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筹集造舟的木料,燕朝正寝拆过一次,而后又用混凝土为柱墙重新建起。虽然这种来自后世的材料可以拔地筑起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高楼,但受限于规制,依然只能原样复建此前的正寝。不能高一分,也不能阔一尺。
没有后世农村土胚房那种木制阁楼,熊荆仰头上视时,一眼就看到正寝四阿重屋下暗乎乎的屋顶,还能看到混凝土柱子上鸟巢一样错落有致的斗拱,粗大而结实的木梁,以及密密麻麻又整整齐齐支撑着屋面瓦当的椽木。
再复杂的建筑,在匠人的眼中都显得简单;再高耸入云的大章,也将在斧凿之下变成合适的形状,成为整座正寝的一部分。用公输坚的话说,这叫规制;用太傅孔谦的话说,这就叫礼。
为了建起一座正寝,有些木料为柱,有些木料做拱,还有木料变成梁、成檩、成椽;而为了构建起一个国家,有人为君,有人成卿士,有人做庶民奴仆。和而不同,彼此守礼。
来到这个时代,成为楚国的王,熊荆越来越明白这个道理,即:所有人都有固定的位置,所有人都必须恪尽职守。
能够礼贤下士吗?当然不能!贤士、客卿的结果往往是摧毁整个国家,瓦解随国家一起建立的封建组织。齐国礼贤下士的最后就是田氏代姜,秦国任用客卿的结果就是迅速从封建国家转变成官僚国家,最后在内外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走向毁灭。
国家的发展、强大必须是现有组织的发展壮大,必须源于内生性的力量,而不是贤士客卿主持下的解体大法,靠组织分所产生短暂的热量。
可以有人**望吗?当然不可!人性是对组织的腐蚀,一如构建正寝的木料在阴雨天里发霉。讲求人性的实际就是最上面的椽木可怜最底层的都柱,而都柱的解放就是整座建筑倒塌的开始。从正寝建立,都柱的命运便已经决定,它必须支撑整个屋宇重量,如此才能为连同自己在内的所有木料遮风挡雨。
这似乎很不公平,但实际没有任何的不公平。武力和信义决定一个国家何人为君王、何人为卿士、何人为庶民、何人为奴仆。戈矛不能赢来的东西,想靠嘴皮子的得到,那就是对所有武者和死者的侮辱。这等于说前者的血白流、后者的命白丢。
这当然也不残忍。戈矛赢来的东西必须靠戈矛保卫,而使用戈矛的是人,所以君王与卿士必须时时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保持武者之本色。
‘既能……又能……’,这种布尔乔亚式的两全其美,只能创造在梦里才能运行的永动机,出身于庶民阶层的他们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贵族的精神与世界。如果他们不是袭荫了他人的余福,又或者是搭上了强者的便车,现实很快会教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孙如何做人。
……
在左右两史返回正寝明堂之前,仰头望天的熊荆看着正寝的屋顶想到了这些。这是他逐渐明白的道理,为了压制住出塞入秦的冲动,他又把这些道理再想了一遍,以让自己冷静并且克制。他似乎在自己说:这就是为王的代价,他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而抛弃整个国家。
只是,在他以为已经说服了自己的时候,他忽略了自己最初生活的环境——一个经历文艺复兴,充斥着‘人性’、‘民主’、‘自由’、‘平等’……,诸如此类布尔乔亚式普世价值所浸淫的世界。这个世界已经荒谬到人们竭力邀请嫌疑犯到自己的家里来,以方便他们奸杀自己的妻女;或是已经堕落到每个人都在骨子里深信:卑劣即胜利,屠万是为雄。
这个世界成长起来的人,本身就包含着某种程度的纵欲与怜悯,以及或多或少的算计和自私,并不能与仍然保持着贵族品格的先秦楚国水乳交融。
这实际也是太傅宋玉、孔谦,以及诸多老臣要极力纠正、悉心教导的内容。君王就必须恪守君王的礼仪,不能像庶民、野人那样肆意妄为。君王恪守君王的礼仪,臣子谨守臣子的礼仪,整个国家就稳固了。
右史回到正寝的时候,肚子里装满一肚子诸如此类的进谏之言,然而当他登阶入堂,神奇的发现大王竟然在唱歌。一首以一种从未听过的音节所唱的歌,曲调极为悦耳,可细听这却不是什么大雅之乐,而是靡靡之音。
他就要进谏劝止的时候,熊荆不唱了。他责怪道:“为何如此之久?不佞还要去造舟之所一观。”
“唯。”右史揖礼。他与先回到明堂的左史跟着熊荆,一起出宫行往紫金山下的造船厂。
“禀太后,大王至造舟场也。”王尹由揖告。整个王宫由他掌管,正寝发生何事他一清二楚。
“去了造舟场?”赵妃很担心儿子。她刚才听说儿子召见知彼司司长勿畀我时忽然大怒拔剑。因为当时没有任何寺人宫女在场,谁也猜不到勿畀我说了些什么。能确定的是,大王此前询问了华阳祖太后的病情。
儿子什么心思赵妃自然清楚。他答应与齐越联姻是迫于无奈,他对迎娶赢南是漠不关心,他心里只有那个已经成了秦王媵妾的芈玹,对此赵妃身俱戒心。
如果君王太过溺爱一个女子,对国家而言绝非好事;如果君王又心存怜悯,那便将万劫不复。这在祖父赵武灵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祖父不是那么的溺爱吴娃,就不会答应她死前的请求:废嫡长子公子章,立其子公子何;如果祖父不心存怜悯,就不会可怜本该即位为王的公子章,为他向已经即位的公子何讨要封地,以使两兄弟分国而治。
溺爱和怜悯,使得祖父饿死在沙丘宫,也使赵国王权陷入动荡。如今秦国欲灭关东而一天下,楚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犯赵国的错误。
“启禀太后,大王怒而止之,克己复礼,此大善也。”蒻席上坐着几次病危,又几次用皓玛汁救回的孔谦。他老糊涂了,也不太了解熊荆,故而如此说道。
“非善也。”宋玉虽然也老了,但他看着熊荆‘长大’,知道这个大王的秉性。“大王善忍,然忍到极点便要、便要……”
宋玉词不达意,好在他的意思赵妃明白。赵妃也觉得儿子怒而止之不是一件好事。这次他止怒了,那下次再怒,怒气必然倍之。再克制,再怒更倍之。一旦克制不住,那就要彻底疯狂。
“敢问太傅,此当如何是好?”赵妃起身向宋玉、孔谦素拜,两人受之。
“情之一事,殊难制也。”宋玉叹道。他也年轻过,懂得男欢女爱。“且我楚国之君素来多爱,大王爱极芈玹,不违常也。”
宋玉答完,赵妃又看向了孔谦。孔谦故作姿态的清咳了几声,这才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赵妃也是读过书的,孔谦一开口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乐记》,讲述如何通过礼乐来规劝人的行为。“大傅以为,大王应当享乐?”
“然也。”孔谦颌下白胡抖动,“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欲使大王克己,当行礼乐也。我观正寝少有礼乐,当尽复之。
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骄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
孔谦看重礼乐劝导的功效,赵妃心里则不以为然。如果礼乐规劝有用的话,天下又怎么会礼崩乐坏?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还是召集了宫中就以荒废的乐师,翻出已经生尘的钟乐,等候熊荆从造船厂回宫。
夜幕将领,华灯初上,在造船厂视察完的熊荆登阶入堂时,正寝地宫忽然钟乐大作。
“何人奏乐?”他大怒。他不喜欢听慵懒而乏味的钟乐,更不喜欢听哀乐,现在地宫奏得就是祭祀之乐。
“禀大王:是、是太后……”王尹由道。赵妃也等在明堂,见熊荆回来,已然起身。
“见过母后。”熊荆对赵妃行礼。他有些了明悟,只道:“此乐肃穆,乃祭祀所奏,何以……”
“太傅言,宫中无乐,故而母后尽复之。”赵妃也不说破为何突然奏乐,只抬出了太傅孔谦。
熊荆自然没有想到那么远,他虽不喜地宫里奏的祭乐,可因为赵妃,他只能默认接受,也许,这些祭乐真能熏陶他的心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