆腐做的油花花的,吃起来的话味道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结的说,这就是一桌看不见鱼和肉,但却少不了大鱼大肉的味道的宴席了。

    庄户们也明白这是老夫人为了他们想出来的办法,自然是心怀感激。

    虽然说如今大家日子都过的很好了,庄子里的生活条件比以前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像吃肉这种事就已经不再是大家期盼的事情。

    不过能在东家家里吃上一顿饭,那意义还是不同的,别管这一桌菜看不看得见鱼啊肉啊什么的,老夫人这份心意,就足够他们感恩戴德了。

    老夫人和东家亲自招待他们,对他们的态度也绝不像是寻常的那种东家和佃户的关系,那般冷冰冰的充满了阶级区别,而是像一家人一样,少了一些规矩,多了许多亲情的味道。

    庄户们实在,该有的礼数是绝对不会少的,有几个年轻一些的,辈分上小一些的,甚至见了老夫人便跪了下去见礼。

    这样的礼数杨怀仁虽然有些不喜欢,不过这么多年也已经习惯了,何况行礼的是自家庄户,他们是真心实意的表达自己内心的尊敬和感激,绝不是其他人那样,表面上尊敬,实际上内心里不知道怎么腹诽呢。

    杨母其实年纪也不大,至今也还未到五十岁,只是对于自家的庄户,她受得起这样的大礼,所以也不用弄那些虚假客套。

    行了礼,庄户们才按照辈分和规矩坐定,杨母也不用避讳自己是女人的事情,可以直接上桌,李老头作为庄户头子,可以坐在主客的下首位。

    而杨怀仁则坐在母亲对面的迎宾位,这样主家招待起自家的庄户来,也像招待正式的客人一般,主家说话可以照顾到桌上的所有客人。

    杨母觉得自己虽然是女人,却也是来自孔孟之乡的女人,宴会上的礼仪那也是不能少的。

    特别是招待自家庄户,前三巡敬酒该说的话,也绝不能少。

    一敬天地,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敬祖先,期盼祖宗保佑福寿安康,三敬那些付出了辛苦劳动的庄户们,期盼他们来年继续辛勤劳动,也保持身体健康。

    用的自然是自家产的成年随园春美酒,酒过三巡之后,杨母才劝着大家敞开怀了吃,庆祝年间又是一个丰收年。

    虽然皇帝驾崩的事情让这顿饭多少显得有些奇怪,但庄户们却并不太在意皇帝,他们更在意那些敬酒词里的意境,同样暗自里向天祈祷着来年的好光景。

    当然,还是不敢太大声,宴席上的欢声笑语,也显得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控制似的,被压低了很多。

    但庄户们内心里的欢愉是真实的,回顾这十年,他们也感叹幸好遇上了杨家这样的好东家,才让他们过上了原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李老头似乎吃酒吃的有些醉意了,毕竟人上了年纪,陈年的随园春后劲儿也大,他竟不自觉地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杨怀仁赶忙安慰,不了李老头摆摆手道,“东家不用安慰我这个老头子,是老头子感怀这几年的好日子,才忍不住老怀感慰。”

    接着他转向了杨母,先颔首施了一礼,才缓缓道,“夫人见笑了,老头子我是真的打心眼里感激主家这么多年来对我们庄户人家的照顾。

    遥想当年,我老李头还曾经担心过,新的东家来了,我们庄户们还不能像以前一样吃的上饭,能安心过日子。

    原来给南阳郡王当佃户的时候,虽然说一年下来也没什么积蓄,可庄户们也能吃得上饭,不至于挨饿。

    可那会儿的情况,我们庄户人家过的日子,其实就是得过且过,给南阳郡王种地干活,庄子还得叫皇庄。

    每年交了东家的地租,也剩不下很多收成了,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是一个样,能吃得上饭,也好不到哪儿去。

    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子,大家也习惯了,也从没指望能过上多么富足的日子,起码比起很多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人来说,我们的日子也算是温饱无虞了。

    直到后来杨家成了我们新的东家,我们才从担忧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渐渐成了真心感谢老天,赐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